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与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学倩 刘利 +3 位作者 及月茹 秦炜炜 肖方 陈怡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20,24,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55-5p和miR-146b-5p与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染色体畸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至2020-04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sAML患者26例,另外纳入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25名作为健...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55-5p和miR-146b-5p与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染色体畸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至2020-04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sAML患者26例,另外纳入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2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国际人类细胞遗传命名系统,将sAML患者分为染色体畸变组和染色体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水平,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总生存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AML组患者血清miR-155-5p显著升高[4.69(1.87,30.83)vs.1.13(0.79,1.78),Z=-4.070,P<0.001],而miR-146b-5p显著降低[1.79(1.55,2.44)vs.3.02(2.58,3.43),Z=-4.561,P<0.001]。二者联合诊断s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46~0.997)。与染色体正常组相比,染色体畸变组sAML患者血清miR-155-5p明显升高[19.26(4.45,46.65)vs.1.51(0.79,3.27),Z=-3.585,P<0.001],miR-146b-5p明显降低[1.55(1.50,1.97)vs.2.16(1.79,3.00),Z=-2.954,P=0.003]。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水平识别染色体畸变的AUC分别为0.925(95%CI:0.826~1.000)、0.850(95%CI:0.703~0.997),联合AUC可提高至0.919(95%CI:0.812~1.000)。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是染色体畸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155-5p高表达(≥4.27)和miR-146b-5p低表达(<1.62)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miR-155-5p高表达和miR-146b-5p低表达是sAML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55-5p高表达和miR-146b-5p低表达与sAML患者染色体畸变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二者有希望成为sAML染色体畸变和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5-5p 微小RNA-146b-5p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畸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罗非尼联合西达苯胺促进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衰老
2
作者 周巧 梁思敏 +2 位作者 蔡铎 向文琼 王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71-1681,共11页
目的探索维罗非尼(vemurafenib,VEM)联合西达苯胺(chidamide,CDM)方案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以s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n=3),实验分为对照组、VEM单药组、CDM单药组、VEM+CD... 目的探索维罗非尼(vemurafenib,VEM)联合西达苯胺(chidamide,CDM)方案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以s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n=3),实验分为对照组、VEM单药组、CDM单药组、VEM+CDM组。CCK-8实验检测sAML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AML细胞衰老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sAML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发生;Swiss Target Predict、TargetNe、SEA及PharmMapper等4个网络药理学数据库预测VEM联合CDM的可能靶点和信号通路;RT-qPCR实验分析及验证VEM联合CDM的可能机制。结果VEM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AML细胞增殖,VEM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在SKM-1和MOLM-13细胞中分别为(24.15±1.18)μmol/L(P<0.0001)和(11.30±0.38)μmol/L(P<0.0001),VEM(SKM-1:1/3 IC_(50)-VEM,MOLM-13:1/2 IC_(50)-VEM)联合CDM协同抑制sAML细胞增殖(P<0.01);VEM联合CDM促进sAML细胞衰老相关标志物TRF2和Lamin B1表达;VEM联合CDM可使sAML细胞周期停滞于G_0/G_1期(P<0.05),并促进sAML细胞凋亡发生(P<0.05)。同时,网络药理学及RT-qPCR实验分析并验证VEM协同CDM通过抑制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sAML肿瘤细胞衰老发生(P<0.05)。结论VEM联合CDM通过下调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sAML细胞衰老发生、抑制sAML细胞增殖及促进sAML细胞凋亡,提示VEM联合CDM方案可能是sAML患者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罗非尼 西达苯胺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抑制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铎 梁思敏 +1 位作者 周巧 王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38-1348,共11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chidamide,CDM)和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应用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细胞株K562及MDS转白细胞株SKM-1,分别按照不同浓度的CDM单药组(0.25、0.5、1、2...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chidamide,CDM)和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应用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细胞株K562及MDS转白细胞株SKM-1,分别按照不同浓度的CDM单药组(0.25、0.5、1、2、4μmol/L),MMF单药组(0.5、1、2、4、8μmol/L)及联合用药组(CDM∶MMF=1∶2)干预24、48、72 h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基于最佳联合干预浓度干预72 h后,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CCK-8结果显示,联合组(1μmol/L CDM+2μmol/L MMF)在K562和SKM-1细胞中的联合指数分别为0.38944和0.63098。与CDM及MMF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对K562和SKM-1细胞增殖抑制率(P<0.01),并促进K562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相较单药MMF组,联合组显著诱导K562、SKM-1细胞G_(0)/G_(1)期阻滞,但较CDM单药无统计学差异。其后网络药理学构建出66个节点、222条边的药物-疾病靶点PPI网络,并根据拓扑学筛选出CDK1、CDK2、CDK4、CDK6、CDK9、SYK、BTK、KDR、PIK3CB等9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等多种生物进程,及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结论CDM联合MMF可显著抑制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麦考酚酸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中CDKN1C的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晓英 李光 靳延利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中蛋白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剂1C(CDKN1C)的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MDS/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MDS/AML患者骨髓... 目的探讨骨髓中蛋白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剂1C(CDKN1C)的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MDS/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MDS/AML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CDKN1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CDKN1C的表达水平MDS患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MDS和AML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并分析治疗方法对不同CDKN1C的表达水平MDS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MDS/AML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CDKN1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324,7.326,P=0.002,0.000),且与BM计数呈正相关(r=2.014,P=0.004);CDKN1C高表达水平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CDKN1C低表达水平组和CDKN1C中表达水平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BM计数、细胞遗传学风险差以及CDKN1C阳性显著影响MDS/AML患者生存率(95%CI=1.10~1.32,1.92~4.40,1.18~2.67,1.03~2.32,P=0.034~0.000);MDS/AML化疗的CDKN1C阳性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CDKN1C阴性表达组患者(t=5.314,P=0.002)。结论 MDS/AML患者骨髓中CDKN1C的表达显著增高,CDKN1C高表达显著影响化疗MDS/AML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剂1C(CDKN1C) 增生异常综合征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文 李威 +2 位作者 郭荣群 张雪楠 姜中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3期2324-232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258例成年MD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258例成年MD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结果将258例成年MDS患者分为MDS未转化组(218例)与MDS转化组(40例)。MDS转化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血清乳酸脱氢酶>245 U·L^(-1)、外周血原始细胞数≥1%、骨髓原始细胞数≥5%、外周血细胞3系减少占比均高于MDS未转化组(P<0.05)。MDS转化组免疫表型CD71、CD123、HLA-D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MDS未转化组(P<0.05)。MDS转化组SRSF2、TET2、DNMT3A、FLT3基因突变率均高于MDS未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5%、SRSF2、TET2、DNMT3A、FLT3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数≥5%、SRSF2、TET2、DNMT3A、FLT3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异常综合征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姜艳红 王浩 +1 位作者 毕利军 许青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84-289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75例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分为t-AML和MDS-AML,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数据通...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75例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分为t-AML和MDS-AML,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数据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和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获得;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t-AML组患者相比,MDS-AML组患者女性比例、发病间隔、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异常染色体比例、有融合基因比例、APL患者比例、达到CR比例、OS和RFS均偏低(统计值分别为:9.471、280.000、275.00、7.440、2.266、8.049、5.489、4.125和6.316,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0.006、0.000、0.005、0.019、0.042和0.012,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S-AML虽然是影响s-AML患者OS和RFS的危险因素(统计值分别为:4.145和10.029,P值分别为:0.042和0.002,P值均<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0.886和0.481,P值分别为:0.809和0.504,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AML患者相比,MDS-AML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 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相关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X⁃351对比“7+3”化疗在初诊高危或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中的5年随访结果
7
作者 申恒 魏辉 谈家齐 《循证医学》 2022年第2期84-86,共3页
1文献来源Lancet JE,Uy GL,Newell LF,et al.CPX⁃351 versus 7+3 cytarabine and daunorubicin chemotherapy in older adults with newly diagnosed high⁃risk or 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aemia:5⁃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sed,o... 1文献来源Lancet JE,Uy GL,Newell LF,et al.CPX⁃351 versus 7+3 cytarabine and daunorubicin chemotherapy in older adults with newly diagnosed high⁃risk or 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aemia:5⁃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sed,open⁃label,multicentre,phase 3 trial[J].Lancet Haematol,2021,8(7):e481-e491.2证据水平1b。3背景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被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患者的标准诱导化疗。CPX⁃351是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协同包封的双药脂质体(摩尔比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PX⁃351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维奈克拉为基础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8
作者 沈立云 杨华 +1 位作者 张红梅 韩娜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以维奈克拉为基础的化学治疗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6)。对照组患者口服维... 目的探讨以维奈克拉为基础的化学治疗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6)。对照组患者口服维奈克拉片,第1天给予100 mg,每日1次;第2天给予200 mg,每日1次;第3~21天给予400 mg,每日1次;所有患者连续用药21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化药物(HMA)阿扎胞苷皮下注射治疗,每日75 mg·m^(-2),连续给药7 d;合并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患者给予FLT3抑制剂吉瑞替尼口服,每日1次,每次120 mg,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AML患者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生存情况[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并FLT3突变患者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OS及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5例(21.74%)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4.38%)发生白细胞减少,1例(4.38%)发生血小板减少,2例(8.70%)发生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13%(9/23);对照组3例(13.04%)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4.38%)发生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4/23)。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维奈克拉为基础联合HMA治疗AML患者的疗效更高,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联合FLT3抑制剂对合并FLT3突变患者能起到更显著的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急性白血病 生存情况 去甲基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精准诊治
9
作者 郑金娥 薛维 +1 位作者 杜雯 黄士昂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质谱等的飞速发展及应用,人们对于AML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更新了AML的疾病诊断分类,欧洲白血病网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质谱等的飞速发展及应用,人们对于AML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更新了AML的疾病诊断分类,欧洲白血病网也修订了AML的遗传危险度分层建议。与此同时,针对AML患者治疗后可检测残留病的监测、治疗方案的分层设计及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AML进入了更加精准的诊治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精准诊治 危险度分层 可检测残留病 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转移酶1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10
作者 余静静 曾雪娇 +2 位作者 仝佳音 闫齐敏 曲建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分子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34例初诊AML患者和17例复发/难治(R/R)AML患者,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分子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34例初诊AML患者和17例复发/难治(R/R)AML患者,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样本中DNMT1的表达水平,并评估了其与临床特征及分子突变的关联。结果 初诊AML组、R/R AML组患者组中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226.385, P<0.05)。DNMT1表达水平与复发状态、年龄、血红蛋白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DNMT3A突变、RAS突变和NPM1突变呈正相关(β>0),而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LT3突变、IDH1突变和TP53突变呈负相关(β<0)。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状态是DNMT1表达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497,95%CI=2.053~8 550.566,P=0.022)。结论 DNMT1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复发状态、临床参数和分子突变密切相关,可作为AM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转移酶1 急性白血病 表达水平 临床特征 相关性分析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郑方英 王春莲 黄浩元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分析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 目的分析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阿扎胞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维奈克拉,28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至少完成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和总生存期(OS);对患者OS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AML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反应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总反应率(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级以上骨髓抑制和非血液学毒性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观察组OS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8.883,P<0.001)。经OS影响单因素分析得知,欧洲白血病网络(ELN)危险分层、初始骨髓原始细胞数、肿瘤蛋白53(TP53)基因突变、综合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治疗方案和治疗疗程是影响AML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1);将其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知,ELN-高危、MRD阳性和治疗方案为阿扎胞苷是导致AML患者OS率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不适合强化疗的老年AML患者安全性良好,ORR和OS升高,其生存情况受ELN危险分层、MRD状态和治疗方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生存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n+AZA方案和CAG+AZA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丁辉 陈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96-499,共4页
目的 比较维奈托克(Ven)+阿扎胞苷(AZA)方案和CAG+AZA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112例老年复发难治性AML患者,采用抽签分组... 目的 比较维奈托克(Ven)+阿扎胞苷(AZA)方案和CAG+AZA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112例老年复发难治性AML患者,采用抽签分组将患者分为Ven组(56例)和CAG组(56例),Ven组患者以Ven+AZA方案治疗,CAG组患者以CAG+AZA方案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17(IL-17)水平,以及肝肾异常、肌肉关节疼痛、肠胃不适、外周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en组患者的未缓解率为28.57%,低于CAG组患者的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Ven组AML患者的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低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Ven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7水平均高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n组和CAG组患者肝肾异常、肌肉关节疼痛、肠胃不适、外周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43%和5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n+AZA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疗效优于CAG+AZA方案,但两种治疗方案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维奈托克 阿扎胞苷 CAG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献春基于“脾肾二源”理论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经验
13
作者 王静 崔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85-187,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外周血象异常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主要采用联合化疗、诱导分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及免疫治疗、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外周血象异常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主要采用联合化疗、诱导分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及免疫治疗、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成年髓系白血病的50%以上。因为老年患者耐药现象普遍、器官功能减退、合并多系统疾病、免疫力低下、基因不稳定性增加等因素,老年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在10%以下,老年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十分困难^([2])。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减少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支持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器官功能减退 中医辨证论治 免疫力低下 统疾病 异常增殖 联合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龙飞 熊昊 +7 位作者 杨李 孙鸣 陈智 卢文婕 祁闪闪 陶芳 罗琳琳 陈晶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16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基因...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16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基因突变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NRAS(22%)、KRAS(14.9%)和KIT(14.7%)突变是116例AML患儿最常见的基因异常。KIT、CEBPA和GATA2突变患儿中位发病年龄均较未突变患儿高(均P<0.05),FLT3-ITD突变患儿初诊白细胞计数较未突变患儿高(P<0.05),ASXL2突变患儿初诊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值较未突变患儿偏低(均P<0.05)。KIT突变常伴随t(8;21)(q22;q22)核型异常。基因突变与第一和第二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缓解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KIT、NRAS突变与预后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CEBPA、FLT3-ITD突变患儿总生存率优于无突变患儿,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89.8%,显著高于43例仅接受化疗治疗患儿的55.2%(P<0.001)。结论:儿童AML普遍存在基因突变,应用二代测序可显著提高基因突变检出率,其对AML患儿危险度分层治疗有指导意义。FLT3-ITD和KIT突变可能不再是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异常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拉斯汀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16
作者 江贤栋 黄莹莹 +3 位作者 洪小颖 林昕迪 林东红 林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在爱拉斯汀(Erastin)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四唑盐(MTS)法检测不同AML细胞对铁死亡经典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L...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在爱拉斯汀(Erastin)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四唑盐(MTS)法检测不同AML细胞对铁死亡经典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LPCAT3 mRNA的基础表达水平,分析二者关联性。构建慢病毒介导的LPCAT3过表达AML细胞株(OE组)及阴性对照株(NC组)。在Erastin干预后,采用MTS、流式细胞术及微量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脂质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经典通路信号分子(PERK、ATF4、GRP78等)的表达水平。采用UPR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联合干预后检测上述铁死亡相关指标,分析调控关系。结果4种不同AML细胞对铁死亡敏感性不同,其中K562细胞相对不敏感,4种AML细胞对Erastin的IC50与LPCAT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19,P<0.001)。Erastin干预后,与NC组相比,OE组K562细胞的细胞活力被Erastin抑制(P<0.001),脂质ROS与MDA水平增加(P<0.001);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OE组中UPR经典通路分子PERK、ATF4、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通过4-PBA抑制UPR通路后,与未抑制状态相比,K562细胞活力下降(P<0.01),脂质ROS与MDA水平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LPCAT3可促进K562细胞铁死亡,且其激活的UPR经典通路PERK/ATF负向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拉斯汀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 铁死亡 UPR经典通路 急性白血病 4-苯基丁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一线诱导方案相关进展
17
作者 马萍 洪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组成的“3+7”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AML患者的标准诱导方案。此后,不断有临床研究对一线诱导方案进行改良优化,并研究新方案和...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组成的“3+7”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AML患者的标准诱导方案。此后,不断有临床研究对一线诱导方案进行改良优化,并研究新方案和标准诱导方案相比,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更具优势。文章主要阐述AML一线诱导治疗方案的相关进展及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诱导治疗 进展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18
作者 万雪莹 许晶 +1 位作者 刘晓丽 王宏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讨SPO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AML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初发AM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样本中SPOP mRNA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进行慢病毒包装构建SPOP稳定过表达的AML... 目的:研讨SPO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AML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初发AM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样本中SPOP mRNA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进行慢病毒包装构建SPOP稳定过表达的AML细胞系THP-1和U937,应用CCK-8法检测SPO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凋亡和周期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SPOP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9931(0.6303,1.433),AML组为0.5221(0.2422,0.7237),AML组SPO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将SPOP过表达后,U937过表达组凋亡细胞比例为10.9%±0.3%,明显高于空载组的8.9%±0.3%(P<0.05);THP-1过表达组凋亡细胞比例为4.6%±0.15%,明显高于空载组的3.0%±0.30%(P<0.05)。U937过表达组和THP-1过表达组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1.154±0.086、1.2±0.077,均高于空载组(空载组为1)(均P<0.05);U937过表达组和THP-1过表达组Bax/Bcl-2比值分别为1.328±0.057、1.669±0.15,亦高于空载组(空载组为1)(均P<0.05)。在细胞增殖实验中,U937过表达组和THP-1过表达组细胞数量均略微低于空载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周期实验中,U937过表达组和THP-1过表达组处于G1期细胞比例均略微高于空载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P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下调,Bax、Caspase3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P 急性白血病 细胞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KMT2A-MLLT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吴雅君 吴文俊 +4 位作者 郭杏 赵多多 高华 蔡真 韩晓雁 《实用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合并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A,KMT2A)基因重排(rearrangement of KMT2A,KMT2Ar)是一种耐药和复发率高的白血病[1]。研究发现,KMT2Ar AML患者与二倍体AML比较,在早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合并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A,KMT2A)基因重排(rearrangement of KMT2A,KMT2Ar)是一种耐药和复发率高的白血病[1]。研究发现,KMT2Ar AML患者与二倍体AML比较,在早期死亡率和大出血事件方面存在差异,更易表现出明显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发生大出血事件[2]。少部分KMT2Ar AML患者中可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样的免疫表型[3]。APL样表型的患者中,mixed lineage leukemia translocated to chromosome 3(MLLT3)作为融合伴侣的t(9;11)(p22;q23)是最常见的核型[4]。本文报道一例AML患者伴有KMT2A-MLLT3,同时为APL样的免疫表型,在临床上出现类似APL治疗过程中出现的DIC和脑出血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基因重排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A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20
作者 问蓉 郑鑫琪 +2 位作者 史文婷 丁邦和 陶善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KMT2A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KMT2A基因重排AML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征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生存情况。结果7... 目的探讨KMT2A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KMT2A基因重排AML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征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生存情况。结果7例患者KMT2A基因重排均为阳性,伙伴基因包括AF10、AF1q、AF6、ELL,且伴有WT1、FLT3-ITD、NRAS、U2AF1、EVI1等基因突变。5例患者在完全缓解状态接受allo-HSCT,2例患者在未缓解状态接受强烈化疗序贯allo-HSCT。移植前5例获形态学完全缓解,3例获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2例未缓解。7例患者移植后1个月均获得完全缓解,供受者嵌合状态为完全供者型,染色体核型转为正常核型。7例患者allo-HSCT后2年总生存率为57.14%(4/7)。4例患者于移植后12~16个月复发,总生存时间为20个月。截至随访日期,3例患者处于生存状态,骨髓形态学处于缓解状态,微小残留病阴性。结论allo-HSCT是提高KMT2A基因重排AML患者CMR率、延长总生存期的有效方案,移植后的维持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基因重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