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
1
作者 周霞 王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1,共6页
文章基于组合权重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全国、四大地区及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 文章基于组合权重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全国、四大地区及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趋缓,东北地区甚至在研究期末出现下降现象;全国经济韧性存在一定的“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梯度分布特征,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逐步由“北强南弱”演变为“南强北弱”;各区域经济韧性动态演进特征差异明显;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分别是南北方地区和四大地区视角下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显著,东北与东部地区间的经济韧性差异快速扩大,仅次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除东部和中部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指标体系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ARDL模型的实证
2
作者 王琳 易家权 米子川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3,共6页
文章构建中国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1985—2021年的中国经济韧性,分析不同时期经济韧性的主要贡献因子,并借助动态ARDL模型研究能源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是经济韧性方面的“拐点”,经济韧性从不断上升转变... 文章构建中国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1985—2021年的中国经济韧性,分析不同时期经济韧性的主要贡献因子,并借助动态ARDL模型研究能源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是经济韧性方面的“拐点”,经济韧性从不断上升转变为急剧下降。(2)不同时期经济韧性的主要贡献因子不同,近年来生态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3)受能源转型影响,中国经济韧性将在短期内下降,在长期内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能源转型 贡献因子 动态ARD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财政支农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马永喜 刘洋 俞书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发挥财政支农政策效能,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共1326个县级行政区...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发挥财政支农政策效能,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共1326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并检验财政支农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以升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而财政支农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粮食主销区和低收入地区农业经济韧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财政支农的调节作用也具有明显异质性,财政支农在粮食主产区和低收入地区发挥了更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建议积极落实农业经济韧性提升措施,强化财政政策在农业气候适应与减缓措施上的支持力度,实施区域差异化的农业经济韧性提升方案,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提升我国农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气候变化 财政支农 调节效应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罗荷花 刘慧婷 雷雨亮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8,共7页
依据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素养通过促进农村家庭实现非农就业转移、优化金融资产配置和提高家庭... 依据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素养通过促进农村家庭实现非农就业转移、优化金融资产配置和提高家庭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数字金融素养对数字乡村发展程度高地区农村家庭、“长尾”农村家庭的经济韧性影响更大。鉴于此,需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数字金融知识常态化教育培训等,不断提高数字金融素养,推动农村家庭经济韧性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素养 经济韧性 非农就业 金融资产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可云 周泰颖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变迁趋于高级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变迁水平低的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是增强经济韧性的有效途径。(2)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因地区而异。东部地区因产业结构较为成熟,边际效应较低,其高级化对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因产业升级潜力较大,高级化的积极效应显著。这种地理区位异质性反映了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路径上的差异。(3)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韧性之间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增强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城市群 产业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一体化对商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赵璐 韩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0,共4页
推进市场一体化正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市场一体化对商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2年我国25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商业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 推进市场一体化正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市场一体化对商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2年我国25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商业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总体上对商业经济韧性呈现显著正向影响;消费升级在市场一体化对商业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据此,建议继续深化制度改革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创新供求关系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城市群、城市圈协同发展,以增强城市商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消费升级 商业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施晓丽 阳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迅速,逐步覆盖大部分省市;城市经济韧性总体水平上升,但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该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数字金融效应和决策成本降低效应实现。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需要提升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城市经济韧性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韧性分解拓展及其应用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8
作者 丁建军 周传辉 《当代经济》 2025年第1期81-91,共11页
随着韧性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韧性及其构成备受关注,其测度和分解方法是研究的难点。在Martin将区域经济韧性分解为产业结构韧性分量和竞争力韧性分量的基础上,借鉴偏离-份额分析拓展模型Esteban-Marquillas模型,进一步将区域经济韧性... 随着韧性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韧性及其构成备受关注,其测度和分解方法是研究的难点。在Martin将区域经济韧性分解为产业结构韧性分量和竞争力韧性分量的基础上,借鉴偏离-份额分析拓展模型Esteban-Marquillas模型,进一步将区域经济韧性分解为产业结构韧性分量、净竞争力韧性分量和分配韧性分量,并以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对1993—2019年间各地市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和分解,与现有方法相比,该分解拓展为区域经济韧性解构、精细化分析以及精准实施增韧干预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偏离-份额分析法 Esteban-Marquillas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经济韧性提升:机制分析与推进路径
9
作者 赵连阁 霍艺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农业多样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农业多样化种植是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与异质性特征。因此,政府应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鼓励采取农业多样化种植模式,合理调控数字农业企业数量,制定差异化的农业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农业经济韧性,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多样化种植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促进还是抑制?
10
作者 张春敏 王亚宁 陈雪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商业信贷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其在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构... 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商业信贷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其在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多重均衡模型,对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的路径依赖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探究了不同情形下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显著增强了农户家庭经济韧性,而单独的信贷参与在接近临界资本水平时发挥作用,“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显示出比单独商业健康保险更强的减贫效果,尤其对刚脱离贫困陷阱的家庭。这为制定精准的农村金融政策和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信贷参与 农户家庭经济韧性 多重均衡理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与城市经济韧性
11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2,共17页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口正经历从总量持续增加到持续减少、素质由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和短寿命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长寿化转变的阶段。文章在讨论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质量红利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则不明显;城市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且对任何一类城市的经济韧性提升作用均不显著。而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片区的城市、内陆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更明显,对其余城市的影响效应则较弱;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影响则不明显,甚至有削弱人口质量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趋势;同时,劳动生产率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以后,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其向西部等边疆地区延伸,着力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信息要素流动、拓宽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为城市承受外部冲击与恢复经济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红利 人口质量红利 城市经济韧性 异质性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韧性的统计测度与时空演进
12
作者 黄煌 章娅薇 《调研世界》 2025年第2期84-96,共13页
本文从风险抵御、风险恢复、适应调整和创新转型四个维度定义经济韧性,测算出经济韧性综合评价结果。同时,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经济韧性的时空演进。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发现我国经... 本文从风险抵御、风险恢复、适应调整和创新转型四个维度定义经济韧性,测算出经济韧性综合评价结果。同时,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经济韧性的时空演进。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发现我国经济韧性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升幅较大,西部和东北地区升幅较小。第二,通过核密度估计,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韧性发展不平衡性逐渐缩小且不存在绝对差异。第三,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发现我国经济韧性存在一定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但空间差异呈缩小的趋势。第四,通过莫兰指数,发现我国经济韧性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经济韧性空间集聚的格局大致经历了“集聚—分散—集聚”的过程,高韧性地区对低韧性地区存在带动作用。根据研究,提出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水平、推进构建产业一体化布局、完善人才引进和优化基础设施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统计测度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
13
作者 杨仁发 盛云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49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异...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49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高行政等级城市、非资源禀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政府投资环境较优城市的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提高城市网络、提升人才集聚、增强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渠道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经济韧性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赵玲 周鑫玥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为把握地级市尺度下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进趋势,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市单元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局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Kernel密度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城... 为把握地级市尺度下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进趋势,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市单元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局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Kernel密度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并进一步采用SEM模型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研究期内下游城市的经济韧性水平均高于上游、中游城市;低经济韧性水平城市具有连片式分布的特点;上游、下游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区域内差异具有扩大的趋势,中游地区城市区域内差异具有先缩小后扩大特征。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在东西方向呈现“U”型分布,而在南北方向呈倒“U”型分布,且重心略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收入水平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及市场规模呈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经济 经济韧性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胡树林 吴思轩 白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07-212,217,共7页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测算农业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测算农业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增量奖励政策通过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农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渐进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驱动农业经济韧性提升: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书承 王桂霞 钟凤英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且主要是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产生赋能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促进农业...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且主要是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产生赋能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渠道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中部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网络效应。据此,建议积极推动技术接入和信息共享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农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新业态,逐步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产业结构 网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演化视角下福建沿海地区渔业经济韧性研究
17
作者 冷韵 韦素琼 +1 位作者 游小珺 任之煌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1,共15页
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渔业为例,利用产值和产量对渔业韧性抵抗力进行测算,并结合基于稳健性-抵抗力-恢复力(3Rs)的韧性评估体系和制度演化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渔业韧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解释。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冲击的影响下(2006年超大... 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渔业为例,利用产值和产量对渔业韧性抵抗力进行测算,并结合基于稳健性-抵抗力-恢复力(3Rs)的韧性评估体系和制度演化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渔业韧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解释。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冲击的影响下(2006年超大台风、2008年金融危机、2017年渔业产业升级),产值因受生产和供给双重影响波动明显,产量更多受生产影响,对自然灾害的反映更为剧烈。2)台风影响具有区域性,主要影响宁德市区、福鼎市、福安市和霞浦县,使区域产量大幅减少。韧性抵抗力在经济危机和产业转型危机中的表现类似,其空间差异更受历史基础及制度演化影响。3)沿海地区25个研究单元可以分为5类,渔业韧性的空间分布受海岸线长度的影响。每类区域在冲击下的韧性包括稳健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表现存在差异,制度演化的深度也存在差异。合理的制度演化模式能够缓解渔业资源缺乏对渔业发展的制约,增强经济韧性。高韧性区域因良性层叠和转化的制度演化模式而韧性高;韧性逐年变好区域通过对高韧性地区的战略跟随,也实现良性层叠和转化逐步提高韧性;低韧性和韧性逐年变差区域是对原有制度的不断厚化,影响韧性提高;韧性断崖式下降地区采用替代的制度演化模式,渔业不以提高经济韧性为目的,渔业经济韧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经济韧性 空间差异 制度演化 福建省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空间格局及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18
作者 李东麟 杨胜强 廖和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耕地破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探究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策略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6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熵权-TOPSIS法,探究奉节县乡村... 耕地破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探究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策略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6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熵权-TOPSIS法,探究奉节县乡村经济韧性和耕地破碎度的空间格局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①高经济韧性乡村在长江以北围绕奉节县城集聚分布,在长江以南零星分布;②高破碎度耕地呈“一心两翼”格局,奉节县中部和南北两端耕地破碎度较高;③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耦合协调度以适度协调和初级协调为主,乡村经济发展处于过渡阶段;④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显示奉节县西北部乡村耕地破碎度与乡村经济韧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耕地破碎度越高,乡村经济韧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韧性 耕地破碎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勋 陈光宇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26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集聚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韧性,但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的作用效果,为优化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人力资本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