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寿汤调控mTOR/S6K通路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自噬及增殖、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于喜乐 卫爱武 +2 位作者 石少琦 崔天薇 宋红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丹寿汤调控mTOR/S6K通路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自噬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TR-8/Svneo分为对照组、丹寿汤低(丹寿汤-L,100μmol/mL)、中(丹寿汤-M,150μmol/mL)、高剂量(丹寿汤-H,200μmol/mL)组、mTOR通路激活... 目的探讨丹寿汤调控mTOR/S6K通路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自噬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TR-8/Svneo分为对照组、丹寿汤低(丹寿汤-L,100μmol/mL)、中(丹寿汤-M,150μmol/mL)、高剂量(丹寿汤-H,200μmol/mL)组、mTOR通路激活剂MHY1485(100 nmol/mL)组、丹寿汤-H+MHY1485组,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与迁移,观察自噬小体变化,检测LC3、p62、Beclin1 mRNA表达及mTOR/S6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丹寿汤组增殖率、侵袭、迁移率、自噬小体/细胞质总面积、LC3、Beclin1 mRNA、p-mTOR/mTOR、S6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p62 mRNA表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MHY1485组增殖率、侵袭、迁移率、自噬小体/细胞质总面积、LC3、Beclin1 mRNA、p-mTOR/mTOR、S6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凋亡率、p62 mRNA表达降低(均P<0.05);与丹寿汤-H组相比,丹寿汤-H+MHY1485组增殖率、侵袭、迁移率、自噬小体/细胞质总面积、LC3、Beclin1 mRNA、p-mTOR/mTOR、S6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凋亡率、p62 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丹寿汤调控mTOR/S6K通路抑制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自噬、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寿汤 mTOR/S6K通路 绒毛滋养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iR-148a低表达人绒毛膜滋养细胞构建的子痫前期模型细胞活力、焦亡、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观察
2
作者 郭艳萍 栾媛媛 +1 位作者 周巾 蒋天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微小RNA-148a(miR-148a)低表达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构建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模型细胞的细胞活力、焦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分为甲、乙、丙、丁组:甲... 目的观察采用微小RNA-148a(miR-148a)低表达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构建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模型细胞的细胞活力、焦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细胞用抑制miR-148a表达的miR-148a inhibitor转染24 h,加入100 ng/L的LPS培养24 h(建立PE模型);乙组细胞用空白对照NC-inhibitor转染24 h,加入100 ng/L的LPS培养24 h;丙组加入100 ng/L的LPS培养24 h;丁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48 h时,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148a,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测算各组细胞焦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丁组相比,丙组细胞miR-148a相对表达量高,培养24、48、72 h时OD值低,细胞焦亡率高,细胞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与乙组相比,甲组细胞miR-148a相对表达量低,培养24、48、72 h时OD值高,细胞焦亡率低,细胞Caspase-1、GSDMD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与丁组相比,丙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及IL-6水平高,细胞GSH和SOD表达降低、MDA表达升高(P均<0.05);与乙组相比,甲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及IL-6水平低,细胞GSH和SOD表达升高、MD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miR-148a低表达HTR-8/SVneo细胞构建的PE模型细胞活力高,细胞焦亡程度、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低。miR-148a可能是PE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微小RNA-148a 子痫前期 绒毛滋养细胞 细胞活力 细胞焦亡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1通过改善H_(2)O_(2)诱导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铁死亡影响妊娠稽留流产发生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惠淑宁 董利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8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ACE1)通过改善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铁死亡影响妊娠稽留流产发生的机制。方法使用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进行实验,建立H_(2)O_(2)诱导铁死亡模型,转染ACE1表达载体(pcDNA3.1-ACE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ACE1)通过改善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铁死亡影响妊娠稽留流产发生的机制。方法使用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进行实验,建立H_(2)O_(2)诱导铁死亡模型,转染ACE1表达载体(pcDNA3.1-ACE1)、ACE1抑制剂(ACE1-siRNA)至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转染效果。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Ferrozine法测定细胞中的游离铁离子(Fe^(2+))水平,TBARS法评估各组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H_(2)O_(2)+ACE1处理组的细胞活力较H_(2)O_(2)处理组增强(P<0.05);荧光探针DCFH-DA结果显示,H_(2)O_(2)+ACE1处理组的ROS水平较H_(2)O_(2)处理组降低(P<0.05);Ferrozine法测定细胞中的游离Fe^(2+)水平结果显示,H_(2)O_(2)+ACE1处理组的游离Fe^(2+)水平较H_(2)O_(2)处理组降低(P<0.05);TBARS法评估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结果显示,H_(2)O_(2)+ACE1处理组的MDA水平较H_(2)O_(2)处理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_(2)O_(2)+ACE1处理组的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较H_(2)O_(2)处理组升高(P<0.05)。结论ACE1通过抑制H_(2)O_(2)诱导的铁死亡机制,改善了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存活率,减少了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可能在预防和治疗妊娠稽留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 过氧化氢 绒毛滋养细胞 铁死亡 妊娠稽留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4
作者 张云怡 张政 +3 位作者 张俊彦 陈鸿鹄 占利 陈建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8-635,共8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过程中引起的细胞蛋白质组变化。从宿主细胞分子水平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运用TMT(Tandem Mass Tags)蛋白质组学技术对HTR-8...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过程中引起的细胞蛋白质组变化。从宿主细胞分子水平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运用TMT(Tandem Mass Tags)蛋白质组学技术对HTR-8/Svneo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运用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肽段76285个,可定量蛋白6979个。HTR-8/Svneo感染过程中356个蛋白发生了显著性差异表达。153个表达量上调,203个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量倍数最高的蛋白为微管马达蛋白(B4DYE2),最低为翻译起始因子1(Q6IAV3)。GO功能富集和KEGG代谢途径富集结果表明,上调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代谢途径集中在微管、微丝运动,细胞自噬等方面,下调蛋白集中在碳代谢、氮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核酸代谢等初级代谢途径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等方面。结论单增李斯特菌侵袭HTR-8/Svneo过程中,宿主细胞的基础代谢可能发生了显著降低,并处于较高的自噬水平。细胞迁移诱导透明质酸酶CEMIP(Q8WUJ3)的显著上调说明该蛋白可能在调节滋养层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进而造成不良妊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绒毛滋养细胞HTR-8/Svneo 蛋白质组 TMT蛋白质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焦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叶文慧 肖海侠 蔡双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焦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将HTR-8/SVneo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处理)、高糖组(高糖刺激)及黄芪甲苷50、100μmol/L组(高糖刺激+黄芪甲苷)。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焦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将HTR-8/SVneo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处理)、高糖组(高糖刺激)及黄芪甲苷50、100μmol/L组(高糖刺激+黄芪甲苷)。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别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PI)双荧光染色评估细胞焦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剪切体(cleaved-Caspase-1)、消皮素D-N端(GSDMD-NT)、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TR-8/SVne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I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NLRP3、cleaved-Caspase-1、GSDMD-NT、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高糖组比较,黄芪甲苷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迁移率显著增加,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I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NLRP3、cleaved-Caspase-1、GSDMD-NT、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TR-8/SVneo细胞焦亡,改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妊娠期糖尿病 细胞焦亡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绒毛滋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1例报道
6
作者 王亚静 严妍 +1 位作者 汪筱洁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尤其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警惕,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绝经后未能明确...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尤其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警惕,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绝经后未能明确分型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期待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滋养细胞肿瘤 化学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绒毛和葡萄胎中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的增殖情况
7
作者 安瑞芳 谢丽 +1 位作者 王姝 张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胎中Mel-CAM与滋养细胞黏附、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Mel-CAM标记IT的Ki-67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中Mel-CAM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目的探讨葡萄胎中Mel-CAM与滋养细胞黏附、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Mel-CAM标记IT的Ki-67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中Mel-CAM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标记IT出现,而正常绒毛表面则无;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表达,表现出双重分化方向,这可能与葡萄胎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测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对于预测葡萄胎的转归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细胞黏附分子 中间滋养细胞 KI-67 葡萄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与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立赟 陈士岭 +1 位作者 张曦倩 王炎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4-917,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ell的上下小室,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变化及侵袭特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纯度。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VCT的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95%以上,阳性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细胞数占95%以上,DSC泌乳素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也超过95%,证实共培养系统中EVCT和DSC纯度均在95%以上,且生物学特性得以维持。上室中的EVCT保持了其侵袭能力,在Matrigel包被的滤膜上EVCT的侵袭指数为3.22±0.04。结论适当的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EVCT和DSC,并使其维持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立了共培养系统模型,便于研究滋养细胞侵袭和胚胎着床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细胞 基质细胞 共培养 侵袭 TRANS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微绒毛膜脱落与Rho/ROCK分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博萍 韩健 +4 位作者 韩新美 俞丽丽 颜耀华 周元国 李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膜(STBM)脱落水平与胎盘组织Rho/ROCK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sPE产妇(sPE组)和正常产妇(对照组)胎盘组织各20例,透射电镜下观察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结构变化,应用体视学...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膜(STBM)脱落水平与胎盘组织Rho/ROCK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sPE产妇(sPE组)和正常产妇(对照组)胎盘组织各20例,透射电镜下观察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结构变化,应用体视学方法分析细胞表面微绒毛数密度(Nv)、表面积密度(Sv)和体积密度(Vv),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胎盘组织中Rho亚家族蛋白成员(RhoA、RhoB、RhoC)及Rho激酶(ROCKI、ROCKⅡ)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验Rho、ROCK蛋白表达水平与STBM脱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PE组患者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的Nv、Sv、Vv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中RhoA、RhoB、ROCKI、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RhoB、ROCKI、ROCKⅡ的表达水平与STBM的脱落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1,r=0.826,r=0.865,P<0.05)。结论 RhoB及其与下游分子ROCKI、ROCKⅡ构成的信号通路可能在sPE时胎盘STBM脱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因子 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 先兆子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孕期蜕膜和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诸定寿 史小林 +2 位作者 刘英琴 路欣 王兴翠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5,40-83,共4页
侵入蜕膜组织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认。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过氧化物-抗过氧化物酶标记蜕膜组织中的hCG与hPL阳性细胞。结果证明,子宫内膜中只要有一个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存在就能被显示出来。这对提高妊娠诊断,... 侵入蜕膜组织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认。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过氧化物-抗过氧化物酶标记蜕膜组织中的hCG与hPL阳性细胞。结果证明,子宫内膜中只要有一个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存在就能被显示出来。这对提高妊娠诊断,防止残留滋养层细胞的增生与恶性病变很有意义。我们在蜕膜组织中还发现3类胎盘激素阳性细胞:hCG阳性细胞,hPL阳性细胞及hCG与hPL均为阳性的细胞。这一发现,证明了蜕膜有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 滋养细胞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块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雪萍 徐德忠 +2 位作者 李远贵 闫永平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方法用组织块法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行传代培养,免 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6d时,细胞开始由组织块边缘向外生长;15d时,即可进行传代。角蛋白染色示细 胞纯度达9...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方法用组织块法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行传代培养,免 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6d时,细胞开始由组织块边缘向外生长;15d时,即可进行传代。角蛋白染色示细 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组织块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简便易行,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 绒毛 细胞培养 组织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型滋养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丁力 林原 +3 位作者 舒曼 杨峥 黄勇杰 薛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及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及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4种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T)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0例IT疾病标本,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肿物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观察并总结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PSTT与ETT为肿瘤性病变,具有侵袭子宫平滑肌的特性,组织坏死常见;EPS与PSN为非肿瘤性病变,常见于刮宫活检标本,有时易误诊为肿瘤。4种病变免疫组化标记均表达上皮及滋养细胞标志物,PSTT及EPS中HPL呈弥漫阳性,ETT及PSN中p63呈弥漫阳性。结论 PSTT、ETT、EPS及PSN均为少见的IT疾病,滋养叶细胞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滋养细胞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过度反应 胎盘部位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雪萍 徐德忠 +3 位作者 李远贵 闫永平 门可 张景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 复合物组(Ⅰ),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 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Ⅰ、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滋养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培养(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雪萍 徐德忠 +3 位作者 李远贵 闫永平 张景霞 黄坚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 建立纯度较高的适于试验研究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方法 胰蛋白酶 - DNase联合消化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间接免疫染色进行细胞鉴定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 ,可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 ,核大卵圆形 ... 目的 建立纯度较高的适于试验研究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方法 胰蛋白酶 - DNase联合消化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间接免疫染色进行细胞鉴定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 ,可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 ,核大卵圆形 ,胞质透明 ,呈片状铺展生长 .角蛋白染色阳性率超过 95 % ,未检测到波型蛋白阳性细胞 ,表明不含污染细胞 .透射电镜观察示所获细胞有典型滋养层细胞结构 .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 细胞培养 透射电镜 人胎盘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合体滋养细胞微绒毛膜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怡琳 韩健 +8 位作者 刘晓洁 韩磊 俞丽丽 李红梅 周丽娟 张欣 郑英如 郭建新 李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0-1331,133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制备小鼠合体滋养细胞微绒毛膜(STBM)的方法。方法收集足月孕小鼠的胎盘,利用机械分离法剪碎胎盘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小鼠STBM。用Lowry法测定制备的小鼠STBM蛋白水平,用组织多肽抗原作为小鼠STBM的标记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 目的建立一种制备小鼠合体滋养细胞微绒毛膜(STBM)的方法。方法收集足月孕小鼠的胎盘,利用机械分离法剪碎胎盘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小鼠STBM。用Lowry法测定制备的小鼠STBM蛋白水平,用组织多肽抗原作为小鼠STBM的标记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STBM的水平,利用电镜观察并分析小鼠STBM的形态结构。结果实验获得的小鼠STBM制剂的蛋白水平为(0.69±0.12)mg/mL,TPA水平为(61.49±9.78)ng/mL。电镜下小鼠STBM的直径为(228.52±90.06)nm的囊泡状结构。结论制备的小鼠STBM与人STBM高度相似,可为子痫前期致病机制的探索提供在体研究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体滋养细胞绒毛 胎盘 C57BL 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通过上调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介导人滋养细胞胎盘生长因子分泌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洪波 李瑞霞 张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人滋养细胞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glial cell missing 1,Gcm-1)表达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分泌的调控。方法人绒毛膜癌细胞株Bewo经不同剂量HCG...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人滋养细胞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glial cell missing 1,Gcm-1)表达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分泌的调控。方法人绒毛膜癌细胞株Bewo经不同剂量HCG处理后,以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Gcm-1的表达,以ELISA方法测定PIGF分泌。通过干扰小RNA下调人滋养细胞Gcm-1表达,观察其对HCG调控PIGF分泌的影响。结果 HCG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人滋养细胞Gcm-1表达及PIGF分泌,而HCG诱导PIGF分泌则由Gcm-1介导。结论 HCG通过上调Gcm-1表达促进人滋养细胞PIGF分泌,提示HCG可能是一种对妊高征具有保护作用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促性腺激素 滋养细胞 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 胎盘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角部位妊娠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慧丽 段丽 向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60-2062,共3页
目的对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以提高二者在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临床诊断的35例子宫角部位... 目的对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以提高二者在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临床诊断的35例子宫角部位妊娠和3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清β-hCG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角部位妊娠较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更常见条状血流信号(62.9%与29.4%),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较子宫角部位妊娠更常见筛网状血流信号(44.1%与17.1%)。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显著低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而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显著低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子宫角部位妊娠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有一定临床意义;超声诊断结合血清β-hCG水平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妊娠 异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绒毛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泡植入部位蜕膜内中间滋养层细胞光镜与免疫细胞化学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建民 麻晓迁 +1 位作者 王晓红 尹克铮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20-24,134,共6页
本研究对妊娠三个月内的胚泡植入部位蜕膜及胎盘绒毛组织的滋养层细胞进行了光镜HE、纤维素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光镜下,植入部位的蜕膜中弥漫地浸润着一种较大的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的细胞,它们核的大小、形状不一,多为单核,少数为... 本研究对妊娠三个月内的胚泡植入部位蜕膜及胎盘绒毛组织的滋养层细胞进行了光镜HE、纤维素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光镜下,植入部位的蜕膜中弥漫地浸润着一种较大的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的细胞,它们核的大小、形状不一,多为单核,少数为双核或多核,胞浆丰富,嗜伊红或双色,常分布在螺旋动脉周围,浸润其管璧并侵入其管腔,甚至可完全取代其管壁。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显示这类细胞HCG及HPL染色均可为阳性,但HCG阳性率很低,并且其HCG染色明显弱于合体滋养层细胞,HPL染色显著强于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的HCG、HPL染色均为阴性。β-HCG及SP-1的染色在这几种滋养层细胞中的情况与HCG一致,而PAPP-A染色无特异性。胚泡植入部位具有上述特点的细胞即为中间型滋养层细胞,现多认为这类细胞由细胞滋养层细胞演变而来,又可演变为合体滋养层细胞,是后两种滋养层细胞的移行过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滋养细胞 植入部位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沈晓燕 任彤 +2 位作者 冯凤芝 万希润 向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β-hCG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s,PSTT)中的特点及其在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1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0例PSTT患者的血β-hCG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β-hCG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s,PSTT)中的特点及其在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1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0例PSTT患者的血β-hCG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最高血β-hCG0.5~8194mIU/ml,平均(1593.2±2330.7)mIU/ml;发病时血β-hCG≤1000mIU/ml28例(28/34,82.35%),病程中最高血β-hCG≤1000mIU/ml23例(23/34,67.65%);14例(14/22,63.64%)在术前化疗2个疗程后血β-hCG未下降50%;29例获得完全缓解者术前血β-hCG0.5~332.6mIU/ml,平均(75.4±97.2)mIU/ml,术后0~82.9mIU/ml,平均(6.3±15.5)mIU/ml,术后<10mIU/ml者共25例,占86.21%;7例结局不良者术前血β-hCG495~4785mIU/ml,平均1620.7mIU/ml,术后35.95~584.6mIU/ml,平均233.8mIU/ml。结论 PSTT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β-hCG的水平不成正比,血β-hCG可作为PSTT诊断的线索,疗效评价、病情监测的指标,手术前后血β-hCG变化可以一定程度预测PSTT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绒毛促性腺激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春淑 乐美兆 +3 位作者 张佃乾 李祥周 李桂梅 涂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3-116,132,共5页
目的:研究胎盘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病变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子宫切除标本、6例刮宫(宫腔钳取)标本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检查、免疫组化HPL、CK、PLAP、HCG、p53、Ki-67标记。结果:10例胎盘... 目的:研究胎盘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病变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子宫切除标本、6例刮宫(宫腔钳取)标本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检查、免疫组化HPL、CK、PLAP、HCG、p53、Ki-67标记。结果:10例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中既往有人流史占70%(7/10),她们中胎盘粘连发生率为71%(5/7),前置胎盘28%(1/7),4例因大出血切除子宫。1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近期有水泡状胎块病史。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IT)在EPS中无明显异型,但侵蚀子宫肌层、血管,可造成组织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在PSTT中有异型性,组织出血、坏死较严重。IT对CK、HPL呈100%阳性表达、HCG<50%阳性、3例EPS Ki-67阴性、1例PSTT Ki-67弱阳性表达。结论:EPS是种植部位(IT)良性过度增殖结果,可能与先期子宫内膜损伤有关;子宫平滑肌、血管变性,影响收缩功能或同时引发了凝血机制障碍是分娩大出血原因,及时去除病灶是治疗的关键。PSTT为肿瘤性病变,与EPS及其他滋养细胞疾病鉴别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手术切除才能最终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中间滋养细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