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夜光遥感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宋水红 王秀丽 +1 位作者 李恒凯 聂圣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在国家大力支持原苏区振兴发展背景下,针对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TNL指数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综合运用NICH指数、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 在国家大力支持原苏区振兴发展背景下,针对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TNL指数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综合运用NICH指数、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赣闽粤原中央苏区2011—2020年的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全区县域经济存在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增长的极化现象明显;(2)全区县域经济重心移动趋势为东北—西北—西南,西、北部经济发展快于东、南部地区;(3)全区经济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存在“连片贫困”地区,经济热点区主要聚集分布在区域东南部;(4)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市场购买力和道路条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将为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经济振兴、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振兴 夜间灯光数据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县域经济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的云南省城市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罗虹 赵政权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第1期32-37,I0002,共7页
基于NPP-VIIRS夜光数据,以灯光总量、平均灯光指数和灯光增长率为统计指标,采用标准差椭圆、城市位序—规模法、Getis-Ord Gi^(*)分析以及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计算分析了2012-2019年云南省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 2012... 基于NPP-VIIRS夜光数据,以灯光总量、平均灯光指数和灯光增长率为统计指标,采用标准差椭圆、城市位序—规模法、Getis-Ord Gi^(*)分析以及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计算分析了2012-2019年云南省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 2012-2019年云南省夜光数据总量逐年增长,昆明市增量最多,平均灯光指数也最强,但一些沿边中小城市增长率较快;(2)虽然区域经济发展呈分散趋势,但仍为首位型分布,云南省的经济重心依然位于昆明市周边,说明经济仍受传统城市群影响较多;(3)截至2019年,受滇中城市群的辐射,热点区明显增多,且有向四周扩展的趋势,区位度仍以昆明—玉溪为中心向外辐射,未形成新的高区位度城市,其余一些沿边城市受滇中经济圈的影响辐射较小,未形成有规模的经济带(圈),处于低区位度。2019年一级联系引力线数量大幅增长,位于滇中城市群周边;同时受到滇中经济圈的辐射,2019年二级联系引力线数量也大幅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 云南省 城市经济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尹虹潘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针对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从该市现有经济区划出发,对重庆市内未来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做出一些分析和预测,如预测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扩张及"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的形成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芜蚌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秀荣 朱道才 吴姚尚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65-68,105,共5页
经济空间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而且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运用功效函数法,并选取七个指标对合芜蚌的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合芜蚌的经济空间格局虽呈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仍处在... 经济空间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而且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运用功效函数法,并选取七个指标对合芜蚌的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合芜蚌的经济空间格局虽呈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仍处在不协调状态,主要体现在人口集聚程度不够、经济差距和空间规划缺失三个方面。因此,合芜蚌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并增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以使合芜蚌空间格局总体协调度得到最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 经济空间格局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海洋产业变迁——基于1996~2013年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份额变动实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泽宇 梁华罡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运用K均值聚类将我国沿海11省(市)1996~2013年海洋经济份额变动情况划分为3个阶段,并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同阶段驱动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海洋产业及变迁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各沿海省(市)海洋产业与... 运用K均值聚类将我国沿海11省(市)1996~2013年海洋经济份额变动情况划分为3个阶段,并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同阶段驱动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海洋产业及变迁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各沿海省(市)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空间格局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96~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产业由海洋第一产业转变为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显著.2)1996~2001年,除上海、天津外,其余省(市)海洋第一产业为驱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3)2002~2007年,我国海洋第二产业结构优势逐渐增强,对各省(市)海洋经济份额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4)2008年以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于其他沿海省(市),其中浙江、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驱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海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产业变迁 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K均值聚类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群视角的我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6
作者 徐晶 《现代企业》 2018年第8期24-25,共2页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关键转型,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发展模式转变期。随着人口、经济进一步地向城市群集中,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地级市进行定量研...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关键转型,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发展模式转变期。随着人口、经济进一步地向城市群集中,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地级市进行定量研究,将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与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相结合,对19个城市群进行空间层次上的划分,得到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区域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格局 城市群 演变分析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 高速增长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扬子江城市群人口—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季成 叶磊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区域发展差异是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人口与经济两大指标上,研究二者的互动演变规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7年扬子江城市群常住人口、人均GDP和GDP等数据,采用重心法、不均衡指数... 区域发展差异是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人口与经济两大指标上,研究二者的互动演变规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7年扬子江城市群常住人口、人均GDP和GDP等数据,采用重心法、不均衡指数、不一致指数等研究方法,定量揭示了扬子江城市群人口—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江城市群的人口与经济重心均偏南,但偏移的程度和趋势并不相同;②扬子江城市群的不均衡指数在研究时段内稳步下降,表明本地区的人口—经济空间格局渐趋均衡,而不一致指数则进一步将本地区的8个城市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扬泰通)、持续上升型(苏锡)和波动型(宁常镇);③在演化经济地理学语境下,扬子江城市群人口—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变是经济刺激与制度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加速均衡格局的形成,努力提高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格局 经济空间格局 区域发展差异 扬子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滇池地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若飞 李君 陈长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第5期49-55,71,共8页
环滇池地区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和民族文化多元融合的典型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以揭示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995~2018年,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环滇池地区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和民族文化多元融合的典型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以揭示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995~2018年,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总体上由以翠湖为核心向以滇池为核心演变,五华、盘龙、西山和官渡区在经济发展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呈贡区成为滇池东岸经济新高地;行政力、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先后深刻塑造着该地区县域经济格局,行政力、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工业增长则是把双刃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滇池地区 经济空间格局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蒋旭 张晓青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5,共9页
本文以胡焕庸线以东地区281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发展及相关的多项指标,运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半变异函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揭示2002—2017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市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 本文以胡焕庸线以东地区281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发展及相关的多项指标,运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半变异函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揭示2002—2017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市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市域经济总体格局呈现“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位于河南、安徽的交界地带且发生明显的南移迹象,表现出强集聚性;②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经济空间差异先扩大后缩小,经济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东南-西北方向;③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经济空间相关性显著为正,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明显。高高集聚区分布在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并伴有南移迹象,低低集聚区在中、西、北地区都有分布,且数量有所减少;④区域发展战略、市场化水平、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共同影响着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场化水平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东地区 经济空间格局 SDM模型 半变异函数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卷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5期130-135,共6页
自从2004年起,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空间格局影响区域内的资源、人口、资金等流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部六省空间格局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经济空间呈现大集聚与大分散... 自从2004年起,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空间格局影响区域内的资源、人口、资金等流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部六省空间格局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经济空间呈现大集聚与大分散并存的空间特征,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格局持续加强的趋势,并且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已经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空间结构特征。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中部六省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周围其他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影响,其自身经济发展又能影响其他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应提升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加强落后区域政策支撑,推动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共享、开放、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模型 Moran’s I指数 空间自相关 经济空间格局 中部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奂璐迪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5期146-149,共4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4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以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2015—2020年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不断...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4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以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2015—2020年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不平衡性有所改善;经济圈双核结构突出,沿成渝主轴相向延伸渐成趋势,2大城市发展轴带日趋明显,东北集聚中心逐渐形成;3个节点年份标准差椭圆方向性特征显著,椭圆重心渐趋向东南方向移动,经济空间格局呈东南扩张、西北收缩趋势;空间集聚现象明显,H-H集聚地区分布在成都、重庆都市圈,空间分布较为稳定;L-L集聚地区具有“连片贫困”特征,集聚显著性程度趋于加强、空间分布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经济空间格局 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琦 周保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2006年和2016年山东省现存经济差异,利用标准差椭圆、主成分分析对山东经济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山东省的经济总体格局呈现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移动趋势明显,长短轴的偏率较大,山东省经济发... 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2006年和2016年山东省现存经济差异,利用标准差椭圆、主成分分析对山东经济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山东省的经济总体格局呈现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移动趋势明显,长短轴的偏率较大,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方向性较强,呈现双核心发展;最后提出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寻求新的增长核心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格局 地域分异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展望
13
作者 丁慧臻 应作兰 《学术界》 CSSCI 1993年第6期66-71,共6页
1978年以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历时十多年。这是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并且这种战略调整还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完善。这种改革动摇了建国后历时三十年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格局,形成了市场经济色彩愈来愈浓的... 1978年以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历时十多年。这是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并且这种战略调整还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完善。这种改革动摇了建国后历时三十年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格局,形成了市场经济色彩愈来愈浓的几大经济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空间格局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精细化模拟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14
作者 王欣 任晋圆 王海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年第5期64-68,共5页
本研究依托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人口统计、GDP产值等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莫兰指数分析等地理统计模型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济南市经济空间格局分布情况开展分产业精细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 本研究依托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人口统计、GDP产值等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莫兰指数分析等地理统计模型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济南市经济空间格局分布情况开展分产业精细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济南市经济内部差别和局部聚集情况显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形态和经济空间差异情况;(2)通过莫兰指数进行耦合发展模式分析,可知济南市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情况,地域特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多元线性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莫兰指数 经济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三个重要特征
15
作者 王青云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论证了我国90年代经济空间格局上的东、西部差距开始缩小,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及长江流域经济开始回升等三个特征。
关键词 中国 经济空间结构 90年代 经济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及发展
16
作者 严子钧 《经贸实践》 2016年第23期129-129,共1页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并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带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有了整体向内陆移动的趋势。本文...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并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带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有了整体向内陆移动的趋势。本文将剖析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整体走向趋势,并分析东部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空间格局 经济格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空间格局中的区域经济关系
17
作者 张炜 《新疆财经》 1994年第2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空间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 开放型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82
18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王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8,27,共6页
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定量识别并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精细地刻画2003—2011年国内外复杂背景下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向西移动,且空间扩张的趋势;国内市... 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定量识别并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精细地刻画2003—2011年国内外复杂背景下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向西移动,且空间扩张的趋势;国内市场的聚集经济作用在增强;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省北部主要城市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影响作用减弱,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全国经济空间格局变化时序波动相吻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格局 标准差椭圆 标准距离 中国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麦土荣 宋周莺 刘卫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7-1422,共6页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差距。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继续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战略,重点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黔经济区、呼包鄂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昆明—瑞丽国际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空间格局 重点经济
原文传递
基于L-3D方法的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戢晓峰 连晨希 陈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科学分析物流经济空间格局,基于经济地理学3D理论的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框架,建立了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L-3D分析体系,利用地理集中度、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及区位商等测度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 为科学分析物流经济空间格局,基于经济地理学3D理论的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框架,建立了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L-3D分析体系,利用地理集中度、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及区位商等测度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密度、距离及分割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物流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横纵扩散模式,外圈物流经济明显薄弱;物流经济空间距离呈现中心—通道发展模式,滇中城市群发展优势明显,西部边界物流经济距离较大;物流经济分割特征体现于昆明的区位商值较低,滇中城市群物流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以昆明为基准,大理及其周边地区分割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经济空间格局 L-3D 地理集中度 联系强度 区位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