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温度场分析中三维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苹 张小平 +2 位作者 匡斯建 郭宇轩 张铸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178,共6页
针对电机温度场分析中三维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法。以交流牵引电机为例,首先建立交流牵引电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针对其主要发热部件电机定子绕组采用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 针对电机温度场分析中三维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法。以交流牵引电机为例,首先建立交流牵引电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针对其主要发热部件电机定子绕组采用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其余部件采用四面体自动网格划分,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三维温度场分析,同时与电机定子绕组采用传统六面体网格划分法作了对比研究,最后通过实验对上述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法作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法有效提高了电机温度场分析的准确性,电机各主要部件如绕组端部、定子铁芯及机壳温升相对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62%、0.88%及0.96%,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牵引电机 温度场分析 三维有限元模型 变密度六面体对称网格划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遗传算法的家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波 廖其龙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为了减少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和减小小区配电网负载波动,以小区内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网格遗传算法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了家用电车出行特性,建立了电动汽车最早离家概率模型、最晚归家概率模型、日行驶里... 为了减少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和减小小区配电网负载波动,以小区内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网格遗传算法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了家用电车出行特性,建立了电动汽车最早离家概率模型、最晚归家概率模型、日行驶里程概率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了无序充电过程,结果表明无序充电会加大配电网负载峰谷差,必须对充电行为进行引导;使用网格法对变压器负载裕度进行划分,在网格环境下建立了多目标有序充电优化模型;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网格环境和充电问题的适应性改进,并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无序充电相比,有序充电不仅使负载峰谷差减小了48.9%,而且用户用电单价降低了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策略 多目标优化模型 网格划分法 改进遗传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铁路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易菊香 薛宇腾 +3 位作者 黄新文 赵非 史泽华 吕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100,共7页
路基工程在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其数量直接影响到铁路建设的投资,因此精确计算路基工程数量非常关键。传统二维设计计算工程数量是根据实测横断面采用平均距离断面法,未有效地根据地形变化对数量进行实时交互计算,导致数量与现场实测值... 路基工程在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其数量直接影响到铁路建设的投资,因此精确计算路基工程数量非常关键。传统二维设计计算工程数量是根据实测横断面采用平均距离断面法,未有效地根据地形变化对数量进行实时交互计算,导致数量与现场实测值有一定差别,尤其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区差别更为显著。基于数字化技术及多专业协同技术形成的三维设计模型,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查看、构件单元快速识别、构件与地形面数据化交互,从而使设计精度更高,提取的数量相对更精确。以某高速铁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铁路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方法在铁路正向设计中的应用,将传统二维设计算量与断面法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三维信息提取法算量、网格划分法计算土石方数量做了详细对比并得出具体指标值。通过对比分析,总结铁路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的优劣。与传统二维设计算量相比,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三维信息提取算量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强的交互性,可以在铁路正向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构件、土石方分别采用信息提取法、网格划分法的一整套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方法,大大提高工程算量精度,计算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三维信息模型 工程数量 数字化 三维信息提取 网格划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掌子面岩体结构扫描的隧道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成良 李鹏 +3 位作者 王亚宁 闫祥 李明健 李珍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2年第3期21-26,共6页
由于岩体赋存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岩体具有明显的非均质、不连续及各向异性等特点,快速准确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意义重大。针对GSI围岩分级系统量化问题,以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引入基于数码成像的掌子面地质特... 由于岩体赋存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岩体具有明显的非均质、不连续及各向异性等特点,快速准确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意义重大。针对GSI围岩分级系统量化问题,以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引入基于数码成像的掌子面地质特征信息系统,通过采集掌子面结构面信息数据,采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掌子面图像网格划分法确定RQD值,并设计了相应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流程,以快速确定不同围岩段的岩体力学参数;将新方法与BQ法、RMR法、费森科法、M.Georgi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方法计算得到的岩体力学参数与BQ法相符、与RMR法等效、与费森科法和M.Georgi法较为接近。综合分析认为,采用新方法确定的岩体力学参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可为快速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参数 掌子面 地质强度指标 结构面特征 围岩力学参数 图像信息处理技术 网格划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卫星总剂量评估优化
5
作者 佘璇 楼海君 +2 位作者 宋仁庭 李琪聪 金仲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5-993,共9页
针对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中遇到的总剂量(TID)效应,为更加准确地评估卫星内敏感点的剂量值,基于正二十面体的几何划分方法改进了传统的空间网格划分,宏观计算并验证了粒子透过材料的衰减,实现扇形角等效评估优化。围绕计算准确度和效率,... 针对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中遇到的总剂量(TID)效应,为更加准确地评估卫星内敏感点的剂量值,基于正二十面体的几何划分方法改进了传统的空间网格划分,宏观计算并验证了粒子透过材料的衰减,实现扇形角等效评估优化。围绕计算准确度和效率,构建形状模型进行比较验证,通过与优化等立体角划分法、正八面体划分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更加稳定高效,计算速度可提高6.4%,更适合评估复杂形状模型。基于改进的三维总剂量评估方法,对形状模型进行针对性总剂量防护,防护效果相较于无差别防护可提高255.1%。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微纳卫星总剂量评估效率,保障星内敏感器件在任务周期内的可靠运行,为微纳卫星总剂量防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空间辐射 辐射防护 总剂量 网格划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数值模拟中网格重划分法的最优划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元泰 赵耀 +1 位作者 黄东 郭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提高焊接数值模拟中网格重划分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对重划分区域的大小和细密网格尺寸这两个关键因素展开研究.以典型的平板焊接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细密网格尺寸、区域宽度和区域长度三个变量对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影响,归纳了... 为提高焊接数值模拟中网格重划分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对重划分区域的大小和细密网格尺寸这两个关键因素展开研究.以典型的平板焊接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细密网格尺寸、区域宽度和区域长度三个变量对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影响,归纳了三个变量最优取值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一定精度前提下,使用最优划分的计算效率比不采用重划分的传统数值模拟效率可提高61%,可以为其他动载荷作用下的大型结构局部非线性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数值模拟 网格划分 最优划分 计算效率 精度
原文传递
基于LED道路照明的偏光透镜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少雷 张莉 +2 位作者 李敏 贺志华 王乐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79-84,共6页
基于非均匀网格划分法设计了一种用于LED道路照明的偏光透镜。该透镜能够把LED发出的光线更多地投射在路面上。这种偏光透镜设计减少了道路外的光污染,同时有效提高了路面的光线利用率。在光学软件Lighttools的模拟中,测得整个光学系统... 基于非均匀网格划分法设计了一种用于LED道路照明的偏光透镜。该透镜能够把LED发出的光线更多地投射在路面上。这种偏光透镜设计减少了道路外的光污染,同时有效提高了路面的光线利用率。在光学软件Lighttools的模拟中,测得整个光学系统照度均匀度为77.6%。并且充分考虑材料的吸收损失和界面的反射损失后,光能利用率高达84.5%。在照明仿真软件Dialux中对该偏光透镜的配光曲线IES模型导入后在模拟道路中进行计算仿真,得到其亮度总均匀度为0.74,并且眩光限制阈值增量控制在9%。所以,该偏光透镜的亮度均匀度、照度均匀度及眩光控制等指标都很好地满足了我国《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灯设计 偏光透镜 非成像理论 网格划分法 模拟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载荷谱的轮式装载机半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继新 胡季 +1 位作者 侯晓婷 刘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共3页
建立了包含花键齿、退刀槽及其曲线式倒角的某轮式装载机半轴实体几何模型,通过布尔运算将半轴几何体切分为多个子几何体,根据各个部分的应力、应变特点定制出多个网格划分方案,控制网格的质量与数量,采用最少的节点约束在不影响分析结... 建立了包含花键齿、退刀槽及其曲线式倒角的某轮式装载机半轴实体几何模型,通过布尔运算将半轴几何体切分为多个子几何体,根据各个部分的应力、应变特点定制出多个网格划分方案,控制网格的质量与数量,采用最少的节点约束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消除刚体位移,基于实际测试得到的传动系载荷谱确定了最大转矩载荷,经有限元计算得到后续疲劳分析需要的应力与外载荷的准确映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轴 有限元分析 载荷谱 复合网格划分法 CATIA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火灾浓烟空间多目标最优疏散模型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显成 朱国庆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7-461,共5页
已有的火灾浓烟雾空间多人员疏散方法可得到较优逃生路径,但是无法适用于不同障碍物环境。为此提出基于最优路径规划的火灾浓烟雾空间多目标人员疏散方法。利用网格法将浓雾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通过目标的行走、跳跃、爬行速度以及人员... 已有的火灾浓烟雾空间多人员疏散方法可得到较优逃生路径,但是无法适用于不同障碍物环境。为此提出基于最优路径规划的火灾浓烟雾空间多目标人员疏散方法。利用网格法将浓雾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通过目标的行走、跳跃、爬行速度以及人员在网格中的占比,计算疏散时所需的最小密度。模拟密闭空间的分布情况,拟定三种不同障碍物环境下最优规划疏散路径,计算障碍物体与空间边界线之间形成的最大夹角,建立方程组求解,给出目标点间的最优线段。根据人均最低移动速度,根据密闭空间面积计算最低耗用时间,将人员密度、时间结合代入到疏散最优路径公式中,求解得出最优疏散方案。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实用性及可靠性较强,耗用时间和疏散路程均较短,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整体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效率 最优路径规划 网格划分法 人员最小密度 耗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地图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燕超 刘志红 +2 位作者 仪垂杰 王文明 楚雅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2期39-42,共4页
以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为例,采用变网格划分法,研究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噪声地图在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噪声预测系统结合GIS,以数字与渲染图的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现噪声污染在环境区域的分布状况,可用于指导区域... 以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为例,采用变网格划分法,研究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噪声地图在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噪声预测系统结合GIS,以数字与渲染图的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现噪声污染在环境区域的分布状况,可用于指导区域的规划和环境噪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污染 噪声地图 网格划分法 环境噪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基础嵌入问题的大变形有限元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燕兵 刘海笑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5-1061,共7页
岩土工程中,土与结构的耦合作用通常导致土体产生极大变形,即大变形问题,如桩、桩靴和吸力锚的嵌入安装.传统有限元法在求解大变形问题时,网格将产生极大变形,导致计算误差很大,甚至不收敛.基于条形基础嵌入问题,对两种不同的大变形有... 岩土工程中,土与结构的耦合作用通常导致土体产生极大变形,即大变形问题,如桩、桩靴和吸力锚的嵌入安装.传统有限元法在求解大变形问题时,网格将产生极大变形,导致计算误差很大,甚至不收敛.基于条形基础嵌入问题,对两种不同的大变形有限元法(网格重划分法和CEL法)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种大变形有限元法的实现流程,并分析了条形基础在均质各向同性和正常固结黏土中的嵌入问题,通过与条形基础承载力公式和RITSS大变形有限元法对比,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用户子程序,模拟了正常固结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随基础嵌入的变化规律;对比了条形基础嵌入过程中土体的流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 网格划分 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 条形基础 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过程中介质群运动区域划分方法研究
12
作者 梁曼 孙卫红 +1 位作者 孙毅 项京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2-225,共14页
球磨过程中介质群运动状态变化对物料的破碎效率影响极大,通过对介质群运动状态进行区域划分,探究不同球磨工况下的介质群运动区域特征更能有效揭示介质群对物料的破碎方式和有效破碎区域。针对理论划分介质群运动区域过于理想、单一,... 球磨过程中介质群运动状态变化对物料的破碎效率影响极大,通过对介质群运动状态进行区域划分,探究不同球磨工况下的介质群运动区域特征更能有效揭示介质群对物料的破碎方式和有效破碎区域。针对理论划分介质群运动区域过于理想、单一,试验追踪法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介质群运动区域划分的新方法—EDEM网格划分法。首先把筒体的横截面划分为若干个微元,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介质群位置概率分布函数,获取介质群运动速度区域分布图和碰撞特性区域分布图。然后给出了回转运动、螺旋运动及复合颤振运动三种工况下介质群运动区域的划分实例,并与试验追踪法对比,验证了EDEM网格划分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粉磨试验中进料的破碎速率和微细颗粒产率探讨了介质群运动区域特性对颗粒的破碎方式和有效破碎区域的影响效果。本研究为优化球磨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操作参数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群运动状态 EDEM网格划分法 速度/碰撞特性区域 破碎率 微细颗粒产率
原文传递
大面积高均匀LED光源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博 刘琴 谢思思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70-478,共9页
为了解决模型表面涂料因光照不均匀而导致获取的光谱信息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波长一定、大面积、高均匀性的LED激励光源系统。根据设计指标对单颗LED光源进行二次光学设计,即运用网格划分法对单个LED光源配制非球面匀光透镜进行匀光设计... 为了解决模型表面涂料因光照不均匀而导致获取的光谱信息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波长一定、大面积、高均匀性的LED激励光源系统。根据设计指标对单颗LED光源进行二次光学设计,即运用网格划分法对单个LED光源配制非球面匀光透镜进行匀光设计,经ZEMAX仿真和计算,该光源系统由4组阵列分布的LED光源(波长为380~385 nm)组成,在距离光源3 m处的目标照明面上可实现直径Ø3 m的辐照范围和130 W·m^(-2)的辐照强度,且辐照均匀度达到96.59%.结果表明此设计满足应用所需的均匀度和辐照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二次光学设计 网格划分法 辐照均匀度 辐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二次光学设计
14
作者 王少雷 张莉 +1 位作者 贺志华 李敏 《光电子》 2013年第4期39-44,共6页
本文以LED二次光学设计为主线。首先介绍了LED在照明领域的一些独特的优点。对非成像光学系统中关于光度学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概述。然后对二次光学设计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最后,对二次光学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光度学理论 自由曲面 经验 偏微分方程 裁剪 网格划分法 同步多曲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凤君 杨春飞 颜英 《勘察科学技术》 2010年第6期32-37,共6页
以吉林省山地城市通化市为例,以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环境地质特征的研究为基础,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采用单元网格划分法进行易发性、易损性分区,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价,并提出地... 以吉林省山地城市通化市为例,以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环境地质特征的研究为基础,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采用单元网格划分法进行易发性、易损性分区,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价,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单元网格划分法 经济损失
原文传递
A partition-of-unity based three-node triangular element with continuous nodal stress using radial-polynomial basis functions
16
作者 YANG YongTao ZHENG Hong XU DongD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518-1536,共19页
A partition-of-unity (PU) based "FE-Meshfree" three-node triangular element (Trig3-RPIM) was recently developed for linear elastic problems. This Trig3-RPIM element employs hybrid shape functions that combine th... A partition-of-unity (PU) based "FE-Meshfree" three-node triangular element (Trig3-RPIM) was recently developed for linear elastic problems. This Trig3-RPIM element employs hybrid shape functions that combine the shape functions of three-node triangular element (Trig3) and radial-polynomial basis func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synergizing the merits of bo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meshfree method. Although Trig3-RPIM element is capable of obtaining higher accuracy and convergence rate than the Trig3 element and four-node iso-parametric quadrilateral element without adding extra nodes or degrees of freedom (DOFs), the nodal stress field through Trig3-RP1M element is not continuous and extra stress smooth operations are still needed in the post processing stag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perty of Trig3-RPIM element, a new PU-based triangular element with continuous nodal stress, called Trig3-RPIMcns, is developed. Numerical examples including several linear, free vibration and forced vibration test problems, have confirmed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Trig3-RPIMcns e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tion of unity FE-Meshfree element Trig3-RPlMcns mesh distortion radial-polynomial basis func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