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融合与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置入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柳旭 杨函 +2 位作者 杨剑 杨林雨 康建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5-1822,共8页
背景:腰椎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是一种新的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只需1枚螺钉固定1个节段,具有经济微创、操作便捷等优点。但目前探讨应用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联合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r... 背景:腰椎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是一种新的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只需1枚螺钉固定1个节段,具有经济微创、操作便捷等优点。但目前探讨应用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联合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术式的研究仍很少见。目的:通过建立改良TLIF无内固定(cage alone)、改良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BPS)和改良TLIF联合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内固定(cage+BTPTDS)3种有限元模型,评估改良TILF联合不同内固定对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椎间盘、下终板的应力分布及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腰椎薄层CT扫描图像,通过Mimics、Geomagic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3种有限元模型:cage alone模型、cage+BPS模型和cage+BTPTDS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模拟施加人体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侧旋转、右侧旋转6种不同运动载荷,计算3种模型cage及内固定、下终板、椎间盘应力分布和腰椎活动度的差异,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案对腰椎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成功构建了3种有限元模型:cage alone、cage+BPS和cage+BTPTDS;②cage+BTPTDS模型在前屈、侧弯运动载荷下,其cage最大应力小于cage alone模型,稍大于cage+BPS模型;在后伸运动载荷下,cage+BPS模型的cage最大应力明显小于其余两种模型;在旋转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与cage+BPS模型cage最大应力接近,小于cage alone模型;③在屈伸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明显大于cage+BPS模型;在侧弯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与cage+BPS模型二者内固定最大应力接近;而在旋转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则小于cage+BPS模型;④cage+BPS模型的融合节段下终板最大应力介于另外两者之间;⑤cage+BTPTDS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其活动度与cage alone模型差异不大;⑥结果表明,改良TLIF联合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内固定既能够带来良好的稳定性,又能够保证腰椎整体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融合 脊柱微创 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 有限元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的临床应用体会
2
作者 徐斌 柴静 +4 位作者 蔡学侬 王恒 刘朝明 李志泓 吴宽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 目的:探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120.5 ± 25.6) min,术中出血量为(250.8 ± 50.2) ml,术后引流量为(150.6 ± 35.8) ml,住院时间为(10.2 ± 2.5) d。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 ± 3.2)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明显较术前改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unilateral pedicle bolt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seg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nerve radiculopath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nerve radiculopathy treated with unilateral pedicle bolt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Lif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The pain degree and lumbar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evaluated by VAS score, JOA score,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smooth surgeries, with an operation time of (120.5 ± 25.6) mi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f (250.8 ± 50.2) ml, postoperative drainage of (150.6 ± 35.8) ml,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10.2 ± 2.5) days.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12~24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8.5 ± 3.2) months. The postoperative symptoms of waist and leg pain i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symptoms, and VAS, JOA, and OD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scores (P < 0.05).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Unilateral pedicle bolt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Lif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seg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radiculopath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on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an conventional PLif surgery, and obvious clinical efficacy,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弓根螺钉固定 TLIF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3
作者 黄云中 朱寅 +1 位作者 王黎明 葛建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两组均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6个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胸腰椎骨折复位,从而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 过伸牵引弹性按压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徐子彧 刘俊鹏 黎萌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传统术式组与机...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传统术式组与机器人辅助组,各60例。传统术式组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实施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钉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椎体后凸角、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脊柱功能指数量表(SFI)评分。结果:机器人辅助组围手术期指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椎体后凸角低于传统术式组,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JOA评分、SFI评分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近远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提升置钉准确率,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升近远期固定效果,提升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Wiltse入路 弓根螺钉固定术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对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为予以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良好的治疗,判断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应用其中的总体获益结果。方法 90名确诊脊柱退变性疾病人群均分为参照组(传统椎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术)、试验组(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手术),研究患者最终获取的结... 为予以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良好的治疗,判断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应用其中的总体获益结果。方法 90名确诊脊柱退变性疾病人群均分为参照组(传统椎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术)、试验组(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手术),研究患者最终获取的结果。结果(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整体评估情况结果显示,之间的数据波动幅度较弱(P>0.05)。(2)通过综合数据处理与计算,获取关于病患的影像学指标,明显可见两组之间在干预3个月后有一定的区别,且通过分析脊椎功能、生活质量等多维度数据,可见试验组的数值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结果(P<0.05)。结论 实施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手术方案,成效显著。方法 有助于改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脊柱功能,促使影像学指标改善,促进其康复进程,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存在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变性疾病 可注射骨水泥型弓根螺钉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括昀 朱悦 +6 位作者 丛琳 刘欣春 朱海涛 袁伟 裴磊 温凯程 王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2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暴露时间、出血量、置针及置钉准确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7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率、并发症,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5.5±108.8min,对照组为309.2±154.9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为189.0±94.7min,对照组手术开始时切口即暴露,切口暴露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同(309.2±154.9min),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针准确率为94.2%,对照组置针准确率为95.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均为100%;术中出血量(对照组343.8±207.0mL vs观察组480.6±392.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组、B组、C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50.9±92.8min、263.7±116.2min、181.9±25.8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分别为90.1±25.1min、73.9±12.1min、65.4±9.5min,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n对数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总手术时间[y=-71.324ln(x)+419.603]、机器人手术时间[y=-15.757ln(x)+110.527]显著减少,在第8例达到相对稳定。A组、B组、C组的置针、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减少了切口暴露时间,具有常规机器人辅助置针及置钉的高精准性;该技术总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减少,学习曲线很快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弓根螺钉 经皮穿刺技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道重新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有限元分析与生物力学验证
7
作者 马双双 高德东 +2 位作者 单中书 徐温旭 卢陟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087-7095,共9页
背景:目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被公认为腰椎后路融合的金标准,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负面并发症,例如置钉方向不理想、螺钉松动、断裂等。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螺钉重新置钉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置钉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 背景:目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被公认为腰椎后路融合的金标准,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负面并发症,例如置钉方向不理想、螺钉松动、断裂等。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螺钉重新置钉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置钉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目的:通过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学实验验证,对传统轨迹椎弓根螺钉在多次拔出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螺钉在多次拔出过程中拔出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关于椎弓根螺钉重新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L4腰椎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生物实验样本,并按照置钉方案进行拔出实验。根据CT数据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参数,建立L4腰椎有限元模型和椎弓根螺钉模型(直径为6.0 mm,长度为45 mm),根据置钉角度和次数将模型分为5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来模拟轴向拔出力实验,通过观察椎体的应力分布以及螺钉的轴向最大拔出强度,将3D打印力学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椎弓根螺钉拔出实验装置;②3D打印力学实验中对比正常置钉和一次不理想置钉工况下的4组模型,正常置钉组模型展示了最大抗拔出力,为(1422.63±23.80)N,且随着置钉偏移角度的增大,各组模型的最大抗拔出力逐渐减小;③对比一次不理想置钉和修正置钉工况,当不理想置钉偏移角度大于3号模型的角度时,重新以正常角度置钉有助于提升螺钉的抗拔出力;④对比二次不理想置钉和再次修正置钉工况,重新以正常角度置钉工况降低了螺钉的抗拔出力,不更换螺钉情况下不建议进行第3次置钉;⑤3D打印力学实验得出的拔出强度与有限元模拟得出的拔出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两种方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脊柱固定 应力分析 拔出强度 改道置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静 郜勇 +1 位作者 陈超 李良黎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 目的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随访记录两组病人结核病灶愈合情况、ASIA分级、椎间植骨融合情况,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及其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结核病灶均痊愈,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E级,椎间植骨融合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VSA评分分别为(3.79±0.57)°和(4.27±0.61)°,(0.95±0.43)°和(1.44±0.42)°,(0.53±0.20)°和(0.76±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29.94±2.84)°和(31.36±2.58)°,(8.94±1.98)°和(11.27±2.19)°,(9.28±2.52)°和(12.72±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分别为(41.82±2.35)°和(41.5±2.72)°,(41.28±1.67)°和(41.18±1.60)°(39.33±3.52)°和(38.46±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和植骨融合,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功能恢复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 经皮弓根螺钉 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于超 陈晓艳 +5 位作者 崔致尧 王磊升 丁岩 刘勇君 张贺庆 王静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比较经后中入路、经肌间隙(Wiltse)入路和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后中组(n=40,经后中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 目的比较经后中入路、经肌间隙(Wiltse)入路和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后中组(n=40,经后中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肌间隙组(n=36,经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以及经皮组(n=32,经皮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对比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情况(伤椎高度比、Cobb’s角)。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显著高于后中组、肌间隙组(P<0.05);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后中组最多,肌间隙组次之,经皮组最少;肌间隙组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后中组(P<0.05);3组患者切口长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皮组最大,后中组次之,肌间隙组最小;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3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肌间隙组、经皮组显著低于后中组(P<0.05),肌间隙组与经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1个月,3组患者伤椎高度比显著上升(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3组患者Cobb’s角先下降后上升(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3种入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经后中入路与经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经皮入路对患者创伤更小,预后情况更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 入路 围术期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张史飞 温干军 +5 位作者 周植森 陈坚 陈榕生 袁浩彬 孙俊辉 郑帅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究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椎... 目的:探究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对照组于X线辅助下行手术治疗,研究组结合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优良率、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影像学复位情况(伤椎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炎性-应激因子[CRP、TNF-α、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P<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升高(P<0.05);3D打印技术模拟的伤椎高度、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与实际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明显升高(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炎症因子均升高,但是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升高趋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症 骨质疏松 3D打印 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彭 张德光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22-228,234,共8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49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术后...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49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术后临床疗效分为发生组(n=25,临床疗效不佳)和未发生组(n=124,临床疗效良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针对差异指标进行共线性分析,未存在共线性问题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患者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术后早期负重、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白蛋白浓度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R语言将所有差异变量进行VIF共线性分析,各差异变量VIF≤10,容忍度≥0.1,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发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白蛋白浓度为术后临床疗效不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STA指数、骨密度为临床疗效不佳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8,表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度。结论: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术后早期负重、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白蛋白浓度均为影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上述指标能够为临床术前筛查高危群体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神经损伤 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
12
作者 邱平 邓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93-096,共4页
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对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将58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第一个小... 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对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将58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取名为对照组,第二个小组取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均是29例患者,前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后一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这两组患者的结果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手术指标、总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应激指标相比(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针对腰椎骨折进行治疗,其成效显著。结合手术室内的精心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 后路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13
作者 王云浩 李红星 戴云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单一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一组(t=9.719、51.746,P均<0.001),而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与单一组无明显差异(t=0.265、1.765,P=0.792、0.082);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单一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t=3.345、7.710,P=0.001、P<0.001);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7.14%(χ^(2)=4.200,P=0.040);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为C~D级13例、E级22例,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为A~B级1例、C~D级21例、E级13例(Z=-2.209,P=0.027);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单一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无明显差异(χ^(2)=0.159,P=0.690)。结论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虽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却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生理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减压植骨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经皮单向椎弓根螺钉连接棒长度测量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14
作者 王越 王珊 +6 位作者 李良生 郑晓鹏 黄泓翰 陈恒梅 陈世杰 陈建泉 王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已经成为常用术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创伤患者 脊柱创伤 无神经损伤 长度测量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陈佳佳 李忠 赵科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椎体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进行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万向螺钉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经皮椎弓根... 目的 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椎体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进行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万向螺钉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治疗的29例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伤椎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透视次数少,透视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距(P>0.05);术后研究组ODI评分较低,Cobb角较小,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后缘高度均较高(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计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距(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基础上联合伤椎固定钉,可减少术中透视频率及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伤椎恢复较快,腰椎功能恢复相对较好,疼痛程度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 固定钉 万向钉内固定 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要点研究
16
作者 林丽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应用于腰椎骨折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为此,本医院选择了100位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包括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和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护理的研究组,各组各有50例。结果 通过详尽的统计分... 本文旨在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应用于腰椎骨折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为此,本医院选择了100位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包括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和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护理的研究组,各组各有50例。结果 通过详尽的统计分析,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都得到了显著的缩短,手术出血量有所降低,VAS评分减低,患者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都大大缩短,愈合时长提前,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了显著的降低,护理满意度完全达到预期。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JO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SF-36评分方面都高于干预前的水平,且增长幅度更为显著。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护理需重视个体差异,坚持人性化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加强疼痛管理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康复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弓根螺钉 骨折 手术护理 个体差异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程芳令 张海存 +1 位作者 吴沧陆 周成洪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 研究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行颈1~7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患者共计70例。根据手术方式选取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置钉(RA组),另外3... 目的 研究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行颈1~7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患者共计70例。根据手术方式选取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置钉(RA组),另外35例行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CF组)。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准确率、矢状面偏差、螺钉置入时间等)、螺钉置入安全性比较(手术时间、累及透视时间、辐射剂量等)以及并发症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RA组共置入215枚螺钉,准确率97.67%(210/215),CF组共置入211枚螺钉,准确率89.57%(189/211)。本研究中RA组在准确率、矢状面偏差、水平面偏差、螺钉置入时间、螺钉置入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累计透视时间、辐射剂量等方面优于CF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均优于徒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技术 弓根螺钉 手术 安全性 精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复杂上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实用性研究
18
作者 聂虎 程嘉伟 +2 位作者 余若晨 周功 牛国旗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6-101,106,共7页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在辅助复杂上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根据上颈椎椎弓根特点及临床常用植钉方法,行颈椎三维CT,利用快速成型技术等比例设计并打印出个体化上颈椎疾病病人的实体颈椎模型与导向模板,在导板辅助...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在辅助复杂上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根据上颈椎椎弓根特点及临床常用植钉方法,行颈椎三维CT,利用快速成型技术等比例设计并打印出个体化上颈椎疾病病人的实体颈椎模型与导向模板,在导板辅助下植钉。选取24例上颈椎骨折、畸形病人的术前CT三维数据,分别打印2份上颈椎模型。观察组应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模拟植入;对照组于透视下辅助定位,模拟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比较2组单枚螺钉植钉时间、单枚螺钉调整次数、透视次数,并复查术后CT,评价精准植钉率。结果:观察组单枚螺钉植钉时间、单枚螺钉调整次数、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CT检查显示,观察组精准植钉率96.74%(89/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76/92)(P<0.01)。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疾病病人椎弓根螺钉植入较徒手植钉方式更加安全、高效、精确、便捷,打破了原有操作局限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损伤 弓根螺钉 3D打印 导向模板 快速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韩刚 《系统医学》 2025年第5期135-137,1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1例,以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观察组(41例,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1例,以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观察组(41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形态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相关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较对照组20.00%(8/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2,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高,术后脊柱形态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开放式弓根内固定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董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79-082,共4页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较好,手术安全性更好,有助于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