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55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白淑玲 熊为国 +1 位作者 秦绪光 侯浩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11月5日间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共155例,术前常规行改良Allen试验,阳性者遂穿刺右(或左)桡动脉,依个人习惯使用5FMedtronicBRACHIAL4.0桡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11月5日间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共155例,术前常规行改良Allen试验,阳性者遂穿刺右(或左)桡动脉,依个人习惯使用5FMedtronicBRACHIAL4.0桡动脉造影导管或5F CordisMPA-2造影导管。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8%,5例失败,失败原因:2例因血管严重痉挛而无法操纵导管,3例右锁骨下动脉严重扭曲致导管无法到达升主动脉。2例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无出血、夹层、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手术入路 适应证 穿刺方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3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付乃宽 许静 +4 位作者 卢风民 吴冬燕 王瑞莹 曹月娟 王惠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手术方法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0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健 李保 +4 位作者 史世平 王敬萍 王慧仙 芦丽芳 高永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佳青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观察(摘要)
5
作者 王京 吕豪 +6 位作者 张英 翟莉 董鹏 张艳红 刘建春 王晓瑾 胡艳丽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83-83,共1页
目的 :使用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Brachial 4.0cm ,Medtronic公司产品 )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术 17例 ,报告结果如下。方法 :17例病人 ,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0 -79岁 (平均 5 1.8± 10 .1岁 )。术前诊断冠心病稳定型... 目的 :使用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Brachial 4.0cm ,Medtronic公司产品 )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术 17例 ,报告结果如下。方法 :17例病人 ,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0 -79岁 (平均 5 1.8± 10 .1岁 )。术前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12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例 ,心脏瓣膜病 1例。术前检查Aleen试验均为阳性。局麻下穿刺右侧桡动脉 ,导入细钢丝 ,插入 5F桡动脉鞘 ,动脉鞘内注射硝酸甘油 3 0 0微克 ,肝素 3 0 0 0单位。选用超滑导丝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使用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先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再行右冠状动脉造影 ,以 5F猪尾巴导管行左心室造影。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 ,穿刺点加压包扎 6小时。结果 :17例桡动脉穿刺均成功 ,l例因右上肢陈旧性骨折 ,桡动脉走形变异 ,导丝无法通过 ,改经股动脉途径造影。 1例术中推送导管时出现血管痉挛 ,经动脉鞘管注入硝酸甘油 2 0 0微克后痉挛解除。造影结果 :9例冠状动脉正常。 4例单支血管病变 ,2例双支血管病变 ,1例三支血管病变 ,1例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全部病人术后即下床活动 ,无须卧床休息。无一例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无手部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 ,具有止血容易 ,术后无须卧床休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脏瓣膜病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伍树花 刘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于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行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4)、研究...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于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行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4)、研究组(n=64)。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前臂肿胀值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疼痛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缓解前臂肿胀程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中医护理 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 前臂肿胀 前臂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握力抗阻训练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局部的影响
7
作者 林琳 庄玲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CVD)高居首位,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可能存在动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CVD)高居首位,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可能存在动脉狭窄闭塞、出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及麻木、疼痛、焦虑等问题,其发生率最高可达30%[2-3]。本文旨在探讨握力抗阻训练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局部的影响,以期改善术肢肿胀、疼痛等术后穿刺局部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球 握力抗阻训练 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82例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魏盟 樊冰 +6 位作者 严卫 王齐冰 潘翠珍 戎卫海 何梅先 蔡乃绳 陈灏珠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48-349,351,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从该院 1 998年 5月~ 1 999年 2月间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 2 0 1例患者中选出 1 82例 ,采用 Judkins技术 ,均以右桡动脉为穿刺血管。其中有 1 35例及 7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用... 目的 :评价国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从该院 1 998年 5月~ 1 999年 2月间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 2 0 1例患者中选出 1 82例 ,采用 Judkins技术 ,均以右桡动脉为穿刺血管。其中有 1 35例及 7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检测右桡动脉的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术前与术后相比 ,男性与女性的桡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手术成功率为 96 .7% (1 76 / 1 82 ) ,6例失败 ,其中 5例发生在前 5 0例。失败的原因 ,3例为穿刺失败 ,3例为导管无法进入升主动脉 ,其中 2例为血管严重痉挛 ,1例为血管严重粥样硬化及扭曲。2例为并发症 ,右冠状动脉夹层分离造成非 Q波心肌梗死 ,1例为导丝误入右冠状动脉引起 ,1例为导管进入过深造成近端斑块破裂引起。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及血管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易于掌握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患者痛苦少 ,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穿刺桡动脉 可行性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丕芝 付茂亮 +5 位作者 王哲 张恒 刘新艳 司洪飞 吕文轩 张子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7%,低于对照组的3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护理难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就医体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耗材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远端桡动脉穿刺 近端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分析
10
作者 郝小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探究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B)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2.5-2023.3月的700例应用TRB压迫止血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0例,比较围术期综合护理与常规住院护理的效果... 探究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B)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2.5-2023.3月的700例应用TRB压迫止血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0例,比较围术期综合护理与常规住院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症状发生率、舒适度、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应用TRB压迫止血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经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护理不良症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舒适度,改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止血器 护理 护理满意度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明生 李明昌 +10 位作者 王河 洪衡 肖毅 杨光 罗静 王磊 王红梅 韩献华 刘晓珊 谭丽玲 闫德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1,共1页
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但对有严重股髂动脉病变、溶栓治疗、不能平卧等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多,且平卧12小时对患者痛苦不堪.我们观察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平卧 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 并发症 临床分析 观察 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及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群英 刘卫华 黄晓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桡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 造影结果 桡动脉途径 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乃宽 许静 +7 位作者 卢凤民 吴冬燕 王瑞莹 曹月娟 张莹莹 刘园园 关欣 王惠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8-76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123例报告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全明 田 军 +2 位作者 李慧平 Martial Homon Gilles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da左冠导管门4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另2例分别使用了人Amplatz左冠导管和MAC导管。45处右冠状动脉病变中,26例使用了Judkins右冠导管,12例使用了Amplatz右冠导管,6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l例使用了MAC指引导管。 结果:共对123例患者的138处病变(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53例,左回旋支34例,右冠状动脉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5例)进行了治疗。其中,对4处病变进行了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5处进行了直接支架术,69处进行了PTCA加支架术。123例中119例获得成功(96.7%)。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3.4%和 5.8%。共置入支架 131枚,其中 2.5 mm的11枚,2.75 mm的 5枚,3.0 mm的 50枚,3.5mm的 51枚,4.0 mm的 13枚,5mm的1枚。 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术 桡动脉 经皮穿刺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凯 胡广全 +2 位作者 盛建龙 何非 程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 比较经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指标,探讨远端桡动脉穿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 目的 比较经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指标,探讨远端桡动脉穿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AG和或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传统桡动脉组50例和远端桡动脉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P=0.840)。与远端桡动脉组患者比较,传统桡动脉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较高(100%vs. 86%,P=0.012),且用时较少[(3.80±1.62)min vs.(4.63±2.04)min,P=0.031]、穿刺次数减少[(1.14±0.72)次vs.(2.23±1.08)次,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远端桡动脉穿刺术后包扎时间少(4 h vs. 6 h,P=0.022),且相关并发症、术后2 h穿刺部位疼痛评分及桡动脉闭塞率远远低于传统桡动脉组[22%vs. 4.7%,P=0.018;(4.36±2.24)分vs.(1.24±0.78)分,P=0.002;10%vs. 0,P=0.059]。通过对试验亚组分析得出低体质量、老年、女性患者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低。结论 远端桡动脉穿刺较传统部位穿刺平均耗时延长不到1 min,成功率略降低,但其显著减少了加压包扎时间,术后穿刺部位疼痛减少,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并且其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可作为首次行PCI治疗患者的首选穿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远端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桡动脉径路直接应用6F Judkin造影导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艳清 车文良 +3 位作者 魏毅东 侯磊 李伟明 徐亚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对桡动脉痉挛情况下经6FJudkin造影导管急诊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桡动脉痉挛情况下经6F造影导管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例(病例组)以及改行股动脉径路PCI的AMI患者20例(对照组),... 目的对桡动脉痉挛情况下经6FJudkin造影导管急诊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桡动脉痉挛情况下经6F造影导管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例(病例组)以及改行股动脉径路PCI的AMI患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临床基本情况、术中病变类型、手术成功率、植入支架时间(开始送导丝至支架植入完成)、手术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DTB)时间、术中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7/18和20/20,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55±42)、(163±56)mL,曝光时间分别为(17±3)、(15±6)min,植入支架时间分别为12(7,22)min和14(9,20)min,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0±8)、(58±7)min,DTB时间分别为(114±28)、(148±32)min,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0.05)。结论行桡动脉径路急诊PCI时,若在造影时出现桡动脉痉挛,直接经造影管行PCI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痉挛 造影导管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铁兵 杨志健 +2 位作者 王连生 黄峻 马文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败 )。 2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 6处存在≥ 70 %的狭窄病变 ,适合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2 6处病变有 4处PTCA疗效满意 ,2 2处行PTCA +支架术 ,植入支架 31只。狭窄从 (81± 12 ) %降低至 (10 6± 7 4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6± 0 12 )mm增加至 (3 0 8± 0 32 )mm。 6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4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 3% (1例术后的桡动脉闭塞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可行 ,其具有穿刺部位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可选择性的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临床应用 疗效 血管并发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和贵 柯永胜 +8 位作者 杨浩 纪勤炯 曹蘅 王安才 芮世宝 唐军 吴明 蔚有权 刘文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率...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率为98.3%;造影成功112例,成功率为92.5%,9例失败,其中7例为老年女性患者;14例行PCI治疗。局部血肿1例(0.9%),术后无桡动脉闭塞、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病人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选择病例时对于身材矮小、桡动脉搏动细弱的老年女性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临床分析(附78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晓利 李永来 +2 位作者 李臻 于秀清 张晓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14-115,共2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为一种首选方法.桡动脉位置表浅,无重要静脉及神经伴行,穿刺术后止血可靠易行,患者痛苦少.我院2002年10月开始首选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为一种首选方法.桡动脉位置表浅,无重要静脉及神经伴行,穿刺术后止血可靠易行,患者痛苦少.我院2002年10月开始首选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现将2002年10月-2003年4月的78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封堵器Angio-seal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红兵 张大东 +3 位作者 陈跃光 冯小弟 杨晖 范筱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之间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病人 316例。分为A组(15 0例 )和B组 (16 6例 )。A组使用Angio 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 ,穿刺侧肢体制动 4h。B组使用常规方法止血 ,穿刺侧肢体制动 2 4h。结果 A组在止血时间和移动时间上显著低于B组。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处理时间上A组也显著低于B组。结论 Angio seal是安全、有效的 ,应广泛地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刺 封堵器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 封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CAG 肢体 术后 渗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