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的临床诊疗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春琴 王伟红 +1 位作者 薛艳 安瑞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目的探讨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患者81例,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 目的探讨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患者81例,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28,4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6例患者的初治化疗方案为单药方案[甲氨蝶呤(MTX)或5-氟尿嘧啶(5-FU)],56例患者为5-FU、MTX联合依托泊苷(VP-16)化疗方案(简称三联方案),11例患者为EMA/CO[VP-16、MTX、放线菌素D(Act-D)/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方案,8例患者为其他方案(5-FU联合Act-D或5-FU、MTX联合Act-D)。有29例患者在化疗同时辅以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92(64,124)个月,有66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治愈率81.48%,12例(14.82%)患者发生疾病进展或复发,3例患者死亡(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40岁以上(OR=5.040,95%CI:1.147~22.149,P=0.032),转移瘤数目>8个(OR=21.946,95%CI:1.083~444.740,P=0.044),5-FU、MTX联合VP-16化疗方案(OR=0.034,95%CI:0.004~0.296,P=0.002)均为影响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预后的因素。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评分低于7分的患者中,与单药和其他方案相比,三联方案治愈率更高(P=0.002);在FIGO评分为7~12分的患者中,三联方案的治愈率高于单药、EMA/CO及其他方案(P=0.006)。结论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整体治愈率较高,患者40岁以上、转移瘤数目>8个均是影响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预后的不利因素,5-FU、MTX联合VP-16化疗方案可提高其治愈率,且尤适用于FIGO评分低于13分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化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b-3p靶向IGF-1参与绒毛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陈光元 李日红 邓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究miR-19b-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参与绒毛膜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以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为研究对象,A组:miR-19b-3p mimics组,B组:miR-19b-3p mimics NC组,C组:miR-19b-3p inhibitor组,D组:miR-19b-3p inh... 目的探究miR-19b-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参与绒毛膜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以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为研究对象,A组:miR-19b-3p mimics组,B组:miR-19b-3p mimics NC组,C组:miR-19b-3p inhibitor组,D组:miR-19b-3p inhibitor NC组,E组:空白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按照分组情况进行相应转染,E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五组miR-19b-3p RNA和IGF-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进行比较;采用双荧光素酶(Dualluciferase)报告实验验证miR-19b-3p对IGF-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E组的(0.98±0.13)相比,A组miR-19b-3p mRNA表达水平(2.23±0.16)明显上调,C组miR-19b-3p mRNA表达水平(0.73±0.08)明显下调(P<0.05)。与E组的(1.03±0.03)nmol/L相比,A组IGF-1蛋白表达水平(1.48±0.12)nmol/L明显上调,C组IGF-1蛋白表达水平(0.76±0.05)nmol/L明显下调(P<0.05)。72 h时,与E组的(5.03±0.14)%相比,A组细胞增殖活力(10.34±0.87)%明显增加,C组细胞增殖活力(2.42±0.13)%明显下调(P<0.05);与E组的(1.09±0.07)mm相比,A组细胞划痕迁移距离(1.45±0.08)mm明显增加,C组细胞划痕迁移距离(0.73±0.07)mm明显减少(P<0.05)。与E组的(103.00±7.00)个相比,A组侵袭细胞数(173.00±4.00)个明显增加,C组侵袭细胞数(82.00±1.00)个明显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9b-3p转染WT-IGF-1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0.57±0.08)Kat低于miR-NC的(0.95±0.06)Kat(P<0.05);miR-19b-3p转染MUT-IGF-1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0.98±0.05)Kat与miR-NC的(0.96±0.06)Ka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9b-3p靶向上调IGF-1促进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miR-19b-3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伴多器官转移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骞 李艳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6,共2页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和子宫[1],原发于生殖腺外的绒癌较少见,主要发生在机体中线部位,像腹膜后、松果体、纵隔或胃肠等,其中原发于纵隔的更为罕见,以年轻男性发病为主,组织学上可分为...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和子宫[1],原发于生殖腺外的绒癌较少见,主要发生在机体中线部位,像腹膜后、松果体、纵隔或胃肠等,其中原发于纵隔的更为罕见,以年轻男性发病为主,组织学上可分为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2],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放疗和手术,但疗效都较差。本文根据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临床相关专业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绒毛膜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剖宫产后发现绒毛膜癌一例
4
作者 祝淡抹 刘琴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绒毛膜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滋养细胞肿瘤,早产剖宫产后绒毛膜癌的病例较为少见,报告1例早产剖宫产后发现的绒毛膜癌病例情况。患者因胎心监护反应欠佳、胎儿超声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异常和甲胎蛋... 绒毛膜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滋养细胞肿瘤,早产剖宫产后绒毛膜癌的病例较为少见,报告1例早产剖宫产后发现的绒毛膜癌病例情况。患者因胎心监护反应欠佳、胎儿超声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异常和甲胎蛋白异常升高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诊断贫血。患者剖宫产后持续异常阴道出血1个月余,复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呈高水平,超声提示宫内异常回声团,除外妊娠物残留及再次妊娠,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绒毛膜癌,行氟尿嘧啶+更生霉素第1~8天静脉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β-hCG为4.13 IU/L。随访至2024年5月母儿结局良好。因此,不论患者是否为足月妊娠,对于产后异常阴道出血、β-hCG水平异常的产妇需要警惕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及时早期诊断、治疗,化疗后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滋养层肿瘤 早产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应用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效能评估
5
作者 吴招兰 陈雪梅 卢咏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应用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117例恶性滋养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应用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117例恶性滋养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对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比较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动态增强时间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对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2.45%、92.00%,特异度分别为98.44%、97.01%,准确度分别为95.73%、94.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00%、95.8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3%、94.20%;超声造影与病理检查均具有一致性(Kappa=0.912、0.895,P<0.05)。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患者绒始增时间、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边界清晰、弥漫型增强、无增强区域<1/3的占比均高于绒毛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癌患者边界不清晰、环状型增强、无增强区域>2/3的占比均高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患者增强顺序、网状型增强、区域型增强、无增强区域为1/3~1/2、无增强区域为1/2~2/3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对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诊断效能较好,有利于鉴别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超声造影 效能评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肉瘤伴绒毛膜癌分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邬慧倩 倪亨吏 李建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子宫内膜癌伴滋养细胞分化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迄今只报告了33例,子宫内膜癌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见,也可以是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或癌肉瘤等成分[1]。在绝大多数病例中,伴有绒毛膜癌分化具有高度侵袭的临床病程,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 子宫内膜癌伴滋养细胞分化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迄今只报告了33例,子宫内膜癌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见,也可以是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或癌肉瘤等成分[1]。在绝大多数病例中,伴有绒毛膜癌分化具有高度侵袭的临床病程,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在其他部位亦可发生伴滋养细胞分化的癌,包括卵巢、乳腺、结直肠和泌尿系统[1-5]。本文报告1例子宫内膜癌肉瘤伴绒毛膜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临床病程 透明细胞 子宫内 肉瘤 浆液性 子宫内样腺 滋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诊疗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雪 张英姿 +3 位作者 周超 高佳欣 刘利贞 孙聪聪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在儿童及育龄期女性中均可发生。与卵巢妊娠性绒癌不同,非妊娠性绒癌的发生与妊娠无关,且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预后较差。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其他类型卵巢恶性肿瘤,确诊主要... 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在儿童及育龄期女性中均可发生。与卵巢妊娠性绒癌不同,非妊娠性绒癌的发生与妊娠无关,且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预后较差。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其他类型卵巢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遗传学分析,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妊娠型绒毛膜癌 妊娠性绒毛膜癌 诊断 遗传学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鞭草醇提液对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珊 焦中秀 +1 位作者 徐小晶 徐昌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用溶剂蒸馏法制备了马鞭草醇提液 ( EV) ,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绒毛膜癌 JAR细胞、人肝癌SMMC-772 1细胞及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 2 BS)。MTT法及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 ,EV对 JAR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两种方法测得抑制率分别为 71 ... 用溶剂蒸馏法制备了马鞭草醇提液 ( EV) ,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绒毛膜癌 JAR细胞、人肝癌SMMC-772 1细胞及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 2 BS)。MTT法及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 ,EV对 JAR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两种方法测得抑制率分别为 71 .9%± 4 .0 %和 69.6%± 2 .0 % ;同时还测得 EV对 JAR细胞质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含 2 5mg/ ml和 50 mg/ ml EV的培养液对其抑制率分别为 3 6.7%和 80 .6%。而 EV对 SMMC-772 1细胞及 2 BS细胞则无明显影响。EV对体外培养的绒毛膜癌 JAR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具有特异性 ,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 EGF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醇提液 绒毛膜癌 JAR细胞 EGFR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李杰 白莉 +4 位作者 井方方 苏丹 张婷 毛志远 焦顺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胃原发性绒毛膜癌(primarygastric choriocarcinoma ,PGC )少见,汇总分析国内报道的病例,探讨PGC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报道本院2 例患者,同时以“胃原发性绒毛膜癌”、“胃绒毛膜癌”、“异位绒毛膜癌”为检... 目的:胃原发性绒毛膜癌(primarygastric choriocarcinoma ,PGC )少见,汇总分析国内报道的病例,探讨PGC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报道本院2 例患者,同时以“胃原发性绒毛膜癌”、“胃绒毛膜癌”、“异位绒毛膜癌”为检索词,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纳入文献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4篇文献,结合本院2 例患者,共报道PGC 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 例,发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6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12例);11例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HCG-β均升高;13例患者可见器官或淋巴结转移,6 例患者可见2 个或2 个以上器官转移,转移主要器官为肝、胃周淋巴结、肺、脑、腹腔;PGC 以溃疡型为主,12例表现为溃疡,伴坏死、出血,4 例表现为肿物,病变可发生在胃小弯(5例),胃窦(6 例),贲门(2 例),胃体(3 例);PGC 在组织学上常与多种肿瘤成份共同存在,其中合并腺癌7 例,腺、鳞癌2 例,腺癌及印戒细胞癌1 例,6 例为单纯的绒毛膜癌成分;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是PGC 的主要治疗方法,14例患者经历了手术治疗,7 例患者手术后行全身化疗,1 例患者行单纯化疗;10例患者进行随访,8 例患者在确诊后6 个月内死亡。结论:PGC 是一种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HCG-β均升高,病理检查可确诊,早期以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为首选,晚期患者以全身化疗为主,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绒毛膜癌肺转移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冬捷(综述) 张志庸(审校) 李单青(审校)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801-805,共5页
妊娠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最常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极易发生血行转移,常出现肺转移。自一系列有效化疗药物用于绒癌治疗之后,绒癌已成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耐药及复发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肺转移灶的处理。如何掌握手... 妊娠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最常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极易发生血行转移,常出现肺转移。自一系列有效化疗药物用于绒癌治疗之后,绒癌已成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耐药及复发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肺转移灶的处理。如何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成为治疗难点。本文就绒癌肺转移的诊断、化疗、手术指征及时机、手术方式等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绒毛膜癌 肺转移 诊断与治疗 手术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癌JAR/VP16多药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珊 朱利群 +2 位作者 罗莉 陈琪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5-490,F0002,共7页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鬼臼乙叉甙(VP16)耐药细胞株,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多药耐药性产生与凋亡基因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体外采用VP16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JAR/VP16耐药细胞株,终浓度药物维持培养4个月,...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鬼臼乙叉甙(VP16)耐药细胞株,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多药耐药性产生与凋亡基因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体外采用VP16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JAR/VP16耐药细胞株,终浓度药物维持培养4个月,MTT法测定多药耐药谱及耐药稳定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结合HE染色探讨耐药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基因芯片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历经14个月、70多代耐药诱导培养,成功构建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耐VP16的耐药细胞株,命名为J“AR/VP16耐药细胞株,”与JAR细胞相比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其对VP16的耐药性能稳定,耐药指数(RI)为73.67;并且对紫杉醇(TAX)、甲氨蝶呤(MTX)和更生霉素(KSM)具有显著的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分别为26.18、18.67和14.73;对5-氟尿嘧啶(5-FU)和长春新碱(VCR)的耐受性有所增加(RI∶2.88;3.45);对阿霉素(ADM)则无明显的交叉耐药(RI∶1.39)。②基因芯片结果表明,JAR/VP16细胞MRP1、MRP2、MRP6、BCRP、LRP和Rb等耐药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并且Bcl-2、Bcl-x、MyD88、TRAF-4、TRAF-6、Trip等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上调,Bax、BimL、Blk、Caspase-7-、8、-13-、14以及Fas和FasL等凋亡促进基因表达下调。结论:①JAR/VP16细胞呈现多药耐药性且耐药性能稳定,为研究耐药机制及筛选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②JAR/VP16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其产生多药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耐药基因 凋亡基因 基因芯片 鬼臼乙叉甙(V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卓 朱利群 +2 位作者 张燕 徐昌芬 徐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研究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注射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建立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 目的:研究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注射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建立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直径至1.0 c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化疗组、4'-M-S组和4'-M-S+VP16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荷瘤鼠。动态观测各治疗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存活时间。治疗3周后,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4组移植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mRNA、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mRNA及其产物P-糖蛋白(permeability-glycoprotein,P-g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发现,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有一定的体内抑制作用,与VP16联合用药可使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抑,抑瘤率达48.21%,同时可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明显改善荷瘤鼠生活质量,并显著延长其平均存活时间;与其他3组相比,4'-M-S+VP16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移植瘤组织中MDR1 mRNA、LRP 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和LRP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4'-M-S能有效逆转人绒毛膜癌对化疗药物VP16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4'-M-S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耐药基因MDR1 mRNA、LRP mRNA及相应产物P-gp和L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裸鼠 多药耐药逆转 4'-甲醚-黄芩素 依托泊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in-1与绒毛膜癌侵袭力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惠宁 蔡净亭 +2 位作者 林秋华 何可人 余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与绒毛膜癌高侵袭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RNA干扰沉默CAV-1基因对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1)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噻唑盐比色实验[3-(4,5)-dimethylthiahia...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与绒毛膜癌高侵袭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RNA干扰沉默CAV-1基因对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1)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噻唑盐比色实验[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检测绒毛膜癌JEG-3细胞和JAR细胞之间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差异;(2)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AV-1mRNA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不同侵袭力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及JAR表达的差异;(3)将CAV-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至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JEG-3细胞CAV-1mRNA表达的变化,并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MTT法检测JEG-3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1)JEG-3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高于JAR细胞(P<0.05),但JEG-3和JAR细胞之间增殖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高侵袭性JEG-3细胞以及低侵袭性JAR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AV-1mRNA,将上述三者中CAV-1mRNA的表达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人绒毛膜癌细胞株中CAV-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而具有高侵袭性JEG-3细胞中CAV-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JAR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V-1表达水平与绒毛膜癌细胞侵袭力呈正相关(r=0.86,P<0.05);(3)CAV-1 siRNA可有效抑制CAV-1mRNA的表达,并削弱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结论:CAV-1基因表达可显著增强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潜能,CAV-1 siRNA可抑制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CAVEOLIN-1 RNA干扰 SIRNA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鞭草提取液C部位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立平 罗莉 +1 位作者 王家俊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0-472,503,F003,共5页
目的探讨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提取液C部位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贴壁程度、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测定不同浓度C部位在不同时段对JA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流式细... 目的探讨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提取液C部位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贴壁程度、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测定不同浓度C部位在不同时段对JA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阻滞周期。结果马鞭草C部位可引起细胞数目减少并萎缩;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72h的40mg/ml剂量组抑制最明显,抑制率为6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阻滞周期在G2/M期之间。结论马鞭草提取液C部位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JAR 马鞭草提取液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癌甲氨蝶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亚侠 谢幸 +2 位作者 陈怀增 程琪 周彩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165,共6页
目的 :建立耐甲氨蝶呤 (MTX)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 ,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JAR进行长期诱导培养 ,建立耐药细胞株 JAR/ MTX。比较两种细胞倍增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分泌量、... 目的 :建立耐甲氨蝶呤 (MTX)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 ,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JAR进行长期诱导培养 ,建立耐药细胞株 JAR/ MTX。比较两种细胞倍增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分泌量、对 MTX和一些常用化疗药的敏感性 ,P-糖蛋白、谷胱甘肽 S转移酶、核增殖抗原的表达 ,以及细胞自发和 MTX诱导调亡率。结果 :历时 1年建成 JAR/ MTX细胞株 ,耐药性稳定 ,耐药指数 7.3,对紫杉醇、长春新碱有交叉耐药。 JAR/ MTX细胞增殖缓慢 ,核增殖抗原表达低于 JAR细胞 (3.0 9± 0 .4 2 vs 3.72±0 .35 ,P<0 .0 5 )。谷胱甘肽 S转移酶表达高于 JAR,P-糖蛋白的表达两者无差异。 HCG分泌高于 JAR细胞 ,培养4 8h后每 10 5个细胞分泌 HCG分别为 (95 .7± 5 .4 vs 4 1.3± 2 .8) m IU(P<0 .0 1)。 JAR/ MTX细胞的自发凋亡及MTX诱导的凋亡均明显少于其母系 JAR细胞 (P<0 .0 5 )。结论 :JAR/ MTX细胞对 MTX耐药性稳定 ,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增殖与凋亡等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绒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药物疗法 甲氨蝶呤/治疗应用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卓 徐珊 +3 位作者 朱利群 徐昌芬 张燕 仇黎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JAR/VP16/nude,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人绒毛膜癌多药耐药细胞系JAR/VP16接种于裸鼠左侧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情况及肿瘤生长特性;利用光...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JAR/VP16/nude,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人绒毛膜癌多药耐药细胞系JAR/VP16接种于裸鼠左侧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情况及肿瘤生长特性;利用光镜、电镜对移植瘤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的潴留情况。结果: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为98.39%,8~10d开始成瘤,15~20d瘤体长径达1.0~1.5cm;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瘤组织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与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JAR/VP16相似;RT-PCR和FCM检测表明移植瘤组织mdr1 mRNA表达阳性,且对Rh123有显著的外排作用。结论:以JAR/VP16细胞建立的耐药性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保持了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的组织学特征和多药耐药性,为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耐药机制和逆转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绒毛膜癌 裸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松果体区绒毛膜癌的综合治疗(附2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喜安 漆松涛 +4 位作者 方陆雄 彭玉平 张嘉林 邱炳辉 夏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绒毛膜癌罕见,本文报道2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绒毛膜癌,术前均有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显著升高,分别为128935.7mIU/ml和9088.9mIU/ml,甲胎蛋白均为阴性。采用显微手... 目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绒毛膜癌罕见,本文报道2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绒毛膜癌,术前均有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显著升高,分别为128935.7mIU/ml和9088.9mIU/ml,甲胎蛋白均为阴性。采用显微手术全切肿瘤,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术后脑积水。2例患者术后均联合化疗及放疗。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全切除,脑积水缓解。经辅助治疗后血清HCG水平降至正常,术后两年磁共振检查无复发,血清HCG检查1例正常,另1例略高于正常。结论HCG检测对绒毛膜癌的诊断和治疗后监测非常重要,该病治疗应采用积极的手术全切除和术后综合治疗手段,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松果体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鞭草醇提液对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焦中秀 徐小晶 +1 位作者 周菁 卢小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马鞭草醇提液 (ae Vo)对绒毛膜癌 JAR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JAR细胞株与人肝癌 SMMC- 772 1细胞株及人胚肺 2倍体成纤维细胞株 (2 BS)体外培养比较 ,应用溴化甲噻唑基四唑 (MTT)法、荧光法测得细胞相对生长曲线及增殖抑制率... 目的 探讨马鞭草醇提液 (ae Vo)对绒毛膜癌 JAR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JAR细胞株与人肝癌 SMMC- 772 1细胞株及人胚肺 2倍体成纤维细胞株 (2 BS)体外培养比较 ,应用溴化甲噻唑基四唑 (MTT)法、荧光法测得细胞相对生长曲线及增殖抑制率。结果  ae Vo对 JAR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于加药后 4 8h,增殖抑制率为 (71.9± 4 .0 ) %及 (69.6± 2 .0 ) % ,MTT法及荧光法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P>0 .0 5 )。 ae Vo对 SMMC- 772 1细胞及 2 BS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  ae Vo具有抗绒癌作用 ,且作用具有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草醇提液 绒毛膜癌 JAR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网蛋白在甲氨蝶呤耐药绒毛膜癌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冰 向阳 +5 位作者 冯凤芝 万希润 钱海利 张雪燕 孟希亭 林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CALR)在对甲氨蝶呤(MTX)耐药的人绒毛膜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ALR蛋白在对MTX间断诱导耐药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MTXA1与亲本细胞JeG-3中的表达差异,观察利用RNA干扰(RNAi)技...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CALR)在对甲氨蝶呤(MTX)耐药的人绒毛膜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ALR蛋白在对MTX间断诱导耐药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MTXA1与亲本细胞JeG-3中的表达差异,观察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干扰CALR表达后耐药细胞耐药指数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验证结果,CALR在耐药细胞JeG-3/MTXA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亲本细胞JeG-3。细胞免疫荧光结果,在耐药细胞JeG-3/MTXA1中,CALR蛋白表达明显较亲本细胞JeG-3增多,且近核表达增强。经过RNAi后,耐药细胞JeG-3/MTXA1的耐药指数下调74.05%(33.94±0.68vs8.81±1.58),而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CALR蛋白在耐药细胞中明显上调,干扰其表达后耐药细胞可明显降低其耐药指数。CALR可能参与对MTX耐药绒毛膜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JeG-3细胞系 耐药 甲氨蝶呤 钙网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逆转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利群 徐珊 +1 位作者 李卓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4’-M-S)逆转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JAR/VP16多药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M-S作用前后耐药细胞内罗丹明(Rh123)潴留量的变化,以检测4’-M-S对P-糖蛋白(P-gp)功能的影响;用半定量逆转录... 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4’-M-S)逆转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JAR/VP16多药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M-S作用前后耐药细胞内罗丹明(Rh123)潴留量的变化,以检测4’-M-S对P-糖蛋白(P-gp)功能的影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dr1基因产物P-gp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20μg/ml4’-M-S可明显增加耐药细胞内潴留的Rh123浓度;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M-S可抑制耐药细胞中mdr1 mRNA和P-gp的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显示,4’-M-S处理后,耐药细胞中P-gp的表达下降,表现为细胞膜上阳性颗粒数量减少、着色变浅。结论:4’-M-S对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与抑制mdr1 mRNA及其产物P-gp的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醚-黄芩素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