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直肌后入路与脐下入路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黄海 张曼 +4 位作者 邓艳庆 张培杰 王友华 骆剑华 周学鲁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8期86-91,共6页
目的:对比经腹直肌后入路和脐下入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外科收治的312例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TEP治疗,随机分为经腹直肌后入路组(rTEP组,n=156... 目的:对比经腹直肌后入路和脐下入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外科收治的312例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TEP治疗,随机分为经腹直肌后入路组(rTEP组,n=156)和脐下入路(sTEP组,n=156)。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视野清晰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结果:与sTEP组相比,rTEP组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P<0.05)。rTEP组腹膜损伤和腹壁下血管损伤发生率均低于sTEP组(P<0.05),在切口感染、血清肿、血肿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和复发病例。结论:尽管两组手术入路分离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但经腹直肌后入路可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全股沟疝修补术 经腹 脐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潇 熊然 +2 位作者 李涛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测量记录死亡冠血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的显露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在内的真性骨盆环、髂骨翼、髋臼方形区和坐骨体内侧的髋臼后柱大部分。(2)根据对5具10侧骨盆的死亡冠统计分析发现,死亡冠的出现率为80%(8侧),直径为(2.1±1.9)mm,长为(4.7±0.5)cm,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9±0.4)cm。男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能够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条件下,经腹膜外间隙对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大部分骨盆环结构进行显露。尤其方便显露结扎死亡冠,对髋臼后柱及髋臼内侧方形区的显露较传统入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手术 髋臼骨折 死亡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葛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复位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1.49%(43/47),对照组复位优良率为87.23%(41/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骨折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行走功能、活动范围等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PCT、Cor、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相当,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 髋臼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许鹏雍 陈俊 +6 位作者 班付伟 梁广权 黄刚 黄金实 梁善校 廖正文 李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z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复位质量状况、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 00%(34/40),稍高于对照组的80. 00%(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5. 00%(18/40)及45. 00%(18/40),对照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0. 00%(16/40)及42. 50%(17/40),两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7. 02±3. 45) min、(668. 29±55. 45) ml及(17. 08±2. 53)分,对照组分别为(16. 78±3. 32) min、(679. 39±57. 37) m L及(17. 25±2. 68)分,上述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手术处理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而言,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处理移位程度较大的骨盆骨折以及显露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且不会受限于膀胱损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切口 髋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赖伟强 陈楚群 +3 位作者 黄启治 缪海雄 邵晏清 钟锡鸿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解剖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43.3%(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术后临床功能的更好恢复,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类型的首选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骨折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在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国俊 石育芬 +4 位作者 岑怡彪 施土河 林文静 陈国清 陈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118例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118例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三维数字化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复查X线,末次随访采用Majeed SA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按Majeed SA评分评价疗效:观察组优43例,良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6.4%;对照组优32例,良16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8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断裂、髋内翻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共5例(8.5%),为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区疼痛各1例,延迟愈合2例。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3,P=0.001)。结论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降低出血量、并发症率及手术风险,有利于术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盆骨折 切口 股沟 三维数字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在髋臼并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国俊 石育芬 +4 位作者 岑怡彪 黄宏宇 林文静 陈家奎 施土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8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治疗髋臼并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髋臼并骨盆骨折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交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在腹直肌外... 目的研究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治疗髋臼并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髋臼并骨盆骨折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交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前行髋臼及骨盆骨折常用内固定器械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行术前虚拟手术模拟指导实际手术过程;对照组仅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无三维数字化重建及虚拟手术指导。比较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运动功能评级的差异。结果 (1)手术完成率100%;(2)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手术6个月后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为优和良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髋臼合并骨盆骨折,在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前,进行三维数字化模型及虚拟手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髋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三维数字化模型 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陈武林 阮成群 李光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Kocher-Langenbe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黄书杰 邓俊森 +1 位作者 畅宁 马献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43例)。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接受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髂腹股沟入路组接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满意度。结果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较髂腹股沟入路组少,手术时间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3.02%(40/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76.74%(33/43)高(P<0.05)。术后6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较髂腹股沟入路组高(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18.60%(8/43)]低(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满意度[95.35%(41/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81.40%(35/43)]高(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满意度,并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经腹 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旁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治疗累及双柱复杂髋臼骨折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杨冬松 王琼 +5 位作者 陈许冬 远东涛 陈鹏 凌建生 甄相周 于蒙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旁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治疗累及双柱复杂髋臼骨折(A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腹直肌旁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治疗的17例累及双柱复杂AF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 目的分析腹直肌旁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治疗累及双柱复杂髋臼骨折(A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腹直肌旁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治疗的17例累及双柱复杂AF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采用Matta法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腹直肌旁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手术。手术时间110.9 min(范围:90~150 min),术中出血量652.1 mL(范围:300~1000 mL)。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7周(范围:9~16周)。术中腹膜破裂1例,即予以缝合;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换药后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华法林抗凝治疗2个月血栓消失。末次随访,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为82.4%,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2%。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后柱螺钉治疗累及双柱复杂AF,通过一个切口即可完成髋臼前后柱骨折的良好复位与固定,创伤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柱 螺钉 双柱 髋臼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整体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游 袁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的整体治疗效果。方法:将髋臼前柱骨折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经髂腹股沟入路术式,研究组实施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 目的:观察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的整体治疗效果。方法:将髋臼前柱骨折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经髂腹股沟入路术式,研究组实施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复位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复位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髋关节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骨折 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2
作者 邵晏清 熊然 +3 位作者 张潇 杨晓东 夏广 樊仕才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期380-382,共3页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髋臼移位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腹直肌外...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髋臼移位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11例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分别为(17.4±3.6)min、(16.9±4.4)min,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6.8±2.7)分、(17.3±2.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627±26)m L比(742±4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和四方体,能正视下复位并固定髋臼骨折,且手术显露简单、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是治疗髋臼前方骨折尤其是累及四方体骨折的理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合并骨盆骨折 改良stoppa切口 切口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叶松林 曾参军 +5 位作者 徐谢生 覃晓峰 陈国成 李成东 柯家宝 冯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5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0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应用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15例作为3D组,另选择同期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0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应用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15例作为3D组,另选择同期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3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15例患者术后第2天可翻身活动,术后2周可坐起,术后3周可拄拐下床活动。3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优良率及复位质量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辅助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是可行性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骨折复位好等优越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经腹切口 3D打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在髋臼前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启治 赖伟强 陈楚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例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期20例行常规髂腹股沟...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例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期20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1±0.39)h和(436.72±85.88)m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9±0.41)h和(688.75±85.85)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经过功能锻炼后6周内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4.55%(1/22);对照组出现1例切口处皮下脂肪液化,2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下肢肌力障碍,2例出现异位骨化,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20),明显高于研究组(χ2=4.8 8 7 3,P=0.0 2 7 1),研究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为9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 6 9 9,P=0.4 9 3 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 r r i 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6 8.7 2±9.1 8 v s.6 8.6 8±9.2 2,P>0.05),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8.19±9.21 vs.79.16±9.24,P<0.05)。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88,P=0.2490)。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疗效可靠,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股沟 髋臼前柱骨折 拉力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锋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手术采取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对照组以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手术采取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对照组以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tta评分、术后6个月患髋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可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空间,显露更为充分,不伤及重要神经血管,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 经腹切口 股沟 髋臼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在下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明 韩智敏 +2 位作者 周扬 蔡强强 闵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3年1月,对15例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脐旁水平腹部正中直切口,向一侧牵开腹直肌,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从腰大肌内侧缘开始显露腰椎,透视下定位病椎.显...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3年1月,对15例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脐旁水平腹部正中直切口,向一侧牵开腹直肌,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从腰大肌内侧缘开始显露腰椎,透视下定位病椎.显露病灶。死骨及脓肿清除满意后,修整残留的上下病椎,椎间隙一期植入带三层骨皮质的髂骨块;10例采用联合后路内固定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统计术前及术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影像学评估手术前后Cobb角矫正情况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按Chen等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随访6—52个月。单纯前路病灶清除及椎体间植骨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出血量为300ml;结合后路内固定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6rain,平均出血量为380ml。所有病例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2-4周内降至正常。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畸形矫正满意。所有患者椎体问植骨4~6个月均融合。按Chen等的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0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经腹直肌腹膜外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结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达明 赵军华 +2 位作者 胡伟 雷磊 刘建军 《骨科》 CAS 202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的19例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3.7岁(22~66岁);交通事故... 目的探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的19例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3.7岁(22~66岁);交通事故损伤13例,建筑工地坠落伤5例,重物挤压伤1例。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前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5例。术后定期进行骨盆影像学检查,术后1周按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24周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Harris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4例,复位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9.5%。术后24周髋关节功能:优13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4.7%。结论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显露髋臼前方充分,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功能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成本强 苏晓恩 +1 位作者 罗瑞文 卢向莉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0-13,26,共5页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0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23例,髂腹股沟入路...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0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23例,髂腹股沟入路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估包括切口长度、出血量、术中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获得18~4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2±6.21)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52±3.19)cm和(20.85±4.61)cm、(527.74±130.68)mL和(655.89±110.4)mL、(4.83±1.59)次和(6.96±1.97)次、(220.04±30.73)min和(254.04±26.98)min、8.6%和33.3%、91.3%和62.9%、95.7%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明显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术野显露清晰,结合3D打印技术复位和固定骨折方便,创伤少、安全性高、手术效果良好,学习曲线短,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8
19
作者 成本强 苏晓恩 罗瑞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68岁,平均42.6岁;根据Letour...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68岁,平均42.6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横断骨折3例,"T"形骨折2例。术前将骨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复位,打印出髋臼实体模型进行手术演练,术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用预塑形好的重建板固定髋臼四边体,空心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术后复查CT片,记录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随访18~41个月,平均28.5个月。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其中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13~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清晰,显露充分,创伤小,可以直视下复位和固定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而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该类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髋臼骨折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治疗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阳 刘浩 +4 位作者 刘成丽 吴文元 王峰 高乐才 潘浩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在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45....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在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X线及CT检查评估复位与固定质量,记录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105.10±20.42)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0±20.50)mL,均无切口感染、腹壁切口疝、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及CT检查显示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2.5~4个月(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为(16.1±1.6)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9.6±11.1)分。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治疗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微创、精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并可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科手术 3D打印 镜像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