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范数结束条件的分形图像编码算法
1
作者 李高平 梅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922-925,共4页
具有极好质量和压缩比的分形图像编码因其编码耗时而限制了它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分形编码算法,它运用图像块2-范数设计的结束条件来避免编码过程中的全搜索,对一个range块,能够在较小的搜索范围内找到它的最佳匹配dom... 具有极好质量和压缩比的分形图像编码因其编码耗时而限制了它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分形编码算法,它运用图像块2-范数设计的结束条件来避免编码过程中的全搜索,对一个range块,能够在较小的搜索范围内找到它的最佳匹配domain块,匹配搜索过程可以提早结束,因而编码时间极大地减小.仿真实验显示,该算法能够大大缩短编码时间,同时实现和全搜索分形编码算法相近的重建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图像编码 图像压缩 2-范数 结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判断煤样干燥结束条件的技术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志昆 《煤质技术》 2021年第4期64-71,共8页
传统煤炭制样系统在制粉前干燥环节中采用定时结束的方式结束干燥,存在着因煤样水分或煤种差异而导致制样效率较低或制样代表性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时间过短则干燥不彻底而导致无法制粉,时间过长则过干燥影响煤样代表性,由此需研制自... 传统煤炭制样系统在制粉前干燥环节中采用定时结束的方式结束干燥,存在着因煤样水分或煤种差异而导致制样效率较低或制样代表性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时间过短则干燥不彻底而导致无法制粉,时间过长则过干燥影响煤样代表性,由此需研制自动判断煤样干燥结束条件的技术。通过实时分析FDR水分传感器采集的煤样容积含水率数据并经过特定算法判断干燥结束条件,以实现煤样干燥的可靠性和制样系统制样效率的提升。结合技术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测量常态及压紧状态下煤样水分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观察煤样水分数据的变化趋势,采用数据归一处理方法建立控制算法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经大量不同煤样的相关实验验证,证明自动判断煤样干燥结束条件的技术开发可保证制粉的有效性,并显著提升制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样制备 水分传感器 干燥结束条件 制样效率 数据分析 控制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C迭代译码结束条件的Turbo码性能研究
3
作者 毕文斌 王永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96-198,共3页
Turbo 码译码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迭代次数可明显提高码的性能,但增加迭代次数将增加译码延时,这将影响 Turbo 码在实时性要求严格的通信系统中的使用。文中研究了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Code)校验结果作为... Turbo 码译码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迭代次数可明显提高码的性能,但增加迭代次数将增加译码延时,这将影响 Turbo 码在实时性要求严格的通信系统中的使用。文中研究了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Code)校验结果作为迭代译码结束条件时,Turbo 码迭代译码的性能。证明,使用CRC 校验结果作为迭代译码的结束条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 迭代译码 CRC 校验 停止(结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离散权的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终止条件确定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在鹏 钱新明 夏登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1,共5页
应急救援任务繁重、现场复杂,易造成应急救援活动结束条件的模糊,这样不但浪费救援成本,而且不利于事故调查,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研究应急任务结束条件的界定问题。首先按"导则"建立指标体系,... 应急救援任务繁重、现场复杂,易造成应急救援活动结束条件的模糊,这样不但浪费救援成本,而且不利于事故调查,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研究应急任务结束条件的界定问题。首先按"导则"建立指标体系,之后根据专家的打分矩阵求取各指标信息熵及标准差,建立能综合反映指标分离散度的客观权重模型,然后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修正客观权重,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求算主客观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各名专家的评价结果,设定得分阈值及人数阈值,只有当达到得分阈值的人数不少于人数阈值时方可确认应急结束。最后经实例证实该方法简洁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结束条件 主客观综合权重 离散权 模糊综合评价 PHA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端元全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齐建成 朱述龙 +2 位作者 朱宝山 赵泳 李二森 《海洋测绘》 2009年第2期16-19,共4页
传统端元提取算法一般需要人工指定端元数目,易导致多选或漏选端元。提出了一种端元全自动提取方法,通过研究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端元间光谱相关性与端元数目的关系,设置两种循环结束条件,当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小或端元间恰未出... 传统端元提取算法一般需要人工指定端元数目,易导致多选或漏选端元。提出了一种端元全自动提取方法,通过研究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端元间光谱相关性与端元数目的关系,设置两种循环结束条件,当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小或端元间恰未出现强相关现象时,获得最佳端元数。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能够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端元提取自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元提取 单体生长算法 循环结束条件 最佳端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循环语句编程三步曲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霞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4-46,共3页
在设计循环结构的程序时 ,循环语句的选用是个关键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做了初步的探讨 ,给出了解决方法 .
关键词 循环语句 循环体 循环结束条件 循环结构 PASCAL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度误差评定的网格容差确定
7
作者 王傲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8-210,共3页
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依照最小区域法评定球度时,终止条件存在过度迭代和迭代不足问题。依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和误差可以忽略的条件推导得:球度评定时球心坐标的不确定度小于0.47倍测量不确定度时可以忽略。逼近程度小于这个值后,继续逼近... 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依照最小区域法评定球度时,终止条件存在过度迭代和迭代不足问题。依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和误差可以忽略的条件推导得:球度评定时球心坐标的不确定度小于0.47倍测量不确定度时可以忽略。逼近程度小于这个值后,继续逼近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对网格算法评定球面度中网格容差的确定验证了该结论有效性。结论作为智能评定球度时的终止条件,比传统的以迭代次数和迭代时间、适应度限作为结束条件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容差 不确定度评定 球度误差 最小区域 网格算法 结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架结构及建筑幕墙设计中易疏忽的问题
8
作者 龚昌基 《福建建筑》 2002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前不少设计单位仍把网架和幕墙的结构设计推给生产厂家,也许正因如此,有些本该在设计中考虑到 的问题却被疏忽了,诸如屋益所受风的上举力估计不足、网架支座约束条件假设不当、幕墙支座预埋件与建筑主体结 构设计脱节等等,以致留... 目前不少设计单位仍把网架和幕墙的结构设计推给生产厂家,也许正因如此,有些本该在设计中考虑到 的问题却被疏忽了,诸如屋益所受风的上举力估计不足、网架支座约束条件假设不当、幕墙支座预埋件与建筑主体结 构设计脱节等等,以致留下安全隐患。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架结构 建筑幕墙 结构设计 结束条件 预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监控的Ⅴ型滤池反冲洗节水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俊 郑洪波 +2 位作者 雷斌 苏江 钟钊明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第12期201-203,210,共4页
针对供水厂Ⅴ型滤池的定时法反冲洗因预设时间不够科学合理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或冲洗不彻底的行业痛点,从硬件设计和优化算法两个方面创新反冲洗控制模式,提出彻底冲洗干净和节水效益两种技术经济指标,采用以PLC与人机界面为主要控制载... 针对供水厂Ⅴ型滤池的定时法反冲洗因预设时间不够科学合理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或冲洗不彻底的行业痛点,从硬件设计和优化算法两个方面创新反冲洗控制模式,提出彻底冲洗干净和节水效益两种技术经济指标,采用以PLC与人机界面为主要控制载体,辅以在线浊度监控的滤池反冲洗节水系统设计。系统基于任意一个滤池反冲洗工艺的3个阶段时长是可被个性化预设和动态调整的基础上,加装在反冲洗排污出水口位置的浊度计可实时监测反冲洗期间的排污水浊度,为动态控制和结束水反冲洗步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旨在使滤池既能被彻底冲洗干净,又可充分发挥节水效益。通过试验研究,对经验定时法和节水系统两种反冲洗控制模式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计算得出年约节省3万余吨反冲洗水量,结果表明投用于制水量越大的供水厂,节水系统所产生的节水、节能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Ⅴ型滤池 水质浊度监控 反冲洗 节水 结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语言函数递归调用的教学方法
10
作者 陈舵 《唐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函数的递归调用 C语言函数 最大公约数 递归算法 结束条件 递归程序 非数值 汉诺塔问题 C语言程序 数学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