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近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处理 被引量:29
1
作者 夏永辉 徐克 +1 位作者 苏洪英 冯博 《当代医学》 2009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近期(2周之内)并发症,探讨和总结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介入病房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4例,60例接... 目的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近期(2周之内)并发症,探讨和总结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介入病房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4例,60例接受PTCD,43例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15例先行PTCD后择期再行内支架置入术,1例未能完成手术。观察和分析2周内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5例,死亡4例。除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经积极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病情转为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2周左右胆红素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包括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极为重要,绝大多数病人可转危为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并发症 经皮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皮介入治疗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晴 屠伟峰 +2 位作者 张乃丽 梁丽明 胡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31日前小分子GPI与安慰剂对ACS患者PCI疗效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同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共计9 518例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能降低7、30 d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7 d:RR=0.71,95%CI(0.55,0.94),P<0.05;30 d:RR=0.85,95%CI(0.73,0.98),P<0.05;6个月:RR=0.73,95%CI(0.55,0.99),P<0.05];降低30 d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revascularization,TVR)发生率[RR=0.75,95%CI(0.58,0.96),P<0.05]及6个月的再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率[RR=0.67,95%CI(0.53,0.83),P<0.01]。但对于30 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30 d MI及6个月血TV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RR=0.65,95%CI(0.41,1.04),P>0.05;6个月死亡率:RR=0.87,95%CI(0.58,1.32),P>0.05;30 d MI:RR=0.80,95%CI(0.65,1.00),P=0.05;6个月血TVR:RR=0.90,95%CI(0.79,1.02),P>0.05]。②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伴随更多的轻微出血[RR=1.60,95%CI(1.24,2.07),P<0.01]及严重出血事件[RR=1.44,95%CI(1.09,1.89),P<0.05]。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63,2.14),P>0.05]。结论小分子GPI对于降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率具有一定疗效,但也伴随更多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与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志远 金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国产 经皮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冠状动脉瘘经皮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陆阳 李松华 赵仙先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00-401,共2页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的畸形[1]。此类患者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例数逐年增多。我院心血...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的畸形[1]。此类患者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例数逐年增多。我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37例CAF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瘘 经导管介入治疗 ARTERY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严重迂曲成角及钙化病变成功经皮介入治疗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迎新 周玉杰 +2 位作者 成万钧 聂斌 王志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介入治疗 病变 钙化 成角 迂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技术:一种心力衰竭患者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贺永明 杨向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2-703,F0003,共3页
本文从介入治疗的角度,重点论述了二尖瓣反流的应用解剖和分类、二尖瓣反流的病因、传统的缘对缘缝合治疗技术,并着重介绍了使用MitraClip系统行经皮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技术。
关键词 经皮介入治疗 二尖瓣反流 心力衰竭患者 治疗方法 应用解剖 缝合治疗 P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治疗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合并心肌梗死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明瑞 李泽林 +2 位作者 李庆军 吴庆法 李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介入治疗(PCI)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合并心肌梗死(MI)的预后因素。方法 82例PCI治疗CTO患者,其中32例为CTO合并MI(合并组),50例仅为CTO(不合并组)。平均随访6个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合并组... 目的分析经皮介入治疗(PCI)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合并心肌梗死(MI)的预后因素。方法 82例PCI治疗CTO患者,其中32例为CTO合并MI(合并组),50例仅为CTO(不合并组)。平均随访6个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合并组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不合并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术后TIMI血流3级低于不合并组(P<0.01)。糖尿病、高血脂、心源性休克及术后TIMI血流3级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血脂、心源性休克及术后TIMI血流3级是PCI治疗CTO合并M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心肌梗死 经皮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治疗心脏病的进展和疑惑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复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4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经皮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冠脉血运重建术 冠脉内支架 疑惑 导管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9
作者 黄雄 曹雪滨 +1 位作者 张茂林 张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介入治疗 老龄患者 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早期介入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绞痛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班时间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10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5期353-353,共1页
为了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24小时全程候诊的导管室是其救助的前提.目前的证据显示ST段抬高的ACS经皮冠脉介入干预(PCI)在工作时间和下班时间治疗的效果一致.但是,这些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研究的患者并不... 为了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24小时全程候诊的导管室是其救助的前提.目前的证据显示ST段抬高的ACS经皮冠脉介入干预(PCI)在工作时间和下班时间治疗的效果一致.但是,这些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研究的患者并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状态的患者群体.在2004年欧洲心脏年会上,Berger等报告了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用以评估在真实日常实践状况下,非工作时间接受PCI的ACS患者的长期预后.患者入选从2002年1月~12月,所有的入选者均为接受PCI的ACS患者.比较分析下班时间(18:00~8:00及周末)治疗和上班时间(8:00~18:00)治疗的效果.研究主要终点为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死亡率和死亡,心肌梗死(MI)和需急诊冠脉血运重建(UR)联合终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经皮介入治疗 导管室 冠脉介入 非工作时间 代表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反流经皮介入治疗评估
11
作者 杜先锋 叶红华 储慧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05-308,共4页
临床上对于二尖瓣反流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由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及器材的不断发展,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本文就目前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进展情况做一... 临床上对于二尖瓣反流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由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及器材的不断发展,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本文就目前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进展情况做一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经皮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智:经皮介入治疗二尖瓣返流的2017全球专家共识精析
12
作者 费菲 赵海 +1 位作者 曲莉莉 张清涵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1-2,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逐渐攻克,取得重大研究进展。从无法治疗到能够医治,从创伤性治疗进展为微创治疗,心脏疾病治疗领域正在向微创治疗转变。经皮介入治疗即将开辟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逐渐攻克,取得重大研究进展。从无法治疗到能够医治,从创伤性治疗进展为微创治疗,心脏疾病治疗领域正在向微创治疗转变。经皮介入治疗即将开辟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治疗的全新时代,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无需切开皮肤,不留瘢痕,不需要心脏停跳、体外循环和输血,在完全生理状态下,应用房间隔穿刺技术,在超声心动图、X线等影像学设备的指引下,进行二尖瓣修复并评价其效果。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上,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院区(成都上锦南府医院)院长曾智总结了自2012年至今的全球经皮介入治疗二尖瓣返流的所有专家共识,并给出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介入治疗 二尖瓣返流 专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MITRAL 传统外科手术 介入心脏病学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恶性胆道梗阻经皮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晓 徐艺桐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9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人恶性胆道梗阻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介入病房收治的大于70岁的患有恶性胆道梗阻的老年人患者98例,其中60例接受PTCD,38例接受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包括15例分两步先行外引流术后择期行支架植入术...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人恶性胆道梗阻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介入病房收治的大于70岁的患有恶性胆道梗阻的老年人患者98例,其中60例接受PTCD,38例接受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包括15例分两步先行外引流术后择期行支架植入术。结果:27例发生并发症,死亡3例。除死亡患者外,患者黄疸均不同程度减轻,胆红素指标明显好转。结论: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是姑息减黄比较安全的方法,围术期积极处理极为重要,可以明显减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并发症 经皮介入治疗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治疗双侧肾动脉狭窄并继发性高血压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昱璋 余国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97-498,500,共3页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由肾动脉狭窄(RAS)造成的肾脏血流减少而导致的血压升高,肾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发育不良是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1]。近年来,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RA)及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TRAS)等技术日渐成熟,已...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由肾动脉狭窄(RAS)造成的肾脏血流减少而导致的血压升高,肾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发育不良是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1]。近年来,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RA)及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TRAS)等技术日渐成熟,已成为治疗肾动脉狭窄合并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经皮介入治疗1例青年双侧肾动脉狭窄并继发性高血压病例报道,结合文献,阐述经皮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国内外近期进展,重点介绍经皮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适应证、临床疗效、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 经皮介入治疗 大动脉炎 肾动脉粥样硬化 病例报道 常见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合并另一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一例
15
作者 王硕 殷洪山 +3 位作者 张晓光 王涛 赵淑健 姜志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患者,男性,74岁,主诉因间断胸闷9年,胸痛伴出汗1小时入院。9年前活动时发作胸闷,伴出汗、乏力,无明显胸痛及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持续约10分钟休息后症状逐渐缓解。此后间断发作胸闷,与活动、情绪激动有关,发作部位及性质相似,经休息或... 患者,男性,74岁,主诉因间断胸闷9年,胸痛伴出汗1小时入院。9年前活动时发作胸闷,伴出汗、乏力,无明显胸痛及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持续约10分钟休息后症状逐渐缓解。此后间断发作胸闷,与活动、情绪激动有关,发作部位及性质相似,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经皮介入治疗 急诊冠状动脉 情绪激动 硝酸甘油 胸闷 发作 放射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肝脓肿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凤姬 黄基柱 张洁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肝脓肿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肝脓肿患者104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比较2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肝脓肿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肝脓肿患者104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比较2组体温恢复、拔管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体温恢复、拔管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H)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17.25±2.11)μmol/L、(63.78±7.96)U/L、(43.22±5.41)U/L比(25.30±3.16)μmol/L、(75.20±9.41)U/L、(57.81±7.23)U/L(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8.11±1.05)×10~9/L、(51.75±6.43)×10~9/L比(9.86±1.22)×10~9/L、(57.20±7.12)×10~9/L(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19.23%比5.76%)(P<0.05)。结论肝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利于血常规的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反流的外科与经皮介入治疗
17
作者 程毅松 曾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率约为2%。患者可以从无症状到严重的临床表现,最终有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死亡。MR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MR和继发性MR,MR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经皮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率约为2%。患者可以从无症状到严重的临床表现,最终有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死亡。MR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MR和继发性MR,MR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经皮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度原发性MR治疗的"金标准",经皮介入治疗对于手术高风险或不宜外科手术的患者是可选择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外科治疗 经皮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介入治疗长期预后分析
18
作者 王曼 杨跃进 +6 位作者 杨伟宪 乔树宾 徐波 胡奉环 宋雷 刘海波 管常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9-755,共7页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特点,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长期(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患者37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一支左回旋...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特点,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长期(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患者37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一支左回旋支CTO。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结束时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n=269)和失败组(n=106)。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主要终点(5年时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和次要终点[包括30 d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5年随访时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任何血运重建或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共入选375例左回旋支CTO患者,CTO 426处,其中男性321例(85.60%)。冠状动脉造影诊断PCI成功组269例(71.73%),失败组106例(28.27%)。失败组高血压患者比例、术前SYNTAX评分、病变长度≥20 mm患者比例、存在钝头闭塞患者比例、闭塞处存在大的边支患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P均<0.05),J-CTO评分为0分的比例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边支闭塞和夹层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CI成功组(P均<0.05);穿孔的发生率虽高于成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5年随访,成功组和失败组死亡+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4%vs.6.45%,P>0.05)。次要终点:30 d死亡(0.37%vs.1.89%)和心肌梗死(1.49%vs.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年随访,失败组TLR高于成功组(18.28%vs.9.72%,P=0.03),TVR虽高于成功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8.28%vs.10.93%,P>0.05)。结论:左回旋支CTO男性患者居多,冠状动脉造影PCI成功率为71.73%,高血压患者比例较高,病变迂曲,近端存在大分支的比例较高,失败组边支闭塞、夹层的发生率高于成功组。PCI成功未降低左回旋支CTO患者的远期(5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失败组TLR发生率高于成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回旋支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余新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年龄≥60岁且符合ACS的诊断标准并且实施了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名,在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前给...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年龄≥60岁且符合ACS的诊断标准并且实施了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名,在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注射3min,植入支架后予以0.10μg/(kg·min)持续泵入36小时,对照组39名则不使用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14d内寒战、轻微发热、头疼、恶心、局部出血、严重心绞痛发生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显著减少和血小板聚集率极度下降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寒战、轻微发热、头疼、恶心、局部出血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显著减少和血小板聚集率极度下降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没有差别,而严重心绞痛的发生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经皮介入治疗 老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筛选冠脉临界狭窄病人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20
作者 贾志梅 任卫东 高明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在选择冠脉临界狭窄病人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Judkin’s法 )证实单支血管 5 0 %± 5 %狭窄男性冠心病病人共 1 0 8例 ,行DSE检测 ,根据室壁运动指数 (WMI)分组。WMI为 1...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在选择冠脉临界狭窄病人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Judkin’s法 )证实单支血管 5 0 %± 5 %狭窄男性冠心病病人共 1 0 8例 ,行DSE检测 ,根据室壁运动指数 (WMI)分组。WMI为 1者 ( 31例 )为无缺血组 (A组 ) ,WMI>1者 ( 6 7例 )为缺血组 ,随机将缺血组分为B组 ( 34例 )和C组 ( 33例 )。A组仅给予冠心病一级预防治疗 ,B组和C组均给予系统抗血小板及抗缺血治疗 ,其中B组病人中有 30例行介入治疗。 3个月后重复行DSE检测 ,并记录 3个月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DSE诱导心肌缺血的病人行介入治疗后 3个月 (B组 ) ,WMI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脏事件发生率也较低 (P <0 0 5 ) ;DSE无诱导心肌缺血者 (A组 ) ,3个月后WMI仍无异常 ,且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DSE有可能成为冠脉临界狭窄病人选择介入治疗 (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冠脉临界狭窄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