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0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71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屈小鹏 康凯 +3 位作者 刘志斌 白小军 刘军 廖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997-998,100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治疗 @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672-4675,共4页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应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应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脊柱结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1);两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伤椎楔变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 01),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少、疼痛轻、出血量少,且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神经损伤 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 被引量:9
3
作者 熊怀风 丁超 +4 位作者 梁甜 王敏 刘庆波 李传望 詹义兵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4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60例,按照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以传统开放椎弓根... 目的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60例,按照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以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变化,术后疼痛程度及相关手术指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疼痛程度评分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为(147.61±10.36)min,(344.46±40.56)mL,(12.34±1.79)cm,(224.10±9.89)mL;B组分别为(121.23±7.78)min,(91.28±5.98)mL,(7.71±1.28)cm,(54.56±6.78)mL;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但其创伤性更低,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加快患者康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通道 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神经根损伤 胸腰骨折 疼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括昀 朱悦 +6 位作者 丛琳 刘欣春 朱海涛 袁伟 裴磊 温凯程 王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2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暴露时间、出血量、置针及置钉准确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7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率、并发症,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5.5±108.8min,对照组为309.2±154.9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为189.0±94.7min,对照组手术开始时切口即暴露,切口暴露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同(309.2±154.9min),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针准确率为94.2%,对照组置针准确率为95.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均为100%;术中出血量(对照组343.8±207.0mL vs观察组480.6±392.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组、B组、C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50.9±92.8min、263.7±116.2min、181.9±25.8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分别为90.1±25.1min、73.9±12.1min、65.4±9.5min,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n对数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总手术时间[y=-71.324ln(x)+419.603]、机器人手术时间[y=-15.757ln(x)+110.527]显著减少,在第8例达到相对稳定。A组、B组、C组的置针、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减少了切口暴露时间,具有常规机器人辅助置针及置钉的高精准性;该技术总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减少,学习曲线很快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弓根螺钉 经皮穿刺技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李静 郜勇 +1 位作者 陈超 李良黎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 目的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随访记录两组病人结核病灶愈合情况、ASIA分级、椎间植骨融合情况,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及其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结核病灶均痊愈,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E级,椎间植骨融合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VSA评分分别为(3.79±0.57)°和(4.27±0.61)°,(0.95±0.43)°和(1.44±0.42)°,(0.53±0.20)°和(0.76±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29.94±2.84)°和(31.36±2.58)°,(8.94±1.98)°和(11.27±2.19)°,(9.28±2.52)°和(12.72±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分别为(41.82±2.35)°和(41.5±2.72)°,(41.28±1.67)°和(41.18±1.60)°(39.33±3.52)°和(38.46±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和植骨融合,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功能恢复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 经皮弓根螺钉 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云浩 李红星 戴云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单一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一组(t=9.719、51.746,P均<0.001),而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与单一组无明显差异(t=0.265、1.765,P=0.792、0.082);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单一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t=3.345、7.710,P=0.001、P<0.001);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7.14%(χ^(2)=4.200,P=0.040);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为C~D级13例、E级22例,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为A~B级1例、C~D级21例、E级13例(Z=-2.209,P=0.027);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单一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无明显差异(χ^(2)=0.159,P=0.690)。结论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虽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却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生理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减压植骨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陈佳佳 李忠 赵科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椎体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进行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万向螺钉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经皮椎弓根... 目的 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椎体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进行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万向螺钉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固定钉治疗的29例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伤椎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透视次数少,透视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距(P>0.05);术后研究组ODI评分较低,Cobb角较小,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后缘高度均较高(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计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距(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基础上联合伤椎固定钉,可减少术中透视频率及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伤椎恢复较快,腰椎功能恢复相对较好,疼痛程度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 固定 万向钉内固定 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韩刚 《系统医学》 2025年第5期135-137,1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1例,以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观察组(41例,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1例,以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观察组(41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形态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相关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较对照组20.00%(8/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2,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高,术后脊柱形态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式弓根内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董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79-082,共4页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较好,手术安全性更好,有助于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胸腰椎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晓峰 帕力哈提·白克吐尔逊 +2 位作者 刘金凯 李文强 苏严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76-079,共4页
探析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胸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37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样本,均为无需行椎管减压的新鲜骨折,采用随机数字... 探析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胸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37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样本,均为无需行椎管减压的新鲜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案将患者划分为PPSF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8例)、WPSF组(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Cobb角、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WPSF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均低于PPSF组(P<0.05)。结论 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Wiltse入路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学习曲线等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Wiltse入路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王毅飞 王胜利 +2 位作者 黄一琳 卢彦肖 张树东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脊柱矫形固定器(HXN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102例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 目的探讨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脊柱矫形固定器(HXN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102例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 d、3 d的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伤椎矢状面指数(SI)、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压缩率、脊柱后凸角度(Cobb)]、关节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13±8.26)min、(10.50±1.41)d,短于对照组的(65.39±10.04)min、(12.71±1.68)d,术中出血量为(176.34±31.39)m L,少于对照组的(232.50±37.42)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血清TNF-α分别为(3.76±1.02)ng/mL、(2.83±0.46)ng/mL,低于对照组的(5.18±1.14)ng/mL、(3.44±0.70)ng/mL,Cor分别为(252.73±36.85)nmol/L、(221.61±30.24)nmol/L,低于对照组的(286.50±42.07)ng/mL、(254.18±35.98)ng/mL,ACTH分别为(52.59±8.22)ng/L、(46.23±6.81)ng/L,低于对照组的(63.17±10.79)ng/L、(55.48±8.5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21±0.58)分、(3.03±0.32)分、(2.27±0.30)分,低于对照组的(4.75±0.62)分、(3.44±0.40)分、(2.83±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SI分别为(89.68±3.10)%、(91.26±3.05)%,高于对照组的(87.46±2.67)%、(86.31±2.94)%,Cobb角、伤椎压缩率分别为(4.52±1.06)°、(5.31±0.71)%,低于对照组的(5.68±1.14)°、(6.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为(22.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0.07±2.02)分,ODI指数为(10.16±2.51)分,低于对照组的(13.22±3.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与对照组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减少术中创伤,缓解疼痛,利于伤椎恢复正常生理维度,减少腰椎关节功能障碍,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术前两步复位 HXN经皮弓根内固定 疼痛 关节功能 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12
作者 黄云中 朱寅 +1 位作者 王黎明 葛建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两组均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6个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胸腰椎骨折复位,从而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 过伸牵引弹性按压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下置钉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陈彦平 王芳芳 +4 位作者 石家晓 苏冬冬 徐哲 魏玮 王金良 《河北医药》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3D打印辅助下置钉对其脊柱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诊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以电脑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分组,对照组53例经皮椎弓...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3D打印辅助下置钉对其脊柱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诊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以电脑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分组,对照组53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采取透视引导下徒手置钉,观察组53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采取3D打印辅助下置钉,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置钉情况、应激反应、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疼痛状况及脊柱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与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首次准确置钉数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钉的准确率94.20%,高于对照组的64.97%(P<0.05);术后日,2组患者肌酸激酶(CK)、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日,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后凸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3D打印辅助下置钉不仅能够改善其围术期指标,提高置钉准确性,缓解应激反应,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疼痛状况及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内固定 3D打印 应激反应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14
作者 徐子彧 刘俊鹏 黎萌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传统术式组与机...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传统术式组与机器人辅助组,各60例。传统术式组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实施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钉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椎体后凸角、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脊柱功能指数量表(SFI)评分。结果:机器人辅助组围手术期指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椎体后凸角低于传统术式组,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JOA评分、SFI评分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近远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提升置钉准确率,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升近远期固定效果,提升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Wiltse入路 弓根螺钉固定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终板下植骨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A3+B2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厚杰 韩建华 +2 位作者 蔡小军 李代君 樊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57-5363,共7页
背景: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重要环节之一,由于骨折累及椎管或伴脊髓神经损伤、骨折易出血等因素,使微创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受到限制。目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微创治疗仅限于通道下经皮螺钉固定,微创下经皮伤椎植骨少有报道,... 背景: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重要环节之一,由于骨折累及椎管或伴脊髓神经损伤、骨折易出血等因素,使微创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受到限制。目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微创治疗仅限于通道下经皮螺钉固定,微创下经皮伤椎植骨少有报道,经皮终板下精准植骨暂未见报道。目的:探讨经皮终板下植骨支撑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3+B2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对90例A3+B2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组,根据入院时间分为3组,A组33例行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通道精准放置植骨漏斗,骨折终板下植骨支撑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B组30例行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支撑复位结合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C组27例行体位复位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8个月,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节段和致伤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随访中所有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无明显腰背后凸畸形及顽固性腰背部疼痛;③C组手术时间比A、B组少(P<0.05);术中出血量A、C组较B组少(P<0.05);④术前3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A、B组优于C组;末次随访时A、B组优于C组(P<0.05);3组丢失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A、B组小于C组(P<0.05);⑤术后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A、C组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C组有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内固定松动移位,椎体高度再次丢失伴背痛,经严格卧床6周,椎体高度丢失无加重,疼痛缓解,1年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高度丢失无加重;A、B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⑦提示经皮终板下植骨支撑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3+B2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症状轻等优势,伤椎复位及高度维持可以达到和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支撑复位结合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骨折 经皮终板下植骨 支撑复位 弓根螺钉 短节段固定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16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间融合 经皮弓根固定 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耀 卢慧 +3 位作者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治疗 旁肌间隙入路 经皮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18
作者 裴琰慧 陆佳俊 张磊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关节功能、伤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5);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升高,伤椎后凸Cobb角减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提高手术质量,增强关节功能,促进伤椎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内固定 开放弓根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伟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TLSF)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0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TLS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74例采...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TLSF)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0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TLS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74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3天、7天的VAS评分均低(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TLSF均有确切效果,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张史飞 温干军 +5 位作者 周植森 陈坚 陈榕生 袁浩彬 孙俊辉 郑帅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究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椎... 目的:探究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对照组于X线辅助下行手术治疗,研究组结合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优良率、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影像学复位情况(伤椎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炎性-应激因子[CRP、TNF-α、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P<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升高(P<0.05);3D打印技术模拟的伤椎高度、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与实际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明显升高(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炎症因子均升高,但是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升高趋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症 骨质疏松 3D打印 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