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计准则等效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玉英 孔令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第15期2-3,共2页
本文通过介绍欧盟与加拿大、韩国和印度会计准则暂时性等效或等效协议的签订,分析了欧盟与上述三国的区域经济和政治合作,剖析了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的根本动因——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我国及其他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国... 本文通过介绍欧盟与加拿大、韩国和印度会计准则暂时性等效或等效协议的签订,分析了欧盟与上述三国的区域经济和政治合作,剖析了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的根本动因——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我国及其他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国际等效 经济和政治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与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2
作者 左亚文 《党政干部论坛》 1998年第4期15-17,共3页
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共产党宣言》中的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永远不会失却真理的光辉。但是,时代的巨变和实践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共产党宣言》所规定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进行反思和再认识。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实践 经济和政治 经济政策 公有制 所有制形式 社会化大生产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卞华 阿真 《新湘评论》 1998年第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经济 经济和政治 加快推进 国民经济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大中型企业 工人阶级 思想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
4
作者 齐振海 刘继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37-44,共8页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剥削阶级的理论家们总是用各式各样的历史唯心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法西斯主义的权力意志论是其最突出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待这个问题...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剥削阶级的理论家们总是用各式各样的历史唯心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法西斯主义的权力意志论是其最突出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待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究竟是什么呢?概括说来,就是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但在一些思想方法片面的同志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和政治 反作用 政治设施 经济决定 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 定条件 上层建筑 “决定” 相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
5
作者 蒋凤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2期73-75,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反映和促进经济和政治。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反映和促进经济和政治。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和政治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为人民服务 中国文化建设 邓小平理论 意识形态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经济和政治辩证法的光辉范例——学习十二大报告的体会
6
作者 傅青元 诸雨民 《青海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2-6,17,共6页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途程中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能否坚持经济和政治的辩证法,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十二大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社会主义...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途程中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能否坚持经济和政治的辩证法,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十二大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经济和政治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制定了一整套正确处理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方针和措施,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经济和政治辩证法的光辉范例,开辟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胜利的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和政治 光辉范例 辩证法 列宁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经济工作 政治建设 政治占首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章的经济和政治功能
7
作者 甘其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50-53,共4页
论文章的经济和政治功能甘其勋一、文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媒马克思主义认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意识形态的部分文章,当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 论文章的经济和政治功能甘其勋一、文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媒马克思主义认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意识形态的部分文章,当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和政治 毛泽东 经济发展 经济行为 经济信息 文学作品 经济实体 内部矛盾 规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国家环境保护计划费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
8
作者 陈云卿 《管理观察》 1997年第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计划费用 经济和政治 位费用 政治因素 重要性函数 社会经济 保护计划 生活环境质量 纳税人 二元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舆论角度来看待经济和政治改革
9
作者 马子麟 《管理观察》 1998年第3期6-7,共2页
本文是根据社会调查材料编写而成。调研的重点是涉及奔萨州的居民对俄罗斯经济改革总的看法问题是。被询问者的大部分(占74%)表示赞成改革。63.6%的应答者认为改革应当继续下去,但应改变进行改革的计划。10.4%的人认为改革应当... 本文是根据社会调查材料编写而成。调研的重点是涉及奔萨州的居民对俄罗斯经济改革总的看法问题是。被询问者的大部分(占74%)表示赞成改革。63.6%的应答者认为改革应当继续下去,但应改变进行改革的计划。10.4%的人认为改革应当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甚至给居民造成某些暂时困难也在所不惜。但是也有1/4的人(约占26%)认为应当退回到以前的经济生活方式。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表明,居住在州中心的居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比较激进。如果说在周边地区(这里所说的周边地区是除了居住在州中心的居民以外的所有奔萨州居民)有32.5%的应答者表示希望退回到以前的经济生活方式,那么在奔萨市持这种观点的居民仅占19.5%。认为改革应当继续下去,但应改变改革计划的人,在周边地区的居民中占59,3%,而在奔萨市的居民中则占67.9%。有12.6%的奔萨人认为即使给居民造成一定困难也把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坚持搞下去,而在周边地区的居民中仅有8.2%的人持有这样态度。调查还发现这样一种趋势,即随着年龄段的增高,主张退回到以前经济生活方式的人的比重也在增大。例如,在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持有上述主张的人所占的比重为8.3%(这里的百分比是指在这个年龄段中接受询问人数的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舆论 经济和政治 周边地区 年龄段 经济生活 社会学分析 俄联邦 退回到 询问者 俄罗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学习《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10
作者 四川师院大批判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1期1-3,8,共4页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斗争中,总是反复地从不同角度论述和强调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重要性。《无产阶级专政时...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斗争中,总是反复地从不同角度论述和强调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重要性。《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是列宁在一九一九年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两周年而写的。这篇著作,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等问题上“最重要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著明论断,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灭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法权 社会主义时期 经济和政治 列宁 修正主义 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蓉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8,140,共7页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理论集中反映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及相关文献中。列宁总结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任务和特征——由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理论集中反映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及相关文献中。列宁总结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任务和特征——由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同时,赋予劳动群众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理论依然富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经济 政治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原文传递
从政治的角度研究问题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突出特征
12
作者 王崇杰 《理论学习与探索》 1997年第5期27-29,共3页
从政治的角度研究问题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突出特征王崇杰邓小平经济思想,其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邓小平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善于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各种经济问题,从而准确把握经济问题的实质。分析研究邓小平这位伟大的... 从政治的角度研究问题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突出特征王崇杰邓小平经济思想,其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邓小平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善于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各种经济问题,从而准确把握经济问题的实质。分析研究邓小平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观察经济问题的视角和解决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 经济问题 研究问题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实践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和政治 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13
作者 张维杰 《北方经贸》 1999年第6期122-123,共2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和政治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既有严格区别,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 经济是本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的目的是获得物质生活资料,政治是为获得基本经济利益围绕政权而进行的活动,它只是为实现本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和政治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既有严格区别,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 经济是本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的目的是获得物质生活资料,政治是为获得基本经济利益围绕政权而进行的活动,它只是为实现本阶级经济利益而使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 马克思主义 经济利益 政治工作 经济和政治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路线 辩证统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和政治──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的体会
14
作者 郑舍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3-10,共8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和政治──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的体会郑舍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为中心,这是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不能动摇的。但是,以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和政治──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的体会郑舍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为中心,这是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不能动摇的。但是,以经济为中心,决不意味着要淡化政治,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领导干部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 经济方面的政治 经济和政治 无产阶级 要讲政治 资产阶级自由化 思想政治工作
原文传递
俄罗斯体制危机的经济和政治参数
15
作者 瓦.伊.朱可夫 何梅 《国际观察》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俄罗斯联邦国家 证券私有化 经济和政治 国内生产总值 危机 医疗保健 极权制度 劳动生产率 俄罗斯改革 障碍机制
原文传递
乌克兰总理易人的经济和政治背景
16
作者 林惠芬 《瞭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5期40-40,共1页
5月底,乌克兰又经历了一次政府危机。总统库奇马27日签署命令,以马尔丘克同时担任人民代表为由解除其总理职务。次日,库奇马便任命坚决支持其改革方针的第一副总理拉扎连科接替马尔丘克之职。这是乌克兰独立5年来的第五次总理易人。 经... 5月底,乌克兰又经历了一次政府危机。总统库奇马27日签署命令,以马尔丘克同时担任人民代表为由解除其总理职务。次日,库奇马便任命坚决支持其改革方针的第一副总理拉扎连科接替马尔丘克之职。这是乌克兰独立5年来的第五次总理易人。 经济形势恶化 乌克兰曾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的第二大经济力量,仅次于俄罗斯。它不仅拥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藏,飞机制造、精密仪器制造和化学工业也相当发达。然而,自1991年底宣布独立后,一方面由于中断了与原苏联各共和国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又处于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国民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生产江河日下,物价直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 经济和政治 宪法草案 经济形势 经济联系 议会 改革方针 小宪法 结构改革 经济改革
原文传递
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7
作者 高成林 《求实》 1986年第5期9-10,共2页
这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遇到了很大阻力,都受到了不合理的政治体制的束缚。这说明,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前进,仅仅有经济方面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政治、思想、文化方... 这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遇到了很大阻力,都受到了不合理的政治体制的束缚。这说明,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前进,仅仅有经济方面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套,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就很难有新的大的突破,已经取得的经济方面的改革成果也很难加以巩固。因此说,政治体制改革,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势在必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官僚主义 经济和政治 权力下放 经济方面 主管部门服务 改革成果 全面改革 阻碍经济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体系
18
作者 冯志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0-23,共14页
新时代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体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回答... 新时代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体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回答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组织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好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体系的本质特征、价值取向、保障战略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效能治理、维护高水平安全、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确保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领导经济 经济和政治 辩证关系 系统集成 经济规律 人民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改革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19
作者 黎勇 《求实》 1985年第3期62-62,共1页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必然要求经济和政治管理权力的民主化。 民主作为上层建筑,它受经济关系的制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它是同经济...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必然要求经济和政治管理权力的民主化。 民主作为上层建筑,它受经济关系的制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它是同经济体制联系着的。社会主义生产和占有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时期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民主化 社会主义生产 经济和政治 上层建筑 国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家庭住户债务增长的成因与影响--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尤佳 丁爽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6,共15页
构成美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大众高额消费"背后是"家庭住户高额债务"。工人负债支付劳动力生产费用,典型表现在信用卡购买日常生活资料和支付生活费用(含医疗费用)、底层工人家庭利用次级贷款购买住房、工人子女借贷... 构成美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大众高额消费"背后是"家庭住户高额债务"。工人负债支付劳动力生产费用,典型表现在信用卡购买日常生活资料和支付生活费用(含医疗费用)、底层工人家庭利用次级贷款购买住房、工人子女借贷支付公立高等教育费用。在对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里,"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是最显著的一个。为了解决再生产出来的价值的实现,即剩余价值的实现的问题,把工人必要的消费基金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授予的信用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条件。家庭住户债务深刻地影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积累:债务使工人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剥削率,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力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的利息。借贷消费在流通领域暂时缓解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在生产领域使分配制度进一步极化,生产过剩的矛盾和社会撕裂的矛盾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家庭住户债务 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 经济和政治矛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