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龙 董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7,共5页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对土地的高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管理效果,关系到城市圈的城镇化进程。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2001—2010年间土地集约利用...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对土地的高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管理效果,关系到城市圈的城镇化进程。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2001—2010年间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了量化评价。研究表明:(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该方法系统整合了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2)单项指标显示,10a间,武汉城市圈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提高;(3)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长速度慢于后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因此,武汉城市圈在未来一段时间应把握住发展契机,通过增强土地利用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绩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注重土地环境质量改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沈阳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微 刘亚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本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为评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特征表明:2006?2014年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快速提高,各个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呈减弱趋势;(2)分项指标特征表明:土地投入水平、产出效益... 本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为评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特征表明:2006?2014年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快速提高,各个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呈减弱趋势;(2)分项指标特征表明:土地投入水平、产出效益指标均经历了快速提高和缓慢提高阶段,由低度、中度集约转变为高度集约,表明经济发展一直是沈阳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于2010年呈现跳跃性提升态势,说明沈阳城市化所发挥的集聚效应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成为沈阳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动力之一;(3)土地环境质量指标逐年递增,说明沈阳市逐年加大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力度,但2010年后人均绿地面积呈现增速放缓趋势,表明土地资源利用呈紧张态势。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可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排列多边形 综合图示指标法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湖南省土地多功能性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1 位作者 蔡玉梅 吕永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8-303,309,共7页
多功能性评价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多功能识别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测度了1990年、2000年、2010年湖南省土地多功能状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多功能性评价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多功能识别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测度了1990年、2000年、2010年湖南省土地多功能状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多功能性评价,模型系统整合了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2)研究期间,湖南省土地总功能由1990年的0.10提高至2000年、2010年的0.22,0.40。重心由农业生产功能转变为经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等,功能之间协调性逐步下降;(3)单项功能方面,除农业生产功能有所降低外,经济生产、交通保障、社会保障、就业支撑、居住家园以及生态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建议今后土地利用中应稳定和提高生态功能,提升土地的农业生产、就业支撑、社会保障等功能,并加强功能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性 指标体系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龙 董捷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本研究引入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从拆旧适宜性和建新适宜性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综合考虑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特点和发展目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性评价四级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分... 本研究引入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从拆旧适宜性和建新适宜性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综合考虑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特点和发展目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性评价四级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分别进行拆旧、建新和挂钩综合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遴选拆旧建新"优良","较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区域,按照优先联动拆旧,建新"优良"区域的原则,制定武汉城市圈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联动规划方案。研究表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简单易行,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在适宜性评价中的影响,适宜用于挂钩适宜性评价工作。武汉城市圈在短期内可优先安排拆旧的"优良"区域(即鄂州和潜江)与建新的"优良"区域(即天门、武汉和仙桃)进行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适宜性评价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PSR模式的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梅景 赵清 +2 位作者 骆文辉 徐为洲 许华宏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7,共3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框架模式,从环境本底—环境压力—环境效应—社会响应等4个方面选出23个指标组成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综合得分指数并结合ArcGIS软件...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框架模式,从环境本底—环境压力—环境效应—社会响应等4个方面选出23个指标组成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综合得分指数并结合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空间表达,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分成5类。评价结果显示,南京、无锡、常州、扬州、连云港的可持续能力较强,宿迁、淮安、盐城的可持续能力最弱。江苏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南部地区自然条件优于北部地区,但南部地区环境压力较大;揭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State—Respond(PSR)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 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6
作者 常小龙 闫弘文 +1 位作者 王筱明 陈源源 《国土资源情报》 2017年第1期35-41,共7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可以找出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分析导致政策实施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从节约用地、实施过程、投资效益3个方面构建10个评价指标,采用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经K-...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可以找出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分析导致政策实施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从节约用地、实施过程、投资效益3个方面构建10个评价指标,采用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经K-均值法聚类分析2006~2014年济宁市11个县(市、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全市整体水平较好(Ⅱ级);(2)各县(市、区)评价结果空间差异较大,其中邹城市实施评价综合指数最高(0.572),为优良(Ⅰ级),嘉祥县最低(0.194),为较差(Ⅲ级);(3)空间分布上,Ⅰ级区与Ⅱ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济宁市的中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 济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