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力缺陷遗传病的“基因—蛋白质”机制与基因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凯民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从分子生物学的"基因-蛋白质"核心原理出发,阐述智力缺陷基因对酶蛋白、结构蛋白、载体蛋白、激素蛋白、免疫蛋白、受体蛋白和记忆蛋白等的严重影响和危害,结果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严重伤害和智力缺陷。并且还揭示了基因治... 从分子生物学的"基因-蛋白质"核心原理出发,阐述智力缺陷基因对酶蛋白、结构蛋白、载体蛋白、激素蛋白、免疫蛋白、受体蛋白和记忆蛋白等的严重影响和危害,结果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严重伤害和智力缺陷。并且还揭示了基因治疗技术在解决智力缺陷遗传病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缺陷遗传 “基因-蛋白质”机制 分子生物学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钢板表面冶金缺陷遗传性研究
2
作者 姜学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9期11-11,共1页
目前由于保护渣卷入、大尺寸氧化铝夹杂物等炼钢原因导致的线状缺陷仍然是导致高品质汽车面板降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宝马、大众汽车等高端外板的客户,“零缺陷”交货的需求对炼钢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质量控制具有一定... 目前由于保护渣卷入、大尺寸氧化铝夹杂物等炼钢原因导致的线状缺陷仍然是导致高品质汽车面板降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宝马、大众汽车等高端外板的客户,“零缺陷”交货的需求对炼钢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尤其在外板生产控制方面,“卷渣类翘皮”、“夹杂”等线状缺陷占总缺陷量的比例高达31%,本文基于冷轧钢板表面冶金缺陷遗传性研究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钢板 表面 冶金缺陷遗传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坯轧制无缝管的缺陷遗传与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圣海 兰鹏 +5 位作者 路祎帆 安钢 施亚清 张李睿 谭庆丰 贾红帅 《连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6,82,共7页
不锈钢连铸圆坯表面和内部缺陷会遗传到无缝管中,随之出现典型的裂纹、分层和折叠等问题,严重影响管材品质和使用性能。通过对热轧穿孔产品进行跟踪取样分析,揭示了连铸坯与管材之间缺陷的遗传关系,确定深振痕、白亮带和椭圆度与中心缩... 不锈钢连铸圆坯表面和内部缺陷会遗传到无缝管中,随之出现典型的裂纹、分层和折叠等问题,严重影响管材品质和使用性能。通过对热轧穿孔产品进行跟踪取样分析,揭示了连铸坯与管材之间缺陷的遗传关系,确定深振痕、白亮带和椭圆度与中心缩孔分别是导致不锈钢无缝管表面横裂纹、中间分层和内壁折叠的根本原因,对应提出了优化振动参数与保护渣、降低电磁搅拌功率、改善二冷均匀性与强度的控制策略,连铸工艺调整之后无缝管缺陷基本消除,实现了典型铸轧遗传性缺陷的源头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无缝管 圆坯 连铸 缺陷遗传
原文传递
基于新疆乳用型褐牛遗传缺陷基因和致死单倍型检测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蒋晓新 高翔 +3 位作者 刘棚菲 鞠志花 刘江卫 许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98-100,104,共4页
为了提升新疆乳用型褐牛选育水平,应用93种牛遗传缺陷基因和致死单倍型的引物组合及试剂盒,随机抽样296头乳用型新疆褐牛遗传缺陷基因(如脊髓性肌萎缩、髓鞘发育不良、蜘蛛腿综合征等)的因果突变位点(SNP、短片段的插入或缺失)及致死单... 为了提升新疆乳用型褐牛选育水平,应用93种牛遗传缺陷基因和致死单倍型的引物组合及试剂盒,随机抽样296头乳用型新疆褐牛遗传缺陷基因(如脊髓性肌萎缩、髓鞘发育不良、蜘蛛腿综合征等)的因果突变位点(SNP、短片段的插入或缺失)及致死单倍型(BH2、BH6、BH14、OH2、OH4等)进行检测,筛选出具有单基因遗传缺陷基因的携带者及致死单倍型携带者的牛,提示BH2、BH6、BH14和脊髓髓鞘发育异常在新疆褐牛母牛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比例,对携带遗传缺陷基因和致死单倍型牛只繁殖性能和疾病发病统计分析,其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对携带牛只采用选种、选配手段繁殖产生正常F1代(未检测出缺陷基因和致死单倍型检),分析其繁殖指标,结果表明繁殖性能有明显提升。有必要定期对携带者母牛进行筛查并合理选种选配,为新疆褐牛乳用性能选育、群体遗传改良和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遗传缺陷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研究
5
作者 郭丽萍 董春霞 +2 位作者 王刚 王梅芳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2-1828,共7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FⅤ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FⅤ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FⅫ∶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进行表型鉴定;应用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筛查全基因变异,Sanger测序验证F5基因可疑变异;利用Mutation-Taster、PolyPhen-2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变异致病性、ClustalX软件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和PyMol软件模拟变异蛋白模型。结果:先证者PT、APTT明显延长,FⅤ∶C仅为5.45%,TT、FIB及其余凝血因子均无明显异常。其母亲、父亲、姐姐的PT、APTT均延长,FⅤ∶C不同程度减低。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F5第3号外显子存在c.286G>C(p.Asp96His)纯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母亲、姐姐均存在c.286G>C(p.Asp96His)杂合错义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p.Asp96His为致病变异,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在10个物种中高度保守。蛋白模拟显示,Asp96变异为His96后可导致原有氢键消失和距离改变,破坏了原有的氢键相互作用力,影响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结论:F5第3号外显子c.286G>C(p.Asp96His)错义变异可能导致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Ⅴ∶C的减低,也是引起凝血因子Ⅴ缺陷症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凝血因子Ⅴ缺陷 家系 错义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荷斯坦种公牛遗传缺陷分子检测
6
作者 彭朋 王思伟 +3 位作者 张毅 阎志刚 赵增元 王昆 《中国奶牛》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遗传缺陷病对奶牛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及时检测和筛选,可能会导致胚胎死亡和犊牛畸形,进而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保障荷斯坦牛的良种选择和群体遗传改良,加强对遗传缺陷病的检测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利用微流控SNP... 遗传缺陷病对奶牛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及时检测和筛选,可能会导致胚胎死亡和犊牛畸形,进而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保障荷斯坦牛的良种选择和群体遗传改良,加强对遗传缺陷病的检测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利用微流控SNP芯片技术,对河北省种公牛站的38头荷斯坦种公牛冻精进行了9种遗传缺陷基因筛查,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探析。结果显示,CVM、HH1、HH3、BS、HH5、HH6遗传缺陷的携带率分别为2.60%、2.60%、10.50%、2.60%、7.90%和5.30%,未发现HH4、BLAD和HCD的携带者。结果表明,河北地区种公牛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遗传缺陷携带者,为避免遗传缺陷给奶牛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建议牛场在使用冻精时,应采取科学的选种选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荷斯坦种公牛 遗传缺陷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细胞外基质基因调控与遗传缺陷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渝瑜(综述 )罗飞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生长板软骨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精密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细胞外基质、细胞内信号、旁分泌信号、内分泌信号等综合调控。细胞外基质在软骨细胞的结构支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传递生长因子与软骨发育相关信号分子的介质,调节软骨细胞的生长发... 生长板软骨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精密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细胞外基质、细胞内信号、旁分泌信号、内分泌信号等综合调控。细胞外基质在软骨细胞的结构支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传递生长因子与软骨发育相关信号分子的介质,调节软骨细胞的生长发育。文章对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功能,编码软骨细胞外基质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影响骨骼发育的机制,以及致病性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软骨细胞外基质变异造成的遗传缺陷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生长板 细胞外基质 骨骼发育不良 遗传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遗传缺陷单倍型检测准确性研究
8
作者 苏鑫 代冬梅 +6 位作者 李凯扬 赵孝凤 冶倩楠 颜赛娜 司敬方 肖炜 张毅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4,共6页
为研究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的SNP单倍型检测方法准确性,并探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单倍型检测结果的策略,本研究共选取500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基因组芯片检测和单倍型分析,并利用分子直接检测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单倍型检测发现86头牛疑... 为研究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的SNP单倍型检测方法准确性,并探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单倍型检测结果的策略,本研究共选取500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基因组芯片检测和单倍型分析,并利用分子直接检测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单倍型检测发现86头牛疑似携带8种不同的遗传缺陷,进而以ARMS-PC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分子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这些单倍型携带者以及随机选取的64头非单倍型携带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H1和HH4位点的单倍型检测与ARMS-PCR结果完全吻合,而对于HH2、HH3、HH5、HH6、HCD和CVM缺陷,单倍型检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其中HH2和HCD的阳性预测值仅有62.5%和60.0%。研究结果证明单倍型检测对于奶牛遗传缺陷的鉴定尚存在技术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单倍型检测与直接分子检测结合,建立高效、准确且低成本的奶牛遗传缺陷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单倍型 荷斯坦牛 ARMS-PCR 隐性遗传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1基因新同义突变致以脑梗死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调查
9
作者 赵瑾莹 潘蓉蓉 +4 位作者 金慧慧 刘春梅 黄婷 张颖冬 田有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调查一个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PROS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标本,检测蛋白S活性水平并对PROS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直系亲属三代8人,其中3名确诊为... 目的调查一个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PROS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标本,检测蛋白S活性水平并对PROS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直系亲属三代8人,其中3名确诊为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兄均表现为急性脑梗死,余家系成员尚未发生血栓事件。检测蛋白S活性:先证者、先证者之兄、先证者母亲分别为16.8%、38.0%、31.8%,父亲正常。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先证者之兄、先证者母亲PROS1基因第11外显子均存在c.1323G>A杂合变异,父亲为野生型。结论本家系为一个新发现的由PROS1基因c.1323G>A同义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此突变可能导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PROS1基因 同义突变 遗传性蛋白S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变异分析
10
作者 陈荟琳 王胜 +2 位作者 杨婷 洪姣 陈芳建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811-8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情况,探讨两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C缺陷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2个先证者及各自家系成员(均3代共11人)外周静脉血,检测P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情况,探讨两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C缺陷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2个先证者及各自家系成员(均3代共11人)外周静脉血,检测P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凝血指标。采用PCR法扩增先证者的PRO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通过软件分析,评估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和致病性;构建蛋白模型,分析变异前后的空间结构。结果:先证者1临床表现为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先证者2为DVT。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1存在c.541T>G杂合错义变异和c.577-579del AAG杂合缺失变异;先证者2存在c.659G>A杂合错义变异。保守性和致病性分析证实,这些变异位点在同源物种氨基酸序列间大部分保守,并均为致病性变异;这些变异导致氨基酸间氢键及侧链基团的改变或产生截短蛋白。结论:c.541T>G杂合错义变异和c.577-579delAAG杂合缺失变异以及c.659G>A杂合错义变异分别与2个先证者PC水平下降有关,可能也是先证者出现VTE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静脉血栓栓塞症 杂合变异 蛋白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2基因p.Gly175Cys和p.Gly542Ser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家系分析
11
作者 程晓丽 杨婷 +4 位作者 杨柳 辛毅娟 何睦 朱琳 刘家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67,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Ⅻ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Ⅻ抗原;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ClustalX-2.1-win...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Ⅻ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Ⅻ抗原;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ClustalX-2.1-win、PROVEAN及Swiss-Pdb Viewe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氨基酸的保守性、突变氨基酸是否为有害突变及该位点发生突变后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为71.3 s,FⅫ活性和FⅫ抗原分别降低为5%和6%;其F12基因第7和14外显子分别存在c.580G>T和c.1681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Gly175Cys和p.Gly542Ser;先证者父亲携带p.Gly175Cys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弟弟和女儿携带p.Gly542Ser杂合错义突变。软件分析结果表明Gly175和Gly542均保守,p.Gly175Cys和p.Gly542Ser为有害突变,突变发生后相应位点会对蛋白质局部结构产生影响。结论:p.Gly175Cys和p.Gly542Ser复合杂合突变是先证者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其中p.Gly175Cys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Ⅻ 错义突变 家系 遗传性FⅫ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常见单倍型遗传缺陷基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和平 朱梓枫 +3 位作者 武俊明 吕昕哲 陈涛 刘光磊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70-73,共4页
基因组选择技术已在荷斯坦牛的遗传改良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近交的问题导致遗传缺陷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基因组SNP数据的积累,促进了多种单倍型遗传缺陷的识别,包括HH1至HH7和最近美国荷斯坦协会认证的MW。由于种公牛选择的限制... 基因组选择技术已在荷斯坦牛的遗传改良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近交的问题导致遗传缺陷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基因组SNP数据的积累,促进了多种单倍型遗传缺陷的识别,包括HH1至HH7和最近美国荷斯坦协会认证的MW。由于种公牛选择的限制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奶牛基因库日趋狭窄,近交速度加快,增加了缺陷基因纯合的概率,提升了胚胎早期死亡和犊牛出生缺陷风险。科学的选种选配措施以及利用基因组信息逐步淘汰遗传缺陷基因携带者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综述荷斯坦牛遗传缺陷基因的类别、发病机理、检测方法及其对生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缺陷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管理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选择 荷斯坦牛 单倍型遗传缺陷 胚胎早期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13
作者 王莹宇 张永根 陈文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7-861,共5页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血浆FⅦ的活性(FⅦ:C)水平;PCR法扩增先证者凝血因子Ⅶ基因(F7)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给予证实;使用Clustal W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应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在线生物学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对F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性;运用Swiss软件对突变建模分析。结果: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先证者PT单独性延长至42.5 s;FⅦ:C明显降低,仅为2%;同样先证者外婆、母亲和妹妹的FⅦ:C都有轻度降低,分别为49%、51%和42%;父亲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6号外显子c DNA的646位发生G>A杂合突变,导致FⅦ催化区的156位甘氨酸被替换为丝氨酸(p.Gly156Ser)。F7其他外显子和侧翼序列的测序结果均正常。其外婆、母亲和妹妹均携带c.646G>A杂合突变,父亲为正常野生型。模型构建显示p.Gly156Ser突变使该位点氨基酸极性发生改变并出现侧链,从而使蛋白的不稳定性增加,可能影响所在结构域的催化活性。同时,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两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也高分预测该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FⅦ蛋白p.Gly156Ser错义突变与血浆FⅦ:C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 PCR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大自主研发基因检测技术实现奶牛遗传缺陷基因检测全覆盖
14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3-3,共1页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多类型遗传位点联合检测的难题,研发出一次性检测奶牛13种遗传缺陷基因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技术,实现了奶牛常见遗传缺陷基因全覆盖,并开发了检测试剂盒,填补了国...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多类型遗传位点联合检测的难题,研发出一次性检测奶牛13种遗传缺陷基因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技术,实现了奶牛常见遗传缺陷基因全覆盖,并开发了检测试剂盒,填补了国内空白。奶牛作为主要的乳品来源,经长期选育,其产奶性能不断提升。然而在育种过程中,由于种公牛选择集中于少数优秀家系,导致后代近交程度快速增加,隐性有害基因风险凸显。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在奶牛中先后发现了10余种遗传缺陷基因。这些缺陷基因呈现隐性遗传模式,携带者本身表现正常,但如果携带缺陷基因的公牛和母牛交配,有1/4的后代为隐性基因纯合子,出现胚胎早期死亡、母牛流产、初生犊牛畸形或发育障碍等,对养殖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基因检测技术 中国农大 育种过程 隐性基因 产奶性能 发育障碍 遗传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大自主研发基因检测技术实现奶牛遗传缺陷基因检测全覆盖
15
《北方牧业》 2024年第24期3-3,共1页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多类型遗传位点联合检测的难题,研发出一次性检测奶牛13种遗传缺陷基因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技术,实现了奶牛常见遗传缺陷基因全覆盖,并开发了检...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多类型遗传位点联合检测的难题,研发出一次性检测奶牛13种遗传缺陷基因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技术,实现了奶牛常见遗传缺陷基因全覆盖,并开发了检测试剂盒,填补了国内空白。奶牛作为主要的乳品来源,经长期选育,其产奶性能不断提升。然而在育种过程中,由于种公牛选择集中于少数优秀家系,导致后代近交程度快速增加,隐性有害基因风险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基因检测技术 中国农大 育种过程 产奶性能 遗传缺陷 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公牛CN和DUMPS遗传缺陷检测及系谱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岩 范学华 +7 位作者 吴晓平 张毅 刘林 公维嘉 陈绍祜 孙东晓 张胜利 张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6-381,共6页
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中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CN)和尿苷酸核酶缺乏症(Deficiency of uridinemonophosphate synthase,DUMPS)2种遗传缺陷的携带者比率及系谱来源,并构建更简便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RFLP方法对参加我国联合青... 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中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CN)和尿苷酸核酶缺乏症(Deficiency of uridinemonophosphate synthase,DUMPS)2种遗传缺陷的携带者比率及系谱来源,并构建更简便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RFLP方法对参加我国联合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和良种补贴项目的591头荷斯坦公牛进行了大规模CN和DUMPS的遗传缺陷检测,并构建了奶牛CN隐性有害基因的AS-PCR检测技术。结果,共发现2头CN和1头DUMPS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公牛,携带者比例分别为0.34%和0.17%。经过系谱追溯,2头CN携带者公牛均为澳大利亚公牛Linmack Kriss King-CN后代,DUMPS携带者公牛为美国公牛Skokie sensation Ned后代。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监控体系并进行系谱标注,通过青年公牛预选和选种选配,避免携带者公牛进入后裔测定和良种补贴项目,以逐步降低我国奶牛群体中隐性有害等位基因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CN DUMPS 遗传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荷斯坦牛繁殖力及犊牛健康的遗传缺陷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毅 孙东晓 +1 位作者 肖炜 张胜利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荷斯坦牛经高强度选育,其产奶性能不断提升,但近交导致遗传缺陷问题凸显。近年来,基因组SNP芯片广泛应用于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随着大规模的基因组标记数据积累,新的遗传缺陷基因定位策略被提出,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荷斯坦牛中鉴定... 荷斯坦牛经高强度选育,其产奶性能不断提升,但近交导致遗传缺陷问题凸显。近年来,基因组SNP芯片广泛应用于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随着大规模的基因组标记数据积累,新的遗传缺陷基因定位策略被提出,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荷斯坦牛中鉴定出多种遗传缺陷单倍型和基因,均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或犊牛出生缺陷。本文概述了荷斯坦牛遗传缺陷的种类、基因定位、分子检测和经济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缺陷基因研究及育种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致死突变 隐性遗传缺陷 荷斯坦牛 近交 纯合子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荷斯坦母牛群体HH1遗传缺陷基因抽样调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小青 劳兰兰 +3 位作者 赵凤 李艳华 麻柱 刘林 《中国奶牛》 2019年第1期12-14,共3页
HH1(holstein haplotype1)是近年来在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种遗传缺陷,其致病机理是牛5号染色体APAF1(apoptotic peptidase activating factor 1)基因上的C/T突变,导致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纯合时个体致死,大多数表现... HH1(holstein haplotype1)是近年来在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种遗传缺陷,其致病机理是牛5号染色体APAF1(apoptotic peptidase activating factor 1)基因上的C/T突变,导致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纯合时个体致死,大多数表现为妊娠早期流产。本研究运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方法,共随机检测了北京地区158头荷斯坦母牛,发现HH1携带者20头,携带率为12.66%,提示HH1在我国荷斯坦母牛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比例,牛场有必要定期对HH1携带者进行筛查并合理选种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母牛 遗传缺陷 HH1 APA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公牛脊椎畸形综合征和尿苷酸合酶缺乏症遗传缺陷检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若冰 谢岩 +3 位作者 范学华 张毅 孙东晓 张胜利 《中国奶牛》 2014年第7期22-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公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和尿苷酸合酶缺乏症(Deficiency of uridine monophosphate synthage,DUMPS)两种遗传缺陷的携带者及系谱来源。通过PIRA-PCR和PCR-RFLP方法对参加全国...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公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和尿苷酸合酶缺乏症(Deficiency of uridine monophosphate synthage,DUMPS)两种遗传缺陷的携带者及系谱来源。通过PIRA-PCR和PCR-RFLP方法对参加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和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来自全国27个公牛站的691头荷斯坦公牛分别进行了CVM和DUMPS的遗传缺陷检测,共发现34头CVM和1头DUMPS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公牛,携带者比例分别为4.92%和0.14%,隐性有害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46%和0.07%。经过系谱分析发现,其中28头CVM携带者均为美国公牛Carlin-M Ivanhoe Bell的后代,另外6头因系谱不完整而无法查询1头DUMPS携带者为美国公牛Skokie Sensation Ned后代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监控体系并进行系谱标注,通过青年公牛预选和选种选配,避免携带者公牛进入后裔测定和良种补贴项目,以逐步降低我国奶牛群体中隐性有害等位基因频率,为提高奶牛群体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M DUMPS 遗传缺陷 中国荷斯坦公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昌平地区荷斯坦母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VM)遗传缺陷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若冰 许令娜 +3 位作者 孙东晓 张毅 张胜利 王天坤 《中国奶牛》 2018年第2期25-28,共4页
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缺陷,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非计划性淘汰,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PIRA-PCR方法对北京昌平... 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缺陷,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非计划性淘汰,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PIRA-PCR方法对北京昌平地区1 465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了CVM有害等位基因检测,共发现CVM携带者34头,对CVM有害基因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针对携带者个体制定了合理的选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母牛 CVM 遗传缺陷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