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土空间效率演进特征与综合分区
1
作者 李强 高威 江婉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农业空间效率分异以粮食主产区为主体动态演进,生态空间效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各空间效率关联性均以集聚为主导。(2)分类型空间效率分区反映主导空间效率对主体功能要求的多元响应,但各主体功能与其所对应的主导空间效率的协调状态均不理想。(3)国土空间效率—主体功能共进区反映国土空间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要求,国土空间效率牵引—主体功能失衡区体现国土空间效率综合效应的带动作用,国土空间效率劣势—主体功能牵引区中主体功能借助主导空间效率发挥支撑作用,国土空间效率—主体功能共退区表征主体功能实现与国土空间综合利用相对失衡。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效率存在优化空间且空间异质性显著,针对各分区的空间效率特点及所存问题,提出精细化国土空间利用优化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展系统性国土空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效率 演进特征 综合分区 超效率SBM模型 城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特性与生态胁迫的中国耕地质量提升综合分区
2
作者 廖宇波 谢恩怡 +6 位作者 陈文广 姚东恒 雷鸣 党昱譞 李亮 赵晶 孔祥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科学划定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对于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耕地适宜性、连片性、抗逆性等生产特性维度和生态胁迫维度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全国耕地的生产特性进行评价分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生态胁迫... 科学划定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对于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耕地适宜性、连片性、抗逆性等生产特性维度和生态胁迫维度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全国耕地的生产特性进行评价分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生态胁迫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组合分类方法划定耕地质量提升综合分区。结果表明:1)围绕生产特性和生态胁迫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开展分类评价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中国耕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可为生产-生态协同的耕地质量提升提供有效支撑;2)中国耕地适宜性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趋势,高度适宜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8.12%;连片性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空间格局,高、中连片性耕地占比较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5.32%和43.76%;较强抗逆性耕地数量多且分布广,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9.07%,强、弱、较弱抗逆性耕地数量少且空间集聚;具有强生态限制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48%,广布于黄淮海平原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3)基于生产特性与生态胁迫融合的视角,全国耕地资源可分为用养结合区、适宜改善区、空间优化区、设施完善区、生产综合提升区和生态修复区6个质量提升区,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差异化的耕地质量调控和管理策略。研究可为新时期中国因地制宜地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生产特性 生态胁迫 空间组合 综合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度及综合分区
3
作者 陶俊逸 叶显民 +5 位作者 汪小宝 周玉琴 冉玉菊 熊波 董雯雯 赵筱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7-357,共11页
[目的]在碳中和背景下进行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度及空间综合分区,为提出差异化国土空间低碳、高效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2020年云南省16个州市单元面板数据,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低碳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目的]在碳中和背景下进行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度及空间综合分区,为提出差异化国土空间低碳、高效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2020年云南省16个州市单元面板数据,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低碳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并结合碳效益指数划分综合分区,提出各区优化建议。[结果]①2020年云南省碳排放量为1.23×10^(8)t,其中生产空间碳排放远大于生活空间,前者几乎是后者的31倍,碳吸收量为1.40×10^(7)t,仅为碳排放量的1/10。②2020年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仅为0.628,呈现出滇中和滇西北较高,滇东、滇西南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具体到各州市,仅西双版纳、迪庆和玉溪达到高效利用,效率最大值为1.430,而昭通市利用效率最低,仅为0.490。③基于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与碳效益指数,最终形成低碳保持-高效率、碳汇功能-高效率、碳汇功能-中等效率、碳汇功能-低效率、碳强度控制-高效率、碳强度控制-中等效率和高碳优化-低效率7个综合分区,并提出各区差异化管治策略。[结论]当前云南省碳吸收远不足以抵消碳排放,整体表现为碳源,国土空间利用仍较为粗放,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潜力,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在制定国土空间低碳发展与高效利用策略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胜军 洪松 +4 位作者 任宪友 李涛 薛怀平 蔡述明 冯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从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湖北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以湖北省近5年来及未来5年预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社会、经济、环境4大指标系统,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不同类型区不同指标因子的权重,在已确定的4个一级分区内进... 从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湖北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以湖北省近5年来及未来5年预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社会、经济、环境4大指标系统,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不同类型区不同指标因子的权重,在已确定的4个一级分区内进行系统动态聚类分析,通过动态调整参数,得到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该分区结果将湖北省土地利用分为武汉(鄂东)都市圈协调发展区、鄂中南农业生态协调发展区、鄂西南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区、鄂西北林业生态协调发展区4个一级区和都市核心区,鄂中平原区、鄂东平原区、鄂中北平原区、鄂东南山区、鄂东北山地区、鄂中南平原区、鄂中丘陵区、鄂西三峡山区、鄂西南山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鄂北岗地区、鄂西北山区,鄂西北低山丘陵区等14个二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指标体系 综合分区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5
作者 念沛豪 蔡玉梅 +2 位作者 马世发 庄立 张路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从指标体系和分区方法两方面对具有综合分区性质的主体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对未来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比法等。研究结果:(1)这两类分区的指标体系构建仅从城镇... 研究目的:从指标体系和分区方法两方面对具有综合分区性质的主体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对未来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比法等。研究结果:(1)这两类分区的指标体系构建仅从城镇化、工业化开发或土地利用等单主题或单角度出发,不足以体现统筹复合国土空间的各类要素的综合分区性质;(2)分区的定性方法无法支撑整个分区过程,常规定量方法在空间上表达不佳,"3S"技术等新方法在分区中的应用尚有进一步的挖掘空间。研究结论:应深化多模型耦合的智能化分区模型研究,加强对多主题集成综合分区以及时空演变下动态分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综合分区 指标体系 分区方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然灾害综合分区与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银山 香宝 +2 位作者 雷军 阿拉腾图雅 包玉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5,共5页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自然灾害 综合分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被引量:13
7
作者 廖晓勇 陈治谏 +1 位作者 王海明 罗承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从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依据2004年西藏土地利用数据,在全面分析西藏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一致性,建立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软件SPSS的系... 从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依据2004年西藏土地利用数据,在全面分析西藏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一致性,建立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软件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将西藏土地利用划分为藏中综合发展区、藏东农林牧区、藏南农牧区和藏北牧区,并综合分析评述了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特征及土地利用功能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系统聚类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以重庆云阳县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邓永旺 王成 +1 位作者 杨庆媛 何春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0-245,288,共7页
在借鉴前人关于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域分区和功能分区相结合的两级分类法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云阳县DEM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依据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将云阳县划分为4个地貌区,... 在借鉴前人关于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域分区和功能分区相结合的两级分类法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云阳县DEM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依据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将云阳县划分为4个地貌区,即西部低山岗地区、江北中低山区、江南中低山区、东北中山区。在各个地貌区内部,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续分出10个土地利用功能亚区。综合各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建议,为云阳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空间管制 云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GIS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以黑龙江省红兴隆垦区五九七农场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博 雷国平 +3 位作者 张慧 汤思阳 周晓飞 张冰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200,共6页
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九七农场进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旨在为土地规划、农业区域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和动态5个方面对土地综合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结合空... 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九七农场进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旨在为土地规划、农业区域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和动态5个方面对土地综合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聚类分析对研究区进行管制分区。结果表明: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按照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综合分区,分别为:西南城镇发展区、完达山北麓林牧业土地利用区、三江平原中部农业土地利用区、三江平原南缘湿地土地利用区,并根据分区结果制定差别化土地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主成分分析 GIS空间分析 红兴隆垦区五九七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优化的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理论框架 被引量:84
10
作者 马世发 黄宏源 +1 位作者 蔡玉梅 念沛豪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第11期31-34,共4页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必须要从立体层面建立新的空间认知。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给出了宏观尺度国土认知的基本范式,其与微观尺度的三生空间有着显著的区别,三生功能源于三生空间,但又高于三生空间的局限。在进行国土空间综合分区时,需要进...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必须要从立体层面建立新的空间认知。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给出了宏观尺度国土认知的基本范式,其与微观尺度的三生空间有着显著的区别,三生功能源于三生空间,但又高于三生空间的局限。在进行国土空间综合分区时,需要进行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划分;在分区的基础上,三生功能的空间协同优化可依据"反规划"理论实施。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可以通过一个"千层饼"模型描述,综合分区就是按照区内功能相似、区间功能差异的分区原则对"千层饼"进行切分。湖南省国土空间综合分区范例表明,利用三生功能解释国土空间优化是可行的,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也易于理解,划分的结果符合国土规划的综合性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规划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 三生功能 空间优化 三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演进及综合分区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李强 高威 +3 位作者 魏建飞 姜志法 张杨 吕军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9-249,共11页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效应;结合脱钩结果和粮食产区进行综合分区优化,借助灰色模型预测了2021—2035年各综合分区的净碳汇量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呈波动式上升,年均增速3.740%,粮食主产区碳汇能力优于其他粮食产区;2)核密度估计显示,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均呈向碳汇高值区的扩散态势;3)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2020年除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外,其他省(市、区)均处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的综合分区;4)预测2021—2035年中国耕地利用碳汇能力保持平稳增长,各综合分区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并对全国及各综合分区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推进实现耕地利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净碳汇 综合分区 粮食产区 演进趋势 核密度估计 脱钩模型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云川 朱明苍 罗永明 《软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四川省为例,以聚类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土地利用综合区的主要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
关键词 区域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中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 被引量:21
13
作者 彭建 王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0,共8页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11个土地资源区,即东北山地平原农林用地区...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11个土地资源区,即东北山地平原农林用地区、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与工矿建设用地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与林牧用地区、四川盆地及秦岭山地农林用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渔与工矿建设用地区、江南丘陵山地农林用地区、云贵高原农林用地区、华南、滇南热带亚热带农林渔果与工矿建设用地区、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旱作农业与牧业用地区、西北内陆干旱荒漠与绿洲农牧用地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与林牧用地区;在各土地资源区内部,采用自下而上归并的途径,依据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属性指标,以县为基本单元,应用Kohonen网络进行非监督分类,在全国续分出41个土地资源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综合分区 KOHONEN网络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彦杰 赵艳霞 +1 位作者 刘欣 尚月敏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2期3-5,共3页
划分土地整治综合分区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工作。以邢台市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辅以地理要素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指标方法,划分了5个土地整治综合分区,分析各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存在问题,提出各区的土地整治方... 划分土地整治综合分区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工作。以邢台市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辅以地理要素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指标方法,划分了5个土地整治综合分区,分析各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存在问题,提出各区的土地整治方向和重点任务。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规划、国土资源综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综合分区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环境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胤汉 管海晏 +1 位作者 岳大鹏 李厚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以遥感图像解译为基础 ,结合野外实际考察 ,并通过抽样验证进行生态环境的区划 .在对生态环境区划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依据生态环境组分的结构特征、功能与潜力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等问题 ,通过专家集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陕西省进行... 以遥感图像解译为基础 ,结合野外实际考察 ,并通过抽样验证进行生态环境的区划 .在对生态环境区划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依据生态环境组分的结构特征、功能与潜力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等问题 ,通过专家集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陕西省进行了综合生态环境区划 ,从而为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为陕西生态环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分区 区域原则 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 综合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玉邦 梁川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3,共7页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水的资源属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等因子,选取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的指标体系(16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水的资源属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等因子,选取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的指标体系(16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区划方法,对川中丘陵区进行量化分区。研究结果将川中丘陵区16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简阳)分为农业水资源较低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低效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中等利用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和农业水资源较高效利用区5个区,这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高效利用 综合分区 主成分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及调控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淑杰 窦森 王利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6-848,882,共4页
首先,根据自然环境条件把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土地利用区,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社会、经济指标把3个区细分为6类土地利用区。其次,针对各分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措施。最后,探讨了协调区域间土地利用... 首先,根据自然环境条件把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土地利用区,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社会、经济指标把3个区细分为6类土地利用区。其次,针对各分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措施。最后,探讨了协调区域间土地利用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调控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初步综合分区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昭民 魏光兴 周翠英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57-63,共7页
本文通过发生于山东省境内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分析,给出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结合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地质等特征,对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初步综合分区。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分区依据 综合分区 山东 地震 寒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与空间管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璐 郑新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0-1552,共3页
围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济南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主导因素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全市土地划分为北部平原生态农业区、中部平原城镇建设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建设区3个综合区域,并提出各... 围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济南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主导因素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全市土地划分为北部平原生态农业区、中部平原城镇建设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建设区3个综合区域,并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区域发展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空间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玉邦 梁川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6,共5页
基于"水-水文循环-生态环境变化"这一关键性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结合水的资源属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以及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种植模式等几方面,选取构建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 基于"水-水文循环-生态环境变化"这一关键性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结合水的资源属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以及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种植模式等几方面,选取构建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16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区划方法,对川中丘陵区进行量化分区。分区结果表明,指标构建合理,分区方法得当,分区结果可靠,对于南方季节性干旱区进行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规划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高效利用 综合分区 主成分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