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0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和骨水泥灌注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1
作者 邱军 汤愈 张伟 《交通医学》 2025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及骨水泥灌注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骨水泥灌注螺钉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及骨水泥灌注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骨水泥灌注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伤椎恢复情况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74±11.97)min和(76.54±16.85)mL,大于对照组的(73.62±10.35)min和(5.99±1.51)mL(均P<0.05)。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70±0.33)分和(1.24±0.38)分,低于对照组的(1.91±0.37)分和(2.88±0.47)分;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18.51±1.51)分和(15.05±2.88)分,低于对照组的(21.01±0.99)分和(28.84±3.24)分(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前缘高度压缩率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12.13±1.52)%和(3.01±0.28)%,低于对照组的(17.83±3.35)%和(4.11±0.46)%(均P<0.05)。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再骨折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骨水泥灌注螺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再骨折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灌注螺钉 骨质疏松 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在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丹青 尤云 唐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77-0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在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62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在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62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宣教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则开展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宣教方法。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性、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果 研究发现,试验组在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性及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突出性差异(P<0.05)。结论 将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应用于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患者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在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同时增强患者满意度,这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经皮扩张成形术 锻炼依从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阚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对其围术期指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对其围术期指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医院收治的61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A组(30例,PVP治疗)和B组(31例,PK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体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术中透视时间均长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缩短,B组短于A组,伤椎前、后缘及中线高度均增大,B组均大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降低,B组均低于A组,Cobb角均缩小,B组小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治疗,PKP可以缩短OVCF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有助于椎体恢复,安全性良好,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扩张后凸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提取表征骨健康状况的力学指标
5
作者 卢笙 刘盼 +5 位作者 白旭锋 李震子 李浩 张作启 朱晓彬 祝少博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环境,提出一种表征松质骨健康状态的力学方法和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通过弹性力学理论推导给出力学指标K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临床影像腰椎L4开展... 目的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环境,提出一种表征松质骨健康状态的力学方法和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通过弹性力学理论推导给出力学指标K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临床影像腰椎L4开展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并对不同球囊形状和手术路径验证该方法和指标的一致性。结果注入液体体积与球囊内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力学指标K与剪切模量密切相关,而且和骨质疏松程度线性负相关。球囊形状对指标K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椭球形和圆柱形对比相对差别小于2%。手术入路路径对指标K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经椎弓根入路和椎弓根外侧缘路径对比相对差别在0.5%以内。结论该临床在体力学测试方法和指标K能够表征患者骨的健康状态,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对于指导PKP手术方案优化和术后康复、收集在体松质骨力学性能数据以及改进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经皮后凸成形术 力学评估 检测 有限元分析 理论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鹿强骨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临床研究
6
作者 宋莎丽 荣红亮 孟利锋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L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OVCF行PKP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L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OVCF行PKP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龟鹿强骨汤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骨保护素(OP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P<0.05)。2组OPG、BGP、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OPG、BGP、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OLVCF行PKP术后能改善骨质疏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与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龟鹿强骨汤 骨保护素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椎体复位情况的影响
7
作者 雷博文 袁旭芳 王国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椎体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椎体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Lepti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虽会增加手术时间,但可提高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减轻炎性反应,提升椎体复位效果,下调Leptin、PⅠNP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序贯扩张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炎性反应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8
作者 张玉鹏 王政 朱洪欣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50例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PVP组、PKP组,各75例。PVP组应用PVP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50例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PVP组、PKP组,各75例。PVP组应用PVP治疗,PKP组应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胸椎情况、疼痛程度、功能状态、预后不良情况。结果:PVP组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KP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减小,伤椎前缘椎体高度升高,PVP组Cobb角大于PKP组,伤椎前缘椎体高度小于PKP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降低(P<0.001);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PVP组高于PKP组(P<0.001);PVP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PKP组(P=0.042)。结论:PVP、PKP均可用于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促进胸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PKP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消耗量较高,但是能提高腰椎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胸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椎骨折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黄星星 王富民 +3 位作者 杨存恒 张昊 时圣博 于晓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例健康青壮年男性志愿者,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获取胸腰段数据后建立骨质疏松性T_(10)~L_(3)椎体有限元模型。将骨...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例健康青壮年男性志愿者,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获取胸腰段数据后建立骨质疏松性T_(10)~L_(3)椎体有限元模型。将骨质疏松性T_(10)~L_(3)椎体有限元模型设为对照组,L_(2)椎体行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的有限元模型设为实验组。在T_(10)椎体顶部施加1200 N垂直向下的力,观察两组T_(11)~L_(3)椎体相关结构所受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①对照组:与其他椎体相比,T_(12)椎体皮质骨、松质骨及上、下终板所受von Mises应力均较大(P<0.05),且皮质骨和上、下终板所受最大von Mises应力均较松质骨大(P<0.05)。②实验组:行PKP治疗后,脊柱生物力学特点会因骨水泥作用而发生改变,椎体所受最大von Mises应力从T_(12)椎体转移到L1椎体,且经骨水泥强化椎体的邻椎终板所受应力明显增加。结论①当脊柱受较大外力作用时,T_(12)椎体更易发生骨折,这与其为胸腰段最中心节段,生理曲度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有关。②PKP治疗OVCF术后,生理曲度因素与骨水泥对邻椎的生物力学改变因素同时存在,且骨水泥对邻椎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有限元分析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尹珍光 艾纯华 +2 位作者 裴冰冰 张斌 马腾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37-040,共4页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使其疼痛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减轻,同时也可以预防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此外,在患者围术期,还需要加强相关护理措施的应用,并做好健康宣教,由此来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并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合并假关节形成: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恒岩 穆雪萌 +1 位作者 李梅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此类患者多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本文报道2例Kümmell病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后接受PKP手术但获得不同疗效的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PKP手术治疗Kümmell病的操作技巧及预后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假关节形成 内真空裂隙征 经皮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y骨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谷同同 张彩宁 郑义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1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 比较Sky骨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实施Sky骨扩... 目的 比较Sky骨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实施Sky骨扩张PKP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治疗的49例纳入观察组。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术椎的Cobb角、椎体压缩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C形臂机透视放射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中Ⅱ级患者比例、骨水泥渗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中Ⅱ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Sky骨扩张PKP术相似,但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远期患椎的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且并未明显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SKY骨扩张器 多点扩张器 经皮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林云中 何生 蔡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51-153,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PVP治疗,观察组予以PK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影像学参数指标(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BI评分,改善伤椎影像学参数指标水平,以及降低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V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经皮成形术 经皮扩张后凸成形术 疼痛程度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裴家森 颜晓松 张成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P组与PVP组,每组45例。PVP组采用PVP治疗,PKP组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VP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PVP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7、14 d,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骨水泥注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反应及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
15
作者 张果 张正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肾上腺素(E)、C反应蛋白(CRP)以及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1、6个月,两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骨水泥弥散效果,减轻创伤反应,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横突-弓根外侧入路 单侧穿刺双侧扩张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再骨折风险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黄导 谢添 彭红玲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5年第1期219-223,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再骨折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PKP治疗的205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2个月再骨折...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再骨折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PKP治疗的205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2个月再骨折发生情况分为再发组(n=31)与非再发组(n=174)。比较2组围术期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OVCF患者术后12个月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利用列线图构建老年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预测模型,利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05例老年OVCF患者术后12个月再骨折发生率为15.12%(31/205),再发组与非再发组年龄及骨密度(BMD)、椎旁肌质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03,95%CI(1.110~1.529),P<0.05]、骨水泥渗漏[OR=8.627,95%CI(1.514~49.173),P<0.05]均为老年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BMD[OR=0.029,95%CI(0.005~0.176),P<0.05]、椎旁肌质量[OR=0.955,95%CI(0.933~0.978),P<0.05]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以上述4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老年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内部验证显示预测准确性良好、区分度良好。结论年龄及骨水泥渗漏可能是老年OVCF患者术后12个月再骨折的危险因素,BMD及椎旁肌质量是其保护因素,以上述4项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警模型可预测再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术后 再骨折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OVF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的影响
17
作者 李金年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OVF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6例OVF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行PKP治疗,观察组行PVP+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受伤脊椎参数、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展耗时、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OVF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6例OVF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行PKP治疗,观察组行PVP+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受伤脊椎参数、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展耗时、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t=5.14,2.81;P<0.01);治疗后观察组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降幅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OVF各有优缺点,但PVP+内固定术对于严重OVF患者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后凸Cobb角 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患者创伤程度及脊柱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肖德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5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创伤程度及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创伤程度及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经切开复位椎弓根固定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量表(RDQ)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少于对照组,且手术耗时、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开展功能训练起始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所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术后1、4、8周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在为期2个月的随访中,研究组未观察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1例肌肉萎缩,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花费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小,可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程度,还促进脊柱功能恢复,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创伤程度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9
作者 郭志宏 李翀 +3 位作者 尹毅 陆轲 陈是煌 陈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220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94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PK...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220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94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26例)。记录手术情况及疼痛VAS评分,测量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两组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OVCF可达到与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后外侧入路单侧弓根穿刺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彭希 周道清 +2 位作者 宋瑞君 陈琼琳 曾维川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磐安县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磐安县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采取PKP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及Cobb角更低,伤椎高度更高(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KP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指标、伤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经皮后凸成形术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性隐匿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