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
1
作者 王倩华 罗莹 杨启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颅重复针刺激(r TA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脑卒中后遗留不同程度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r TAS治疗,2组治疗频率相... 目的 探讨经颅重复针刺激(r TA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脑卒中后遗留不同程度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r TAS治疗,2组治疗频率相同,连续综合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Brunnstrom分期评估、FMA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7.50%,28/32)高于对照组(81.25%,26/32)(P<0.05)。结论 r TAS能够显著加快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进程,减轻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针刺激 r TAS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征 梁爽 +5 位作者 毕海洋 史留举 刘博文 张译文 马瑀彤 于楠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2152-2156,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手法治疗,每周治疗6次,连续...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手法治疗,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MoCA评分及PDQ-39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oCA评分及PDQ-39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5-HT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5-HT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针刺激 帕金森病 轻度认知障碍 生活质量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潘立民 陈雪岩 +1 位作者 李岩 董正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验证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次1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共4周;针刺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每... 目的:验证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次1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共4周;针刺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每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一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PSQI量表、ISI量表得分以及睡眠监测中睡眠效率和实际睡眠总时间。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中针刺组PSQI和ISI量表得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同时在治疗后2、4周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和ISI量表得分显著更低(P <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睡眠监测中睡眠效率和实际睡眠总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P <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睡眠监测中睡眠效率和实际睡眠总时间显著提高(P <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能显著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经颅重复针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电针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HRV、5-HT、NE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远征 刘越 于天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99-2702,共4页
目的探讨调神电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激(r-TAS)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心率变异性(HRV)、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依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调神电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激(r-TAS)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心率变异性(HRV)、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依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取穴均采取相同基础穴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作用于神庭、本神、百会治疗,每日一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调神电针法治疗,取双侧安眠、双侧本神穴、神庭-百会穴连接电针,每日一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通过记录两组患者心脾两虚型中医症状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QS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HRV、5-HT、NE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脾两虚型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HRV指标LF均降低、HF均升高,且联合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神经递质5-HT均升高,且联合组更高(P<0.05);NE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为90%(27/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结论调神电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激法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HRV及神经递质5-HT、NE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电 经颅重复针刺激 脑卒中 心脾两虚型 睡眠障碍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孙申田教授以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调神治疗疾病的经验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征 王悦 周凌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66-69,共4页
孙申田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均与“神损”有关,治疗应注重“调神”。孙教授基于“脑为元神之府”“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的中医理论以及西医对大脑解剖学及功能的探索,以经颅重复针刺激(rTAS)手法在特定穴、区(百会穴、情感区)进行针刺刺... 孙申田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均与“神损”有关,治疗应注重“调神”。孙教授基于“脑为元神之府”“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的中医理论以及西医对大脑解剖学及功能的探索,以经颅重复针刺激(rTAS)手法在特定穴、区(百会穴、情感区)进行针刺刺激,通过调神来治疗临床各类病症,此方法可概括为“神安病减”。该方法仅应用于头针,并强调足够的刺激量。研究介绍了孙教授“神安病减”的理论基础、中西医机理、操作方法,并提出rTAS可能的作用途径,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 经颅重复针刺激 神安病减 孙申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治疗心身疾病医案3则
6
作者 冯维琪 丁敏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以及预防和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的疾病,也包括由于情绪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群或生理功能障碍[1]。本病属中医...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以及预防和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的疾病,也包括由于情绪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群或生理功能障碍[1]。本病属中医郁证范畴,根据中医形神一体观理论,治疗强调以调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疾病 经颅重复针刺激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对卒中后失眠患者血清食欲素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侯志涛 孙忠人 孙申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9-1042,1052,共5页
目的:比较经颅重复针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r TAS)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r TAS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30例。r ... 目的:比较经颅重复针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r TAS)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r TAS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30例。r TAS组采用经颅重刺激手法治疗,穴取百会、宁神、情感区、完骨、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照海、足三里、太冲,百会及情感区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200~300 r/min,持续2~3 min,每15分钟捻转1次;电针连接百会、宁神,双侧完骨,同侧三阴交、照海,频率为10 Hz,强度为0.5~1 m A,每天1次,每次40 min。药物组口服地西泮治疗,每天2.5 mg,睡前服用。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天1次,睡前服用。每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 A)水平,并比较各组疗效,观察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r 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90.0%(27/30)和20.0%(6/30),r TAS组、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治疗后,r TAS组和药物组患者血清orexin 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r TAS组和药物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血清orexin 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r TAS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随访比较,r 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6.7%(26/30)和16.7%(5/30),r TAS组、药物组和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地西泮疗效相当,降低血清orexin 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眠 经颅重复针刺激 OREXIN A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铁刚 孙忠人 +7 位作者 杨添淞 冯楚文 戴缙 王海 王军 屈媛媛 李彬彬 陈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5期259-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1次针刺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疲劳量表-14(FS-14)积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得分、完成MoCA评测耗时,并在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6月后随访,治疗组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临床效果更好,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申田 经颅重复针刺激 慢性疲劳综合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