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手术胃造瘘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敏红 宋秀琴 +1 位作者 王吕国 刘登洋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2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胃造瘘(PEG)与手术胃造瘘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经皮内镜胃造瘘18例与手术胃造瘘29例作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胃壁造口处出血、造瘘口渗漏、造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8例PEG时间(18±5.1)min,较...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胃造瘘(PEG)与手术胃造瘘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经皮内镜胃造瘘18例与手术胃造瘘29例作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胃壁造口处出血、造瘘口渗漏、造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8例PEG时间(18±5.1)min,较手术胃造瘘时间(112±14.5)min明显缩短(P〈0.05)。PEG术组发生造口处感染1例,手术胃造瘘发生瘘口渗漏2例、胃壁造口处出血1例、造口感染3例,PEG术组手术并发症较手术胃造瘘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EG比手术胃造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不能完全替代手术胃造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胃镜下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林艳 贺学强 +3 位作者 唐婷 张清勇 熊震 王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11日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PEG治疗1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11日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PEG治疗1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Introducer法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Introducer法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冬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85-58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在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3例PEG的重症患者在置管中与置管后有无并发症;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并逐渐增量,记录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5 d血清前白蛋白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在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3例PEG的重症患者在置管中与置管后有无并发症;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并逐渐增量,记录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5 d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术后21 d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3例均顺利实施PEG,置管中及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为(170.1±19.5)mg.L-1,术后5 d为(270.7±23.4)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前为(26.3±3.3)g.L-1,术后21 d为(33.2±4.3)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是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红丽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69-70,共2页
对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肠内营养,结果10例均一次置管成功,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置管19~90(50.0±32.0)d,仅2例出现造瘘口皮肤感染,换药后恢复正常。提出重视PEG术前护理,术后做好喂饲护理,造瘘口以及PEG导管... 对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肠内营养,结果10例均一次置管成功,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置管19~90(50.0±32.0)d,仅2例出现造瘘口皮肤感染,换药后恢复正常。提出重视PEG术前护理,术后做好喂饲护理,造瘘口以及PEG导管的护理,是保证PEG肠内营养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六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卫刚 冯罡 +1 位作者 田书信 郑勇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655-655,658,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分析 营养通路 重建消化道 经口进食 肠功能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宫秀芹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6期677-677,748,共2页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lc Gastrostomy,PEG)自1980年Gauderer和Ponsky首先介绍以来,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置管技术和制剂的改进,全胃肠外营养得广泛应用,为重症患者提供了维...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lc Gastrostomy,PEG)自1980年Gauderer和Ponsky首先介绍以来,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置管技术和制剂的改进,全胃肠外营养得广泛应用,为重症患者提供了维持营养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应用 肠外营养 澳大利亚 置管技 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10例报告)
7
作者 姜琼 黄永辉 +1 位作者 车筑平 孙诚谊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应用 方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0例报告
8
作者 沈林艳 贺学强 +3 位作者 林鸿 唐婷 黄海荣 曾荣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ntroducer法PEG治疗10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ntroducer法PEG治疗10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4期3772-3773,共2页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应用内镜放置造瘘管建立肠内营养的一种内镜下治疗术。我院自2003年6月以来,采用PEG共1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具体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护理 ENDOSCOPIC 肠内营养 治疗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中麻醉处理体会
10
作者 郭健军 李清平 夏态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6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最佳给药浓度。方法将50例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各10例。A、B、C、D组分别在胃镜检查前2分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0.4μg/kg、0.6μg/kg...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最佳给药浓度。方法将50例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各10例。A、B、C、D组分别在胃镜检查前2分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0.4μg/kg、0.6μg/kg、0.8μg/kg,给药速度为5~10秒,E组不用瑞芬太尼,之后A、B、C、D、E五组分别缓慢注射丙泊酚1 mg/kg,术中追加剂量按0.5mg/kg,观察各组术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pO2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其中B组手术、麻醉效果最满意。结论应用瑞芬太尼0.4ug/kg复合丙泊酚用于PEG术可满足舒适、有效、安全的要求,但是给药速度宜缓慢而均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护理
11
作者 高玉秀 陈雅真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0期171-171,173,共2页
通过对2004年至2009年33例患者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护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命质量。因此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操作简便、恢复肠内营养快等优点,可长期有效的改善不能经口进食... 通过对2004年至2009年33例患者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护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命质量。因此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操作简便、恢复肠内营养快等优点,可长期有效的改善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护理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整体护理
12
作者 丁芸珍 娄兴旖 王骊 《现代护理》 2001年第11期67-68,共2页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my ,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适用于某些疾病导致长期或较长时间进食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食管梗阻所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 ,采用...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my ,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适用于某些疾病导致长期或较长时间进食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食管梗阻所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 ,采用PEG方法重建消化道营养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 ,安全快捷 ,对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教育与患者术中是否能认真配合手术有密切关系 ,加强术后护理及整体指导对患者树立自信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患者 整体护理 食管梗阻 前教育 前心理护理 指导 自信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在吞咽困难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抢 孙元水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541-544,共4页
长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肠内营养(EN)支持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EN方式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它的优点主要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然而在一些特殊患者或者PEG尝试失败的患者,腹腔镜辅助... 长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肠内营养(EN)支持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EN方式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它的优点主要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然而在一些特殊患者或者PEG尝试失败的患者,腹腔镜辅助下的经皮内镜胃造瘘术(LAPEG)获得了更多的重视,本文就近几年在特殊患者或PEG尝试失败的患者中使用LAPEG的研究进行探讨,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后短期广泛皮下出血、垫片脱出至皮下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长真 马志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83-84,共2页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营养补充和/或胃肠减压的微创手术方法。自1981年第一例PEG成功实施以来,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但长时间(病程...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营养补充和/或胃肠减压的微创手术方法。自1981年第一例PEG成功实施以来,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但长时间(病程1个月以上)存在吞咽障碍或不愿进食的患者。PEG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状态。欧洲肠外肠内营养指南(ESPEN)指出,PEG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为少见,约1%~4%,术后因患者持续激动造成穿刺部位广泛出血、PEG胃腔内垫片短时间脱出至皮下的并发症更是未见报道。鉴于该并发症罕见、发生原因特殊,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出血 垫片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在接受放化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钱立 葛奎 +4 位作者 徐兵 吴嘉骏 王繁麟 范晶娴 张霖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讨拟接受放化疗头颈肿瘤患者胃造瘘的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12月间接受放化疗的头颈肿瘤患者,由放疗科医师根据营养风险评估,估计存在营养障碍问题,拟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分为放化疗前预防性胃造瘘组(预防性PEG... 目的 :探讨拟接受放化疗头颈肿瘤患者胃造瘘的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12月间接受放化疗的头颈肿瘤患者,由放疗科医师根据营养风险评估,估计存在营养障碍问题,拟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分为放化疗前预防性胃造瘘组(预防性PEG组)和放化疗期间胃造瘘组(反应性PEG组),其中预防性PEG组234例,反应性PEG组93例。检测2组患者置管前、后的体重、白蛋白水平,计算并比较置管前、后BMI及白蛋白变化程度;观察2组患者耐管及创面感染情况,比较2组放疗结束后拔管率的变化。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2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放化疗结束后,预防性PEG组BMI、白蛋白值及拔管率均显著高于反应性PEG组(P<0.01),而预防性PEG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被动性PEG组(P<0.05)。结论 :预防性PEG术能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头颈部肿瘤 预防性PEG 被动性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9例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护理研究
16
作者 黄温馨 王敏秀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9期236-240,共5页
总结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的护理经验。患者均在术前予神志、呼吸、肌力、营养、心理、约束、躁动-镇静评估。为预防术中使用镇静剂引起的呼吸抑制,减少抢救及缩短手术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予术前气管插管。协助... 总结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的护理经验。患者均在术前予神志、呼吸、肌力、营养、心理、约束、躁动-镇静评估。为预防术中使用镇静剂引起的呼吸抑制,减少抢救及缩短手术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予术前气管插管。协助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内完成经皮胃造瘘术,术后遵循胃造瘘护理常规。术毕应立即评估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时机,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增加医护、病友、家庭、社会支持。3例患者术前予经鼻气管插管,9例患者均顺利行经皮胃造瘘术,手术平均用时(25.33±4.15)min。2例气管插管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9例患者均出院继续家庭疗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护理 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贵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0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9例PEG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例,好转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19例患者均造口成功,引流通畅,成功率10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9例PEG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例,好转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19例患者均造口成功,引流通畅,成功率100%,并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2例术后出现低热,造瘘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2天体温恢复正常。1例使用胃造瘘注入流质饮食时造成导管堵塞,经用糜蛋白酶8000U+温生理盐水50ml反复冲洗后导管得以疏通。7例置管1.5~4.5个月,患者神志恢复并可自主进食后拔管,平均拔管时间3.2个月。结论:PEG行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具较多优点,是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管在基层医院开腹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德雨 廖信芳 杨清水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管在开腹胃造瘘术中的应用技巧,开腹胃造瘘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行开腹胃造瘘术患者31例,探讨开腹胃造瘘术的...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管在开腹胃造瘘术中的应用技巧,开腹胃造瘘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行开腹胃造瘘术患者31例,探讨开腹胃造瘘术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胃造瘘手术,其中3例术后出现造瘘口旁渗漏并皮炎,3例于1年左右出现脱管,1例造瘘管堵塞;1例造瘘管断裂,1例包埋综合征,1例局部肉芽组织增生。经及时处理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开腹使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管行胃造瘘术是一项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结合了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开腹手术的部分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手术胃造瘘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建国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手术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近年来我院行胃造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组(A组)和手术胃造瘘术组(B组)。对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手术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近年来我院行胃造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组(A组)和手术胃造瘘术组(B组)。对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5.4分钟和4.7%,明显少于B组116.3±17.2分钟和20.4%,均P<0.05。结论:相对于手术胃造瘘术,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在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护理
20
作者 陈芬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92-292,297,共2页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对象均为重危患者,其中部分是昏迷患者,所需营养一般经静脉补充或用管饲法输入.但经静脉补充营养可引起静脉炎甚至严重的全身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一些胃肠功能良好的患者常采用管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重危患者 静脉炎 昏迷患者 全身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