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冈上肌腱损伤疼痛及影响因素与肩部经络循行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耿启砥 蒋永东 +2 位作者 高世华 陈亮 吴宇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目的 通过观察冈上肌腱损伤患者的疼痛部位,基于“以痛为腧”理论对冈上肌腱损伤进行经络分型,对不同肩部经络分型下的冈上肌腱损伤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为冈上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案,选择2... 目的 通过观察冈上肌腱损伤患者的疼痛部位,基于“以痛为腧”理论对冈上肌腱损伤进行经络分型,对不同肩部经络分型下的冈上肌腱损伤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为冈上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案,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关节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冈上肌腱损伤患者。对纳入的冈上肌腱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史、病史长短、患侧、撕裂程度、Patte分级、有无滑膜增生、Ellman分型、疼痛特征(疼痛性质、疼痛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等)、穴位压痛、中医证型等信息进行调查,基于“以痛为腧”理论,根据疼痛部位(压痛点、穴位压痛)来判定患者冈上肌腱损伤经络分型,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来判定患者冈上肌腱损伤的中医证型,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数据录入、分析、处理使用Excel2016和SPSS 26.0软件。结果 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可能与手太阴肺经型冈上肌腱损伤存在相关性(P<0.2);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撕裂程度、疼痛昼夜变化、疼痛诱发因素与手太阳大肠经型冈上肌腱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中医证型与手少阳三焦经型冈上肌腱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疼痛性质、疼痛昼夜变化与手太阳小肠经型冈上肌腱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男)、有合并糖尿病、活动和劳累与手阳明大肠经型冈上肌腱损伤相关(P<0.05);中医证型和疼痛昼夜变化与手少阳三焦经型冈上肌腱损伤相关(P<0.05);疼痛性质与手太阳小肠经型冈上肌腱损伤相关(P<0.05)。而年龄、职业、外伤史、病程、有无回缩、损伤分型、有无滑膜增生等因素对不同经络分型下冈上肌腱损伤的疼痛影响不明显。结论 不同经络分型下的冈上肌腱损伤的疼痛与性别(男)、有合并糖尿病、活动和劳累、中医证型、疼痛昼夜、疼痛性质存在相关性,而年龄、职业、外伤史、病程、有无回缩、损伤分型、有无滑膜增生等因素和不同经络分型下冈上肌腱损伤的疼痛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损伤 疼痛 经络循行 以痛为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络循行的假设——脑内经脉 被引量:6
2
作者 谢洪武 陈日新 +3 位作者 徐放明 宋云娥 李腊梅 唐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88-1990,共3页
人体的组织器官保持相对协调一致,进而完成日常的生理活动,关键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实现。经络系统详于头面躯干部,略于脑内,且循行路径模糊,影响临床取穴和疗效,限制针灸学科的发展。结合经络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构建"脑内经... 人体的组织器官保持相对协调一致,进而完成日常的生理活动,关键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实现。经络系统详于头面躯干部,略于脑内,且循行路径模糊,影响临床取穴和疗效,限制针灸学科的发展。结合经络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构建"脑内经脉"的假设,希望充实完善经络学说,为针灸效应及脑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发展经络理论、阐明针灸治病机制做一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循行 研究 脑内经脉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乳房经络循行谈乳癖的辨证论治基础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宇飞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本文讨论了乳癖症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 ,从乳房经络、解剖、生理、病理诸方面入手 ,探讨中医对乳房病的认识。着重讨论了乳房经络循行、乳房与相关脏腑、经脉的关系 ,提出了乳房应归属奇恒之腑的观点 ,为乳癖的外治诸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乳房病 经络循行 乳癖 外治 经脉 奇恒之腑 癣症 生理 解剖 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十四条经络循行线电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云鲜 罗超应 +1 位作者 郑继方 严作庭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4年第1期9-11,共3页
在以往声技术对绵羊经络循行线研究的基础上,又在10只绵羊、2只狗、152头次动物体用低电阻法对14条经络循行线进行了检测。根据11298个点检得低电阻点结果,分别将这些低阻点连成线,即为动物十四条低阻线。基本与声技术... 在以往声技术对绵羊经络循行线研究的基础上,又在10只绵羊、2只狗、152头次动物体用低电阻法对14条经络循行线进行了检测。根据11298个点检得低电阻点结果,分别将这些低阻点连成线,即为动物十四条低阻线。基本与声技术测得的动物十四条经络循行线相吻合,而且声信号测得的87个穴点,有79个穴点分别落在了低阻循经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低电阻 经络循行线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循行线是如何确定的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龙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3,共3页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史学研究 经络循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肢前后经络循行线低阻抗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祝总骧 徐瑞民 +4 位作者 周钢 乐守玉 于书庄 谢君国 王德田 《自然杂志》 1986年第4期-,共2页
以前工作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人沿着古典的经络(脉)的循行线都对机械、对电刺激产生定位性很强的传导性感觉,称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这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生理的经络现象.生物物理学方面,近年来的工作表明,这条线具有较邻近的两侧皮肤的... 以前工作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人沿着古典的经络(脉)的循行线都对机械、对电刺激产生定位性很强的传导性感觉,称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这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生理的经络现象.生物物理学方面,近年来的工作表明,这条线具有较邻近的两侧皮肤的阻抗为低,电位为高,发光强度大以及能发出较强和较高亢音调的特性.这些事实支持我们在九年前提出的关于这条LPSC 除了在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反映外,还可能在体表有特殊的物质基础的设想.本文进一步证明,患者在截肢手术后,已经脱离了躯体的残肢,其原标记LPSC 位置上仍然存在低阻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感传现象 低阻抗 SC 人类 阻抗特性 经络循行 皮肤阻抗 经脉 经络 肢体 中枢神经系统 患肢 胃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络循行与颈神经分布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竞雅 李月敏 +1 位作者 胡骁 李安洪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年龄广泛,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日益增长。针刺治疗CSR疗效确切,优势显著,可快速缓解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同时改善日常活动功能。笔者从CSR出现临床症状部位的经络循行处着手,...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年龄广泛,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日益增长。针刺治疗CSR疗效确切,优势显著,可快速缓解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同时改善日常活动功能。笔者从CSR出现临床症状部位的经络循行处着手,建立颈神经发病节段分布的解剖区域与经络循行的联系,以探究CSR的经络定位诊断及穴位选取规律,为针刺治疗CSR提供新的更高质量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经络循行 针刺 手三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经络循行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彭龄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0,共2页
眼针经络循行与临床意义泗洪县中医院(223900)杨彭龄关键词眼针;经络;针感传导眼针疗法的临床实用价值已为国内外很多学者所公认,但有关眼针的经络循行线却鲜见报道。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 眼针经络循行与临床意义泗洪县中医院(223900)杨彭龄关键词眼针;经络;针感传导眼针疗法的临床实用价值已为国内外很多学者所公认,但有关眼针的经络循行线却鲜见报道。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经络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肢体残缺者的经络循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波 田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肢体残缺 经络循行 络脉 腧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经络循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10
作者 胡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4,共2页
关键词 经络循行 翻译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络感视现象探讨经络循行的两个问题
11
作者 徐振华 林庆学 《中医药动态》 1995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经络循行 经络感传现象 督脉 任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经络循行特点对乳癖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刘晓华 白广深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利用经络循行特点对乳癖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接诊的213例乳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经络循行特点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中药膏膜法对这些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这21... 目的:探讨并分析利用经络循行特点对乳癖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接诊的213例乳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经络循行特点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中药膏膜法对这些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这213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12%。结论:利用经络循行特点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中药膏膜法对乳癖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循行特点 乳癖 辨证施治 中药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24小时经络循行图
13
作者 杜思雨(图) 《科学家(少年)》 2024年第1期10-11,共2页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人体24小时经络循行,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子午流注”的另一种说法,相当于人体器官24小时轮流值班。
关键词 经络循行 子午流注 人体器官 古代中医学 时辰
原文传递
试论经气沿经络内外循环系统的闭式循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经络循行 经气 经络 针灸理论 《灵枢·经脉》 医家 混淆 统一 共识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络循行规律探究脾胃与九窍的相关性
15
作者 郝向阳 马惠茹 +1 位作者 赵玉娥 董志岷 《河套学院论坛》 2010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从经络循行规律出发,以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密切关系探究其与九窍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络循行规律 脾胃 九窍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刍议经络循行路线应该重新厘定
16
作者 高俊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9-20,共2页
一、问题的提起 早在一九七九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以孟昭威教授为首的安徽、福建、陕西、辽宁四省十四经感传图谱协作组,在他们的“十四经感传线路的研究”论文中,根据循经感传路线观察的结果,认为“古经络图可能... 一、问题的提起 早在一九七九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以孟昭威教授为首的安徽、福建、陕西、辽宁四省十四经感传图谱协作组,在他们的“十四经感传线路的研究”论文中,根据循经感传路线观察的结果,认为“古经络图可能是一个经络示意图,在四肢部分大致可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循行路线 重新厘定 针灸临床 经络感传 模式图 膀胱经 路线图 十四经 学术讨论会 经脉路线
原文传递
肩周炎的中医经络、脏腑调护
17
作者 柴菽彬 牛彦彦 《科学生活》 2025年第1期84-85,共2页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最典型的症状是疼痛和活动受限,好发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中医学中,肩周炎属于“痹病”的范畴,又称“肩痹”“漏肩风”,多由外感风寒湿邪、气血不足及闪挫劳伤等原因导致。肩关节是...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最典型的症状是疼痛和活动受限,好发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中医学中,肩周炎属于“痹病”的范畴,又称“肩痹”“漏肩风”,多由外感风寒湿邪、气血不足及闪挫劳伤等原因导致。肩关节是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重要关节,有六条经络循行经过该部位,根据肩周炎的疼痛部位和活动受限范围,通过经络辨证判断病变部位所属经络,从而制订相应治疗、调护方案。上肢在身体前方从下往上疼痛并抬举不利的,病变部位主要属肺经及大肠经;肩关节向外侧伸展疼痛、活动受限的,或者用手够不到对侧耳朵的情况,病变定位在三焦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络 经络循行 气血不足 经络辨证 冻结肩 大肠经 三焦经 漏肩风
原文传递
从经络循行论肩周炎的针刺治疗
18
作者 于新军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年第8期28-29,共2页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肩周围软组织损伤、外伤、受寒、内分泌失调等不同原因引起,导致局部韧带、肌腱、关节囊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久之可发生粘连及腱鞘钙化,不...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肩周围软组织损伤、外伤、受寒、内分泌失调等不同原因引起,导致局部韧带、肌腱、关节囊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久之可发生粘连及腱鞘钙化,不同程度影响肩关节活动。本文结合病例阐述从经络循行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和原则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针刺 经络循行
原文传递
国外研究经络循行线方法浅析
19
作者 崔蒙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2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经络循行线 国外
原文传递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磊 谷世哲 马惠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 ,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 ,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 ,跷主眼目开合 。
关键词 阳跷脉 阴跷脉 阳跷阴跷病证 针灸疗法 经络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