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于 韩冬 +4 位作者 李宇峰 薛东明 王峦 潘家俊 严文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85例,脱落7例,最终纳入78例患者行PMCT治疗,随访6个月,按照疗效分为预后良好...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85例,脱落7例,最终纳入78例患者行PMCT治疗,随访6个月,按照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SII)、肿瘤原发位置、病理分型、病理分期、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术后化疗的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MCT治疗老年早期NSCL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9例。预后不良组年龄>70岁、SII>500、病理分期Ⅱ期、病灶直径>4 cm、分化程度低、术后未化疗的比重高于预后良好组,FEV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145,95%CI=1.143~4.025)、FEV1<81.67 L(OR=2.592,95%CI=1.263~5.319)、SII>500(OR=2.168,95%CI=1.250~3.760)、病理分期Ⅱ期(OR=3.421,95%CI=1.064~10.999)、病灶直径>4 cm(OR=2.538,95%CI=1.056~6.100)、分化程度低(OR=2.563,95%CI=1.243~5.285)、术后未化疗(OR=3.156,95%CI=1.319~7.551)是PMCT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FEV1、SII、病理分期、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术后是否接受化疗是PMCT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用于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 肺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肝组织热场分布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陈建 徐有坤 +2 位作者 刘英棣 施丁一 胡晓云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9-91,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肝组织局部热场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单微波电极对离体新鲜猪肝及活体兔、猪肝进行微波凝固 ,观察热场中凝固区最大短轴上序列点温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凝固区边缘、移性区各部位的温度。结果 :某一时刻短轴...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肝组织局部热场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单微波电极对离体新鲜猪肝及活体兔、猪肝进行微波凝固 ,观察热场中凝固区最大短轴上序列点温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凝固区边缘、移性区各部位的温度。结果 :某一时刻短轴上各点温度 (y)和其与中心的距离 (x)符合函数x2 =-2py+b ;随x递增和 /或功率递减 ,各测温点的温度上升速度渐次减慢 ,并相继达到渐次减低的饱和温度 ;远隔组织在中、后期温升相对较快 ;离体凝固的中心温度恒定为 1 0 5℃ ,而活体凝固则因有、无供血而异 ,凝固功率 4 5W时其温度分别为83℃、92℃ ,血流对微波凝固范围、形态有显著影响 ;凝固区边缘、移行区温度较恒定 ,分别为 5 0℃~ 5 2 .5℃、4 8℃~ 5 0℃ ;6.36mm天线的热场内组织凝固形态最佳。结论 :在人体组织中微波的热场分布是微波物理特性、微波天线性能、组织热传导性、血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合适的天线长度、适当地增加凝固功率、延长凝固时间、中断组织供血有利于显著扩大凝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热场 PM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肝癌的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西春泰司 姚宗歌 《日本医学介绍》 2005年第7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经皮乙醇注射疗法 cancer liver 动脉注射疗法 原发性肝癌 肿瘤血管 纤维成分 内科治疗 血栓形成 经动脉 TAE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冯威健 刘巍 +6 位作者 李彩英 李智岗 李如迅 刘风玲 翟宝娥 史健 时高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CT影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针式单极微波辐射天线 ,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周围型肺癌 ,以 2 4 5 0MHz的微波 ,6 5W辐射 6 0s,对原发性肺癌 8例、转移性肺癌 12例 ,共 2 0...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CT影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针式单极微波辐射天线 ,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周围型肺癌 ,以 2 4 5 0MHz的微波 ,6 5W辐射 6 0s,对原发性肺癌 8例、转移性肺癌 12例 ,共 2 0例患者的 2 8个病灶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 3~ 2 4个月 ,16例患者健在。全部肿块均缩小 ,缩小 5 0 %以上 13个病灶 ,病灶消失 3例 ,有效率5 7.1%。CT表现为即刻凝固灶呈约 3.5cm× 2 .5cm的软组织影 ,1周后凝固区域内见气化灶 ,外周有高密度反应区 ,1个月后凝固区进一步缩小 ,3个月后实变 ,1年后几乎消失 ,治疗后细胞学证实肿瘤组织坏死。此治疗方法无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周围型肺癌是高效、微创、安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治疗 肺癌 临床应用 CT引导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邱少敏 陈刚 李宏波 《现代医学》 2011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肝动脉灌注化疗... 目的:对比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生存率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组PR 9例,SD 16例,PD 9例,对照组PR 4例,SD 13例,PD9例。治疗组生存12个月以上的有24例(70.59%),对照组仅6例(23.08%),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1,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疗效并且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肝细胞性肝癌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肝癌的现状分析
6
作者 姚连昌 杨仁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arterial 肝动脉-门静脉瘘 TACE疗法 TACE治疗 治疗方案 肝癌患者 手术切除 肝静脉瘘 侧支循环 治疗困难 耐药性 栓塞后 临床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76例肺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马秀丽 张丽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是治疗肺癌的新方法,具有微创、微痛、高效、安全、不良反应轻的特点。总结76例肺癌患者在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前备好相关物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是治疗肺癌的新方法,具有微创、微痛、高效、安全、不良反应轻的特点。总结76例肺癌患者在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前备好相关物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治疗后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认为治疗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疗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护理
原文传递
改进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大肝癌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俊伟 吕明德 +2 位作者 谢晓燕 梁力建 黄洁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改进微波肝组织凝固技术,为该技术在治疗大肝癌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离体牛肝采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微波辐射,测量单点及两点辐射的组织温度和凝固范围,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多点辐射方案并通过体外肝实验验证。临床上,对... 目的:改进微波肝组织凝固技术,为该技术在治疗大肝癌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离体牛肝采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微波辐射,测量单点及两点辐射的组织温度和凝固范围,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多点辐射方案并通过体外肝实验验证。临床上,对9个和4个施行单点和两点辐射的肝癌结节测温,对16个3-6 cm的肝癌结节按多点辐射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60 W × 300 s的微波辐射可形成横径 3. 0 cm的凝固区。两点辐射的最佳距离为2.5cm。7针穿刺可形成横切面直径7.1cm的球形凝固区。 16个经治结节仅2个坏死不完全。结论:适当延长单点辐射的时间及使用合适的多点穿刺方案可使微波凝固治疗的适应证扩大至6 cm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治疗 肝肿瘤 超声治疗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PM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经皮微波凝固肝癌组织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 朱东升 +3 位作者 吉毅峥 陈松旺 施丁一 刘英棣 《武警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展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PMCT)治疗空间的方法学。方法 运用自制HM -WIA型经皮微波肿瘤治疗仪 ,在彩超引导下对 2 6个肝癌进行单电极微波凝固治疗 36次。结果 单微波电极、单次凝固范围 :长径 4 5 2± 0 77cm ,短径 3 7... 目的 探讨扩展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PMCT)治疗空间的方法学。方法 运用自制HM -WIA型经皮微波肿瘤治疗仪 ,在彩超引导下对 2 6个肝癌进行单电极微波凝固治疗 36次。结果 单微波电极、单次凝固范围 :长径 4 5 2± 0 77cm ,短径 3 77± 0 5 7cm ;对直径 2 5~ 3 0cm和直径 3 0~ 4 0cm的肝癌 ,一次覆盖率分别为 10 0 %和 70 %;对直径 4 0cm以上的瘤体 ,优先凝固滋养血管区 ,再次PMCT的凝固体积平均为首次的 2 36倍 ,最大短径为 5 6cm。结论 该治疗系统有效扩大了单电极凝固治疗范围 ;采用中等功率 (4 5、5 5W) ,单次凝固的范围于 6~ 10min达到饱和 ;采用优先凝固瘤内滋养血管区策略 ,使血供减少 ,再次凝固范围倍增 ,使PMCT更适宜治疗较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肝癌 凝固体积 方法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W1A型经皮微波凝固肿瘤治疗仪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建 邹中辉 +3 位作者 李清 吉毅峥 施丁一 刘英棣 《医疗装备》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通过HM -W 1A型经皮微波凝固肿瘤治疗仪的研制 ,我们探索出扩大微波凝固范围、改善凝固形态的有效途径 ,使该疗法更有利于对较大瘤体实施治疗 ,从而达到减少穿刺次数、提高肿瘤根治率的目的。
关键词 治疗仪 微波天线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凝固范围 凝固形态 肿瘤治疗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流影响经皮微波凝固体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建 刘英棣 +4 位作者 施丁一 吴振宇 章庆俊 胡晓云 史睿 《肝脏》 2001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肝血流 微波凝固体积 微波凝固形态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价值
12
作者 李宏波 殷立平 +2 位作者 魏强 杨立新 马芝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价值。方法 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1个病灶,对其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1个病灶中,26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价值。方法 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1个病灶,对其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1个病灶中,26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但其中1个随访2个月增大;5个病灶动脉相治疗区残存增强病灶,门脉相及延迟相造影清退,提示有残存肿瘤,但其中1个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为93.5%,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特点及残存病灶形态,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建兰 柳龙根 +1 位作者 张伟民 符文育 《现代实用医学》 2003年第10期643-64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疗法 治疗 肝癌 护理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微波凝固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义国 李双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微波凝固治疗 肝癌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微波固化治疗 超声引导 肝脏切除 组织凝固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之经皮局部疗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椎名秀一朗 姚宗歌 《日本医学介绍》 2002年第8期369-371,共3页
关键词 经皮乙醇注射疗法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HCC 经皮辐射波烧灼 肝细胞癌 经皮局部疗法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刚 唐晓军 +1 位作者 魏强 马芝倩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5期531-533,5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方法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tation therapy,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方法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tation therapy,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共53个病灶,先行TACE治疗,1周后再行PMCT治疗。全部病例于治疗后2周行CEUS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区域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状况。结果联合介入治疗后CEUS检查显示,46个病灶内部各期均无增强,始终呈低回声,提示肿瘤完全灭活。7个病灶动脉期治疗区局部呈新月形或结节状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减退,诊断肿瘤残存或复发。与CT、AFP及病理联合诊断比较,CEUS诊断准确性为90.6%,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1.3%。结论连续动态观察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状况及残存病灶的血流特征是CEUS的优势,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治疗区域内病灶的存活情况,并进一步指导再次介入所选择的方式和方法,是评价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17
作者 马合木特·亚森 袁联文 +1 位作者 徐弘 唐伟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3年第3期217-219,共3页
针对发生于不同背景的肝细胞癌 (HCC) ,在肝功能允许的条件下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伴随着术前诊断、外科技术的进步 ,HCC手术切除的疗效逐年上升 ,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 (PEIT)、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等非手术治疗也同时... 针对发生于不同背景的肝细胞癌 (HCC) ,在肝功能允许的条件下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伴随着术前诊断、外科技术的进步 ,HCC手术切除的疗效逐年上升 ,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 (PEIT)、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等非手术治疗也同时呈现盛行的趋势 ,虽然其远期疗效依然不太清楚 ,但就目前来讲其适应证有着扩大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非手术治疗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化学疗法 免疫疗法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