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演替阶段褐沙蒿种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刘华民
朴顺姬
王立新
刘芳
尉云
刘士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50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60022)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090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0330120)。
-
文摘
以生长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上的特有种———褐沙蒿种群为对象,对处于植被演替不同阶段(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生境)的褐沙蒿种群生长状态和及其生境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随着沙地表层的逐步固定,土层0~5cm的土壤含水量在逐渐增加,雨后各样地内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都出现在0~5cm表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在各样地间差异极为显著,并表现出随着沙地的固定逐渐增加的趋势。褐沙蒿基株数、构件的枝条数在各演替阶段间虽无显著的差异,但随土壤基质的改变,反映种群生态功能的特征,如冠幅、生物量、生殖配额等特征在各样地间却有显著差异,且表现出随着沙地的固定而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褐沙蒿种群综合活力指数(CVI),试图以一个综合的指标来表示褐沙蒿种群在不同衰退阶段生长状态上的差异。分析表明,随着沙地的逐步固定,褐沙蒿种群综合活力指数在各演替阶段差异极为显著,其值从流动沙地的0.63显著下降到固定沙地的0.38,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
-
关键词
褐沙蒿
种群
综合活力指数
-
Keywords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compositive vigour index.
-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