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主动脉缩窄经皮球囊成形术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江林 李虹 +1 位作者 潘微 李渝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婴儿 主动脉缩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2
作者 刘翠霞 刘素然 +2 位作者 杨仕海 马改翠 高妹花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997-2998,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
3
作者 董豪坚 钟琪 +1 位作者 李光 陈纪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83-384,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反复活动后头晕、乏力5年”入院,10年前因心脏杂音,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discrete membranous subaortic stenosis,DMSS)”,未作特殊处理,近年逐渐出现活动后头... 1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反复活动后头晕、乏力5年”入院,10年前因心脏杂音,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discrete membranous subaortic stenosis,DMSS)”,未作特殊处理,近年逐渐出现活动后头晕并有晕厥前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成形术 主动脉瓣下狭窄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并发症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家速 杨锦 蒋登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的护理
5
作者 杨玲 金萍 《上海护理》 2013年第5期60-62,共3页
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s tenosis)为右室流出道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5%~30%。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深低温、停循环下开胸手术。
关键词 新生儿 危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与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用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疗效比较
6
作者 文飞 成军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或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140例。其中39例行经皮球囊成形术(A组),101例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B组...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或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140例。其中39例行经皮球囊成形术(A组),101例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B组)。结果治疗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髂动脉和股动脉的再狭窄及所有病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及踝肱收缩压比均明显较小(P<0.01)。结论经皮介入在下肢动脉阻塞的治疗中的安全性较强。但中期疗效表明,两组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B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以及踝肱收缩压比明显优于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严重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例报告
7
作者 郑元琦 邓水泉 +1 位作者 陈晓曦 黄种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经皮球囊成形术 治疗 肺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8
作者 陈礼平 曾春来 +1 位作者 王春明 韦铁民 《浙江实用医学》 2001年第6期16-16,20,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球囊成形术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局部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近况
9
作者 江洪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风湿性 二尖瓣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满生 张领 +7 位作者 石振纲 蔡华 张晓华 李新峰 岳修宇 陈军军 梁笑鹤 胡延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自1988年10月至2015年1月33例行PBMV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血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自1988年10月至2015年1月33例行PBMV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妊娠期心功能变化,出院后随访1.5~6.0年胎儿发育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左心房压力、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平均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20例患者自然分娩,13例患者剖腹产,妊娠期及分娩期随访患者无1例发生心衰症状.所有胎儿Apgar评分9~10分.结论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患者对PBMV术有良好的耐受性,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分 方益春 《中外医疗》 2022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解放军第149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及南京一民医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解放军第149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及南京一民医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所有患者按抓阄的形式分为经皮组(实施PKP术,30例)与固定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固定术,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情况,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及Cobb角变化,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时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部功能情况。结果与固定组相比,经皮组的术中出血量、植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经皮组患者VAS评分(1.16±0.58)分、Cobb角(7.42±1.33)°均低于固定组的(3.49±1.43)分、(12.6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0、5.967,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经皮ODI评分(10.61±3.58)分,显著低于固定组的(12.64±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经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固定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5)。结论PKP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伤椎生理结构恢复,改善腰部生理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与儿童患者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曾雪梅 黄凯 +2 位作者 伍伟锋 陶新智 李醒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146-146,共1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在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疗效差别。方法分析我院自1993年6月~2010年11月共129例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其中A组(未成年组)83例,年龄1~17(8.61±4.87)岁,B组(成年组)46例,年龄18~51(27.46±8....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在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疗效差别。方法分析我院自1993年6月~2010年11月共129例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其中A组(未成年组)83例,年龄1~17(8.61±4.87)岁,B组(成年组)46例,年龄18~51(27.46±8.71)岁,分析两组PS患者PBPV前后的住院资料、PBPV术中相关参数及随访等资料。结果 (1)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A组为98.9%,B组为100%。(2)A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TG)自术前的(61.16±35.52)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27.5±22.53)mm Hg(P<0.01),B组PTG自术前的(64.50±34.13)mm Hg下降至术后(23.38±24.37)mm Hg(P<0.01)。(3)A组右室收缩压(SRVP)自术前的(83.38±35.14)mm Hg下降至术后(49.80±25.60)mm Hg(P<0.01),B组SRVP自术前的(87.82±32.58)mm Hg下降至术后(52.23±21.75)mm Hg(P<0.01)。(4)肺动脉收缩压(SPAP):A组自术前的(22.05±6.37)mm Hg上升至术后(26.66±8.72)mm Hg(P<0.01),B组自术前的(22.58±7.44)mm Hg上升至术后(24.98±5.72)mm Hg(P<0.05)。(5)两组之间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6)合计78例患者术后随访1~87个月(中位数为8.6个月,P25-75为5.5~30.7个月),术后PTG呈下降趋势,但是差别不明显(P>0.05)。(7)所有患者在术中及术后随访中除1例术中发生右室流出道破裂经抢救无效死亡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BPV是治疗PS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肯定,成年人和儿童的疗效相似,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术后随访 严重并发症 儿童 疗效 术前 患者 经皮球肺动脉瓣成形术 肺动脉收缩压 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13
作者 武丽萍 王玉芬 +1 位作者 叶琼芝 杨惠琼 《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球囊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21例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佳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607-608,共2页
目的总结21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的心理支持、术前的护理评估及准备,预防晕厥、摔伤等不良事件;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目的总结21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的心理支持、术前的护理评估及准备,预防晕厥、摔伤等不良事件;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规范化操作及整个围术期密切监测患儿心功能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脏杂音等指标,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及预防感染,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整个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主动脉瓣成形术 小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苏春梅 王婷 杨文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99-0103,共5页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血管通路方面的问题,本文对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治疗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和对照性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这...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血管通路方面的问题,本文对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治疗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和对照性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这些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包括46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前半部分被划分为对照组,后半部分被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内瘘切除和重建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实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效果,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本文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下的治疗效果更好,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血管通路治疗的情况,传统的内瘘切除和重建手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反,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能够更好地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扩张成形术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阚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对其围术期指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对其围术期指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医院收治的61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A组(30例,PVP治疗)和B组(31例,PK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体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术中透视时间均长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缩短,B组短于A组,伤椎前、后缘及中线高度均增大,B组均大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降低,B组均低于A组,Cobb角均缩小,B组小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治疗,PKP可以缩短OVCF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有助于椎体恢复,安全性良好,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球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彩霞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满意度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峰值流速、血管狭窄内径、透析肢动脉血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内瘘血管狭窄改善数量和内瘘总通畅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健康状态、认知能力、生理功能、整体健康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扩张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18
作者 任莉 郭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心静脉狭窄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16例)。A组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心静脉狭窄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16例)。A组采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B组加以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B组的一期通畅率高于A组(P<0.05);B组的每条静脉腔内操作次数多于A组,一期通畅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大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中,相较于单纯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结合经皮支架植入术有助于提高一期通畅率,促进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及凝血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林 靳有鹏 汪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肺动脉辩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布芬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观察
20
作者 蔡庆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98-0100,共3页
观察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次技术研究在我院内抽选研究患者64例,入组时间2023年01月至2024年12月,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 观察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次技术研究在我院内抽选研究患者64例,入组时间2023年01月至2024年12月,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远红外线+吲哚布芬,各组患者32例,比较2组血流量、血管震颤情况、内瘘初级/辅助通畅率等指标,将指标纳入统计学,为证实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提供科学数据参考。结果 联合组血管震颤良好,震颤较差例数为1,小于对照组,比较P<0.05;监测2组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内瘘和透析血流量上升趋势更为明显,P<0.05;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后,组内32名患者各区域(内瘘吻合口、头静脉、桡动脉)内径更大,内瘘首次使用时间更快,P<0.05;随访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内瘘初级/辅助通畅率,治疗后2组通畅率均提升,联合组通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2组内瘘并发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为6.25%,另一组为15.63%(P>0.05)。结论 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可以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内漏血流量,提升初期/辅助通畅率,保证血透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远红外线照射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球扩张成形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