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绿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战略目标及实践推进
1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林珊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绿色现代化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特点。农业绿色现代化是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方式绿色、生产环境健康、生态产品富足的现代化,通过提升生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强化资源高效利用、注...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绿色现代化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特点。农业绿色现代化是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方式绿色、生产环境健康、生态产品富足的现代化,通过提升生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强化资源高效利用、注重农业减排固碳,实现消费者身体、生产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大气生态系统的健康。在实现农业绿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全民树立健康引领的发展理念、如何激励农业生产主体行为的绿色转型、如何确保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区域适宜性、如何完善实现农业绿色现代化的制度机制等是急需破解的难点所在。为此,应从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完善、模式创新以及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现代化 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健康引领 农业生态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绿色现代化测度与时空特征研究
2
作者 林丹 吴武林 孙倩 《华北金融》 2024年第7期68-76,共9页
农业绿色现代化是绿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有机结合,强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用现代化手段构建农业发展新路径,“现代化”是外在表现,“绿色化”是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我国各省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 农业绿色现代化是绿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有机结合,强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用现代化手段构建农业发展新路径,“现代化”是外在表现,“绿色化”是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我国各省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全国范围内农业绿色现代化总水平和各个维度均有所提升,山东平均水平位居榜首,农村社会发展提升最为明显;从空间分异上,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下降明显,局域差异逐步缩小;从空间集聚上,集聚程度略微增加,冷热点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空间格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绿色现代化 指标体系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龙海雯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和各区域绿色现代化的总体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步减小,并且呈现正向集聚的空间特征;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现代化水平都不存在σ收敛,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提出打造一体化绿色治理示范区、实施绿色现代化协同发展方案、探索区域绿色合作新模式的政策建议,为提升绿色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水平 绿色经济现代化 绿色生活现代化 绿色产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王杰雅 奚冬梅 《科技传播》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现代化,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借鉴国外生态批判成果,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理论应运而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现代化,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借鉴国外生态批判成果,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理论应运而生。坚持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道路,体现了我国在推进绿色现代化的过程中以自然为基础的价值关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以人类为目标的价值胸怀,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绿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科技创新赋能绿色现代化、“双碳”战略推动全球治理是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 理论逻辑 价值意蕴 “双碳”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绿色现代化:隧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啸 胡鞍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绿色现代化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核心方向是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是实现"隧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即在相对较低... 绿色现代化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核心方向是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是实现"隧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即在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条件下,实现能源资源消耗增长、环境污染损失增长等生态赤字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脱钩。当前中国正在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窗口机遇期,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凸显期,人民对环境质量的高度敏感期,生态治理能力的转型变革期,全球生态安全的更大贡献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应当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观,充分认识从单一治理向全面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视野的长远性和政策的连续性,进而全面调动不同发展主体的积极性。美丽中国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面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中国进入绿色创新、生态投资、生态盈余新时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现代化新格局;2050年进入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时期,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强国。为此,未来创新绿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应当包括:重点问题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环保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投资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市场工具相结合,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相结合,反向约束与正向激励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 隧穿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美丽中国 十九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产业:实现“绿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亚静 徐晔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而这种双重危机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走“绿色现代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生物质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绿色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我国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现...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而这种双重危机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走“绿色现代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生物质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绿色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我国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质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质产业 绿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与战略构想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123,共10页
文章提出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目标与特征,着眼于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全局,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建国以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全面剖析了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演变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及自然水生... 文章提出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目标与特征,着眼于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全局,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建国以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全面剖析了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演变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及自然水生态三个维度,对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定量评价了建国以来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并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绿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依据中国中长期水利发展规划,测算出2010-2050年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出水利绿色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勾画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从评价结果来看,200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为29%;2005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2%;201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7%,表明2000-2010年是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快速提升期。未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可以考虑按"三步走"战略布局:到202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到203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将实现人水和谐、青山绿水,全面建成水利绿色现代化。从国家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高度重视中可以预见,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步伐,预期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绿色现代化 发展阶段 评价指标 战略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友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既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本文提出了三种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即绿色经济主导型、低碳经济主导型、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既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本文提出了三种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即绿色经济主导型、低碳经济主导型、循环经济主导型模式。不过,当前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包括绿色转型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乏力、政策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环保欠账严重等。最后,本文认为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不断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是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体系 绿色现代化 绿色转型 模式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共18页
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引领者、实践者。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选择绿色现代化,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绿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三大来源是:... 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引领者、实践者。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选择绿色现代化,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绿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三大来源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传统智慧、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根据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及第三方评估,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和重大进展,在发展中人口大国中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展望了2035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目标与基本趋势;中国式绿色现代化是与人类共发展、共命运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工业革命 绿色发展 绿色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绿色现代化话语的嬗变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郇庆治 《云梦学刊》 2019年第1期14-24,共11页
改革开放伊始,国家现代化政治话语的绿色维度的理论阐释和政策创制及其贯彻落实,就已然是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而,改革开放的40年,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政府的现代化政治话语不断走向绿化的40年。... 改革开放伊始,国家现代化政治话语的绿色维度的理论阐释和政策创制及其贯彻落实,就已然是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而,改革开放的40年,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政府的现代化政治话语不断走向绿化的40年。从邓小平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思想、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胡锦涛"两型社会"建设思想,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理论架构上渐趋系统化、环境主义甚或生态主义意涵日益鲜明的绿色现代化观,而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视域和语境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这一观点的最简明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话语 嬗变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40周年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现代化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重塑
11
作者 李炯 卢宁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61-68,共8页
人类现代化正在迈向"绿色"发展阶段。产业竞争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政府行为、发展机遇等影响因素均发生"绿色"变化趋势。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脱钩、培育产业绿色竞争力是... 人类现代化正在迈向"绿色"发展阶段。产业竞争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政府行为、发展机遇等影响因素均发生"绿色"变化趋势。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脱钩、培育产业绿色竞争力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必须重新构建产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体系绿色化,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努力完成穿越绿色现代化隧道的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 产业绿色竞争力 绿色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之治”的绿色现代化图景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余敏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3,186,共10页
“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将党治、法治、德治和美治深度整合,形成既有政治定力又有社会合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此作出系统安排... “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将党治、法治、德治和美治深度整合,形成既有政治定力又有社会合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此作出系统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国之治的生态文明向度,标志着绿色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绿色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统筹推进的现代化,呈现出生态与生命等量齐观、经济与环境协调共进、环境公益与私人利益共容衡平等一系列新特征。实现绿色现代化,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并运行起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系统,从而筑牢“中国之治”的生态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之治” 绿色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智力支持、法治保障和教育普及”笔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林清 魏海勇 +3 位作者 陈海嵩 吕芝慧 曹胜亮 陈沚欣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4期22-30,共9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通过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来实现。本期笔谈以“推进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为主题,从新发展理念格局下的智力支持、法治保障和教育普及三个维度,阐释了在新发展阶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通过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来实现。本期笔谈以“推进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为主题,从新发展理念格局下的智力支持、法治保障和教育普及三个维度,阐释了在新发展阶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和路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必须重点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执法和监管、健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建设绿色化法治社会。高校智库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对外交流广泛,在开展创新性生态文明政策研究、供给科学化生态文明决策咨询、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拓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作出科教贡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要通过塑造正确价值观、培育文化氛围、汇聚教育多元合力,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智库建设 绿色现代化 高等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意识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峰 《管理观察》 2018年第5期73-74,共2页
我国水利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发展不断重视,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我国水利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国家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在2030将会达到高收入国家,致使国家对水... 我国水利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发展不断重视,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我国水利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国家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在2030将会达到高收入国家,致使国家对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水利发展转型入手,解读了水利绿色现代化内涵,并进一步定位未来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解读了2020-2050年间"三步走"的战略布局与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发展 绿色现代化 战略布局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绿色现代化道路——科学发展观给湖北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启示
15
作者 梅智 蔡贤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10期48-50,共3页
本文认为,绿色现代化与传统工业化是两种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绿色现代化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湖北发展的现实要求。湖北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途径,一是不同区域应确立不同的目标,走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现代化道路,二是要紧抓科技创新... 本文认为,绿色现代化与传统工业化是两种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绿色现代化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湖北发展的现实要求。湖北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途径,一是不同区域应确立不同的目标,走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现代化道路,二是要紧抓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湖北 绿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谱写中国大唐新篇章
16
作者 邹磊 《国企管理》 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
坚持集中与分散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本地与外送开发并举、单一绿电场景与融合发展场景并举、绿地开发与合作并购并举,如今,中国大唐正将新能源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全力助推国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时空转移”。面对去冬今春能... 坚持集中与分散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本地与外送开发并举、单一绿电场景与融合发展场景并举、绿地开发与合作并购并举,如今,中国大唐正将新能源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全力助推国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时空转移”。面对去冬今春能源保供的严峻复杂形势和发电成本严重倒挂的生产经营压力,中国大唐将机组开备率由70%提升到97%以上,圆满完成了首都55%的供电和三北地区8亿平方米供热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与分散 发电成本 中国大唐 经营压力 并购 三北地区 新能源 绿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与战略构想
17
作者 曹勇 梅夏云 《科技风》 2018年第10期143-143,共1页
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我国今对于绿色现代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其中水利现代化就是我国生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 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我国今对于绿色现代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其中水利现代化就是我国生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生态现代化发展,就必须提高对水利绿色现代化的重视。本文就对我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战略构想进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绿色现代化 战略构想 发展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绿色现代化的经济学和政治学解读
18
作者 胡剑浓 《中学政史地(高中政治版)》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绿色现代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的战略选择,是我国政府的大政方针。它是指中国现实条件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是符合人类、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规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绿色现代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的战略选择,是我国政府的大政方针。它是指中国现实条件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是符合人类、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规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绿色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化,绿色现代化的本质是强调人类发展、自然进化、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即把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民生状态、政府行为、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系统性地进行分析。走绿色现代化道路的目的就是要从整体着眼,重新认识我们的世界,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资源、环境和人类生存危机而进行的理论上的探索。对此,结合高中教材,从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可作如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 经济学 政治学 高中 思想政治课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绿色现代化之路——顺德吹响“创模”号角
19
作者 石头 《环境》 2002年第9期22-23,共2页
有人说,顺德很富,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58万元,目前每100户家庭平均拥有20辆汽车;也有人说,顺德很穷,50万人口的城市无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零.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城市的顺德,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生态... 有人说,顺德很富,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58万元,目前每100户家庭平均拥有20辆汽车;也有人说,顺德很穷,50万人口的城市无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零.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城市的顺德,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环境?走绿色现代化之路,创国家环保模范城,成为新时期顺德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 顺德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与战略构想
20
作者 张愿会 《陕西水利》 2018年第3期263-264,共2页
伴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建设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使其供应总量随着社会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进一步增大,水利资源的建设尤为突出。分析我国水利建设发展过程及水利绿色现代化建设现状,提出加快水利绿色现代化建... 伴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建设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使其供应总量随着社会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进一步增大,水利资源的建设尤为突出。分析我国水利建设发展过程及水利绿色现代化建设现状,提出加快水利绿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使水利绿色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利建设 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 战略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