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战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石菊松 吴树仁 +1 位作者 张永双 王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为了探索极端气候事件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减灾防灾战略,提高主动减灾防灾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减灾战略研究会"与会专家汇报和讨... 为了探索极端气候事件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减灾防灾战略,提高主动减灾防灾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减灾战略研究会"与会专家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从新构造与地震活动,气候变化,人口与城镇化进程三个方面开展分析,试图探讨我国2010年重大地质灾害多发,群发的原因,并对我国地质灾害今后面临的总体形势做出宏观研判。综合分析认为:①近年来全球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相对活跃期,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区,是现今构造地震活动强烈响应区,尤其是印度板块的强烈活动,使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断裂活动增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频发是总体趋势;②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异常条件使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汇地带,也是地貌高差气候变化最大的地区,特别是2010年长时间干旱,汛期集中的高强度、长持时的降雨、局部强暴雨导致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缘等内动力作用强烈地区,导致地质灾害频发;③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及工程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建设和工程经济活动规模大,且逐步向生态地质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转移,城镇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特别是山区城镇自主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地质灾害伤亡和损失程度加重。为了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中国地质灾害形势,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灾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从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现状分析入手,充分借鉴国际自然灾害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与策略,从推进中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7点综合减灾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政府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地质灾害综合减灾的广泛交流与讨论,促进防灾减灾科技与策略在实践中应用,为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集思广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地质灾害 综合减灾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城市灾害及综合减灾规划战略(二)
2
作者 金磊 《电子产品维修与制作》 2000年第7期88-96,共9页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城市灾害 综合减灾规划战略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城市灾害及综合减灾规划战略(续)
3
作者 金磊 《劳动安全与健康》 2000年第6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西部城市 城市灾害 综合减灾规划战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问新世纪中国安全减灾——兼论中国综合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4
作者 金磊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7-30,共4页
国内外安全减灾已倍受关注 ,但 2 1世纪的减灾之路如何走已成为特别迫切的命题。它不仅要求国家的政府战略中包含防灾减灾内容 ,更要求处理好建设、开发、减灾的关系。从建立创新机制的视角来看 ,结合国情及全球灾情 ,可从十大方面提出... 国内外安全减灾已倍受关注 ,但 2 1世纪的减灾之路如何走已成为特别迫切的命题。它不仅要求国家的政府战略中包含防灾减灾内容 ,更要求处理好建设、开发、减灾的关系。从建立创新机制的视角来看 ,结合国情及全球灾情 ,可从十大方面提出科学减灾的命题 ,科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1世纪 安全减灾 综合减灾战略 可持续发展 综合减灾管理 安全减灾学科建设
全文增补中
初论中国减灾的新世纪发展战略
5
作者 郑士贵 《管理观察》 1999年第8期5-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减灾 发展战略 新世纪 综合减灾战略 方法和途径 科技减灾 国民安全 素质的培养 20世纪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安全观与小康安全建设——兼论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
6
作者 金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全面小康社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富裕程度的概念 ,还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追求的是物质、精神、生态、安全文明的共同发展。所以 ,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除了经济指标外 ,还必须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富裕程度的概念 ,还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追求的是物质、精神、生态、安全文明的共同发展。所以 ,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除了经济指标外 ,还必须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人文指标。本文从国家大安全观分析入手 ,通过现存的灾害态势 ,提出了小康安全建设的新构想 ,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全观 小康安全 综合减灾战略 安全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