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玮 吴华璞 +1 位作者 祝晓光 明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 (TGP)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三血管阻断全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观察大鼠眼球颜色、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TGP(10、2 0、4 0mg·kg-1)可以明显改...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 (TGP)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三血管阻断全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观察大鼠眼球颜色、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TGP(10、2 0、4 0mg·kg-1)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眼球颜色的变化 ;TGP(2 0mg·kg-1)能提高脑缺血再灌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中降低的SOD活性 ,并且降低升高的MDA含量 ;TGP(2 0mg·kg-1)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TGP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缺血再灌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Bax在缺血预处理保护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亚君 崔鹤 +3 位作者 谢东萍 缪冰 刘克敬 陈连璧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动物分为IPC加缺血再灌组(IPC组)、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和对照组。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动物分为IPC加缺血再灌组(IPC组)、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和对照组。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IP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Bcl-2呈强表达,Bax表达不明显。结论:IPC诱导Bcl-2表达上调和Bax蛋白表达下调,可抑制凋亡的发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BCL-2 基因 bax 缺血预处理 海马神经元 缺血再灌损伤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性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美黛 王星禹 +1 位作者 李晓海 张志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1986年,Murry等在犬缺血再灌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预先一次或反复短时间缺血可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认为主要是由于心肌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延缓心肌细胞死亡,并首次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IPC)。目前,IPC已越来越... 1986年,Murry等在犬缺血再灌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预先一次或反复短时间缺血可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认为主要是由于心肌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延缓心肌细胞死亡,并首次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IPC)。目前,IPC已越来越被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理性预适应 心肌缺血再灌损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线粒体缺血再灌损伤及SOD抗缺血再灌损伤作用的形态计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锡昌 张友云 +1 位作者 马畅 叶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96-201,267,共7页
研究了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心肌线粒体再灌损伤和SOD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为:A组(缺血再灌组)B组(SOD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见A组线粒体高度肿胀、外膜缺损、嵴断裂溶解,出现无定形致密体、四膜嵴和杆状嵴等改变。B组... 研究了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心肌线粒体再灌损伤和SOD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为:A组(缺血再灌组)B组(SOD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见A组线粒体高度肿胀、外膜缺损、嵴断裂溶解,出现无定形致密体、四膜嵴和杆状嵴等改变。B组线粒体轻度或中度肿胀、少数有轻度嵴溶解。个别线粒体内出现无定形致密体。三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立体计量数据比较,A组线粒体密度、线粒体体密度与肌原纤维体密度比率增高((P<0.01),线粒体比表面和比膜面降低(P<0.01)。自身动图像分析仪检测SDH反应灰度值A组呈强损伤反应,B组反应较轻,二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可致线粒体发生不可逆性损伤,SOD能减轻线粒体缺血再灌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线粒体 缺血再灌损伤 超微结构 立体计量 自动图像分析 SOD S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涂鹏程 郑书国 +6 位作者 杨解人 任尤楠 陶善珺 赵梦秋 曹雨朦 许梦情 李方圆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缺血再灌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芝麻素低剂量组[80 mg/(kg·d)]及芝麻素高剂量组[160 mg/(kg·d)],每组10只。芝麻素组灌胃给予芝...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缺血再灌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芝麻素低剂量组[80 mg/(kg·d)]及芝麻素高剂量组[160 mg/(kg·d)],每组10只。芝麻素组灌胃给予芝麻素7 d,每日1次,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穿线,不接扎。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心肌组织MDA、SOD水平。结果:芝麻素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减轻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及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血清CK、LDH水平(P<0.05或P<0.01)。芝麻素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SOD活力,降低MDA水平(P<0.05或P<0.01),改善缺血再灌诱导的氧化应激。结论:芝麻素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缺血再灌所致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损伤 芝麻素 氧化应激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0在肝脏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琼 翟原 +1 位作者 焦守恕 王钜 《实验动物科学》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CXCL10 肝的缺血再灌损伤 TLR4 IRF3 1型I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损伤时肠外器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浣晖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207-209,213,共4页
为了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外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6 0 min后松夹再灌注 ,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再灌注前 30 min股静脉注射黄芪 (AM)。试验用大鼠 12 6只 ,体重 2 0 0~ 2 6 0 g,... 为了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外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6 0 min后松夹再灌注 ,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再灌注前 30 min股静脉注射黄芪 (AM)。试验用大鼠 12 6只 ,体重 2 0 0~ 2 6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Con)、肠缺血再灌注手术组 (I/ R)、生理盐水 (NS)处理组、黄芪 (AM)处理组和血清 TNF测定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 T)、尿素 (Urea)、肌酐(Cr)、尿酸 (UA)含量作为肝、肾功能测定指标。结果 I/ R组大鼠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升高 ,与 Co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I/ R组大鼠肝、肺、肾组织中的丙二醛 (MDA)含量比 Con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比 Con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浓度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AM可缓解肠 I/ R对器官的损伤 ,减少 MDA的生成 ,增强 SOD的清除能力 ,抑制 TNF生成。提示 AM对肠 I/ R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缺血再灌损伤 肠外器官 保护作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损伤大鼠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于莉 朱萱萱 +1 位作者 吴旭彤 张忠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5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组方对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脑含水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含量,MDA含量和NO含量。结果:化瘀通络法组方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损伤大鼠脑的含水量;...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组方对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脑含水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含量,MDA含量和NO含量。结果:化瘀通络法组方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损伤大鼠脑的含水量;降低血和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和NO含量。结论:化瘀通络法组方具有增强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早期SOD和NO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MDA的作用.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完整性作用;该作用为化瘀通络法组方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法组方 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SOD含量 MDA含量 NO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间质缺血再灌损伤及维拉帕米抗缺血再灌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远虹 陈锡昌 张友云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用15只大鼠作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模型,研究了心肌间质缺血再灌损伤和维拉帕米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3组:A组(缺血再灌组),B组(维拉帕米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下见A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减少,... 用15只大鼠作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模型,研究了心肌间质缺血再灌损伤和维拉帕米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3组:A组(缺血再灌组),B组(维拉帕米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下见A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减少,间隙增宽;B组胶原纤维减少和毛细血管损伤不明显.超微结构立体计量显示,A组胶原纤维线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测定发现,A组含量减少(P<0.05).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可致间质损伤,维拉帕米能减轻间质缺血再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间质 缺血再灌损伤 立体计量 维拉帕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活化在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远新 张玉蓉 苗常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Ⅱ2型(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在体内、外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Wistar大鼠行3 h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21 h。再灌期间大鼠腹腔注射CGP42112(1 mg/kg)和(或)IL-10中和抗体(0.1 mg/kg)。...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Ⅱ2型(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在体内、外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Wistar大鼠行3 h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21 h。再灌期间大鼠腹腔注射CGP42112(1 mg/kg)和(或)IL-10中和抗体(0.1 mg/kg)。大鼠手术24 h后进行梗死体积、行为结果和ELISA分析。并采用大鼠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用来观察CGP42112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大鼠比较,CGP42112处理可减少缺血大脑半球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并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而IL-10中和抗体可逆转CGP42112处理引起的梗死体积、炎症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在体外,CGP42112可使OGD/R神经元活力增加,并减少细胞凋亡。结论在体内CGP42112可能通过IL-10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体外则具有直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损伤 氧糖剥夺/复氧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通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何双双 卢军 《新疆中医药》 2015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六味通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的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的影响,探讨六味通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的作用。... 目的观察六味通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的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的影响,探讨六味通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20g,按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防给药组;预防给药组连续给药4周后实验,连续观察2h各组大鼠心电图及心功能LVSP、LVEDP、+dp/dtmax、-dp/dtmax的水平,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去血清-80℃储存备用,取300mg心脏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80℃储存,取部分心脏组织放于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在缺血期、再灌注期能升高LVSP、+dp/dtmax水平一dp/dtmax,对LVEDP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预防给药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心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通心颗粒 心肌缺血/损伤 大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形态学、梗死面积和心肌MMP-2、MMP-9和TIMP-1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的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LIP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大鼠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形态学、梗死面积和心肌MMP-2、MMP-9和TIMP-1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的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LIP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心肌缺血预适应组(CIP)和LIP组。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红四氮唑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范围,IS=IA/AAR×100%;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MMP-2、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I/R组IS为(44.5±8.1)%;与I/R组比较,CIP和LIP均能明显改善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CIP使IS降低35.7%,缺血区心肌MMP-2降低42.1%,MMP-9降低43.3%,TIMP-1水平增加40.0%;LIP使IS降低42.9%,缺血区心肌MMP-2降低41.2%,MMP-9降低46.6%,TIMP-1水平增加53.8%。结论LIP不仅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而且能降低心肌细胞基质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蕊 王鹿 刘漪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雄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爱维心预处理组3组,每组各10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大鼠心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雄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爱维心预处理组3组,每组各10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大鼠心功能指标。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并观察大鼠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爱维心口服液能够改善大鼠缺血复灌后的心功能,与缺血再灌组比,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和血清CK的含量(P<0.01),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心肌损伤的形态学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维心口服液 心肌缺血再灌损伤 膜脂质过氧化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酚酯对肝叶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玲 傅华 +4 位作者 李汝泓 路艳 段凤梅 刘燃 张雪松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对肝叶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肝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对肝叶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肝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注射时间为10 min,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第1、3、5天时天冬门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肝门阻断前、肝脏再灌注1、6 h时TNF-α、IL-6、IL-8、MDA、SOD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液量和输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10 min AST、ALT和TBI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3、5 d时,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升高,且对照组的升高幅度大于观察组(均P<0.05);肝门阻断前两组炎症细胞因子、MDA及SO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再灌注1、6 h时,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升高,而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NF-α、IL-6、IL-8和MDA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可能抑制肝叶切除术中炎症细胞因子和MDA水平,提高SOD的释放,而减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氟比洛酚酯 缺血再灌损伤
原文传递
缺血预处理经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亚君 刘克敬 +3 位作者 谢冬萍 许复郁 缪兵 陈连璧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IPC加缺血再灌组(IPC+IR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IPC加缺血再灌组(IPC+IR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该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测定该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IPC+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细胞色素C的释放明显少于IR组(P均<0.001)。结论:IPC可经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凋亡的发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缺血预处理 海马 神经元 凋亡 缺血再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琳 梁江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40只)、药物干预组(40只),后两组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点再分为6 h、24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40只)、药物干预组(40只),后两组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点再分为6 h、24 h、48 h、72 h、7天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6 h时,药物干预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药物干预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丹红注射液干预后TGF-β1的表达上升,其中7天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时间点干预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缺血再灌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氧基葛根素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17
作者 刘亚君 陈筱南 +4 位作者 刘克敬 柴强 李景新 孙东 陈连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3-′MO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组(IR组)、IR+3-′MOP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 目的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3-′MO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组(IR组)、IR+3-′MOP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结果IR+3-′MOP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减轻,细胞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而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IR组。结论3-′MOP可经抑制凋亡的发生,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氧基葛根素 海马神经元 缺血再灌损伤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氢气和饱和氢盐水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牟春平 刘云宝 +2 位作者 邹永伟 王文凯 杨文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1862-186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氢气和静脉饱和氢盐水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麻醉开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腹腔氢气组(C组)和饱和氢盐水组(B组)各10只。假手术组冠脉穿线不结扎,余3组冠脉结... 目的探讨腹腔氢气和静脉饱和氢盐水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麻醉开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腹腔氢气组(C组)和饱和氢盐水组(B组)各10只。假手术组冠脉穿线不结扎,余3组冠脉结扎60min后再灌注同时,B组5只腹腔氧气10mL/kg一次性注入,5只静脉生理盐水10mL/kg10min泵入,C组腹腔氢气10mL/kg10min注入;D组静脉饱和氢盐水10mL/kg泵入。B组、C组D组均再灌480min。结果 A组、C组、D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高于B组,但A组、C组、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D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明显大于B组。电镜和Tunnul监测显示:A组、C组、D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B组,心肌结构相对完整,线粒体细胞核损伤较小,仅见少量溶酶体无自噬体,而B组心肌组织破坏严重细胞膜线粒体脊融合断裂较重,形成空泡部分溶酶体空泡形成,可见多个自噬体。结论两种给氢方法均能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与H_2清除自由基抗炎、抗凋亡有关。腹腔氢气较静脉氢盐水应用方便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损伤 腹腔氢气 饱和氢盐水 自由基 氧反应激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给氢方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血液及心肌氢代谢的影响
19
作者 牟春平 吴贤翔 +3 位作者 马振晶 王文凯 邹永伟 赵晓溪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给氢量和方式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动物血液和心肌氢代谢的影响,为氢疗提供依据。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腹腔氢气10 ml/kg一次性注入和静脉饱和氢盐水10 ml/kg10 min泵入;利用针型氢电极分别... 目的探讨两种给氢量和方式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动物血液和心肌氢代谢的影响,为氢疗提供依据。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腹腔氢气10 ml/kg一次性注入和静脉饱和氢盐水10 ml/kg10 min泵入;利用针型氢电极分别于给氢前10 min、给氢后10 min每1分钟测定1次,10~30 min每5分钟测定1次,30到300 min每30分钟等时间点测各部位的氢浓度。结果 (1)作为自身对照的基线值:两组血液和非缺血区氢值高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相同测部位两两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最大氢浓度组间和组内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组内Tmax在各不同测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对比静脉氢盐水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腹腔氢气组(IHG)[18.4±2.68,18.3±4.61,19.3±5.65(P〈0.01)],及静脉氢盐水组(IVHS)[8.65±2.56,9.81±3.13,10.5±3.54(P〈0.01)];(4)两组组内各测部位氢浓度持续时间和半衰期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较腹腔氢气组氢半衰期和持续时间更长,IHG分别为248.45±61.86,251.15±78.51,218.13±59.89;IVHS分别为21.54±6.78,20.59±7.25,19.68±5.58(P〈0.001)。结论静脉氢盐水和腹腔氢气两种给氢途径均简单安全可靠,静脉氢盐水虽给氢量少,但达峰快。而腹腔氢气达峰慢,氢半衰期和持续时间长,两组组内给氢后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达峰浓度及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不大,也间接说明氢的强大穿透能力,这一点可能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缺血再灌损伤 新西兰白兔 微电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卫锋 王鹿 王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50g,随机分3组,各10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爱维心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50g,随机分3组,各10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爱维心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I/R组Bcl-2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Bax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②爱维心预处理后心肌细胞Bax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Bcl-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M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维心口服液 心肌缺血再灌损伤 细胞凋亡 药物预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