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减轻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癫痫发作并抑制海马内IL-1β和TNF-α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益民 王倩倩 +1 位作者 贺慧艳 王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诱发的急性癫痫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致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组(PTZ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分别给予7 d、...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诱发的急性癫痫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致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组(PTZ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分别给予7 d、14 d和28 d的假刺激和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后,腹腔注射PTZ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癫痫行为学表现,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对海马IL-1β、TNF-α进行检测。结果: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减轻大鼠的痫性发作级别,减少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P<0.05),且海马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明显少于PTZ组(P<0.05或P<0.01)。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在PTZ急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不仅具有抗惊厥作用,还可以减少海马致痫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可能为癫痫的防治带来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的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倩倩 刘益民 +2 位作者 钟平 张雷 王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的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TNS组)。采用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制作大鼠模型。TNS组... 目的 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的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TNS组)。采用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制作大鼠模型。TNS组大鼠给予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处理4周。模型建立2周后,视频脑电监测大鼠自发性发作的频率、发作强度以及持续时间。模型建立4周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记录大鼠在获得性训练中寻找水下平台的逃避潜伏期,以及在空间探索试验中搜索目标象限的时间百分比、航行距离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实验全程均未出现异常行为。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癫痫模型组有1只大鼠死亡,TNS组有2只大鼠死亡。视频脑电监测期间,癫痫模型组有2只大鼠死亡。与癫痫模型组比较,TNS组大鼠2周内自发性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级别评分明显降低(P〈0.05~0.01)。在获得性训练中,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均P〈0.01);与癫痫模型组比较,TNS组大鼠各时间点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模型组和TNS组大鼠在目标象限搜索的时间百分比及航行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均P〈0.01);与癫痫模型组比较,TNS组大鼠在目标象限搜索的时间百分比及航行距离百分比显著增高,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可减少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的自发性发作,保护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匹罗卡品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Morris水迷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药物难治性癫痫及其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楚 茅爱平 +4 位作者 金平 陶微微 沈洁 蔡新婷 王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eT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和抑郁的疗效。方法将3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对双侧三叉神经分支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的低频刺激(20 Hz)和高频刺激(120 Hz)治...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eT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和抑郁的疗效。方法将3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对双侧三叉神经分支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的低频刺激(20 Hz)和高频刺激(120 Hz)治疗。于eTNS治疗前(入组时)、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采用利物浦癫痫严重程度量表2.0(LSSS 2.0)评价癫痫发作强度,抑郁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低频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治疗前相比,高频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的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6个月时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P<0.05~0.01)。与低频组比较,治疗3个月时高频组癫痫发作强度显著降低(P<0.05),癫痫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高频组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均较低频组显著较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低频组治疗3个月时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抑郁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频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时抑郁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6个月时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P<0.05)。与低频组比较,高频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时抑郁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低频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抑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抑郁率逐步显著下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频组比较,治疗前高频组患者的抑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抑郁率显著降低(P<0.05~0.01)。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T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癫痫和抑郁病情均有改善作用,且高频刺激治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痫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癫痫发作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辅助麻醉对急性脑损伤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小云 黄的 +1 位作者 钟建荣 丘文龙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辅助麻醉对急性脑损伤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于蕉岭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及研究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辅助麻醉对急性脑损伤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于蕉岭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及研究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经皮双侧三叉神经分支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刺激。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中麻醉药剂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剂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住院时间及麻醉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辅助麻醉应用于急性脑损伤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手术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辅助麻醉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的 钟颖 +2 位作者 李雪健 黄利红 黄伟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蕉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因脑卒中或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蕉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因脑卒中或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率,治疗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清醒时间更短,清醒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GOS分级较对照组更优(Z=0.633,P<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高压氧 脑卒中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电刺激对慢性癫痫大鼠癫痫状态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左健 贺慧艳 +3 位作者 王倩倩 尹娜 谢成娟 王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谷氨酸脱羧酶(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匹罗卡品建立癫痫点燃模型(即慢性癫痫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模型...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谷氨酸脱羧酶(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匹罗卡品建立癫痫点燃模型(即慢性癫痫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模型组,同时选取正常大鼠纳入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组及模型组大鼠于制模后分别给予三叉神经电刺激或假刺激持续1个月。于电刺激结束并再次诱发sE后6h、24h、48h及72h分别采用TUNNEL和Niss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SE后海马神经元原位凋亡及脱失情况;于电刺激结束后24h、72h、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GAD65/67表达情况。结果sE后24h、48h及72h治疗组海马区TUNNEL阳性细胞、Nissl受损细胞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并以SE后72h治疗组减少幅度尤为显著(P〈0.05)。电刺激结束后24h、72h、1周、2周及4周时治疗组GAD65/67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治疗组GAD65于电刺激结束72h~1周时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于电刺激结束4周时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组及模型组大鼠GAD67表达均未见明显峰值,治疗组GAD67表达至电刺激结束4周时仍显著强于模型组水平(P〈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增强脑内抑制功能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及抗癫痫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神经保护 谷氨酸脱羧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