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前臂张力性血肿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振 陈洁琼 +2 位作者 周明 党书毅 朱未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 目的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前臂张力性血肿患者,采用手工压迫、单独绷带压迫和绷带压迫联合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治疗,并用硫酸镁溶液湿敷等方法处理后,对血肿处理后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 215例前臂血肿患者中手工压迫组69例与单独绷带压迫组70例比较,肿胀消退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前臂臂围均无明显改善(P>0.05);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组76例与手工压迫组69例比较,前臂肿胀消退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前臂臂围均有明显缩小(P<0.05);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组76例与单独绷带压迫组70例比较,前臂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稍有缩短(P>0.05),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出现肿胀压迫后3 h观察前臂臂围,相对于未穿刺臂臂围稍有缩小(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导致前臂张力性血肿,人工压迫与弹力绷带效果相当,但在弹力绷带压迫基础上,同时积极进行脱水等综合处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臂张力性血肿 人工压迫 绷带压迫 脱水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式健康教育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作玲 刘海凤 王艳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2期1876-1877,共2页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3亿,每10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但对这一新技术患者尚缺乏了解,以往健康宣教普遍采用的是文字式教育,患者和家属不容易记忆。...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3亿,每10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但对这一新技术患者尚缺乏了解,以往健康宣教普遍采用的是文字式教育,患者和家属不容易记忆。为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科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患者采用图文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介入治疗患者 经桡动脉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病 术后并发症 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分别54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分别54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第1天、干预后第3天N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及做梦情况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能有效降低其疼痛,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 早期康复护理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PCI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罗阳 姜振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 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进行PCI治疗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按照穿刺介入路径分为22例对照组(常... 目的 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进行PCI治疗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按照穿刺介入路径分为22例对照组(常规桡动脉入路穿刺)与20例观察组(经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压迫止血时间、术后6 h视觉模拟法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压迫止血时间及术后6 h视觉模拟法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中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但穿刺置管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经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伟 崔成 +8 位作者 刘明浩 宋莹 邹同强 陈珏 刘海波 宋雷 高展 王欢欢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5-780,共6页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33例复杂冠...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33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B2型及C型病变)患者,其中TRA组9625例、dTRA组408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391例患者。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中资料(包括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等)、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dTRA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TRA组(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P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B2型病变患者比例较高,而C型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P均<0.05),两组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应用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而支架置入数量较多(P均<0.05),两组在SYNTAX积分、指引导管大小、靶病变分布、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比例、介入操作成功率、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RA相比,经dTRA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杂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比
6
作者 潘宇平 王晓玉 金国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窝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组选择经典TRA。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手臂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情况;鼻烟窝区组手臂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区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烟窝区穿刺行PCI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手臂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鼻烟窝区 经典经桡动脉 穿刺成功率 疼痛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7
作者 兰金玲 陈坤 +2 位作者 黄嘉 戴宇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术策略,术中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和肝素用量等),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6例患者,其中76.8%的患者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相比,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短,造影和肝素用量少(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不劣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出现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入路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已成为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重要入路,其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侧桡动脉 桡股复合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李建明 李小龙 +1 位作者 余敏 郭鑫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对比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HSECAB)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对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住院并径dTRA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 目的对比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HSECAB)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对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住院并径dTRA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点止血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采用HSECAB进行穿刺点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绷带压迫穿刺点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疼痛情况、肿胀程度、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肿胀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肿胀、重度肿胀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ECAB对dTRA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术后舒适度与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 绷带压迫止血 经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不同鞘管对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影响
9
作者 李冰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中使用不同鞘管对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接受TR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中使用不同鞘管对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接受TR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6F普通鞘管,B组患者采用6F薄壁鞘管,C组患者采用7F薄壁鞘管。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参数指标水平。结果3组患者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与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C组(均P<0.05)。术后3 d,3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均高于术前1d,阻力指数(RI)均低于术前1d,且C组患者PSV和PDV均高于A组、B组,RI低于A组、B组(均P<0.05)。3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的管腔直径、管腔面积和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RI中采用6F薄壁鞘管有助于降低术后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风险,7F薄壁鞘管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鞘管 桡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远端桡动脉的影响
10
作者 孙骏龙 石晨卉 +1 位作者 林冬铭 黄抒伟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5期513-515,5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下称冠脉)介入诊疗对远端桡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30例,术前均... 目的探讨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下称冠脉)介入诊疗对远端桡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30例,术前均行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术后24 h接受超声检查(术后24 h检查组)70例患者,术后12个月接受超声检查(术后12个月检查组)60例患者。收集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超声数据,包括远端桡动脉内径、距皮距离、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最大流速(PSV)。结果术后24 h检查组患者远端桡动脉平均内径、距皮距离[(0.222±0.040)cm、(0.492±0.133)cm]较术前[(0.190±0.048)cm、(0.386±0.114)cm]增大,RI较术前减小[(0.756±0.151)比(0.808±0.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V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检查组远端桡动脉平均内径较术前减小[(0.177±0.047)cm比(0.197±0.060)cm],距皮距离较术前增大[(0.496±0.159)cm比(0.402±0.16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12个月PSV、EDV、R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远端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柯辉 李克红 +1 位作者 王子朝 高立建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选择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期间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统计经...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选择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期间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统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情况,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233例,穿刺失败35例。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动脉疾病、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小板、升主动脉内径、抗栓药物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组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远端桡动脉内径高于穿刺失败组,心房颤动率、远端桡动脉穿刺史占比及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穿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远端桡动脉穿刺史、Scr、LDL-C、LVEF、远端桡动脉内径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的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远端桡动脉穿刺史、Scr、LDL-C、LVEF、远端桡动脉内径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远端桡动脉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临床效果评价
12
作者 谢小菲 左生鑫 +3 位作者 许金鹏 韩小亮 孙光成 李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的桡动脉闭塞患者35例,且经远端桡动脉尝试开通闭塞桡动脉,主要观察目标为经远端桡动脉...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的桡动脉闭塞患者35例,且经远端桡动脉尝试开通闭塞桡动脉,主要观察目标为经远端桡动脉开通闭塞桡动脉的成功率,次要观察目标为经远端桡动脉开通桡动脉失败的影响因素、术后穿刺并发症以及桡动脉开通3个月后随访的通畅率。结果按照是否经远端桡动脉成功开通闭塞桡动脉分为成功组29例(82.9%)和失败组6例(17.1%)。失败组患者的吸烟(100.00%比17.24%,P=0.040)、糖尿病史(100.00%比10.34%,P=0.025)、慢性完全闭塞病变(83.33%比17.24%,P=0.030)比例均高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应用比例(16.67%比58.62%,P=0.045)、术后3 d桡动脉直径[(1.63±0.13)mm比(2.13±0.32)mm,P=0.021)]和术后3 d桡动脉血流速度峰值[(0.10±0.78)m/s比(0.50±0.13)m/s,P<0.001)]均低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为手术开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42,95%CI0.004~0.438,P=0.008)。成功组3个月后随访其通畅率为55.2%。结论经远端桡动脉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具有安全可行性,但其远期通畅率不高,推荐不考虑通过其他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桡动脉闭塞患者使用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闭塞 经远端桡动脉 逆向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嘉盛 李月 +3 位作者 姚亮 沈徐韬 陈务贤 朱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针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阐述,期望增加临床医护对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认识,为PCI患者争取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经桡动脉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0
14
作者 肖华 李志粱 +4 位作者 陈爱华 宋旭东 傅强 缪绯 刘映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结果A、B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6%,鞘管置入时间[(2.93±0.42)vs(3.07±0.54)min,P=0.14]、血管再通时间[(17.23±3.47)vs(16.81±4.86)min,P=0.61]、手术总时间[(47.04±7.53)vs(48.74±6.22)min,P=0.21]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发生率(5/51,P=0.0164)及拔管迷走反射(4/51,P=0.0327)均明显高于A组(0/56)。结论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行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桡动脉远端入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显敬 辛丽娜 +3 位作者 解泽宙 贾圣英 徐思维 谢莲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评估经左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0例行右桡动脉穿刺,290例行左桡动... 目的评估经左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0例行右桡动脉穿刺,290例行左桡动脉远端穿刺,穿刺成功者分别入组A组、B组。观察两组介入穿刺置管时X线曝光时间、造影使用导管数、完成靶血管重建数、PCI复杂程度以及术后前臂出血、桡动脉并发症等。结果248例(95.4%)患者顺利完成右桡动脉穿刺冠脉诊疗术(A组),277例(95.5%)顺利完成经左桡动脉远端冠脉诊疗术(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曝光时间、造影使用导管数、完成靶血管重建数、PCI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围术期前臂出血、桡动脉闭塞发生率远小于A组(P<0.01,P=0.036)。结论经左桡动脉远端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安全可靠,提高了术者和患者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闭塞 桡动脉远端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被引量:84
16
作者 姚民 乔树宾 +12 位作者 王东方 杨跃进 秦学文 刘海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姚康宝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4
17
作者 时学昆 程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28-482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为阳性,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为阳性,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观察记录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治疗老年CHD患者安全有效,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法运 褚熙 +4 位作者 张兴华 朱兴雷 乔树宾 姚民 吴永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选 5 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 ,分为Judkins型组 (n=4 8)和共用型组 (n... 目的 探讨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选 5 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 ,分为Judkins型组 (n=4 8)和共用型组 (n=4 1)。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共用型组中 39例 (95 .1%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组中 4 4例 (91.7% )造影成功 ,共用型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 Judkins型组 (P <0 .0 1)。Judkins型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 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5± 5 .5 )和 (30 .8± 2 0 .1)分钟 ;共用型组分别为 (5 .4± 3.4 )和 (2 4 .2± 10 .4 )分钟 ,均少于Judkins型组 (P <0 .0 1)。结论 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 ,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桡动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雪更 徐亚伟 +2 位作者 陈滟清 李伟明 杨海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71-271,28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死患者 经桡动脉 临床观察 急性 经桡动脉 心脏导管术 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秀华 马元 +1 位作者 王利宏 屈百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0-42,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势,评估远端桡动脉入路能否成为更佳的PCI选择路径。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其中64例选择常规桡动脉穿刺(对...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势,评估远端桡动脉入路能否成为更佳的PCI选择路径。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其中64例选择常规桡动脉穿刺(对照组),48例选择远端桡动脉穿刺(观察组)。对比远端桡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之间的区别;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相关因素(包括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疼痛、迷走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术后食指指端血氧饱和度等],以及解除压迫止血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高于对照组(t=7.360,P<0.05),但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的比例高于观察组(χ^(2)/t=-4.431、5.560、3.889、3.889、4.253,P<0.05);对照组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t=-13.290,P<0.05)。结论与常规桡动脉入路相比,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PCI术并发症更少、患者穿刺部位需压迫时间短,且可弥补传统桡动脉介入的一些缺点,作为一种新的PCI入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常规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