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典成核理论的聚乙烯自由发泡中成核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娟 公维光 郑柏存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研究了聚乙烯自由发泡中的成核过程。通过提出合理的假设,依据经典成核理论推导了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温度对气泡成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成核密度不断增加,成核加速度也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成核密度先增加... 研究了聚乙烯自由发泡中的成核过程。通过提出合理的假设,依据经典成核理论推导了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温度对气泡成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成核密度不断增加,成核加速度也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成核密度先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成核密度并保持不变,但温度进一步升高,成核密度反而减小。推导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经典成核理论能较好地描述自由发泡成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自由发泡 成核过程 经典成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发泡成核理论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应林 向帮龙 +2 位作者 蒋亚静 肖兆新 管蓉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运用经典成核理论解释了微孔发泡成核过程,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实验数据和运用经典成核理论计算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综述了经典成核理论模型以及对该理论进行改进的相关措施,拓展了理论研究领域。
关键词 经典成核理论 微孔发泡 理论模型 改进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流场中气泡成核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国明成 彭玉成 +1 位作者 吴晓丹 蔡业彬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0-22,50,共4页
针对经典成核理论在描述流场中气泡成核行为时的局限性 ,根据缝模流道中的剪切成核实验结果 ,提出了剪切流场下描述气泡成核的剪切能成核理论 ,并与文献中其它剪切促进气泡成核的解释进行了比较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剪切流场中的气泡成核... 针对经典成核理论在描述流场中气泡成核行为时的局限性 ,根据缝模流道中的剪切成核实验结果 ,提出了剪切流场下描述气泡成核的剪切能成核理论 ,并与文献中其它剪切促进气泡成核的解释进行了比较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剪切流场中的气泡成核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成核 剪切流场 剪切能成核理论 经典成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发泡注塑成型成核理论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冬晓 胡广洪 王兆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6,40,共4页
利用经典成核理论模型对微细发泡注塑成型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经典成核理论与实际成核过程存在的差异。主要考虑了聚合物成核前后自由能的改变,对经典成核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将改进的成核理论模型应用于PS/N2发泡模型中... 利用经典成核理论模型对微细发泡注塑成型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经典成核理论与实际成核过程存在的差异。主要考虑了聚合物成核前后自由能的改变,对经典成核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将改进的成核理论模型应用于PS/N2发泡模型中,结果表明:修正的成核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聚苯乙烯的成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发泡 经典成核理论 模型修正 聚合物自由能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晶体成核理论研究概述 被引量:4
5
作者 付贵珍 《山东陶瓷》 CAS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析晶源于成核,成核对晶体结构和尺寸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解成核的基本原理对控制其性质至关重要。经典成核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溶液析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表明固体成核不是沿着经典路线... 析晶源于成核,成核对晶体结构和尺寸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解成核的基本原理对控制其性质至关重要。经典成核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溶液析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表明固体成核不是沿着经典路线而是沿着更复杂的路线进行的。本文主要介绍经典理论及其缺点,并对新理论做简单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成核理论 两步法成核理论 液滴 中间相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束外延技术可控制备Bi原子团簇的研究
6
作者 马玉麟 郭祥 丁召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研究基于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Si(111)衬底表面成功制备金属Bi原子团簇.首先,分别在100℃、125℃、150℃、175℃、200℃的生长温度下,制备了大小均一、密度不同的Bi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温度来精细控制Bi原子团簇... 本研究基于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Si(111)衬底表面成功制备金属Bi原子团簇.首先,分别在100℃、125℃、150℃、175℃、200℃的生长温度下,制备了大小均一、密度不同的Bi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温度来精细控制Bi原子团簇的密度,当温度升高100℃,密度从1.05×10^(11)cm^(-2)降低至2.5×10^(7)cm^(-2),实现对团簇密度4个数量级的可控调节,并且发现Bi原子团簇密度对生长温度的依赖性符合经典成核理论.其次,分别在10 s、15 s、20 s的沉积时长下,制备了密度相同、尺寸各异的Bi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时长来精细控制Bi原子团簇的尺寸:当沉积时长增加10 s,高度和直径分别从8.5 nm和65 nm增大到13.7 nm和100 nm,实现对团簇尺寸在10 nm高度、80 nm直径范围的可控调节,并且发现Bi原子团簇尺寸对沉积时长的依赖性符合晶体生长动力学.与分子束外延制备传统的Ⅲ族(Al,Ga,In)原子团簇做对比,这些结果可以为制备Ⅴ族原子团簇提供实验参考和指导,从而促进纳米级含Bi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Bi原子团簇 生长温度 沉积时长 经典成核理论 晶体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塑料成型过程中超声波振动对气泡成核的影响
7
作者 张金芝 曾方 《广东塑料》 2005年第6期41-43,共3页
综述了在泡沫塑料成型过程中超声波振动对气泡成核行为的影响,分别用经典成 核理论和分子聚团理论解释了超声波振动作用下的气泡成核现象,提出可以从能量的角 度进一步深入研究超声波振动对气泡成核的影响。
关键词 泡沫塑料 成型加工 超声波振动 气泡成核 经典成核理论 分子聚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玻璃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钦 王娜 +5 位作者 黄欣 王霆 周丽娜 鲍颖 谢闯 郝红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共11页
综述了关于微晶玻璃的种类、生产制备方法和制造原料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以废物固化为目的的微晶玻璃制造技术。以结晶为出发点,重点总结了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研究情况,包括不同工艺的成核机理、成核理论发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综述了关于微晶玻璃的种类、生产制备方法和制造原料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以废物固化为目的的微晶玻璃制造技术。以结晶为出发点,重点总结了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研究情况,包括不同工艺的成核机理、成核理论发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总结出微晶玻璃技术多样化、复杂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并认为未来的基础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各种先进表征手段在观测玻璃晶化过程中的应用,更需要将实验手段与数学建模和理论计算等手段相结合。应用方面,介绍了微晶玻璃的4种具有突出价值的性能:透明度、发光性能、热膨胀性能和力学强度,这些性能赋予了其在各种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经典成核理论 废物固化 透明度 低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对二甲苯结晶特性及调控机理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佳宇 王斯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04-4513,共10页
对二甲苯(PX)是石油化工中最重要的芳烃原料之一。随着对PX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本文将超声引入到PX结晶过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PX的超溶解度、介稳区宽度和诱导期等数据。基于经典成... 对二甲苯(PX)是石油化工中最重要的芳烃原料之一。随着对PX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本文将超声引入到PX结晶过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PX的超溶解度、介稳区宽度和诱导期等数据。基于经典成核理论,探究了PX的结晶特性和超声强化PX的作用机制。结果如下:超声减小了PX结晶过程的介稳区宽度和诱导期,加快了晶体成核速率,并避免了爆发成核。当过饱和度低于1.055时,PX成核机制为非均相成核;当过饱和度高于1.055时,PX为均相成核。晶体生长机制为连续生长。超声降低了PX的临界成核半径和临界成核自由能,也降低了两种成核机制对应的界面张力和表面熵因子,同时提高了体系的扩散系数。当超声功率从0变化到88W时,晶体成核速率常数增大了22.4倍,扩散系数增大了11.86倍。所得结论可为PX结晶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结晶 经典成核理论 热力学 动力学 超声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中气相成核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邬小波 刘朝 宋粉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06-1808,共3页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氩过热液相中的气相成核过程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液相中形成气泡经历三个过程:一是诱导过程,系统压力基本维持不变;二是气化核心形成,产生大量小气核,系统压力快速上升;三是小气核聚合形成大气核,系...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氩过热液相中的气相成核过程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液相中形成气泡经历三个过程:一是诱导过程,系统压力基本维持不变;二是气化核心形成,产生大量小气核,系统压力快速上升;三是小气核聚合形成大气核,系统压力缓慢增大至平衡。模拟得到了液相中的气相成核率,较经典成核理论(CNT)预测的气相成核率大8个数量级。随着模拟系统密度以及过热度的增大,液相中的气相成核率也随之增大,与CNT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经典成核理论 成核 气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