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板损伤类型及其愈合形态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扬 葛邦新 +2 位作者 张康鑫 王振军 王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终板损伤类型和愈合形态,并分析其与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以该院2017年1月~2022年7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终板损伤类型和愈合形态,并分析其与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以该院2017年1月~2022年7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9.4个月。根据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统计患者的骨折AO分型、终板损伤类型(单侧终板或双侧损伤,终板中央区域或周围区域损伤)、终板愈合形态(终板曲率增加,不规则愈合或创伤性Schmorl结节)、椎间盘创伤Sander分级等数据,并对上述指标与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骨折AO分型方面,随着椎体骨折AO分型和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也明显增加(P<0.05);终板损伤类型方面,单侧、双侧终板损伤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高于无终板损伤者,且双侧损伤的退变分级也显著高于单侧损伤者(P<0.05);中央终板损伤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高于周围终板损伤(P<0.05);终板愈合形态方面,终板曲率增加所对应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低于不规则愈合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P<0.05);椎间盘损伤Sander分级越轻,则末次随访时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也相应越低(P<0.05)。结论 骨折AO分型高、终板的中央区域损伤、术后出现终板不规则愈合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术前椎间盘损伤的Sander分级高,均预示着术后椎间盘退变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终板损伤 椎间盘退变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腰椎融合中不同型号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终板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晓青 尹东 +2 位作者 顾宏林 梁国彦 昌耘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418-5424,共7页
背景:在斜向椎间融合中,椎间融合器的骨接触面及植骨窗更大,维持椎间稳定性更强,下沉的风险更低,椎间融合率更高,在临床广受欢迎。目前还没有关于不同型号椎间融合器与术中椎体终板损伤的关系及对术后影像学影响的专门报道。目的:分析... 背景:在斜向椎间融合中,椎间融合器的骨接触面及植骨窗更大,维持椎间稳定性更强,下沉的风险更低,椎间融合率更高,在临床广受欢迎。目前还没有关于不同型号椎间融合器与术中椎体终板损伤的关系及对术后影像学影响的专门报道。目的:分析斜向腰椎椎间融合中融合器型号和椎体终板损伤的关系,以及对术后影像学疗效的影响,指导临床融合器型号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单节段斜向腰椎融合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测量不同高度、宽度、长度椎间融合器和手术节段椎体终板损伤的关系;分析不同高度、宽度、长度椎间融合器对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的作用,评估其影像学疗效;分析终板损伤对腰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①斜向腰椎融合术中出现终板损伤者所用椎间融合器高度显著高于无损伤者,提示融合器高度与终板损伤相关(P<0.05);②使用22 mm宽度融合器者比使用18 mm宽度者椎间隙后缘撑开更理想,提示融合器更宽术后影像学疗效更佳(P<0.05);③融合器的长度及宽度与术中终板损伤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融合器的高度、长度对椎间隙高度和椎间隙后缘撑开无明显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终板损伤对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1.8%的终板损伤发生在下位椎体的上终板;⑥结果显示,融合器高度越高越容易终板损伤,且多见于上终板;宽度越大的融合器撑开椎间隙后缘更有优势。融合器的选择应重视高度及宽度2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损伤 椎间融合器 椎间隙后缘高度 椎间隙高度 宽度 高度 长度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两种不同椎间融合方式终板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忠友 吴宏飞 +7 位作者 范时洋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兴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宋国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33-942,共10页
目的:总结并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病变终板损伤的特点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3例腰椎病变患者,男73例,女140... 目的:总结并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病变终板损伤的特点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3例腰椎病变患者,男73例,女140例;年龄24~81(54.9±10.5)岁;病程6~180(40.30±28.71)个月;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5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5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腰椎间隙炎9例,腰椎管狭窄症5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47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或不伴椎体滑脱33例;单节段191例(L_(2,3)5例、L_(3,4)24例、L_(4,5)162例),双节段22例(L_(2,3)和L_(3,4)3例、L_(3,4)和L_(4,5)19例)。采用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110例(后路融合组),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03例(斜外侧融合组)。观察两组患者终板损伤的发生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融合组发生终板损伤8例9个节段,发生率7.27%(8/110),男1例,女7例,年龄(63.22±3.51)岁;8例中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7例;使用香蕉型融合器5例,解剖型融合器3例;发生于椎体上终板3个节段,椎体下终板6个节段。斜外侧融合组发生终板损伤21例24个节段,发生率20.39%(21/103),男4例,女17例,年龄(62.50±5.02)岁;21例中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16例;使用融合器偏大(指融合器高度)5例,终板解剖形态异常4例,髂嵴过高3例;发生于椎体上终板20个节段,椎体下终板4个节段;21例终板损伤中合并椎体骨折2例。后路融合组终板损伤发生率低于斜外侧融合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随访中后路融合组出现融合器沉降22例,斜外侧融合组43例,两组各发生1例融合器移位,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斜外侧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3.98%(35/103),高于后路融合组23.64%(2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但在随访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融合率后路融合组为94.5%(104/110),斜外侧融合组为96.1%(99/1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单或双节段腰椎病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融合方式终板损伤的特点不完全相同。虽然两种固定融合方式的终板损伤没有影响最终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加以重视,做好终板损伤的预防和有效处理,尤其是对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上终板损伤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建伟 薛有地 +4 位作者 拾坤 周恒才 刘光普 赵猛 王栋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10-913,960,共5页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与临...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73例伴有上终板损伤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KP组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平均(68.9±6.8)岁;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BFMC组33例,男7例,女26例;年龄60~88岁,平均(71.0±8.2)岁;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至少随访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MC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较PK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有17例骨水泥渗漏,其中13例为椎间隙渗漏;BFMC组有3例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渗漏至椎间隙。BFMC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KP组11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其中9例存在骨水泥椎间隙渗漏;BFMC组3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其中1例存在骨水泥椎间隙渗漏。BFMC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KP治疗上终板损伤的OVCF均安全有效,但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填充网袋 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终板损伤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通道下腰椎固定融合术中终板损伤原因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忠友 俞伟 +6 位作者 张建乔 宋永兴 范时洋 籍剑飞 裴斐 金辉 宋国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06-812,共7页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17例患者。男4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4)岁;单节段固定13例,两节段固定4例。单一终板损伤15例,融合节段上下终板均发生损伤2例。观察其临床和影像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无椎弓根骨折、硬脊膜损伤,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8.2±15.3)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恢复良好,但随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融合器均有沉降,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94.1%。融合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无法避免终板的损伤,损伤原因包括: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操作因素、香蕉型融合器的应用。只要处理得当,终板损伤并不影响预后,亦未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不融合等并发症。但可能加速椎间隙高度丢失,增加融合器沉降,需要加强终板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变 固定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融合 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过程中终板损伤与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明彦 刘向阳 +8 位作者 常磊 陈晶 沈雄杰 刘斌 彭帅 张超 吴环宇 朱峰 牟海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56-2862,共7页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并发症融合器脱出偶有发生。关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未有统一认识,可能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诊断、多节段融合、手术节段、cage位置、小cage、梨形椎间盘、...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并发症融合器脱出偶有发生。关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未有统一认识,可能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诊断、多节段融合、手术节段、cage位置、小cage、梨形椎间盘、骨质疏松、单边螺钉固定等有关。而作者于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融合器脱出的患者术后CT可见融合节段的终板后缘损伤,因此文章探讨终板损伤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分析术中终板损伤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临床医疗中心1823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融合器脱出组21例,融合器未脱出组1802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多节段融合的差异,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节段的差异。建立21个匹配组,每个匹配组随机分配1例融合器脱出病例,再从融合器未脱出病例中分配4例与同一匹配组内的融合器脱出病例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年龄差<±2岁),且手术融合节段包括融合器脱出病例发生cage脱出的节段。使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21个匹配组进行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有术中终板损伤(≥5 mm)、梨形椎间盘、cage位置、小cage以及体质量指数。结果与结论:①融合器脱出组的平均年龄是63.3岁,融合器未脱出组的平均年龄是58.7岁,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融合器脱出和融合器未脱出组的平均融合节段数分别是1.9和1.8,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64);两组间性别、术前诊断和手术节段采用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中终板损伤(≥5 mm)、梨形椎间盘和cage位置偏后是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P均<0.05,三者的OR(95%CI)分别是54.9(23.8-126.7)、64.9(12.2-346.4)和21.2(10.1-44.6);③提示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终板损伤≥5 mm与术后融合器脱出有相关性,是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建议术中不要反复使用较大型号铰刀(12#)清理椎间盘,尤其是髓核严重退变、椎间隙狭窄、病变椎间盘呈梨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 术中终板损伤 融合器脱出 CAGE 梨形椎间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云清 李华 +4 位作者 王斌 唐雪彬 廖一峰 周呈强 孟宵 《骨科》 CAS 202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PMMA⁃GS)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PMMA⁃GS)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PVP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OVCF病人77例,39例采用PVP联合PMMA⁃GS椎内填充治疗的病人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为(73.6±2.3)岁;38例采用PVP治疗的病人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为(74.2±2.3)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两组术前、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比。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肺栓塞、血气胸、肋骨骨折、脊髓神经、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9,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9)。两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高度比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PMMA⁃GS复合体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OVCF病人,相比PVP治疗术式能有效降低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终板损伤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终板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胡鹏 沈雄杰 +1 位作者 常磊 彭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近年来,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攀升,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式,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术后常发生终板损伤。本文从患者自身因素、融合器因素、手术因素等方面对腰椎退行... 近年来,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攀升,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式,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术后常发生终板损伤。本文从患者自身因素、融合器因素、手术因素等方面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终板损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术 终板损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沈煜 沈惠良 +1 位作者 方秀统 张文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的损伤情况。结果:76个骨折椎体中57个椎体有终板损伤(75%)。57个有终板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7个椎体只有上终板损伤(47%),22个椎体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39%),8个椎体只有下终板损伤(14%)。76个骨折椎体中48个椎体有邻近间盘损伤(63%)。48个有邻近间盘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2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上方(45%),19个骨折椎体同时有上下间盘损伤(40%),7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下方(15%)。结论:骨折椎体终板损伤与邻近椎间盘损伤有密切关联,提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骨折椎体的终板损伤及邻近间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终板损伤 间盘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源性腰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仝彦格 李现林 谭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对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Modic改变的认识,终板源性腰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表明终板源性腰痛与终板损伤退变密切相关,但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保守治疗仍是其主要手段,手术治疗不可或缺,... 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对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Modic改变的认识,终板源性腰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表明终板源性腰痛与终板损伤退变密切相关,但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保守治疗仍是其主要手段,手术治疗不可或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手段也逐渐发展起来,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源性腰痛 终板损伤退变 MODIC改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曦 孙旭 +5 位作者 陈忠辉 张子韬 王斌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邻近椎间盘MR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与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31.7岁。行MR检查判断患者... 目的:观察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邻近椎间盘MR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与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31.7岁。行MR检查判断患者伤椎上位椎间盘和终板的损伤程度,行CT检查判断伤椎骨折范围。测量术前胸腰椎侧位X线片骨折节段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伤椎楔变角和前缘高度,比较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终板损伤程度、椎体骨折范围与椎间盘损伤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中椎间盘损伤Ⅰ型20例,Ⅱ型29例,Ⅲ型30例,Ⅳ型17例;终板损伤Ⅰ型23例,Ⅱ型29例,Ⅲ型27例,Ⅳ型17例;椎体骨折Ⅰ度32例,Ⅱ度40例,Ⅲ度24例。终板损伤程度、椎体骨折范围与椎间盘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973、0.884,均P〈0.01)。ANOVA结果显示:术前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的后凸Cobb角和伤椎楔变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椎体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中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Ⅰ型0.73±0.072、Ⅱ型0.65±0.084、Ⅲ型0.51±0.085、Ⅳ型0.36±0.061,SNK两两比较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分别为Ⅰ型0.32±0.049、Ⅱ型0.28±0.057、Ⅲ型0.25±0.053、Ⅳ型0.24±0.041,SNK两两比较提示,椎间隙高度Ⅲ、Ⅳ型比Ⅰ型、Ⅱ型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终板损伤、椎体的骨折程度与伤椎上位椎间盘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间盘损伤 终板损伤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伤椎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翔 瞿东滨 +4 位作者 蔡毅 姚欣强 任涛 冯仕烽 郑明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例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17~52岁,平均37.8±7.5岁。所有...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例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17~52岁,平均37.8±7.5岁。所有患者为T11~L2单椎体骨折(AO分型为A型),且无严重的神经脊髓症状(ASIA分级为D、E级)。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伤椎固定组(A组,n=37)、跨伤椎固定组(B组,n=30)。在PACS图像系统上测量X线侧位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a)、椎体中央高度(Hm)、椎体后缘高度(Hp)及后凸Cobb角,计算Ha压缩率、Hm压缩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Ha压缩率、Hm压缩率及Cobb角,观察术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4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5±8.9个月。无论经伤椎固定还是跨伤椎固定,术后Ha压缩率、Hm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著减少(P〈0.05),其中A组患者Hm压缩率术前为(44.8±10.3)%,术后1周时为(31.6±7.1)%,末次随访时为(31.3±6.8)%。B组患者Hm压缩率术前为(38.6±8.3)%,术后1周时为(32.0±8.4)%,末次随访时为(31.7±8.6)%。A、B两组患者术后椎体中央高度均有约30%的压缩残留。结论: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促进骨折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的恢复,改善节段后凸角度,但术后伤椎椎体中央高度有明显压缩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椎体中央高度 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不同部位局部伤对青壮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短节段经伤椎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华波 丁勇 +2 位作者 孟宪志 王朝霞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观察青壮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并探讨术后矫正度丢失与伤椎局部椎间盘、终板和前后纵韧带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例青壮年胸... 目的观察青壮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并探讨术后矫正度丢失与伤椎局部椎间盘、终板和前后纵韧带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例青壮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获访时间均>1年。研究方法:(1)术前采用MRI检查其骨折节段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上下椎间盘和终板的损伤情况;(2)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采用X线片测量其后凸Cobb角、椎间盘高度、上椎间盘角度、椎体楔形角和椎体高度等影像学参数,计算上述参数的矫正丢失度=术后值-术后1年值。对术前骨折节段相关结构损伤与术后矫正丢失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下椎间盘/终板损伤及骨折部位,对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的矫正丢失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伴有上椎间盘-终板复合体损伤者,术后Cobb角和椎体楔形角的矫正度丢失更为显著(P<0.05)。结论青壮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若伴有上椎间盘-终板复合体损伤,易造成经伤椎固定术后Cobb角和椎体楔形角的矫正度明显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钉 经伤椎置钉 矫正度丢失 上椎间盘-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CT及MRI多征象探讨经皮胸腰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桂川 尤连波 +5 位作者 葛海 邓莉 耿世遥 朱国鳌 王军大 包子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基于DR及CT多征象探讨经皮胸腰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87例(103个椎体)胸腰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患者临床及影像学DR、CT及MRI资料,分析患者性... 目的 基于DR及CT多征象探讨经皮胸腰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87例(103个椎体)胸腰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患者临床及影像学DR、CT及MRI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椎体壁受累情况(前壁、侧壁、前壁+侧壁、前壁+侧壁+后壁不完整)、骨折类型(楔型、双凹型、塌陷型)、骨折程度(轻度、中度及重度)、病椎位置(胸椎、腰椎)、骨质密度、终板损伤、许莫氏结节、术中骨水泥用量(≤4m L或>4m L)对于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影响。结果 骨折椎体壁受累、骨折程度、穿刺路径、终板损伤、骨水泥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均为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终板损伤的椎体骨水泥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途径渗漏骨折椎体壁受累、骨折程度、楔形骨折、无骨质疏松、穿刺路径、腰椎节段、终板损伤、骨水泥用量以椎间盘渗漏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椎体伴发骨质疏松双凹及塌陷骨折致终板损伤者以椎旁软组织渗漏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途径骨水泥渗漏者,渗漏率为椎间盘渗漏>椎旁软组织渗漏>椎旁静脉渗漏>椎管渗漏>穿刺通道渗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椎体壁受累、骨折程度、穿刺路径、终板损伤、骨水泥用量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仔细结合多种影像检查分析后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途径,减少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良民 赵建华 +2 位作者 刘鹏 王钟 刘明永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节段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节段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各4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引流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JOA评分、取出内固定后椎间活动度等指标。结果98例患者获得6~42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2 d Wiltse入路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外(P<0.05),2组间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取出内固定患者未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18个月取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理胸腰椎骨折时,选择性融合终板损伤节段并适时取出内固定能够保留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而Wiltse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入路 关节突融合 椎弓根螺钉 椎间盘退变 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牵引续贯骨水泥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
17
作者 薛有地 张兆川 +2 位作者 戴维享 张建伟 邵长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牵引续贯伤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损伤椎间盘及邻近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12诊治的12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 目的评估腰椎牵引续贯伤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损伤椎间盘及邻近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12诊治的12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首先对患者进行过伸位腰椎牵引,待伤椎椎体高度部分恢复后,将骨折椎体、损伤的终板-椎间盘复合体、邻近椎体组成的脊柱运动单元作为整体进行骨水泥强化。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3(14~35)个月,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脊柱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腰椎牵引后患者局部后凸Cobb角较入院时减小,局部后凸Cobb角为18.9°~30.5°,平均26.2°;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为15.6°~23.8°,平均19.0°。腰椎牵引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增加,椎体前缘高度为18.7~31.4 mm,平均26.8 mm;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为18.4~38.6 mm,平均29.9 mm。腰椎牵引后患者椎间角为2.3°~7.4°,平均5.2°;末次随访时椎间角为2.4°~7.3°,平均5.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0.8分;ODI指数为9%~25%,平均16.3%。结论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采用过伸位腰椎牵引续贯伤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损伤椎间盘及邻近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并维持局部矢状面力线,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 腰椎牵引 骨水泥强化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杨 朱裕成 +2 位作者 郑红兵 王博 袁鑫鑫 《现代医学》 202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18例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以218例患者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临界...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18例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以218例患者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临界点将其分为引流量正常组和引流量增多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是否合并术中终板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阳性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460 mL(60~1220 mL),其中引流量正常组患者107例(引流量<460 mL),引流量增多组患者111例(引流量≥460 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BMI、是否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吸烟、融合节段数、是否合并术中终板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264,P=0.001)、吸烟(OR=2.186,P=0.006)、融合节段数多(OR=3.578,P=0.002)、术中终板损伤(OR=3.282,P=0.024)、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长(OR=2.429,P=0.007)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融合节段数多、术中终板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引流量 危险因素 术中终板损伤
原文传递
胸腰椎A3N0/1型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洪波 赵新华 +3 位作者 丁舒晨 符楚迪 叶虹 卢一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6-640,共5页
A型(AOSpine分型)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胸腰椎骨折类型。其中A3型胸腰椎骨折,尤其是不合并神经损伤的A3N0/1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虽然目前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骨折复位不良、术后再发后凸畸形以及远... A型(AOSpine分型)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胸腰椎骨折类型。其中A3型胸腰椎骨折,尤其是不合并神经损伤的A3N0/1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虽然目前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骨折复位不良、术后再发后凸畸形以及远期椎间盘退变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改善A3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本文对目前A3N0/1型胸腰椎骨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 骨钉 终板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