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凡猛 殷万春 +3 位作者 彭立基 叶建俊 李雷 廖智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0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肿清除与骨瓣复位情况、围手术期情况、ALD评分与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肿清除率和骨瓣复位率分别为95.00%、90.00%,较对照组的65.00%、60.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D评分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D评分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较对照组的55.00%更低(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予以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提升患者临床效果、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的同时,改善围手术期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ALD评分与GCS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侧裂-岛 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杨泗华 韩涛 房秀友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8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侧裂入...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预后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更好,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裂 经颞皮质 显微手术 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颞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8
3
作者 严畅 陈伟强 +1 位作者 苏杰 温振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颞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颞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血肿近全清除,4例因再出血行第二次手术。手术治疗后存活25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 目的探讨经颞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颞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血肿近全清除,4例因再出血行第二次手术。手术治疗后存活25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25例术后随访4~6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6例,轻残14例,中残4例,死亡1例。结论经颞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易操作,适用于绝大部分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经颞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琦 田少斌 陈劲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3期99-100,共2页
目的对比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01—2014-10我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目的对比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01—2014-10我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2组术后24h血肿清除率相比,观察组28例血肿清除率>95%,≤80%者仅1例,血肿清除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5例(14.3%)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3例(37.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L1~2级、ADL3级、ADL4级的比例分别为77.1%、14.3%、8.6%,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早期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术后远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经侧裂岛 经颞皮质 基底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路宁 张健 韩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比较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行传统经... 目的比较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7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1%(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佳,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侧裂岛 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在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焕燕 李军 +1 位作者 勾海超 李继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对比观察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血肿清除率、语言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60.00%vs.42.35%)、血肿清除率(65.88%vs.44.71%)、预后良好率(87.06%vs.57.65%)更高,再出血率(8.24%vs.27.06%)、完全性失语率(1.18%vs.16.47%)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治疗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可有效清除患者壳核血肿,降低再出血率和完全性失语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 经颞皮质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中颞叶桥静脉的保护
7
作者 耿晓增 刘开东 +3 位作者 程刚 朱风仪 刘宁 傅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保护颞叶桥静脉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32例,对颞叶桥静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所见及静脉的保护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31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其中1例因术... 目的探讨保护颞叶桥静脉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32例,对颞叶桥静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所见及静脉的保护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31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其中1例因术中发现桥静脉粗大且前置而改用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采用经颞下天幕入路。5例术后出现静脉性并发症。结论保护桥静脉是防止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后静脉性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岩骨乙状窦前 显微手术 桥静脉 静脉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沉逐 郭协力 陈腾达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5期38-39,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使用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手术患者50例,将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的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使用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手术患者50例,将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的2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与观察组病情相当的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的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及预后效果等。结果: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明显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有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及骨瓣复位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外侧裂-岛 皮质 血肿清除率 骨瓣复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卞文彬 蔡可胜 袁运尚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0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经颞部皮质入路组(n=41)和经... 目的:分析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经颞部皮质入路组(n=41)和经侧裂入路组(n=41),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1个月后,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后,通过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两组短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效果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短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消化道出血、癫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术式,可显著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短期预后,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和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相当,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经颞皮质 显微手术 血肿清除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飞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4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以及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 目的研究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以及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HICH,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HIC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血肿清除率、手术出血量、二次手术率等手术情况以及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1年后的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d以及术后10d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DL评分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HICH患者脑部血肿的手术疗效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岛 经颞皮质 血肿清除率 GC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1
作者 饶芝国 刘宗明 闫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39例经外侧裂-脑岛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生存37例,死亡2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5例,中残(ADL3级)5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3例。40例患者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生存37例,死亡3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2例,中残(ADL3级)9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与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外侧裂-脑岛 经颞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小雷 王海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经外侧裂-岛叶组(外侧组,n=31)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皮质组,n=36)。比较2组患者的血...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经外侧裂-岛叶组(外侧组,n=31)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皮质组,n=36)。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1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的预后、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的生存质量。结果:外侧组血肿清除率>90%为87.10%,明显高于皮质组的63.89%(P<0.05);外侧组再出血率为3.23%,明显低于皮质组的19.44%(P<0.05);术后1个月外侧组预后良好率为38.71%,明显高于皮质组的16.67%(P<0.05);术后6个月外侧组ADL评分Ⅰ级率为50.00%,明显高于皮质组的23.53%(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明显提高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和预后,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 经颞皮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状血管瘤致颞叶内侧癫痫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浩 别毕洲 +4 位作者 徐国政 宋健 黄河 吴越 向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癫痫的颞叶内侧不同部位海绵状血管瘤(CA)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3例位于颞叶内侧不同部位CA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分别采取经侧裂入路、颞上沟入路及颞下回入路手术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满意,均予以完全切除... 目的探讨引起癫痫的颞叶内侧不同部位海绵状血管瘤(CA)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3例位于颞叶内侧不同部位CA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分别采取经侧裂入路、颞上沟入路及颞下回入路手术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满意,均予以完全切除。术后随访4~8个月,3例患者均无癫痫发作。结论对位于颞叶内侧不同部位的CA应根据病灶的部位选择不同手术入路,有利于充分显露并完全切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内侧癫痫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斌 张明森 马一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3期2464-2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分为A组(56例)和B组(59例...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分为A组(56例)和B组(59例),A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神经递质水平、死亡率、偏瘫侧肌力和失语好转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病人预后。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去骨瓣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内偏瘫侧肌力好转率、失语好转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A组GO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外侧裂-岛 皮质 基底节区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松 陈小鑫 +1 位作者 吴仰宗 李强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48 h血肿清除率]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48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GCS评分及术后2周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和ADL评分,安全性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裂-岛 经颞皮质 显微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入路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亚平 乔瑞华 +2 位作者 陈建华 张永强 张春强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7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总结36例重症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全部病例均采用颞叶入路血肿清除+去骨瓣降压术。结果:预后良好13例,中残14例,重残5例,死亡...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总结36例重症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全部病例均采用颞叶入路血肿清除+去骨瓣降压术。结果:预后良好13例,中残14例,重残5例,死亡4例。结论:应用颞叶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方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雄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249-225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B组给予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B组给予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情况、GOS评分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缩短,A组患者血肿清除率较B组患者显著提高,A组患者预后GOS评分优良率较B组患者显著提高,且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对颞叶皮质入路治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更好,血肿清除和止血更彻底,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岛 皮质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颞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52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B07期77-78,共2页
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应用经颞叶入路手术抢救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患者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38-81岁,平均58.6岁。有高血压病史38例,其他患者无血压监测史。术前... 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应用经颞叶入路手术抢救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患者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38-81岁,平均58.6岁。有高血压病史38例,其他患者无血压监测史。术前意识状态:浅昏迷16例,昏迷36例,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评分(GCS):9-12分16例,6-8分3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脑疝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病史 浅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顾应江 侯小林 +3 位作者 杨东东 李定君 李成勋 曾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33,139,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8 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χ~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0.047)。结论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出血 壳核出血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锥体束 外侧裂岛 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薛铁栓 李丽 陈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53-555,562,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研究组(n=43例,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48h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研究组术后24h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血肿总清除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d额Barthel指数均较术后7d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经颞叶皮质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24hGCS评分,提升患者术后48h血肿清除率,促进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经侧裂-岛 经颞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