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缓释微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药兰 黄才欢 +2 位作者 岑颖洲 许少玉 徐石海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81-283,共3页
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茶多酚(TP)缓释微囊。考察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微囊粒径与药物包囊效率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此微囊对成分复杂的天然药物茶多酚的包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适当配比的聚乙烯醇(PVA)和十二烷... 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茶多酚(TP)缓释微囊。考察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微囊粒径与药物包囊效率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此微囊对成分复杂的天然药物茶多酚的包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适当配比的聚乙烯醇(PV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可制得茶色的较规则的球状微囊,微囊表面有许多微孔;搅拌速度、内相聚合物浓度、投药量等因素对微囊的粒径及药物包囊效率有影响;本实验选用的囊材和制备工艺不会破坏TP,且所制得的微囊可起到提高TP稳定性和缓释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缓释微囊 粒径 药物包囊率 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聚乳酸缓释微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药兰 许少玉 +1 位作者 王卫华 岑颖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28-831,共4页
目的 :制备天然药物茶多酚 聚乳酸缓释微囊。方法 :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技术。结果 :制得的茶多酚 聚乳酸微囊为茶色颗粒 ,粒径多在 10 0~ 2 0 0 μm ,最大包封率为 49% ,有一定的缓释作用。HPLC分析结果表明 :本实验选用的囊材和制备工... 目的 :制备天然药物茶多酚 聚乳酸缓释微囊。方法 :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技术。结果 :制得的茶多酚 聚乳酸微囊为茶色颗粒 ,粒径多在 10 0~ 2 0 0 μm ,最大包封率为 49% ,有一定的缓释作用。HPLC分析结果表明 :本实验选用的囊材和制备工艺不会破坏茶多酚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包封效果良好。结论 :乳液溶剂挥发技术可用于制备成分复杂的天然药物茶多酚微囊 ,且该微囊具有缓释和保护茶多酚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聚乳酸 缓释微囊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微囊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凤前 陆彬 陈文彬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58-459,共2页
目的 评价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制剂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体外释药百分数为体外指标 ,选择靶部位的药效学指标作为反应体内释药的效能指标 ,进行相关性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 体内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性 (P <0 .0 0 1)... 目的 评价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制剂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体外释药百分数为体外指标 ,选择靶部位的药效学指标作为反应体内释药的效能指标 ,进行相关性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 体内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性 (P <0 .0 0 1)。结论 以选择的体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肺靶向 缓释微囊 体内外相关性 释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微乳缓释微囊制备、评价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蒋瑶 王云红 +2 位作者 裴太蓉 冉继春 刘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1-1176,共6页
以靛玉红自微乳为囊心物,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乳化缓释微囊,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考察确定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以靛玉红自微乳为囊心物,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乳化缓释微囊,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考察确定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其释药性能。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靛玉红自微乳体积、海藻酸钠体积、壳聚糖质量三者比例为1∶1∶0.5,氯化钙浓度的最佳浓度为2.0%。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微囊载药量为0.0416%、包封率为79.2%,体外释放24 h累积释放率为(97.1±2.68)%。该微囊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一级释药模型,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玉红自微乳 缓释微囊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莫替丁壳聚糖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奎旗 刘福龙 +1 位作者 江涛 孙丽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制备了法莫替丁壳聚糖微囊,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微囊质量的影响关系,确定了制备微囊的最佳工艺。
关键词 法莫替丁 壳聚糖 缓释微囊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复凝聚法制备明胶缓释微囊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瑾 郑明学 +1 位作者 钱锐 白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7-209,共3页
复凝聚法是制备明胶缓释微球常用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了明胶与另一凝聚相的浓度、比例、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pH、交联水平及干燥工艺等因素对成功制备明胶缓释微球的影响。
关键词 复凝聚法 明胶 缓释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洛尔缓释微囊载药量的测定及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赛那 顾艳丽 +2 位作者 张微 李君 金蓉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建立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的阿替洛尔缓释微囊载药量测定方法,考察pH环境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微囊的载药量,固定相为Grace Smart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pH 3.0磷酸盐缓冲液(30∶70);流速... 目的建立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的阿替洛尔缓释微囊载药量测定方法,考察pH环境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微囊的载药量,固定相为Grace Smart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pH 3.0磷酸盐缓冲液(30∶7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26nm;柱温为25℃。分别以水、0.1mol.L-1盐酸溶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桨法测定微囊累积释放度,应用SPSS 13.0软件对3种介质下含药微囊的释放行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辅料对载药量的测定无影响,线性范围为8~64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2%,各项精密度符合要求。pH的变化对药物释放无影响。结论建立的载药量测定方法良好,可用于载药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洛尔 缓释微囊 载药量 体外释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缓释微囊的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龚平 吴锦霞 谭天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9,共5页
微囊化是实现生物药物制剂缓控释放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免疫球蛋白乙基纤维素微囊。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微囊的孔结构和形貌特征,并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考察了微囊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在... 微囊化是实现生物药物制剂缓控释放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免疫球蛋白乙基纤维素微囊。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微囊的孔结构和形貌特征,并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考察了微囊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在给定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微囊圆整度好,孔径分布范围较窄,在模拟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囊心囊材比2.5∶1,30℃下反应6h,搅拌速率250r/min,吐温80用量8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缓释微囊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丙酸倍氯米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肖琅 孙铭 +4 位作者 林芳 于美丽 方淑昌 高立芳 杜智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4期334-336,342,共4页
目的 :本文对比研究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作为微囊。健康豚鼠随机分组 ,利用卵蛋白致敏诱发哮喘模型。随后测定各组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目及分类 ,... 目的 :本文对比研究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作为微囊。健康豚鼠随机分组 ,利用卵蛋白致敏诱发哮喘模型。随后测定各组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目及分类 ,并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1)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囊 ,粒径平均质 12 6 .4mm ,呈正态分布。 (2 )治疗后纳米控释与普通药物治疗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进行F检验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纳米控释组表现出良好的药物控释性。 (3)病理显示试验组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哮喘药物丙酸倍氯米松的有效载体 ,更适合吸入的药物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治疗 丙酸倍氯米松 缓释微囊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红景天苷缓释微囊制备过程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武奇 殷涌光 仇农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建立了红景天苷缓释微囊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遗传算法优化技术。结果表明,结构为5-12-3的神经网络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拟合测试的样本数据,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遗传算法优化的红景天苷缓释微囊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 建立了红景天苷缓释微囊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遗传算法优化技术。结果表明,结构为5-12-3的神经网络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拟合测试的样本数据,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遗传算法优化的红景天苷缓释微囊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质量比为2,海藻酸钠浓度为30g/L,壳聚糖浓度为5g/L,氯化钙浓度为10g/L,壳聚糖溶液pH值为6.35,该工艺参数下的最大适应度较单因素及二次旋转组合试验中的最大适应度高14%,且最佳工艺参数下载药量、包埋率和决定系数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基本相符。说明用神经网络模型描述微囊制作参数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用遗传算法优化微囊制作工艺参数,能设计出性能最佳的微囊制作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缓释微囊 优化模型 红景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莫替丁-甲壳胺缓释微囊释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涛 王奎旗 +1 位作者 刘福龙 孙丽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0-23,共4页
初步研究了法莫替丁 -甲壳胺微囊的释药机理。结果表明该微囊的释药机理为几步骤相互衔接 :药物的突破效应 ,亚胺键的水解 ,甲壳胺的吸水膨胀以及药物通过胶状粘稠层向外扩散。
关键词 法莫替丁 甲壳胺 缓释微囊 释药机理 抗溃疡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包裹的肝素缓释微囊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牟善松 屠美 +1 位作者 丁珊 周长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9-81,共3页
制备了三种包覆材料不同的肝素微胶囊,研究了它们的缓释速度。然后把三种肝素微囊与聚轧酸制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胶囊中壳聚糖的加入使微囊的释放速度变慢。三种微囊与PLA的复合材料经皮肤刺激试验、皮内刺激试验、... 制备了三种包覆材料不同的肝素微胶囊,研究了它们的缓释速度。然后把三种肝素微囊与聚轧酸制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胶囊中壳聚糖的加入使微囊的释放速度变慢。三种微囊与PLA的复合材料经皮肤刺激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热原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和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材料无明显毒性,材料中不存在潜在致敏性物质,所含热原含量符合生物体的要求。肝素缓释微胶囊/PLA复合材料符合三维多孔材料的要求,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缓释微囊 生物相容性 评价 包覆材料 缓释速度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微囊化技术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研究红霉素缓释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凌冰 张娜 邓树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对红霉素缓释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模型在预测体内数据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考察。方法 应用美国缓、控释制剂专业委员会推荐的水平A、水平B两种体内外相关的模型。收集红霉素缓释微囊12 h的体外溶出数据。同时以家兔为... 目的 对红霉素缓释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模型在预测体内数据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考察。方法 应用美国缓、控释制剂专业委员会推荐的水平A、水平B两种体内外相关的模型。收集红霉素缓释微囊12 h的体外溶出数据。同时以家兔为实验动物,灌服微囊后收集血药浓度。应用水平A相关性模型,采用反卷积方法获得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体外溶出百分数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运用基本的和扩展的卷积-反卷积方法对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对水平B相关性模型在药物相关性研究上的应用也进行了考察。结果 水平A模型和水平B模型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结论 两种模型都能刻画体内外的相关性,水平A相关性模型可以得到较水平B相关性模型更多的关于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外相关性模型 红霉素缓释微囊 血药浓度 血浆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缓释微囊的制备Ⅱ提高微囊药物包封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药兰 黄才欢 岑颖洲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以乙基纤维素 ( EC)为囊材 ,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茶多酚 ( TP)缓释微囊。本文主要研究提高囊材对 TP的包封效率的方法。实验表明 ,在微囊制备过程中 ,将外相中的蒸馏水改为 TP水溶液 ,可使微囊的药物包封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且所制... 以乙基纤维素 ( EC)为囊材 ,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茶多酚 ( TP)缓释微囊。本文主要研究提高囊材对 TP的包封效率的方法。实验表明 ,在微囊制备过程中 ,将外相中的蒸馏水改为 TP水溶液 ,可使微囊的药物包封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且所制得的 TP微囊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缓释微囊 药物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缓释微囊制备工艺的优选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锐 李陈雪 +4 位作者 邱金双 曹赢 曲炳楠 杨玉赫 常越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优选青藤碱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青藤碱为主药,乙基纤维素为囊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青藤碱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青藤碱微囊的最佳处方条件为囊芯与囊材比1∶3,囊材浓度0.15g/m... 目的:优选青藤碱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青藤碱为主药,乙基纤维素为囊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青藤碱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青藤碱微囊的最佳处方条件为囊芯与囊材比1∶3,囊材浓度0.15g/m L,搅拌时间为1h。结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青藤碱缓释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且成囊率高,载药量稳定,外形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缓释微囊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红祖 余惠旻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液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司盘-85-液体石蜡-丙酮为乳化体系,丙烯酸树脂RL100为囊材,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结果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最佳处方为:包衣... 目的研究液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司盘-85-液体石蜡-丙酮为乳化体系,丙烯酸树脂RL100为囊材,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结果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最佳处方为:包衣液浓度为15%,增塑剂浓度为15%,药物树脂与囊材比为4∶1。结论该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具有良好缓释效果,12 h累计释放量>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中干燥法 盐酸小檗碱 药物树脂 缓释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红霉素缓释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凌冰 李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10-612,共3页
以明胶为囊材制备了红霉素缓释微囊 ,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体外释放度的数据作为输入、血药浓度数据作为输出训练神经网络系统 ,通过比较体内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考察网络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本... 以明胶为囊材制备了红霉素缓释微囊 ,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体外释放度的数据作为输入、血药浓度数据作为输出训练神经网络系统 ,通过比较体内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考察网络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本网络得到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缓释微囊 人工神经网络 体内外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胺-白及胶缓释微囊的研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苗靖 薛春兰 +2 位作者 马世坤 李纪红 刘睿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 :以甲壳胺 -白及胶混合作为囊材料 ,以甲硝唑为芯料制备微囊 ,研究其释药性。方法 :改变微囊材料甲壳胺和白及胶的配比 ,测定药物在水中的溶出度。结果 :甲壳胺中混有白及胶后改善了甲壳胺囊材的水溶性 ,且随着白及胶比例的增加 ,... 目的 :以甲壳胺 -白及胶混合作为囊材料 ,以甲硝唑为芯料制备微囊 ,研究其释药性。方法 :改变微囊材料甲壳胺和白及胶的配比 ,测定药物在水中的溶出度。结果 :甲壳胺中混有白及胶后改善了甲壳胺囊材的水溶性 ,且随着白及胶比例的增加 ,药物释放速度加快。结论 :甲壳胺 -白及胶混合作为囊材料制备微囊是可行的 ,调整甲壳胺和白及胶的配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 白及胶 缓释微囊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丙酸倍氯米松缓释微囊在豚鼠体内释药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芳 孙铭 +1 位作者 肖琅 周立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4期191-192,202,共3页
目的 了解BDP -PLGA纳米缓释微囊体内释药情况。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和去溶剂固化法 ,制备BDP -PLGA纳米缓释微囊 ;健康豚鼠气管插管后 ,喷雾给予BDP纳米缓释微囊悬液 ,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肺组织 ,HPLC法测定血浆及肺组织匀浆BDP浓度。... 目的 了解BDP -PLGA纳米缓释微囊体内释药情况。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和去溶剂固化法 ,制备BDP -PLGA纳米缓释微囊 ;健康豚鼠气管插管后 ,喷雾给予BDP纳米缓释微囊悬液 ,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肺组织 ,HPLC法测定血浆及肺组织匀浆BDP浓度。结果 肺组织匀浆中 ,BDP普通制剂组BDP峰浓度出现在 8h左右 ,然后较快下降 ;纳米微囊组 ,给药后 0 .5~ 1.0h有一个相对的爆破释放 ,8h左右达峰浓度 ,12h开始BDP浓度明显高于普通制剂组 ,并维持相当高浓度的平台期 (至 72h)。血浆中普通制剂组和纳米微囊组BDP浓度均未测出。结论 吸入给药后 ,肺组织中BDP纳米微囊制剂表现良好的缓释性且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二丙酸倍氯米松 缓释微囊 豚鼠 释药浓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制备头孢氨苄缓释微囊的工艺试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盈红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494-496,共3页
以壳聚糖(1)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为主要辅料,应用复凝聚法和乳液相分离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水溶性药物头孢氨苄的缓释微囊,并探讨了高分子材料1的脱乙酰度、2的粘度对缓释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壳聚糖 缓释微囊 头孢氨苄 制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