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路减压术对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黄三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研究调研对腰椎狭窄的老年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路减压术的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方式为2019年12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本人的意愿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成... 研究调研对腰椎狭窄的老年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路减压术的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方式为2019年12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本人的意愿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成员,其中对照组成员使用传统手术形式,观察组成员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路减压的手术形式。将两组研究成员的手术情况、VAS评分及DOI评分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手术时间二者并未出现较大的差别(P>0.05);术中出血量、VAS评分、DO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成员较低(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路减压术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路减压术 老年性腰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与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麦合木提江·穆海麦提 胡瑞红 +3 位作者 阿力木·亚力坤 李璐 马木提·阿木丁 李前凯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对比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对比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住院的80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设置PEID组(40例)及FD组(40例),PEID组患者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FD组患者接受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结果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6个月的随访。PEI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FD组(P<0.05),但PEID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FD组(P<0.05)。PEID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F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均在治疗后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均在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后,PEID组的腰椎JOA评分均高于FD组(P<0.05),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FD组(P<0.05)。结论经近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在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两组患者手术后腰椎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均比术前改善,但PEID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开窗减压 孔镜 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3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后入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1例报告
4
作者 周鑫 张晓宇 崔庆同 《医药前沿》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无明确的单一病因,传统切开翻修手术时间长、暴露风险大、感染概率较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安全三角进入,目标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腹侧,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可以避免过多地分离... 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无明确的单一病因,传统切开翻修手术时间长、暴露风险大、感染概率较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安全三角进入,目标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腹侧,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可以避免过多地分离椎管后侧因前次手术带来的瘢痕组织,从而避免神经根损伤和脑脊液渗漏。本报道1例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减压 后根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京涛 刘利民 +2 位作者 黄鹤 许新 孙东红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孔镜下减压 老年腰侧隐窝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内镜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陈康 何仁建 +1 位作者 罗园超 杨富国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共纳入51例,采用UBE技术治疗;B组共纳入48例,采用PEID治疗。记录两组病例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均发生因硬膜囊撕裂1例,无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种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及PEI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PEID并发症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 经皮内镜减压 老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泽 郑宏伟 +1 位作者 李姗姗 滕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15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15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和研究组80例(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以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的预后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7d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JOA、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的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相比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效果更显著,且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管狭窄 经皮孔入 经皮 内镜下减压 功能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随访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晶晶 王向阳 刘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效果及随访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UL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效果及随访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UL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组(PETD治疗)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组(PEID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随访复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d、3个月、6个月,两组的ODI、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3 d,PEID组的ODI评分低于PETD组(P<0.05);术后3个月,PEID组的VAS评分高于PETD组(P<0.05)。PETD组的随访复发率高于PEID组(P<0.05)。复发组的体质指数(BMI)≥24 kg/m^(2)、饮酒史、糖尿病、突出型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BMI≥24 kg/m^(2)、饮酒史、糖尿病、突出型、PETD为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ETD、PEID两种入路治疗ULDH均有效,且PEID效果更优;高BMI、饮酒、糖尿病、突出型、PETD为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盘突出症 孔镜 经皮内镜孔入盘切除 经皮内镜盘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术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柳申鹏 张文武 +1 位作者 万广 梁秋冬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3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简称TESSYS组)和传统手术组(简称TS组),各47例,TS组47例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TESSYS组47例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月的随访,随访结束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SSYS组术后24 h VAS评分更低,与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组和TESSYS组术后12月改良Mac Nab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78.72%和95.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SSYS组术后12月ODI评分更低,与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孔镜 选择性靶向减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管树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末次随访疗效差异,观察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3月、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则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CLDH的有效手术方案,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椎板间隙入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透视次数,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入 隙入 经皮孔镜 中央型腰盘突出症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佩 苏国义 +3 位作者 胡天宏 赖培茜 陈少华 林定坤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PELD)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PELD治疗的DL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和床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PELD)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PELD治疗的DL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和床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骶部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比较2组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EMG、MPF、M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护理依从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治疗DLSS行PELD术后患者,有利于减轻腰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可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腰骶部多裂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经皮孔镜下减压 揿针 床上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法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间在郸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PTED治疗的90例LDH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间在郸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PTED治疗的90例LDH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入路,观察组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JOA)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JOA及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PTED治疗LDH,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腰椎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 经皮 侧后孔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海波 马拓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5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间... 目的比较后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程度、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及康复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研究组的VAS、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的SF、MMP-3、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后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更好,可缓解疼痛,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入减压融合内固定 经皮孔镜 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功能障碍程度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东华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东华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均更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治疗的优良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均更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更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水平更高,P<0.05。结论: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且具有手术的时间和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单侧入双侧减压 盘突出 管狭窄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景泉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SLRS)患者的效果及对侧隐窝狭窄、腰椎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南山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5例老年LSL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SLRS)患者的效果及对侧隐窝狭窄、腰椎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南山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5例老年LSL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侧隐窝狭窄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至术后3个月,反映腰椎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及骨性侧隐窝角水平较术前均升高,术后7 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LSLRS可减轻腰腿痛,改善侧隐窝狭窄症状,调控腰椎功能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孔镜下减压 侧隐窝狭窄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阿尖措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47-648,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2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全椎板切除术作为治...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2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全椎板切除术作为治疗方法,试验组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作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症 经皮孔镜下减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常龙 张晨 +3 位作者 张佳林 付斌 夏根 陈德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6例LDH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TED组(114例)和ODD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6例LDH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TED组(114例)和ODD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脊柱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腰椎矫形外科学会脊柱功能(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住院满意度评分。结果:PTED组手术时间长于ODD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端于ODD组,术后3、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ODD组,术后3、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ODD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ODD组,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ODD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更显著,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腰椎功能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盘切除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视觉模拟量表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朱志安 黄齐雄 沈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28-31,共4页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0例),给予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给予试验组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的指标情况、疼痛度、功能障碍。结果 试验组疗效更佳,P<0.05。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具有明显好转,P<0.05。试验组JOA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次数少,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相比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更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尽快恢复病情,该手术方式可在临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 孔入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安树康 武明鑫 +2 位作者 孙进 谭伟 黄学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TESSYS组,36例)和传统手术组(TS组,50例),其中TESSYS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TS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手术优良率(94.44%)明显优于TS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术前[VAS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1.43±0.38)分vs (7.45±1.54)分,TS组术后12个月(1.81±0.49)分vs (7.42±1.12)分;ODI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6.34±4.08)分vs (65.84±13.89)分,TS组术后12个月(9.75±3.78)分vs (64.87±14.28)分],且呈逐渐好转趋势,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术前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小于TS组术后(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症状改善明显,术后恢复较快,疗效确切。但其手术视野有限,对施术者操作性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选择性减压 切开减压内固定 管狭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光宝 尹建文 +3 位作者 张轶群 李时中 吴祖同 贺爱军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骼恢复状况、功能障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腿疼痛程度、提举重物情况、个人生活料理情况、坐立状况、行走状况、睡眠状况以及站立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疗效显著,压力释放彻底,且具有微创、手术视野清晰的优点,术后骨骼恢复较快,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后方入孔镜 盘突出 优化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