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度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重点
1
作者 雍青措姆 尹君 《西藏科技》 2024年第3期3-5,12,共4页
西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刻理解把握科考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全力以赴服务好、配合好、参与好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要求:积极参与科考,加强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修复、生... 西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刻理解把握科考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全力以赴服务好、配合好、参与好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要求:积极参与科考,加强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碳汇等研究。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要求: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各级领导同志多次与科考专家共商成果应用,多次赴高海拔地区协调科考工作,多次邀请科考院士专家出席自治区重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工作座谈会 成果应用 王君正 综合科学考察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初报 被引量:31
2
作者 俄有浩 苏志珠 +7 位作者 王继和 翟新伟 刘虎俊 唐进年 丁峰 张锦春 廖空太 郑庆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类型多样,在其东北部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沙丘下伏地形复杂,沙漠腹地分布出露连续的地层剖面,其蕴藏着反映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古疏勒河变迁的大量环境信息。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古疏勒河变迁及其与罗布泊退缩的关系、以及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规律、风沙危害的研究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保护世界级的敦煌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干旱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综合科学考察 干旱地区 环境变化 地层剖面 羽毛状沙丘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鸿烈 李文华 +1 位作者 章铭陶 韩裕丰 《资源科学》 1986年第3期22-30,10,共10页
青藏高原西起喀喇昆仑山,东抵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面积230万km^2,约占我国领土的1/4。海拔一般超过4000m,素有世界屋脊之誉。这样一个举世无双、雄伟壮观的世界第一大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它具有独特的自然景... 青藏高原西起喀喇昆仑山,东抵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面积230万km^2,约占我国领土的1/4。海拔一般超过4000m,素有世界屋脊之誉。这样一个举世无双、雄伟壮观的世界第一大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它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特殊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地质发展史,复杂的生物区系和富饶的自然资源。高原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综合科学考察 西藏农业 横断山区 考察 珠穆朗玛峰地区 高原隆起 考察研究 中国科学 综合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度 潘裕生 +1 位作者 武素功 张青松 《自然资源学报》 198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7年开始对位于我国西部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包括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山地区。它西起中巴公路西侧...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7年开始对位于我国西部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包括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山地区。它西起中巴公路西侧的帕米尔东缘,东迄青藏公路的昆仑山口,南接羌塘高原、北达昆仑山北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综合科学考察 昆仑山北麓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山 羌塘高原 帕米尔东缘 昆仑山口 青藏公路 中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继和 廖空太 +7 位作者 俄有浩 苏志珠 翟新伟 刘虎俊 唐进年 丁峰 张锦春 郑庆钟 《甘肃科技》 2005年第10期6-8,222,共4页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由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库姆塔格沙漠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的一个空白。2005年8月26日至9月24日,在甘肃省科研项目资助下(QS041-C31-03),...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由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库姆塔格沙漠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的一个空白。2005年8月26日至9月24日,在甘肃省科研项目资助下(QS041-C31-0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组织发起,聘请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根生研究员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卢琦研究员为科学考察顾问,在2004年9月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兰州大学15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科考队,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地质、风沙地貌、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地表水系分布特征和变迁、沙漠气候和风沙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综合科学考察 环境变化 羽毛状沙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西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 发展战略 水土保持 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 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成果记者通报会在北京举行
7
作者 李西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综合科学考察 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 通报 记者 北京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航次概况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湛林 何云开 +5 位作者 李健 陈荣裕 隋丹丹 张镇秋 谢强 陈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57-263,共7页
赤道东印度洋海域是西半球暖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季风系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印度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开展东印度洋海洋调查也是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重要一环.自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贯彻落实《... 赤道东印度洋海域是西半球暖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季风系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印度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开展东印度洋海洋调查也是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重要一环.自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而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度洋综合航次",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学科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丰富了该海域的海洋观测数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本文介绍了2010年起至今的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科学航次考察的内容、进展和成果,并展望了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航次今后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洋 水文观测 综合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珠峰环境与全球变化——记我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
9
作者 康世昌 《大自然探索》 2005年第10期19-21,共3页
珠峰,世界之巅,巍峨而神秘,不但吸引中外无数的登山爱好者,也是科学家研究环境变化和地球物理的理想场所,珠峰地区的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关键词 珠峰地区 环境变化 综合科学考察 全球变化 四次 地球物理 科学研究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被引量:2
10
作者 车小磊 《中国水利》 2008年第22期I0004-I0004,共1页
11月20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在京召开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主持会议。历时近三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是新中... 11月20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在京召开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主持会议。历时近三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一次水土流失科学考察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考察活动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这次科学考察作出重要批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综合科学考察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 发展战略 水土保持 科学考察活动 中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被引量:4
1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1期191-192,F0003,共3页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07FY11030)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项目专家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副会...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07FY11030)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项目专家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恕研究员,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研究员。项目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北方 地理科学 毗邻地区 科技基础 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将开展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大型综合科学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 大型综合科学考察 2005年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祖国山川更加秀美——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行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慧 邓淑珍 +1 位作者 王莉 杨桦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I0003-I0018,共16页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将水土保持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祖国山川更加秀美,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书写着辉煌。
关键词 水土流失防治 综合科学考察 新中国 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 基本国策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部分)综合科学考察丛书编辑出版会议在京召开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铭陶 《资源科学》 1985年第1期46-46,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1980年完成西藏自治区的考察工作后,于1981年起,开展了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综合科学考察。目前野外考察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室内的全面总结工作。横断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南北走向山系,自然资源...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1980年完成西藏自治区的考察工作后,于1981年起,开展了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综合科学考察。目前野外考察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室内的全面总结工作。横断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南北走向山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条件极为复杂。在前一阶段工作中,各直接服务于近、远期地区开发和生产建设的课题,以及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综合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 编辑出版 野外考察 地区开发 考察工作 南北走向 全面总结 生产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部分)综合科学考察队召开1983年度工作会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福安 《资源科学》 1983年第4期95-96,共2页
1983年4月23—28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1983年度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考察队部分队员和参加该区考察研究工作的院内外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生产部门、新闻、出版等单... 1983年4月23—28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1983年度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考察队部分队员和参加该区考察研究工作的院内外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生产部门、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代表以及四川省有关部门和成都,昆明分院的代表,共计170余人。 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省政协主席杨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综合科学考察 年度工作会议 青藏高原 考察 四川省 综合制图 川西地区 五个方面 生产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1年开始转入横断山地区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长福 《资源科学》 1981年第1期10-10,共1页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完成西藏自治区境内的考察工作后,根据《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草案)》要求,从1981年起将要把考察研究的重点转向横断山地区。 横断山地区地处我国西南的藏东、川西和滇西一带,是青藏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完成西藏自治区境内的考察工作后,根据《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草案)》要求,从1981年起将要把考察研究的重点转向横断山地区。 横断山地区地处我国西南的藏东、川西和滇西一带,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本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峡谷区。境内最高的贡嘎山海拔可达7590米,最低的河谷仅几百米,二者相差达7000米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地区 综合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1981年 中国科学 考察研究 贡嘎山 高山峡谷区 考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远海水声综合科学考察中的组织管理
17
作者 韩有泉 《科研管理》 1985年第1期52-55,48,共5页
野外科学考察是中国科学院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野外科考的特点是:远离院、所领导,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较为独立地完成上级交给的科考任务。因此,在野外... 野外科学考察是中国科学院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野外科考的特点是:远离院、所领导,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较为独立地完成上级交给的科考任务。因此,在野外科考中,如何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着重介绍最近完成的一次深远海水声综合科考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以期对整个野外科考中的组织管理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科学考察 管理工作 组织管理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 水声 管理学研究 远海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首战告捷 被引量:1
18
《科技传播》 2017年第18期9-9,共1页
9月12日,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的'向阳红01'科考船近日在印度洋完成了首次定点作业任务,成功布放了7 000米级深海气候观测系统——白龙浮标。
关键词 综合科学考察 向阳红 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进在喜马拉雅南坡——中国喜马拉雅国际综合科学考察纪行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敬 《大自然探索》 2009年第1期12-25,共14页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代科学家对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仅限于我国境内,而对青藏高原与邻国接壤部分,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研究却几近空白。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 南坡 国际 青藏高原 科学研究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 被引量:1
20
作者 《船舶》 2019年第4期95-97,共3页
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3”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该船采用AFE有源前端变频驱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双轴双定距... 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3”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该船采用AFE有源前端变频驱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双轴双定距桨、双襟翼舵、1台首侧推、1台尾侧推,DP-1级动力定位,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大学 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船级社 设计研究院 动力定位 自主创新研发 襟翼舵 有源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