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和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月娥 李建华 +3 位作者 苟亚峰 王文文 朱军保 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和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外显子2(exon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氨基酸多态性(SA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人与绵羊MHC-DRB1基因exon...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和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外显子2(exon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氨基酸多态性(SA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人与绵羊MHC-DRB1基因exon2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绵羊MHC-DRB1的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和绵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OLA)的DRB1exon2均存在丰富的SNPs位点和SAPs位点,单一多态位点和简约多态位点数不尽相同,二者相比仅有14个SNPs位点相同,其余位点均不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二者MHC-DRB1exon2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序列变异引起的单氨基酸变化引发了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因此会引起基因功能的异常,从而引发抗病性和疾病易感性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rb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drb1 单核苷酸多态 单氨基酸多态 生物信 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杏平 陈兴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包皮对照组相比,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②在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患者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缺陷,这在人乳头瘤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1类 抗原提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裂解期蛋白BZLF1和BILF1抑制Raji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表达
3
作者 郑洪玲 郭庆伟 +3 位作者 张伟 张艳 何兴波 叶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裂解期蛋白BZLF1和BILF1是否能够抑制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表达。方法用佛波酯(TPA)和丁酸钠(NaB)诱导Raji细胞促使EBV激活进入裂解期,用Western bolt检测EBV裂解期的标志物BZLF1蛋... 目的探讨EB病毒(EBV)裂解期蛋白BZLF1和BILF1是否能够抑制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表达。方法用佛波酯(TPA)和丁酸钠(NaB)诱导Raji细胞促使EBV激活进入裂解期,用Western bolt检测EBV裂解期的标志物BZLF1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EBV进入裂解期后BZLF1和BILF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电穿孔转染质粒过表达BZLF1和BILF1蛋白及siRNA技术敲低BZLF1和BILF1蛋白表达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olt检测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TPA/NaB能够诱导EBV激活进入裂解期,EBV进入裂解期后BZLF1和BILF1基因过表达。EBV进入裂解期以及过表达BZLF1和BILF1后,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特异性siRNA可以阻断BZLF1和BILF1对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EBV裂解期蛋白BZLF1和BILF1能够抑制Raji细胞MHC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ZLF1 BILF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DRB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徐飞 成述儒 罗玉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绵羊MHCⅡ区DRB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1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1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1基因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绵羊MHCⅡ区DRB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1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1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1基因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29-30位的氨基酸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DRB1编码产物可能具有免疫应答和受体、胁迫应答和信号转导等功能,可能在免疫应答和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绵羊免疫力和抗病性起关键作用。DRB1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绵羊DRB1与山羊、羚羊、塔尔羊和牛等物种DRB1氨基酸距离较近,具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drb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白族儿童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永坤 王美芬 +6 位作者 郝萍 杨武 戚勤 唐睿珠 文革生 李海林 周丽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3-834,共2页
关键词 HLA-drb1 多态分析 DQB1 基因群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人类遗传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癌组织中LAG-3 FGL1 MHC-Ⅱ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戚颖 黄子祺 +2 位作者 别鸿宇 颜次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分子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及其亚型中的分布特点
7
作者 林健 周智广 +2 位作者 谭愈昱 黄干 廖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MIC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T1DM)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无亲缘关系的T1DM患...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MIC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T1DM)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无亲缘关系的T1DM患者33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A型糖尿病患者193例(TIADM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145例(LADA组),无亲缘关系的体检健康志愿者258名(健康对照组)。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T1DM组、LAD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ICA和HLA-DQ基因型。根据MICA基因外显子5的跨膜区多态性GCT重复序列的数目,确定为MICA4、5、5.1、6,9共5种等位基因。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之间MICA基因频率的差异,使用SvejgaardRyder检验分析MICA基因和HLA-DQ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1)MICA4、MICA9等位基因和MICA4/9、MICA9/9基因型的频率在起病年龄〈20岁的T1ADM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分别为20-3%比13.2%、26.8%比13.2%、13.0%比3.5%、6.5%比1.9%,X^2=6.501、21.419、12.312、5.269;均P〈0.05),而MICA5、MICA5.1等位基因和MICA5.1/A5.1基因型较正常对照组频率减少(28.9%比37.8%、19.1%比28.9%、4.9%比10.5%。X^2=5.845、8.323、3.286,均P〈0.05)。(2)MICA基因的频率在起病年龄≥20岁T1ADM组以及LAD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067~3.078、X^2=0.000-3.954,均P〉0.05)。(3)MICA与HLA.nq基因无连锁不平衡,SvejgaardRyder检验显示,MICA基因的易感作用较HLA-DQ弱[0R(95%C1):0.266(0.114-0.625)1,只有HLA-DQ基因为易感基因时,MICA才显示其易感作用[3.037(1.448~6.370)],而HLA-DQ为保护或中性基因时MICA基因无易感作用(均P〉0.05)。结论MICA基因仅在携带HLA-DQ易感基因的T1ADM患者中起作用,MICA基因多态性与起病年龄〈20岁的T1ADM相关,而与起病年龄≥20岁T1ADM和LADA患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DQ 基因型
原文传递
3个绵羊种群MHC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建平 于艳 +2 位作者 邢凤 李珏 王建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小尾寒羊、道赛特羊、特克赛尔羊3个绵羊种群共218只绵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ClassⅡ区DRB1、DRB2、DYMS、MB026基因座的微卫星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统计了3个种群的等位基因组成,并计算了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小尾寒羊、道赛特羊、特克赛尔羊3个绵羊种群共218只绵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ClassⅡ区DRB1、DRB2、DYMS、MB026基因座的微卫星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统计了3个种群的等位基因组成,并计算了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结果显示,4个基因座在3个种群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4、10.33、12.67、5.3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315、0.8037、0.7946、0.3992;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8473、0.8229、0.8165、0.4202。研究结果说明,DRB1、DRB2、DYMS基因座为高度多态基因座,MB026基因座为中度多态基因座,在这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小尾寒羊、道赛特羊及特克赛尔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MHCⅡ类基因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惠文巧 侯宏艳 +2 位作者 汤继顺 班谦 陈胜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共5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绵羊MHCⅡ类分子由于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备受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绵羊MHCⅡ类分子由于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备受青睐。论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与疾病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绵羊 遗传多态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B亚型Nef core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10
作者 李伟华 闫惠平 +3 位作者 张海萍 张欣 杨虹冰 胡文静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774-776,共3页
研究表明,Nef蛋白通过激活CD4+T淋巴细胞,提高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增加CD4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内吞,以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途径,对HIV复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1]。因此机体对Nef蛋白的免疫反应及其在控制病... 研究表明,Nef蛋白通过激活CD4+T淋巴细胞,提高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增加CD4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内吞,以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途径,对HIV复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1]。因此机体对Nef蛋白的免疫反应及其在控制病毒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F蛋白 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HIV-1B亚型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特异 E蛋白 cor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孙洪新 刘月 +1 位作者 王康 敦伟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疾病抗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为详细了解羊MHC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某些疾病抗性的关系,本文对绵羊、山羊MHC基因的分类、多态性研究及其多态与疾病抗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概... 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疾病抗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为详细了解羊MHC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某些疾病抗性的关系,本文对绵羊、山羊MHC基因的分类、多态性研究及其多态与疾病抗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HC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羊抗病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山羊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基因 多态 抗病育种
原文传递
藏酋猴Mhc-DPB1基因exon2的多态性
12
作者 李佳薏 姚永芳 +1 位作者 周亮 徐怀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7-1426,共10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来自四川地区的70个藏酋猴样品的Mhc-DPB1基因exon 2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次在藏酋猴中获得了18个DPB1等位基因(Math-DPB1),其中1个为假基因(Math-DPB1*01:06N)。18个等位基因中,Math-DPB1*06:01:01(67.14%)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Math-DPB1*01:03:01(37.14%)、Math-DPB1*09:02(25.71%)和Math-DPB1*22:01(15.71%)。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藏酋猴Math-DPB1等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氨基酸残基变异位点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不同物种来源的DPB1等位基因系统发生树表明,藏酋猴、猕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DPB1等位基因不是以物种特异性方式聚类,而是种间混聚在一起,并显示出明显的跨物种多态性(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选择性检验表明,平衡选择(Balancing selection)在维持Math-DPB1基因的多态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 DPB1基因 遗传多态 跨物种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外泌体免疫膜蛋白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罗淑敏 徐芳 +3 位作者 周童 肖俐 李传云 李伟华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浆外泌体免疫膜蛋白含量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在监测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病情转归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COVID-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浆外泌体免疫膜蛋白含量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在监测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病情转归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COVID-19患者及献血者2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型分为健康组、轻症型、普通型、重症型及危重型5组,每组各5例。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浆中的外泌体,采用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分析外泌体表面免疫膜蛋白的含量。比较各组外泌体免疫膜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阳性率。结果25例COVID-19患者及献血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4~92岁,平均(67.1±19.6)岁。轻症型[(2.40±1.45)%]、重症型[(3.51±1.44)%]及危重型[(3.67±2.04)%]MHCⅠ外泌体阳性率低于健康组[(16.42±3.79)%]和普通型[(14.81±3.30)%];危重型[(0.23±0.08)%]PD-1外泌体阳性率高于健康组[(0.07±0.05)%]、轻症型[(0.08±0.03)%]和普通型[(0.0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MHCⅡ外泌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血浆外泌体免疫膜蛋白的含量与病程进展有明显的相关性。外泌体免疫膜蛋白MHC-Ⅰ、PD-1的检测有助于COVID-19临床分型和(危)重症型病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外泌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 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死亡受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暴露对中国树鼩CXCR4、MHC-1、TNF-α、MCP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顺长 吴健鸿 +2 位作者 张景辉 袁宗辉 曾繁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暴露对中国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血液、肺脏、心肌及支气管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H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香烟烟雾暴露与炎...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暴露对中国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血液、肺脏、心肌及支气管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H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香烟烟雾暴露与炎性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国树鼩作为实验动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灵长目中国树鼩为实验动物,动式染毒装置进行烟雾暴露12周,采集股静脉血0.5 mL,经股动脉放血合并颈椎脱臼法处死中国树鼩后,分别取肺、心脏及支气管组织100 mg。以GAPDH为内参,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吸入组及非吸入组中国树鼩的外周血、肺脏、心肌及支气管组织CXCR4、MHC-1、TNF-α、MCPmRNA的表达。结果烟雾暴露12周后吸入组中国树鼩外周血和支气管CXCR4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入组中国树鼩外周血中TNF-α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HC-1、MCP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引起CXCR4和TNF-α的表达变化。中国树鼩对香烟烟雾暴露较敏感,是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的灵长目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雾暴露 树鼩 趋化因子受4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1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DRB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飞 成述儒 罗玉柱 《中国奶牛》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奶牛MHCⅡ区DRB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3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3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3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29...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奶牛MHCⅡ区DRB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3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3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3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29~30位的氨基酸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DRB3编码产物可能具有免疫应答、受体、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等功能,可能在免疫应答和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奶牛免疫力和抗病性起关键作用。DRB3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奶牛DRB3与绵羊、羚羊、塔尔羊、麝牛、亚洲水牛等物种DRB3氨基酸距离较近,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drb3基因 生物信息学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CA、CYFRA21-1、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丽华 郭君兰 +1 位作者 胡彦伟 焦智民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9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 目的探讨可溶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连接法检测sMICA、CYFRA21-1、MMP9表达情况。化疗后评估疗效,分析sMICA、CYFRA21-1、MMP9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sMICA阳性表达59例(62.11%),CYFRA21-1阳性表达62例(65.26%),MMP9阳性表达75例(78.9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MICA、CYFRA21-1、MMP9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为58.95%,sMICA、CYFRA21-1、MMP9阴性表达的患者疗效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sMICA、CYFRA21-1、MMP9表达均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肿瘤标志性分子sMICA、CYFRA21-1、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及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型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链相关蛋白A 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食管鳞状细胞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LP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可雅 王玲 侯建青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4期1702-1704,共3页
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作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全身组织细胞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单次跨膜糖蛋白。在生理状态下,APLP2具有调节其所在细胞部分功能的作用,例如在哺乳动物神经细胞中,APLP2具有促... 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作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全身组织细胞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单次跨膜糖蛋白。在生理状态下,APLP2具有调节其所在细胞部分功能的作用,例如在哺乳动物神经细胞中,APLP2具有促进哺乳动物神经细胞迁移的作用。另外,APLP2在人体中具有维持铜的稳态、维持位于细胞膜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平衡以及维持葡萄糖和胰岛素平衡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PLP2在恶性肿瘤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例如通过启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结构增加肿瘤的转移速度以及通过更多地结合MHCⅠ类分子从而发挥抗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对APLP2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肽前样蛋白2 肿瘤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分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谷胱甘肽转移酶1通过抑制泛素化促进MHCII表达
18
作者 刘纪伟 李叔航 +3 位作者 解迪 张会敏 李庆 白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omega1(GSTO1)如何调控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的功能。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STO1缺陷及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表面MHCII分子的表达。将BMDCs与来自OTII小鼠的CD4 T细胞在OVA存在下共培养...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omega1(GSTO1)如何调控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的功能。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STO1缺陷及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表面MHCII分子的表达。将BMDCs与来自OTII小鼠的CD4 T细胞在OVA存在下共培养,并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循环和内化。实时定量PCR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总蛋白质水平。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后MHCII分子的泛素化水平。结果GSTO1缺陷或GSTO1抑制剂不影响BMDCs的增殖和凋亡,但会降低细胞膜上抗原递呈分子MHCII分子的表达。GSTO1缺陷或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活化CD4 T细胞的能力受损。在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循环和内化过程正常。GSTO1抑制剂不影响MHCII分子的转录,但会降低其总蛋白质水平。另外,在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的泛素化水平增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恢复GSTO1抑制剂处理后BMDCs的细胞膜MHCII表达水平。结论这些数据表明,BMDCs中的GSTO1通过抑制MHCII分子的泛素化,促进MHCII的表达,从而提高CD4 T细胞的激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omega 1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树突状细胞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在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杰 刘芳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期109-112,169,共5页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预后差,目前亟需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在低级别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普遍存在。IDH1突变与...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预后差,目前亟需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在低级别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普遍存在。IDH1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在治疗靶点,可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概述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家族的生理功能、IDH突变在胶质瘤形成中的意义、IDH1突变与胶质瘤免疫治疗及预后的关系,以及IDH1突变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可能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免疫治疗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ence》子刊:低免疫胰岛移植有望治愈1型糖尿病
20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66-66,共1页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显示,一研究团队完成了不需要免疫抑制的人类异基因、基因工程低免疫(hypoimmune,HIP)胰岛移植的概念验证,在临床前模型中,异基因HIP胰岛可以避免异基因和自身免疫反...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显示,一研究团队完成了不需要免疫抑制的人类异基因、基因工程低免疫(hypoimmune,HIP)胰岛移植的概念验证,在临床前模型中,异基因HIP胰岛可以避免异基因和自身免疫反应,并提供血糖控制。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人原代胰岛细胞中编码Ⅰ类和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并通过过表达CD47,防止其被先天免疫细胞杀伤,然后将这些HIP细胞重新聚集为假胰岛(pseudoislets),将其移植到糖尿病人源化小鼠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反应 异基因 胰岛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CD47 国际期刊 1型糖尿病 细胞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