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4000对大鼠创伤性休克早期继发肠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邓哲 曾红科 +6 位作者 冯永文 赵中江 梁实 刘德红 姚彬 孙冀武 彭刚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大鼠创伤性休克早期继发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休克组、常规复苏组和减阻剂组(静脉输入50μgPEG4000),复苏后2h检测血浆D-乳酸(D—LA)、肿瘤坏死因...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大鼠创伤性休克早期继发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休克组、常规复苏组和减阻剂组(静脉输入50μgPEG4000),复苏后2h检测血浆D-乳酸(D—L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肠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计算各组小肠黏膜Chiu’s评分及肠组织湿/干重(W/D)比值。结果与常规复苏组比较,减阻剂组血浆D—LA和TNF-α含量、肠组织ICAM-1和MDA含量、Chiu’s评分及肠组织W/D比值均明显降低,而肠组织SOD含量和DAO活性则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PEG4000可减轻创伤性休克大鼠早期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肠组织ICAM-1和TNF-α表达,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聚乙二醇4000(PEG4000) 继发肠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汪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预后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医的25例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断延迟原因和预后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完...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预后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医的25例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断延迟原因和预后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完全治愈,6例患者死亡,且治愈患者大多伴有一定程度的临床并发症。结论对腹部钝性外伤患者实施全面的临床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诊断延迟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外伤 继发肠损伤 诊断延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宇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7期2349-2350,共2页
目的对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受伤至就诊时间<24 h)与参考组(受伤至就诊时间≥24 h)... 目的对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受伤至就诊时间<24 h)与参考组(受伤至就诊时间≥24 h),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并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后尽快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创伤 继发肠损伤 诊断延迟 原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闫伟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6例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根据确诊时间,分为早期组(受伤距离确诊时间<24h)和延迟组(受伤距离确诊时间≥24h),每...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6例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根据确诊时间,分为早期组(受伤距离确诊时间<24h)和延迟组(受伤距离确诊时间≥24h),每组各23例,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延迟组相比,早期组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明显升高(91.3%VS65.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7.3%VS4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钝性外伤 继发肠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器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新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76-77,共2页
目的探究腹部钝器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2例腹部钝器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依据确诊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迟组(>24 h),各26例。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 目的探究腹部钝器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2例腹部钝器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依据确诊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迟组(>24 h),各26例。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延迟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延迟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腹部钝器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器外伤 继发肠损伤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娥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9期2514-2515,共2页
目的对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患者46例,以入院后6 h内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入院6 h后行手术治疗的24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 目的对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患者46例,以入院后6 h内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入院6 h后行手术治疗的24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对患者预后不利,可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与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应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创伤 继发肠损伤 诊断延迟 原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杰 薛玉龙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究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给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73例,依据确诊时间,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6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入院6h后接受治疗... 目的探究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给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73例,依据确诊时间,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6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入院6h后接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5%,(P<0.05)。结论对于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监护天数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外伤 诊断延迟 继发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简委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8期45-45,4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诊断延迟患者42例为观察组,入院后手术时间大于6h,无...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诊断延迟患者42例为观察组,入院后手术时间大于6h,无早期诊断延迟患者3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6h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延迟不利于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的预后,会影响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及时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 诊断延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预后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恩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30例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治愈,但伴有并发症,8例患者死...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30例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治愈,但伴有并发症,8例患者死亡。结论对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给予积极全面的检查分析可提高临床诊断率,亦可有效降低患者诊断延迟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 诊断延迟 预后
原文传递
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患者继发肠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鹏飞 毕建耀 周栋栋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56-256,F0003,F0004,共3页
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大多为海上作业人群如海军战士、船员等腹部受外伤后坠入海中受到海水浸泡导致的损伤。由于海上特殊环境,海水进入腹腔经常发生,其中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发生率约为5%。由于海水具有高渗、低温、细菌含量高等特点... 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大多为海上作业人群如海军战士、船员等腹部受外伤后坠入海中受到海水浸泡导致的损伤。由于海上特殊环境,海水进入腹腔经常发生,其中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发生率约为5%。由于海水具有高渗、低温、细菌含量高等特点,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双重刺激下,伤者腹膜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是长时间浸泡,肠黏膜易粘连,胃肠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继发肠损伤。目前,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由于病因复杂,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导致发生继发肠损伤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这给临床诊疗增加了一定难度。为减少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并发症,预防继发肠损伤的发生,促进预后,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患者继发肠损伤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继发肠损伤 海水浸泡 危险因素 临床诊疗 细菌含量 应激反应 功能
原文传递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龚国道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对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诊断延迟给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钝性损伤继发肠损伤患者68例,根据有无早期诊断延迟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于入院6 h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早期诊断延迟,入... 目的对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诊断延迟给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钝性损伤继发肠损伤患者68例,根据有无早期诊断延迟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于入院6 h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早期诊断延迟,入院后手术时间超过6 h,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会导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应及时进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性外伤 继发肠损伤 诊断延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