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推拿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1
作者 范江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5期656-657,660,共3页
目的 分析针刺推拿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自愿参与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目的 分析针刺推拿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自愿参与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行针刺推拿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8周后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康复模式下患者的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均降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S、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推拿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偏瘫 针刺推拿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任通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栾欢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7年第1期4-5,11,共3页
目的观察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自我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自我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任通督针法 自我康复训练 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影响观察
3
作者 沈军 傅建明 +3 位作者 李岩 吴华 李辉 孙亚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偏... 目的观察“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常规治疗及手部康复机器人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补阳通络”电针法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情况: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评分变化、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与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评分变化、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及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等手部功能指标变化、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与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变化、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os teriorCerebral Artery,PCA)与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等脑部循环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功能指标(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AROM)、BBS评分与MBI评分、脑部循环指标(MCA、PCA、ACA)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功能指标(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AROM)、BBS评分与MBI评分、MCA、PCA、ACA等均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功能指标(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AROM)、BBS评分与MBI评分、MCA、PCA、ACA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偏瘫 手部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补阳通络”电针法 疗效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康复仪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静 陈苑婷 王利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174-179,184,共7页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仪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仪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制康复仪进行抗阻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独立生活能力(改良Rankin量表)和安全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 hBG、HbA1c水平,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PG、2 hBG水平,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糖尿病患者加用自制康复仪进行抗阻康复训练,能减少血糖波动,提高生活质量,但对HbA1c的影响不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康复仪 缺血性偏瘫并糖尿病 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辅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痰热瘀阻证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丽苹 龚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观察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辅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痰热瘀阻证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络扶正汤及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IL-6、IL-8、... 目的:观察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辅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痰热瘀阻证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络扶正汤及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IL-6、IL-8、TNF-α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LSIA评分、QL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辅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偏瘫 痰热瘀阻证 通络扶正汤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变化轨迹及核心影响因素决策树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娜 胡青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变化轨迹及其核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分别在出院当天,出院后1、3、6个月评估其运动恐惧水平,采用潜类别...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变化轨迹及其核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分别在出院当天,出院后1、3、6个月评估其运动恐惧水平,采用潜类别模型对潜在类别进行分类,通过决策树模型分析康复期运动恐惧轨迹潜在类别的核心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变化轨迹分为2个潜在类别:高运动恐惧-缓慢降低组(31.01%)和中运动恐惧-快速降低组(68.99%)。自我效能得分、脑卒中复发次数、合并症、家庭关怀度得分、康复运动指导、跌倒史是影响康复期运动恐惧轨迹亚组的影响因素,其中自我效能得分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信息增益为0.312。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呈不同变化轨迹,医务人员可制定以改善自我效能得分为主的相关干预方式用以改善患者运动恐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偏瘫 运动恐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奥瑞姆自理模式与康复训练联合干预的康复护理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联合康复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从2018年9月—2021年10月寻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 目的 探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联合康复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从2018年9月—2021年10月寻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Orem自理模式联合康复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评估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Ig M)、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 A)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量表中上肢、下肢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Ig G、Ig M、Ig A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与康复训练联合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趋向正常,同时还能增强其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瑞姆自理模式 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偏瘫 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胡思远 孙文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131-13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泗洪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护...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泗洪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针灸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神经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神经、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整体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偏瘫 针灸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临床观察
9
作者 陈伟 刘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方法: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用头针治疗,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分、Berg...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方法: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用头针治疗,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WS)、日常活动能力量表(BI)和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步长、步速和步宽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偏瘫 补阳还五汤 头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10
作者 王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保定兴芮医院对60名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60例样本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治疗组:对... 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保定兴芮医院对60名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60例样本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治疗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30例。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了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颅内血流动力学有改善、FMA、SS-QOL评分提高、EPO、Hey、MMP-9水平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减少,结果 比较P<0.05。结论 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运用血府逐瘀汤+针灸疗法联合进行治疗,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偏瘫症状,肌肉力量、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针灸治疗 缺血性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内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宗文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86-0089,共4页
评价24小时内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效果。方法 纳入2022.01~2023.05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4小时内康复、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组,各30例,分别实施24h内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护理4周后,24小时内康... 评价24小时内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效果。方法 纳入2022.01~2023.05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4小时内康复、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组,各30例,分别实施24h内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护理4周后,24小时内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组的NHI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组(p<0.05)。护理4周后,24小时内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组的FMA评分、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组(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24小时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内康复护理 缺血性偏瘫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化痰通络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临床观察
12
作者 王桂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367-2369,共3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痰通络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偏瘫的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阳化痰通络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目的:观察温阳化痰通络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偏瘫的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阳化痰通络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偏身麻木、气短乏力、言语謇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化痰通络汤配合温针灸治疗AIS后偏瘫可提高疗效,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偏瘫 温阳化痰通络汤 温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扶正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震 李娟 +2 位作者 冯盟盟 张萍 刘章峰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97-159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通络扶正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早期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通络扶正汤治...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通络扶正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早期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NDS评分降低幅度、FMA评分、BI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通络扶正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偏瘫 早期干预 通络扶正汤 常规治疗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1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占总数的66.67%,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4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1例,占总数的36.67%,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训练 缺血性偏瘫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春霞 柯亚兰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4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44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和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综... 目的:分析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44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和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每组22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Fugl-Meyer)、Berg平衡评价量表(Berg Balance Evaluation Scale,Berg)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以及GQOLI-74、Fugl-Meyer、Ber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研究组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GQOLI-74、Fugl-Meyer、Berg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有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血液学指标,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综合康复护理 缺血性静脉溶栓治疗后偏瘫 生活质量 血液学指标 平衡功能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晓秋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互动式头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互动式头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NF治疗,观察组予以PNF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提高患者恢复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缺血性痉挛性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与功能性电刺激及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菲 练纯 +3 位作者 吴春秀 陈勇 刘爽 叶天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病症,诱发因素较多,发病急,多发生于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威胁人类健康。据报道,约1/3~1/2的脑卒中患者伴偏瘫和步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1]。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病症,诱发因素较多,发病急,多发生于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威胁人类健康。据报道,约1/3~1/2的脑卒中患者伴偏瘫和步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1]。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之一,其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缺血性偏瘫 患者 步态障碍 联合应用效果 诱发因素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脉冲治疗仪在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运用研究
18
作者 邓晓乔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完成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完成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上肢评分、下肢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的有效应用,可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将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有效改善,促进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偏瘫 频脉冲治疗仪 疗效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穴位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晓军 武雷 +1 位作者 于景川 梁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3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电脉冲穴位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5—2014-05我院接受治疗的330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电脉冲穴位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5—2014-05我院接受治疗的330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和电脉冲穴位刺激神经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6,P=0.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脉冲穴位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偏瘫 电脉冲穴位刺激神经干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学泉 高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用神经内科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用神经内科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观察2组患者的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结果 2组治疗1、2个疗程后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32.61%,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治愈率为14.29%,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偏瘫 加味补阳还五汤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