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取出病变组织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代静 张杰 杨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电凝的16例纳入圈套器电凝组,同期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牵拉的16例纳入圈套器牵拉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电凝组患者周围黏膜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圈套器牵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圈套器电凝组1例患者在电凝过程中,由于肠道蠕动,圈套器接触到了组织夹,损伤了黏膜。圈套器牵拉组16例患者均由于圈套器的牵拉造成了黏膜的损伤、出血,需要补充固定组织夹。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操作完成后,使用一次性电圈套器固定于病变组织和黏膜组织之间的牙线,电凝切断牙线,可安全有效取出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电圈套器 牙线牵引技术 结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直、结肠病变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晋祖 郝楠馨 +2 位作者 李峰 王轶彬 胡秀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MSCT对 6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 ,包括直结肠癌 3 9例 ,息肉 19例 ,多憩室 2例 ,慢性结肠炎 2例 ,纤维脂肪瘤 1例。除憩室、慢性结肠炎 2例外 ...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MSCT对 6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 ,包括直结肠癌 3 9例 ,息肉 19例 ,多憩室 2例 ,慢性结肠炎 2例 ,纤维脂肪瘤 1例。除憩室、慢性结肠炎 2例外 ,均经手术和常规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用工作站软件获取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显示Raysum等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SCTVC能够显示结肠癌的大体分型、大于 5 .0mm的癌结节和溃疡 ;有利于显示大于 3 .0mm的息肉检出 ,与常规结肠镜比较直结肠癌肿检出率为 10 0 % ;直结肠息肉检出率为92 .3 %。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肠壁及肠周受侵状况 ,对癌肿肠周受侵判断正确率达 10 0 %。结合SSD更有助于对假阳性的鉴别。Raysum在显示癌肿的长度上占优势 ,判断正确率达 10 0 % ,结论 :MSCTVC、MPR、SSD、Raysum检查结肠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不同 ,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 ,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SCT仿真结肠镜将为直结肠病变的检查开创新的临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仿真结肠 结肠病变 直肠病变 MSCT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结肠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良才 唐秉航 +4 位作者 何亚奇 黄德成 刘强 郑爱平 林长銮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研究MSCT结肠检查 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SCT对 3 7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 ,包括结肠癌 14例 ,结肠息肉 16例 ,慢性结肠炎 5例 ,结节型回盲瓣误诊息肉 1例 ,结肠多发憩室1例。除 1例憩室外 ... 目的 :研究MSCT结肠检查 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SCT对 3 7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 ,包括结肠癌 14例 ,结肠息肉 16例 ,慢性结肠炎 5例 ,结节型回盲瓣误诊息肉 1例 ,结肠多发憩室1例。除 1例憩室外 ,均经手术和 /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在工作站获取多平面重建 (MPR)、CT仿真结肠镜(CTVC)、三维表面遮盖显示 ( 3D SSD)、四维透明显示 ( 4D Raysum) 4种后处理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CTVC有利于息肉的检出 ,本组显示最小息肉直径为 3 .5mm ,与纤维内镜比较息肉的总检出率为 86.5 %。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肠壁及肠周侵犯情况 ,对癌肿肠周侵犯判断正确率达 10 0 % ,同时有助于结肠正常结构、粪块及肿瘤鉴别。 4D Raysum较 3D SSD、MPR及CTVC在显示癌肿长度上占优势 ,判断正确率可达 10 0 % ,亦优于钡灌肠检查。结论 :MPR、CTVC、3D SSD、4D Raysum检查结肠病变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诊断 结肠病变 应用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梁汝坚 梁若玲 +3 位作者 邱磊 曾惠良 朱新进 何肖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技术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别进行CTC和常规结肠镜(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检查,并与最后的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技术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别进行CTC和常规结肠镜(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检查,并与最后的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CTC扫描均得到满意的图像,与CC和手术病理对照,CTC诊断出结肠癌20例,全部为高-中分化腺癌(5例部分乳头状腺瘤),浸润浆膜外10例,病变旁淋巴结转移7例,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例,邻近结构(肾前筋膜)浸润1例,肝转移1例;结肠息肉6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各1例;CTC对淋巴结转移和胆结石、慢性胆囊炎及其他的肠外病变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C(P<0.05或P<0.01),对其他诊断阳性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C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C与CC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相似,提示可作为结肠病变普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结肠成像 结肠病变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正星 陈健 +1 位作者 陆鹏 王锋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肠病变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60例结肠病变患者,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 目的:分析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肠病变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60例结肠病变患者,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60例结肠病变患者中结肠炎17例、结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20例以及升结肠癌8例,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均全部准确定位,除2例结肠癌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外其余均准确检出,符合率较高;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5,x^2=0.508,x^2=2.034;P>0.05)。结论:在结肠病变诊断中,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且灵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可作为优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诊断 全腹三期增强扫描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保留灌肠法结合实时超声造影对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焱 梁蕾 +2 位作者 仲挥 王新楠 郭君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应用逆行保留灌肠法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肠道病变,探讨结肠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血流灌注特征及逆行保留灌肠超声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逆行保留灌肠法超声结合实时超声造影技术... 目的应用逆行保留灌肠法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肠道病变,探讨结肠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血流灌注特征及逆行保留灌肠超声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逆行保留灌肠法超声结合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结肠良恶性病变64例,分析结肠良恶性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实时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并采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强度相对值(EI)。结果逆行保留灌肠超声检查(hydrocolonic sonography,HS)法可显著改善常规超声对结肠显像的条件,TIC曲线分析结果示:结肠良性病变组参数BI、PI、EI、AT、TTP、R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参数PI、EI、AT、TT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组参数PI、E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保留灌肠法结合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肠壁层次结构,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形态,并能结合病变区域微血管灌注情况,对病灶的定位、良恶性鉴别有更进一步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逆行保留灌肠法(HS) 实时超声造影(CEUS) 时间-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在结肠病变上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滕云 常进勇 马润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9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在结肠病变上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来廉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25例,分为两组进行多种分析并进行探讨。结果 CT扫描后各种重建方法与病理诊断结肠病变具有一致性。结论多层螺... 目的探讨CT诊断在结肠病变上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来廉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25例,分为两组进行多种分析并进行探讨。结果 CT扫描后各种重建方法与病理诊断结肠病变具有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是可靠的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28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榕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11期1966-1967,共2页
目的观察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10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5d,共2个疗程。结果近期治愈2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结论冰硼愈... 目的观察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10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5d,共2个疗程。结果近期治愈2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结论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 左半结肠病变 冰硼愈疡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病变的B型超声诊断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宝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993年第2期75-77,共3页
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地将 B 型超声用于结肠病变的诊断,似有一定参考价值。大量报告表明,B 型超声对结肠病变病灶大小在0.5~0.7cm 即可检出。中晚期肠癌检出率在96%以上。20例结肠癌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癌性病变深度正确诊断率80%,... 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地将 B 型超声用于结肠病变的诊断,似有一定参考价值。大量报告表明,B 型超声对结肠病变病灶大小在0.5~0.7cm 即可检出。中晚期肠癌检出率在96%以上。20例结肠癌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癌性病变深度正确诊断率80%,引导穿刺活检细胞学阳性率达90%。两组成人肠道占位性病变报告检出率分别为131/151及43/50。这些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超声波诊断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肠镜在结肠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建萍 田净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8期94-96,共3页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的应用,使容积数据的采集速度更快、层厚更薄、范围更大,图像质量提高,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CT仿真结肠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血管、呼吸道...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的应用,使容积数据的采集速度更快、层厚更薄、范围更大,图像质量提高,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CT仿真结肠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血管、呼吸道、鼻腔、鼻窦、胆道系统、膀胱等空腔脏器的检查,自1994年Vining等[1]首次报道CTVC技术以来,其中对结肠的CTVC研究较多,开展较早,技术相对较成熟。现将结肠CTVC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肠镜 临床应用 结肠病变 CT仿真结肠镜技术 多层螺旋CT CTVC CT技术 采集速度
原文传递
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长征 张亮 +1 位作者 马民 徐玉珍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各种成像方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后 ,采用表面覆盖成像法 (SSD)、透明重建技术 (Raysum)、仿真内窥镜 (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等工作站后处理方法 ,对 5 7例结肠病变患... 目的  评价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各种成像方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后 ,采用表面覆盖成像法 (SSD)、透明重建技术 (Raysum)、仿真内窥镜 (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等工作站后处理方法 ,对 5 7例结肠病变患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SSD、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 ,CTVE利于肠腔内结构的显示 ,MPR及断面图像可以较好显示肠壁改变以及肠道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结论 SSD、Raysum、CTVE、MPR及断面图像在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各有侧重 ,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形态 ,在病变定性及肿瘤分期MPR及断面图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螺旋CT 工作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内镜、放大内镜与黏膜pit pattern分类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刘贵生 龚均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4期53-55,共3页
随着放大内镜及高分辨内镜的相继出现,结合色素内镜技术,可以较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微细结构,使内镜下较准确地预测病变组织学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几年来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在大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色素内镜 放大内镜 黏膜 pitpattern 分类 结肠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肠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睿 孙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33-34,共2页
目的:讨论640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临床50例疑似结肠疾病患者影像学相关资料,以手术或纤维内镜病理检查结果做为金标准,观察640层螺旋CT对结、直肠息肉以及慢性结肠... 目的:讨论640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临床50例疑似结肠疾病患者影像学相关资料,以手术或纤维内镜病理检查结果做为金标准,观察640层螺旋CT对结、直肠息肉以及慢性结肠炎检出率。结果:以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为标准,经CTC检查息肉的检出率差异存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经纤维内窥镜检出5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经CTC检查出0例,检出率为0.0%,结果表明CTC与常规结肠镜在结肠炎性病变诊断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640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息肉具有较好的检出率,但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检出率则较低,对炎性病变的检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层螺旋CT 结肠成像 结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模拟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初步临床报告
14
作者 孙旭 陆玮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89-390,共2页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我国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占全部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且与结肠腺瘤,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关系密切,如能早期发现有恶变先兆的息肉并切除之,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近年来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诊断...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我国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占全部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且与结肠腺瘤,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关系密切,如能早期发现有恶变先兆的息肉并切除之,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近年来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CT模拟结肠镜(Com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诊断 CT模拟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透析配合胶囊内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文娟 郑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胶囊内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行结肠镜的116例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胶囊内镜检查,观察组给予胶囊内镜检查,在胶囊内镜到达结肠之前加结肠透析。观察两...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胶囊内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行结肠镜的116例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胶囊内镜检查,观察组给予胶囊内镜检查,在胶囊内镜到达结肠之前加结肠透析。观察两组肠道准备质量、图像效果,记录两组的诊断结果,并与结肠镜的诊断结果作对比,记录两组胶囊内镜通过结肠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良好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P<0.05)。观察组图像优良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79.31%)(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通过结肠时间(18.6±4.3)h,短于对照组的(28.9±6.0)h(P<0.05)。结论结肠透析配合胶囊内镜可显著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符合率,缩短胶囊内镜通过结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结肠透析 胶囊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结肠镜在检查结肠病变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卫东 冯敏 徐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 :探讨 CT仿真结肠镜 (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螺旋 CT对 4 2例怀疑有结肠疾病的患者进行 CTVC检查 ,并结合多层面重建 (MPR)图像 ,与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VC及 MPR能显示较大病灶 ,诊... 目的 :探讨 CT仿真结肠镜 (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螺旋 CT对 4 2例怀疑有结肠疾病的患者进行 CTVC检查 ,并结合多层面重建 (MPR)图像 ,与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VC及 MPR能显示较大病灶 ,诊断率高 ,但对小病灶 ,特别是对小于 5 mm的病灶敏感性较差。结论 :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并结合 MPR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结肠 检查 结肠病变 MPR CTVC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肠病变定位方法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王松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内镜检查术中发现肠道病变,由于进一步外科手术或随访的需要,就要求对病变做出准确的定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对直乙交界以上发现病变者,用常规定位方法,定位却常有偏差,据报道[1],不符合率可达近30%。为此我院对直乙交界以上部位... 内镜检查术中发现肠道病变,由于进一步外科手术或随访的需要,就要求对病变做出准确的定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对直乙交界以上发现病变者,用常规定位方法,定位却常有偏差,据报道[1],不符合率可达近30%。为此我院对直乙交界以上部位结肠病变(包括各类良恶性肿瘤)还采用了在周围放置钛夹1枚,术后摄腹部平片来确定病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定位方法 内镜检查 良恶性肿瘤 肠道病变 术中发现 外科手术 病变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结肠病变早筛合理选择方法
18
作者 李增烈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1期66-67,共2页
结直肠病变虽有多种,但对健康威胁最大的莫过于结直肠癌(CRC).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我国CR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化的情况更引人注意.
关键词 结肠病变 结直肠病变 饮食习惯 结直肠癌 生活水 发病率 CRC 年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左半结肠病变Ⅰ期切除吻合治疗体会
19
作者 丁小云 《交通医学》 2000年第6期633-633,共1页
关键词 左半结肠病变 Ⅰ期切除吻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结肠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月华 余惠兰 +1 位作者 李国虹 陈业令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0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结肠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住院确诊慢性结肠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使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药物...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结肠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住院确诊慢性结肠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使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药物停留时间长短、灌肠液外溢次数、大便性状改变及便意的时间。结果:实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便意、药物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患者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病变 改良 保留灌肠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