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附睾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磊光 邱毅 +2 位作者 杨丹彤 王苏梅 贾颐舫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附睾精子 经皮穿刺附睾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 经皮穿刺附睾抽吸精子-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欧蕾 郭艺红 +1 位作者 孙莹璞 苏迎春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659,共4页
关键词 卵细胞质内精子注射 经皮附睾穿刺 经皮睾丸穿刺 精子来源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在梗阻性无精子症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季钢 张玲 +2 位作者 朱健生 姚桂东 洪名云 《安徽医学》 2010年第8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对42例无精子症患者采... 目的探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对42例无精子症患者采用PESA方法进行检测,24例患者附睾液中检出活动精子,其中10例患者采用附睾精子进行了14个周期PESA-ICSI治疗。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PESA-ICSI组与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或受精障碍者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2.1%vs79.0%、87.4%vs96.9%、58.7%vs39.0%、16.1vs19.2%和28.6%vs33.3%,经统计学分析,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A-ICSI方法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梗阻性无精子 经皮附睾精子 质内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液、附睾及睾丸来源精子行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俊霞 侯晓妮 +4 位作者 朱静静 王玢 陈华 邢俊 孙海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9期141-142,共2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利用精液精子、附睾及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妊娠及分娩结局。方法男性不育行ICSI的1195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液(ES)组852周期、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取精组(PESA)247周... 目的分析本中心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利用精液精子、附睾及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妊娠及分娩结局。方法男性不育行ICSI的1195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液(ES)组852周期、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取精组(PESA)247周期、睾丸精子获取术取精组(TESE)96周期。比较三组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分娩率之间的差别。结果 ES组、PESA组和TESE组的受精率(80.1%,82.3%,84.5%)、种植率(45.5%,48.9%,48.9%)、临床妊娠率(66.6%,68.1%,66.7%)、分娩率(57.3%,59.0%,50.6%)均无显著差别(P>0.05)。TESE组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PESA组(15.5%,6.4%,P<0.05),ES组与PESA组自然流产率无显著差别(9.4%,6.4%,P>0.05)。结论精液精子、附睾及睾丸精子行ICSI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无明显差异。无精子症患者应首先选择附睾取精行ICSI,如果附睾取精无活动精子或者取出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建议行睾丸取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质内精子注射 经皮附睾精子 睾丸精子获取术
原文传递
外科取精术在无精子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邕 马兆文 +2 位作者 黄淑娟 许祖宝 赵淑芹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研究外科取精术在无精子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诊断为无精子症的患者中,经睾丸体积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生殖系统超声等检查后,选择符合条件者198例,在局麻下行外科取精术,对获得组织显微镜下检查,统计分析取精结果。... 目的研究外科取精术在无精子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诊断为无精子症的患者中,经睾丸体积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生殖系统超声等检查后,选择符合条件者198例,在局麻下行外科取精术,对获得组织显微镜下检查,统计分析取精结果。获得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及胚胎移植术(ET),统计评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其中78例附睾中存在精子(39.4%),23例睾丸中存在精子(11.6%)。睾丸体积正常的取精成功率明显高于睾丸体积偏小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正常的取精成功率明显高于FSH增高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2例外科取精术获得精子的患者进行ICSI治疗,附睾取精组与睾丸取精组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科取精术操作简单且创伤较小,能准确鉴别诊断梗阻性无精子症(OA)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对无精子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为部分无精子症患者提供了生育自己生物学子代的机会,也是针对无精子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取精术 精子 经皮附睾穿刺精子 经皮睾丸穿刺精子 睾丸切开取精术 内单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6个不同来源精子ICSI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董瑞娜 郭艺红 +2 位作者 孙莹璞 苏迎春 李婧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分析精子的来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不育行ICSI的3 106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A组)、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B组)、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C组)、冻融PESA精子组(D组)及冻融... 目的:分析精子的来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不育行ICSI的3 106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A组)、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B组)、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C组)、冻融PESA精子组(D组)及冻融TESA精子组(E组),比较各组ICSI后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C组2PN受精率、卵裂率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A组、B组及C组间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2PN受精率显著低于D组,但B组与D组之间、C组与E组间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多胎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SA/TESA-ICSI、冻融PESA/TESA精子技术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建议首先选择附睾取精,并可将剩余PESA/TESA精子冻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内精子注射(ICSI) 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 睾丸精子术(TESA) 冻融精子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