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经皮耳穴电针对原发性失眠思睡症状的脑效应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家恺 王处渊 +8 位作者 方继良 高德强 王俊英 陈丽梅 郭春蕾 王智 孙继飞 贾宝辉 荣培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37-4641,共5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方法探索耳穴电针改善原发性失眠(PI)日间思睡症状的脑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1例PI患者进行4周经皮耳穴电针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后进行磁共振检查,4周治疗前后进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估;观察PI患者...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方法探索耳穴电针改善原发性失眠(PI)日间思睡症状的脑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1例PI患者进行4周经皮耳穴电针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后进行磁共振检查,4周治疗前后进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估;观察PI患者治疗前后ESS变化与低频振荡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4周后,PI患者ES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双额上回、右额中回、右背侧前扣带回的ALFF,双顶下回、双缘上回、右角回的fALFF,双额上回及右辅助运动区、右背侧前、中扣带回的ReHo与ESS改善呈正相关。结论:经皮耳穴电针可改善PI患者思睡症状,首次治疗前后负责心理、认知、执行控制的多个脑区fMRI指标与治疗4周后的思睡症状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功能磁共振 经皮耳穴电针 低频振荡振幅 比率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爱泼沃斯思睡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