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及综合生态效应研究
1
作者 胡梦姗 叶长盛 +1 位作者 李媛洁 刘彦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不透水地表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不透水地表与区域综合生态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促进意义。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获取2000、2010、2020年三个年份不透水地表盖度,分析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地表... 不透水地表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不透水地表与区域综合生态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促进意义。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获取2000、2010、2020年三个年份不透水地表盖度,分析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温度、地表径流、水网密度、生境质量、NDVI、碳排放量等指标构建综合生态效应评价体系。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显著增长的趋势下,不透水地表变化与研究区综合生态效应指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昌市不透水地表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5.80%增至13.59%,整体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安义县与新建区等多个次核心且多层次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南昌市各区县空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强,不透水地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心城区是自然地表向人工地表转化最为激烈的地域;3)2000—2020年南昌市不透水地表盖度与综合生态效应指数负向回归影响先增强后减弱,由-0.1304降至-0.3745,再升至-0.1099,不透水地表恶化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昌市正积极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质量降低等问题,力求在发展经济的步调上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向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 时空变化 综合生态效应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中心区绿地与温湿综合生态效应关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臧亭 谭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73,共7页
随着城市飞速发展,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绿化效应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多个城市高密度中心区选取不同空间模式的绿地,对绿地中心、边缘、周边观测点以及对照参考点连续三天温湿度测量,从人体舒适度角度出发,定量分析各类绿地对周边环境... 随着城市飞速发展,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绿化效应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多个城市高密度中心区选取不同空间模式的绿地,对绿地中心、边缘、周边观测点以及对照参考点连续三天温湿度测量,从人体舒适度角度出发,定量分析各类绿地对周边环境降温、增湿及综合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探索城市绿地生态效应以绿地为中心向周边扩散的规律。最终优选出适合高密度中心区的绿地空间格局生态高效模式和适宜规模,对规划实践提出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区 绿地 温湿指数 综合生态效应 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建设要考虑综合生态效应
3
作者 朱奕 《环境经济》 2004年第10期57-58,共2页
今年夏天,北京遇上了少见的大雨,持续不断的降雨将北京浇了个透。按理说,对于这座缺水的城市,如此大的降雨量会大大地补充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然而,专家透露的事实却是,这些降雨对北京地下水资源的补充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而造成... 今年夏天,北京遇上了少见的大雨,持续不断的降雨将北京浇了个透。按理说,对于这座缺水的城市,如此大的降雨量会大大地补充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然而,专家透露的事实却是,这些降雨对北京地下水资源的补充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而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美化”城市时铺设了大量硬化地面。“看上去很美”的城市环境工程暴露了我们诸多观念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建设 综合生态效应 北京 水资源 硬化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53
4
作者 巩杰 黄高宝 +1 位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研究了秸秆覆盖春小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表层(0~10cm)土温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低温时有增温作用,高温时有降温作用;覆盖有一定的抑蒸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9.61%~20.9... 研究了秸秆覆盖春小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表层(0~10cm)土温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低温时有增温作用,高温时有降温作用;覆盖有一定的抑蒸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9.61%~20.93%,其保水作用主要发生在上层土体0~40cm,并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覆盖后0~40cm土体中土壤全N、全P在一个生长季节后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覆盖处理后小麦生育时期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形成了不同时期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了土壤生物学活性。适量秸秆覆盖有利于寻求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水热组合,具有良好的农田综合效应,可提高产量12.47%~2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麦田 秸秆覆盖 生态综合效应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少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园林大面积种植区西盟县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测评
5
作者 赵筱青 高翔宇 +2 位作者 顾泽贤 普军伟 谈树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90,共9页
为了探讨桉树等人工园林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滇西南的西盟县为研究区,以GIS和RS技术为平台,以NPP、土壤保持、生态盈余/赤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类反映生态效应功能的物质量为基础,以货币的形式测算生态环境综合效应... 为了探讨桉树等人工园林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滇西南的西盟县为研究区,以GIS和RS技术为平台,以NPP、土壤保持、生态盈余/赤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类反映生态效应功能的物质量为基础,以货币的形式测算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价值量。结果表明:(1)2000-2015年15年间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下降了10.69亿元,其中植被NPP和土壤保持价值量增加,而生态盈余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价值量下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研究区生态效应价值量的贡献最大,而植被NPP贡献最小。(2)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林区以及东南地区,生态效应价值量最大的乡镇是中课乡,较小的乡镇是勐卡镇、力所乡。(3)从用地类型看,近15年来,天然林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最高,但是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降了10.02亿元,而橡胶林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增加最多,增加了4.31亿元。桉树林地、茶园、水田和旱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也逐年增加,而灌木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效应价值量逐年减少。(4)15年间对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贡献最大的是天然林地,占74%~81%,其次为水田和旱地,占15%~17%,其他用地类型的生态效应价值量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综合效应 价值量 GIS 西盟县 人工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晓东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科综合...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注重多尺度的集成、完善"3S"技术与模拟模型的融合及加强生态环境效应反馈机制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要素效应 综合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效应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东芝 王昭阳 +2 位作者 杨广 何新林 李俊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123-128,132,共7页
指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60多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否同步改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构建了兵团生态效应评价模型,计算了兵团生态效应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兵团整... 指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60多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否同步改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构建了兵团生态效应评价模型,计算了兵团生态效应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兵团整体生态效应状况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由0.515(2008)降到0.481(2015);在空间尺度上,北疆兵团的生态效应综合指数介于0.359~0.600之间,生态状况整体较好,东疆兵团和南疆兵团的生态效应综合指数在0.226~0.363之间,生态状况整体较差。根据兵团不同地域生态状况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生态效应的建议与对策,为兵团未来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生态风险评估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 生态效应综合指数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Trapping Efficiency of Colored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on Liriomyza spp.and Plutella xylostella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祯 郑传伟 +3 位作者 陈旷 戈毅航 刘霞 况荣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2期306-310,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ect of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on Plutella xylostella and Liriomyza spp.,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rge area extension of the technique.[Method] The integra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ect of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on Plutella xylostella and Liriomyza spp.,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rge area extension of the technique.[Method]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trapping efficiency of colored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on Liriomyza spp.and Plutella xylostella was conducted by field surveys and structured interview in Tonghai County,Yunnan Province,China.[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have strong power of trapping Liriomyza spp.and Plutella xylostella(3 414±720 and(219±157) head/piece,respectively);the control cost by the usage of pesticide is the highest,(10 099.5±2 752.5) yuan/hm^2,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takes the second place,(1 125.0±465.0) yuan/hm^2,the control cost by the usage of yellow sticky cards is the lowest,(450.0 ±186.0)yuan/hm^2.Without the usage of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pesticide application times and costs are(15.0±2.7) times and(12 070.5±2 136.0) yuan/hm^2;combined with usage of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pesticide application times and costs reduce by 5.7 times and 4 618.5 yuan/hm^2.The ratio of trapped beneficial insects and target pests was 1 ∶1 131,which showed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yellow sticky cards and sex pheromone on the non-target insects was very limited.[Conclusion] The trapping approach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the local farmers.Looking at the above factors,the trapping technology has strong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promotion value in pest contro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sticky cards Sex pheromone Liriomyza spp. Plutella xylostella Integrated assessment Ecological impact Trapping efficiency Application pro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被引量:4
9
作者 Tan Kelong Wang Xiaofeng Gao Huiju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4期519-524,共6页
Based on multi-type,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we have monitored recent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use and vegetation,in sandy areas and salinize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Green Corridor zone of the main channel... Based on multi-type,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we have monitored recent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use and vegetation,in sandy areas and salinize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Green Corridor zon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The results of our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Green Corridor of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has conspicuously improved from 2002 to 2004.These improvements show up largely in such aspects as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vegetation cover,a reduction in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s and a weakening in the intensity of sandy and the salinized land.On the other hand,the cultivated area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2002 to 2004.The rate of growth in cultivated areas during this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1999 to 2002.The increase in the use of irrig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cultivated areas has a long-term potential restraining effect on the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Tarim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River Basin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Water transportation Ecological effect Remote sen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