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黎 李智平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他克莫司是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后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的关键治疗药物,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间变异大,往往需要个体化用药物。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监测技术的推广,基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个体化治疗模型发展迅猛。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儿... 他克莫司是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后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的关键治疗药物,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间变异大,往往需要个体化用药物。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监测技术的推广,基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个体化治疗模型发展迅猛。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儿童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群体药动学、生理药动学、机器学习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剂量模拟方法,分析并概括了各模型的特点以及在儿童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个体化给药 给药模型 儿童 器官移植 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基于临床特征和基因型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俊 栾家杰 +3 位作者 徐文科 朱艳虹 汪魏平 张大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评价中国汉族人群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并构建华法林给药模型,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设定标准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心脏瓣膜手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中... 目的:评价中国汉族人群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并构建华法林给药模型,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设定标准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心脏瓣膜手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中国汉族人群203例,对纳入人群进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合基因型及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性别、吸烟、饮酒及高血压病史对华法林剂量无明显影响(P>0.05)。华法林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5,P=0.027);与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r=0.166、0.190,P=0.009、0.003)。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拟合得到华法林给药模型D=2.855-1.173×CYP2C9(AC)+0.020×W-0.024×A+4.064×VKORC1(GG)+1.486×VKORC1(GA)。结论:华法林的剂量受到年龄、身高、体质量及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依据华法林给药模型可优化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但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2C9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 个体化给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质谱裂解规律结合SD大鼠在体肠襻给药模型研究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性
3
作者 礼嵩 倪海涛 +6 位作者 盛夏 唐守艳 陆雯静 程春燕 李伟 范国荣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的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LC-ESI(+)MSn]裂解规律,考察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征。方法采用ESI质谱分析技术,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进行LC-ESI(+)MSn...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的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LC-ESI(+)MSn]裂解规律,考察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征。方法采用ESI质谱分析技术,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进行LC-ESI(+)MSn裂解分析,解析其中的主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基于裂解规律建立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的LC-ESI(+)MS/MS的SD大鼠血浆样品分析方法,取2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以在体肠襻给药模型法给予硫酸氢钠西地那非原料药10m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4h时在肝门静脉处取血测定,每个时间点一组SD大鼠,考察药物经肠道吸收及在肠系膜处代谢情况。结果质谱裂解规律表明,西地那非及N-去甲西地那非均获得丰度较高的m/z311、283特征碎片质谱峰,证明药物在C-S键处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脱去C5H12O2N2S,在乙氧基C-O键处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脱去C2H4,最终形成稳定m/z283碎片离子。以m/z475→m/z283(西地那非)和m/z461→m/z283(N-去甲西地那非)为离子反应监测通道对在体肠襻给药模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以原型药物西地那非的形式吸收外,在体肠中约有1/5原型药物经肠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并与原型药物同时吸收。结论西地那非和N-去甲西地那非经质谱裂解均形成稳定的m/z283二级碎片离子;西地那非在体肠吸收时伴随氮去甲基代谢反应同时发生,约有1/5的原型药物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N-去甲西地那非 在体肠襻给药模型 质谱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剂量的周期性外给药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克俭 王俊东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本文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的理论,根据病情的轻重及发展趋势建立了周期性外给药的动态模型.
关键词 脉冲微分方程 时曲线 平均浓度 给药方案 物动力学 周期性给药模型 不等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款药动学软件处理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亚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7期144-145,共2页
目的开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促进药动学发展,为临床新药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查、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方法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残数法、最优初值法、同点重复法、Gauss-Newton、Leve... 目的开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促进药动学发展,为临床新药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查、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方法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残数法、最优初值法、同点重复法、Gauss-Newton、Levenberg-Marquardt法。结果通过PK-N1软件处理的数据精度明显高于3p97。结论 PK-N1软件采取同点重复法是在分段计算中,段之间的交叉一点或书店重复使用,有效解决数据点不足而无法进行多室拟合的情况,使得药动学计算结果接近真实值,客观地描述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动学 残数法 3p97 PK-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个体化剂量调整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晶晶 于锋 +4 位作者 葛卫红 阳丽梅 袁盛华 朱怀军 张延博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基线信息及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个体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关系,建立剂量调整的模型。方法:按照设定标准纳入111例患者,以控制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5为目标,调整合适的华法林维持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基线信息及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个体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关系,建立剂量调整的模型。方法:按照设定标准纳入111例患者,以控制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5为目标,调整合适的华法林维持剂量。采用PCR-RFLP(酶切)和测序技术对患者CYP2C9*3、VKORC1-1173、VKORC1-1639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合患者基线信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得华法林剂量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患者基线信息中年龄、身高与华法林剂量相关;VKORC1-1639位点GA型患者所需华法林剂量显著高于AA型患者。拟合得到给药模型为D=-1.034+1.229XVKORC1-1639-0.022A+0.021H。30例患者验证表明模型剂量(2.8529±0.6601)mg比平均实际剂量(3.1507±1.2940)mg偏低,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剂量差异为(0.2978±0.6339)mg。结论:模型可以解释35.8%的华法林剂量差异,该公式计算出的华法林剂量可以提高华法林抗凝初始阶段给药的精确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剂量需求 给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化药量作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引兰 张郁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和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个体化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临床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362例)的VKORC1-1639及CYP2C9-1061A/C多态性,并按其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VKORC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和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个体化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临床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362例)的VKORC1-1639及CYP2C9-1061A/C多态性,并按其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VKORC1和CYP2C9不同基因型间的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检测出VKORC1-1639 AA基因型273例(75.4%)、AC基因型81例(22.3%)及CC基因型8例(2.3%)。CYP2C9基因检测AA型321例(88.7%)、AG基因型34例(9.5%)、GG型7例(1.8%)。两组VKORC1和CYP2C9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KORC1不同基因型间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GA、GG组明显高于AA组(P<0.01)。携带CYP2C9基因型的患者(AG+GG)组华法林平均剂量要低于AA组(P<0.05)。结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 G-C和CYP2C9 A-G转变有关。VKORC1 AA型占多数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所需华法林剂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给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蔡宜朋 陈泉金 +1 位作者 谢培华 宋洪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741-3744,共4页
目的:了解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相关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细胞色素P450(CYP)3A是他克莫司体内代谢过程的最主要代... 目的:了解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相关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细胞色素P450(CYP)3A是他克莫司体内代谢过程的最主要代谢酶,而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有着极强的相关性,是目前研究最成熟的他克莫司体内代谢相关基因。基于基因多态性的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可通过计算公式、数据库系统和相关指南进行。CYP3A5*1*1和CYP3A5*1*3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推荐给药剂量为标准剂量的1.5~2.0倍。CYP3A4*18B、CYP氧化还原酶(POR)*28、多耐药基因1等相关基因多态性也被证实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有关,但具体作用结果仍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除CYP3A5外其他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相关基因多态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为合理的、适用于我国人群的他克莫司给药模型,以及更合理的有统计学意义的试验方法,来证实该给药模型能有效控制患者血药浓度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基因多态性 CYP3A5 个体化给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微乳大鼠结肠给药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建 张钧寿 +1 位作者 张瑛 卢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建立胰岛素(Ins)大鼠结肠给药实验动物模型,考察胰岛素微乳对高血糖大鼠的药效指标。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高血糖模型,并制备了结肠给药大鼠动物模型,分别设立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组(阴性对照组),空白O/W微乳组(阴性对照组),5IU... 目的建立胰岛素(Ins)大鼠结肠给药实验动物模型,考察胰岛素微乳对高血糖大鼠的药效指标。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高血糖模型,并制备了结肠给药大鼠动物模型,分别设立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组(阴性对照组),空白O/W微乳组(阴性对照组),5IU/kg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阳性对照组),胰岛素微乳低剂量组(5/3IU/kg),中剂量组(5IU/kg),高剂量组(15IU/kg),考察高血糖大鼠结肠给药后的降糖效果。结果用链脲佐菌素制成的高血糖模型稳定可靠,一次性ip60mg/kg,5~7d后可形成稳定的高血糖模型;胰岛素微乳高、中、低剂量组经大鼠结肠给药后均能降低大鼠血糖浓度,并呈剂量依从性,15,5,5/3IU/kg三剂量使其血糖降低的最大百分率分别为614%,445%和281%。结论所建立的大鼠结肠给药实验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药物的疗效,胰岛素微乳可有效降低高血糖大鼠的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微乳 结肠给药实验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瘾行为学模型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睿 景漫毅 +4 位作者 韩笑 吕阳 吴宁 席正雄 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4-735,共2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不仅给成瘾者自身造成严重的精神和躯体损害,而且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构成了重大威胁,是急需解决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抗成瘾防复吸有效药物及手段,而深入探讨成瘾的神经生物学...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不仅给成瘾者自身造成严重的精神和躯体损害,而且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构成了重大威胁,是急需解决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抗成瘾防复吸有效药物及手段,而深入探讨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寻找精准的药物靶点和神经调控通路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最有说服力的实验工具,不同于病因不明的精神类疾病,治疗成瘾的药物是正是由动物模型的研究发展而来。因此动物模型不仅要具有相当的表观效度,也必须具备预测效度。由此可见成瘾的动物模型和神经系统研究技术不仅能为研究成瘾的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手段,同时也为发展治疗成瘾提供筛选平台。本课题组已成功搭建了完善的动物成瘾行为学及神经系统实时检测的技术平台。动物成瘾行为学平台主要包括大、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行为敏化模型、大鼠静脉插管自身给药模型及脑电刺激奖赏模型,并且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小鼠和非人灵长类自身给药模型。而以上模型能够不同程度反应成瘾的特性,自身给药模型是一个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最大程度地模拟了人类从用药到成瘾的主观能动性;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侧重研究与成瘾相关学习记忆;行为敏化则反映了药物奖赏效应引起的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表现出的对药物及药物相关的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脑电刺激奖赏模型则实验了清醒自由活动动物成瘾神经环路实时操控。因此通过多种特性的成瘾模型能更系统地阐明成瘾机制和筛选评价药物的效应。神经系统研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清醒动物微透析技术、光遗传学技术、化学遗传学技术以及光纤记录系统。以往对于神经环路的研究,主要采用电刺激和药理学干预的方法,但是电刺激信号无法对单一类型的神经元精准靶向,而药物存在起效慢以及靶向性和选择性差的缺点,二者均无法实现精确操控神经环路的要求。与传统实验技术相比,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技术在研究神经环路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实现毫秒级的神经元激活或抑制;(2)可通过采用特异性启动子的病毒表达系统或Cre动物在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上,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类型神经元的选择性激活或抑制;(3)实现刺激效果将沿着神经通路本身的传导方向传递,能精确描绘神经投射环路。光纤记录系统是指将基因编码的钙指示剂GCaMP6特异性地表达在特定神经元中,实时在线地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实验动物脑内的神经元何时何地发生放电,为观察成瘾动物的脑内神经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工具。与此同时,我们将最具预测和表观效度的小鼠自身给药模型与清醒动物微透析技术,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以及光纤记录系统相融合。实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地深入探讨调控成瘾发生、发展和复吸的神经生物学环路,为发现新药靶和研发候选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瘾 自身给药模型 光遗传学 化学遗传学 光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硝酸镧诱导HepG2细胞死亡中的比较
11
作者 付大维 付于津 +6 位作者 闫赖赖 陈洁 刘芷毓 付娟玲 姚碧云 郝卫东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5年第4期285-295,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的染毒装置,采用蠕动泵软管连接各室以单向和定速传输液体,根据预设的吸收半衰期(T_(1/2a))和消除半衰期(T_(1/2))等毒动学参数构建La(NO_(3))_(3)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染毒室中La(NO_(3))_(3)含量。采用PKsolver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对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和根据假定的T_(1/2a)和T_(1/2)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染毒模型进行评估。以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和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对Hep G2细胞给予La(NO_(3))_(3)染毒处理,采用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染色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在峰值浓度(Cmax)3.91~1000.00μmol·L^(-1)范围内,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染毒模型实测的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几乎与相应理论曲线一致,测量值与理论值呈良好线性相关性(r均>0.9980);包括消除速率常数(Ke)、T1/2、吸收速率常数(Ka)、T_(1/2a)、达峰时间(T_(max))、C_(max)、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_(0-∞))在内的各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均与相应理论值接近;各实验组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系数R2均>0.9900,符合单室血管外给药的房室模型。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中,La(NO_(3))_(3)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Hep G2细胞出现明显死亡。经典体外染毒模型中,La(NO_(3))_(3)0.500 mmol·L^(-1)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0.119和0.243 mmol·L^(-1)组未见明显细胞死亡。Cmax或C染毒为0.500 mmol·L^(-1)时,经典体外染毒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AUC相等时,2种染毒模型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染毒装置可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使体外毒性测试更接近体内情况,为优化体外毒性测试染毒方法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模拟的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方式和经典体外染毒方式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存在差异,提示不同体外染毒模式可能影响毒性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 经典体外染毒模型 毒动学 曲线下面积 硝酸镧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需求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葛卫红 于锋 阳丽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华法林是最常应用的口服抗凝药之一。近年来关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最大的研究进展是基于基因多态性的给药模型,以及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于评价给药模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与华法林剂量需求相关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是最常应用的口服抗凝药之一。近年来关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最大的研究进展是基于基因多态性的给药模型,以及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于评价给药模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与华法林剂量需求相关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基因多态性;同时,介绍了基于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给药模型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细胞色素P450酶 载脂蛋白E 给药模型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抗凝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为勤 刘俊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5期475-478,共4页
华法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但其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与华法林剂量相关的基因,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给药模型 个体化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cel函数求解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药动学及隔室模型参数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进 石磊 赵树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建立以Excel函数求解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药动学及隔室模型参数的方法。方法:采用残数法,利用Excel函数,逐步求解药动学和隔室模型参数。结果:基于Excel函数可直观演示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药动学及隔室模型参数计算过程,结果与... 目的:建立以Excel函数求解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药动学及隔室模型参数的方法。方法:采用残数法,利用Excel函数,逐步求解药动学和隔室模型参数。结果:基于Excel函数可直观演示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药动学及隔室模型参数计算过程,结果与教材一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界面直观、结果可靠、易于推广,可用于临床教学或实验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 残数法 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 动学 隔室模型 参数
原文传递
肝硬化分子影像学研究中门静脉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文天 姜在波 +7 位作者 钱洁胜 于春鹏 庞鹏飞 周斌 李征然 王劲 朱康顺 单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索经大鼠肝脏门静脉实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入的入路,并建立合理的经门脉介入给药动物模型。方法20只正常SD大鼠和20只肝硬化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选择盲肠静脉、脾静脉,脾脏和肠系膜下静脉的适合穿刺点,分别实施门静脉DSA... 目的探索经大鼠肝脏门静脉实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入的入路,并建立合理的经门脉介入给药动物模型。方法20只正常SD大鼠和20只肝硬化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选择盲肠静脉、脾静脉,脾脏和肠系膜下静脉的适合穿刺点,分别实施门静脉DSA造影。确定合适的门静脉DSA造影入路,建立门脉介入给药动物模型。结果通过各入路的DSA比较表明,盲肠静脉作为入路,DSA下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穿刺成功率100%,大鼠门脉给药动物模型存活均72 h。结论经盲肠静脉入路进行肝脏给药安全、可行,为肝脏MSC移植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分子影像学 门静脉DSA造影 盲肠静脉 介入给药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Multi-Compartment Linear Circ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for the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16
作者 张志荣 永井恒司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6年第2期81-87,共7页
By analyzing the observed phenomena and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study, a multi-compartment linear circulation model for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the function formulas of the drug concentratio... By analyzing the observed phenomena and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study, a multi-compartment linear circulation model for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the function formulas of the drug concentration-time in blood and target organ by computing were figured out. The 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for target organ can be plot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data of drug concentration in bloo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drug in target organ could also be obtain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further checked by the curves of drug concentration-time in blood and target organ(liver) of liver-targeting nanoparticles in animal tests. Based on the liver 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calculated by the function formula of the drug in target organ,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the drug in target organ(liver)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oment, and it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n liver were obtai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ve targeting index( can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macokinetic model for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Multi-compartment linear circ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Relative targeting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ventive administration of cromakalim reduces aquaporin-4 express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n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17
作者 Shilei Wang Yanting Wang Yan Jiang Qingxian Chang Peng Wang Shiduan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3期1005-1009,共5页
Cromakalim,an adenosine triphosphate-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opener,exhibi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owever,there is controversy as to whether this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aqu... Cromakalim,an adenosine triphosphate-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opener,exhibi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owever,there is controversy as to whether this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aquaporin-4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how that preventive administration of cromakalim decreased aquaporin-4 and IgG protein expression in rats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t also reduce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and alleviated brain edema,ultimately providing neuro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CROMAKALIM AQUAPORIN-4 blood-brain barrier brain ede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