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1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江静 郑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00,共13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是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最优路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综合体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是支撑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对于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是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最优路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综合体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是支撑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意义。现阶段,青海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要着力通过传统产业焕新、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同时要以企业梯度培育为发力点,将链式发展思维、融合发展思维、集群发展思维和协同发展思维融入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并从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要素支撑和完善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龙海雯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和各区域绿色现代化的总体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步减小,并且呈现正向集聚的空间特征;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现代化水平都不存在σ收敛,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提出打造一体化绿色治理示范区、实施绿色现代化协同发展方案、探索区域绿色合作新模式的政策建议,为提升绿色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水平 绿色经济现代化 绿色生活现代化 绿色产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4
作者 龙丽波 梁钰婷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4,共13页
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要求以及目标上高度... 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要求以及目标上高度一致。当前,科技均衡发展程度不高、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不足、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高以及劳动者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全面推动科技的平衡发展、着力建设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育创新型劳动者,从而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型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