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孙佼 席红波 +2 位作者 陶梨清 潘茂圣 陈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1-064,共4页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术参数(手术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日数);比较术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术后1周、6月...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术参数(手术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日数);比较术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术后1周、6月的椎间高度、腰椎矢状Cobb角。结果 随访6-18个月(均13.6个月),TLIF组各手术参数较PLIF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TLIF组评分低于PLIF组(P<0.05);6月后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高度、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确切,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融合术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曹梅杰 徐淑华 +3 位作者 周摇锐 周贤娅 韩美玲 谢伦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训练,比较3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前及术后3 d和5 d患者的便秘总积分差异,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及护理成本。结果:C组患者便秘发生率(48.83%)低于A组(75.86%),P<0.05;C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A组,C组排便时间早于A、B组(P<0.05);相对B、A组,C组患者的依从性较高(P<0.05);C组相对B组的护理成本更低(P<0.05);3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与A组比较,C组术后3 d和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和A、B组术后5 d症状更严重(P<0.05);与术后3 d比较,3组术后5 d症状更好(P<0.05)。结论: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锻炼可改善TLIF术后患者便秘症状、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及缩减护理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呼吸 生物压力反馈仪 经椎入路腰椎融合术 腹部按摩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3
作者 邵旭宁 邵旭敏 赵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MIS-TLIF)的疗效。方法:选...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MIS-TLI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采用PELD治疗的51例患者列为PELD组,采用MIS-TLIF治疗的51例患者列为MIS-TLIF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状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影像学指标(椎间隙宽度、屈曲活动度、Cobb角)、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腰椎状况[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结果:PELD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04%、5.88%均高于MIS-TLIF组的96.08%、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患者伤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88 cm、80.62 h、85.62 mL、7.06 d均少于MIS-TLIF组1.59 cm、112.65 h、150.64 mL、10.65 d(P<0.05)。治疗后,MIS-TLIF组椎间隙宽度、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72 mm、31.62°均高于PELD组的1.52 mm、28.62°(P<0.05);MIS-TLIF组Cobb角为1.55°低于PELD组的2.05°(P<0.05)。治疗1、2周后,PELD组VAS评分分别为4.25分、2.13分均低于MIS-TLIF组的4.66分、2.51分(P<0.05)。治疗3、6个月后,PELD组ODI评分分别为20.52分、7.56分均低于MIS-TLIF组的22.41分、8.42分(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LD和MIS-T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ELD手术指标、近期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优于MIS-TLIF术,而MIS-TLIF后期腰椎影像学指标优于PEL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椎盘切除术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和腰背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玉辉 杜贵娟 +1 位作者 马虎升 马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数、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功能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估腰痛程度;拍摄脊柱全长侧位片或腰椎侧位X线片并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椎间隙高度(DH)、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ADH)等腰骶部矢状位平衡参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融合器位置不佳、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R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术前,JOA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对照组,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LL、PI、SS、DH、ADH、P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术前,DH、ADH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对照组,DH、A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10/51)、5.13%(2/39);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可显著缩短DLS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提高腰背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可扩张通道系统 微创经椎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 腰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小丽 佘莉君 +2 位作者 顾春松 齐晓兵 李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PM)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贵州中医院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PM)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贵州中医院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做好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NEPM。所有手术由同一团队执行,术中监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感觉诱发电位(SEP)、肌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JOA评分、腰椎前凸角度和冠状面Cobb角差值,以及MEP、SEP和肌电图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JOA评分、腰椎前凸角度和冠状面Cobb角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胫后神经SEP波幅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平均功率频率、肌电图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PM能有效减少MIS-TLIF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建议在类似手术中广泛应用以提高神经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入路腰椎融合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神经功能保护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敏 郭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4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TLIF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4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TLIF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与干预组(75例,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功能状态、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2~72 h疼痛数字(NRS)评分更低(P<0.05)。术后3 d,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术后30 d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心理、身体、社会关系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器人辅助TLIF治疗的患者,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提升其康复效率、促进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机器人辅助手术 经椎腰椎融合术 无缝隙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置钉准确度及学习曲线分析
7
作者 钟文杰 廖文鳌 +3 位作者 刘希麟 李亭 胡豇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80)和徒手组(n=80),两组患者均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进行排序并编号(1~80号),并分别分为4个亚组:1~20号为1组,21~40号为2组,41~60号为3组,61~80号为4组。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规划及置钉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并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术后CT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分级进而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总手术时间162.9±5.7min,出血量91.4±9.5mL,规划及置钉时间42.1±1.3min;徒手组总手术时间169.1±6.6min,出血量101.0±9.2mL,规划及置钉时间57.0±6.3min。机器人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7%(311/320);徒手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2%(295/320),且两组均无C、D级螺钉。两组总手术时间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5.894×ln(x)+183.891,R2=0.576,P<0.05],在2、3组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4.424×ln(x)+184.221,R2=0.376,P<0.05],在3、4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两组出血量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9.480×ln(x)+125.361,R2=0.547,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3.868×ln(x)+114.183,R2=0.148,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VAS评分,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6.9±1.1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0.4分(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7.0±0.9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4±0.6分(P<0.05)。ODI,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59.5±7.1)%降至(20.0±4.1)%(P<0.05),术后6个月降至(10.8±3.0)%(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57.7±6.9)%降至(19.6±4.6)%(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3±3.4)%(P<0.05)。随访期间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MIS-TLIF,RA-MIS-TLIF的螺钉置钉准确率更高,其学习曲线在大约20例时趋于平稳,学习曲线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257),而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0,3.3)vs 3.0(3.0,4.0),P=0.016]。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F CT密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34.2(31.8,36.9)HU;PLIF:30.5(28.5,32.1)HU,P=0.000]。组内比较,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CT密度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516),术后12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6(30.5,36.4)HU vs 30.5(28.5,32.5)HU,P=0.017]。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CK值无明显差异(P=0.712)。术后1d、7d,PE-TLIF组CK值低于PLIF组(P<0.05)。PE-TLIF组与PLIF组患者术后随访VAS-LP、VAS-LBP评分以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PE-TLIF组VAS-LBP评分表现优于PLIF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LB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LP评分以及ODI在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9),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7)。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与传统PLIF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减小了对椎旁肌的影响,可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融合术 旁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荟萃分析
9
作者 王思敏 郭天赐 +4 位作者 杨家麟 刘佳进 麻志廷 崔航 刘爱峰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有关超声骨刀辅助PLIF治疗LSS的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数据核对及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4篇随机对照试验,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1069例患者,试验组559例,对照组510例;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器械组相比,超声骨刀组能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0.41,95%CI(-0.60,-0.23),P<0.00001]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MD=-1.50,95%CI(-2.31,-0.69),P=0.0003],降低术中出血量[MD=-60.05,95%CI(-72.51,-47.59),P<0.00001]和并发症发生率[RR=0.29,95%CI(0.16,0.52),P<0.0001],缩短椎板切除时间[MD=-1.51,95%CI(-2.48,-0.54),P=0.002]。结论超声骨刀辅助PLIF手术在降低VAS、ODI、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椎板切除时间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卢春闻 王辉 +3 位作者 吴宏日 杜诗尧 王振伟 许天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术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术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 后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的预防价值研究
11
作者 赵锦 李文珠 吴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干预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尿道疼痛消失时间和平均尿流速率及首次自主排尿症状(排尿困难程度、排尿等待时间、尿不尽感和小腹症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各类排尿障碍发生率,包括尿潴留、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及术后异常排尿状态(膀胱残余尿量、再导尿、夜尿)。结果: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和尿道疼痛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尿流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症状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具有较高的预防价值,可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排尿症状,降低患者尿潴留、排尿困难等排尿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融合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排尿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俊峰 汤宇 +4 位作者 常献 张超 郑文杰 周跃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分析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P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PTLIF... 目的:分析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P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PTLIF治疗的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44~77岁(58.3±8.4岁);腰椎滑脱症16例,腰椎不稳伴神经根管狭窄症10例;L3/43例,L4/523例。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和CT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8.9±6.6min,术中出血量41.0±12.6mL,术后引流量38.1±9.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9d,无硬膜外血肿、感染或肌肉麻痹瘫痪等并发症。随访17.7±4.2个月,术前和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5.85±0.67分、2.15±0.54分、1.12±0.33分、0.54±0.51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47.38±6.66)%、(11.73±6.73)%、(6.58±6.51)%,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且随着术后时间推移有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例。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前缘10.95±1.24mm、后缘9.45±1.13mm)、腰椎前凸角(47.38°±4.56°)和手术节段前凸角(8.62°±1.92°)均较术前(前缘8.85±1.00mm、后缘6.78±1.07mm、43.81°±4.85°、6.62°±2.02°)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对严格适应证选择的病例,MP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改良经皮经腰椎融合术 微创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研究
14
作者 郭淼勇 张明生 +1 位作者 来秋山 高文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ltse组(38例)和后正中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Wiltse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NR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实施TLIF,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但Wiltse入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经椎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开展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15
作者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PELIF具有手术损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短中期临床疗效确切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国际脊柱内镜领域的代表性术式之一[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手术损伤 腰椎融合术 传统开放手术 经皮内镜下 术野 内镜辅助 脊柱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椎体间融合钉棒固定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马添乐 陈瑜恒 +3 位作者 顾宇彤 车武 张亮 王毅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1154,共12页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治疗的伴有神经症状的68例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治疗(PTES+OLIF,A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9.4±8.0岁;L3/44例,L4/529例);35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2±7.5岁;L3/44例,L4/5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手术节段前凸角(surgical segment lordosis angle,SLA)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Bridwell融合分级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局麻下PTES手术时间为49.5±7.6min,全麻下OLIF手术时间为75.3±13.1min;B组全麻下手术时间为103.9±17.6min。A组术中出血量30mL(15~110mL),B组80mL(50~310mL)。A组PTES切口长度8.0±1.2mm,OLIF切口长度39.0±3.3mm;B组切口长度41.5±2.8mm。A组PTES透视6次(5~8次),OLIF透视7次(5~10次);B组透视7次(6~11次)。A组住院时间4d(3~5d),B组7d(6~10d)。术后两组均随访2年。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点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即刻A组腰痛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0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即刻ISH及SLA均显著高于B组(P=0.018,P=0.002),术后2年随访时A组ISH显著性高于B组(P=0.004)。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LL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Ⅰ级融合25例(75.8%),Ⅱ级融合8例(24.2%);B组中Ⅰ级融合21例(60.0%),Ⅱ级融合14例(40.0%),两组间融合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126)。A组1例术后发生屈髋疼痛和无力,在术后3d时缓解。B组2例发生硬膜撕裂、脑脊液漏,不伴神经症状,术后7d伤口愈合后拔除引流管。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内置物松动以及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vs 5.7%,P=0.590)。结论: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相比,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全麻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腰痛缓解更快、ISH和SLA恢复更好,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是治疗需要直接减压腰椎不稳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经皮 斜侧方融合术 经椎融合术 钉棒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与术后12个月5(4,5)分、术后24个月5(4,6)分、末次随访时5(4,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对手术节段多裂肌以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中长期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腰椎融合术 旁肌 关节突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巧迪 李越 +1 位作者 肖清清 刘道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治疗,B组行常规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腿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状况,脊髓功能,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4周两组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Oswestry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7 d两组各项脊髓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术后3 d A组血清SP水平高于B组,而血清PGE2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可显著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以及疼痛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 腰椎融合术 脊髓功能 P物质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对椎旁肌肉的影响
19
作者 王前亮 张钱中逸 +1 位作者 彭煜健 严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62-5868,共7页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与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于椎旁肌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并接受单节段单侧减压融合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2组,A组进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B组进行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均行MRI检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末次随访时间、MRI图像、腰部和腿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A组术后3个月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B组(P<0.05),且脂肪浸润程度更低(P<0.01);②两组术后3个月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较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可更有效地起到多裂肌保护作用,减少多裂肌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两种术式对竖脊肌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椎腰椎融合 腰椎盘突出症 旁肌肉损伤 多裂肌 MRI 疼痛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彭颂 薛阳阳 曹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苏州科技城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8例单节段LSS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两...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苏州科技城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8例单节段LSS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39例,采用经皮内镜下TLIF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参数、腰椎功能,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Cobb角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TLIF治疗单节段LSS患者可有效改善椎间隙高度与腰椎曲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入路腰椎融合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