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对网络政治生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朋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全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生态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生逻辑。网络政治参与对网络政治生态的效应具有“双刃剑”特点,一方面在提升参与主体的独立性、和谐网络舆论空间、优化政府决策方面,对中国政治生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生态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生逻辑。网络政治参与对网络政治生态的效应具有“双刃剑”特点,一方面在提升参与主体的独立性、和谐网络舆论空间、优化政府决策方面,对中国政治生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严峻挑战,如网络政治生态的民意整合存在极大难度,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加深从而诱发网络政治生态危机,网络政治参与的娱乐化倾向使网络政治生态更加复杂化等。因而,在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通过技术赋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完善法规监督,优化网络政治参与从而净化网络政治生态,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的爱国主义”: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活实践
2
作者 方飞 程文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近年来网络爱国主义逐渐演变为青年群体“日常的爱国主义”特殊实践。区别于网络民族主义的被动激发,“日常的爱国主义”是青年群体的生活实践。基于其政治功能,“日常的爱国主义”成为常规化网络政治参与形式。“日常的爱国主义”的生... 近年来网络爱国主义逐渐演变为青年群体“日常的爱国主义”特殊实践。区别于网络民族主义的被动激发,“日常的爱国主义”是青年群体的生活实践。基于其政治功能,“日常的爱国主义”成为常规化网络政治参与形式。“日常的爱国主义”的生成逻辑是青年在网络日常生活中的爱国自觉,被网络碎片化事件触发爱国情感,并实现媒介实践与爱国主义的互构。“日常的爱国主义”实践进路包括爱国情感动员的双重模式,爱国议题生产制造“重叠共识”和爱国消费风尚的行为转化。拓宽青年政治参与的边界,以爱国主义的建构优化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日常的爱国主义”导向有序化和规范化发展是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青年 爱国主义 生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网络政治参与议题设置研究述评——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数据为样本(2003-2022年)
3
作者 李玉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先,本文对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基本议题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的参与特征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先,本文对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基本议题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的参与特征和“三大范畴”[1]三方面的内容;其次,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议题和主要内容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提出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在网络政治参与议题中研究程度的不均衡、研究主体范围较窄、学科视角较为单一等多方面的不足,并对未来该议题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网络政治参与 议题设置 研究述评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4
作者 卜文娜 《新丝路》 2024年第20期0111-0113,共3页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洞晓时事、关注热点。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方式直接性、匿名性,参与过程及时性、低成本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公民参与政治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升,助推社会主义政治良...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洞晓时事、关注热点。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方式直接性、匿名性,参与过程及时性、低成本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公民参与政治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升,助推社会主义政治良性发展,但也要警惕群体极化、表达失范、泛娱乐化等风险隐患。面对这些风险,应从提高素质、加强平台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信息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赵一璇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3期105-107,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直接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然而,伴随这些优势,网络政治参与同样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行为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直接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然而,伴随这些优势,网络政治参与同样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行为非理性等诸多挑战。本研究依托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分析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拓展参与渠道等方式,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网络政治参与 爱国主义 民主政治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6
作者 李伊灵 《区域治理》 2024年第7期13-16,共4页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日益增大,它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拉近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帮助政府在日常活动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解决民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公民网络政治参...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日益增大,它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拉近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帮助政府在日常活动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解决民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文献为依据,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优点与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给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分析与探讨——以浙江10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雁 王鸿 +1 位作者 谢晨 王新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139,105+160,共10页
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近500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和行为的现状和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其政治社会化的的真正内涵并没有根本改变,信念型动机与利益型动机是目前大学生... 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近500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和行为的现状和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其政治社会化的的真正内涵并没有根本改变,信念型动机与利益型动机是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两大主要动机,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政治参与的"缺位"问题。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尚需进一步培育,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知行落差大和实际效果欠缺等问题。应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层面采取措施,调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不足,以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认知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陆士桢 郑玲 王丽英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33,14,共6页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及渠道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青年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构成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及渠道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青年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构成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网络政治参与 理论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被引量:23
9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付晓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双面效应 政府回应 网络法制 网络道德监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量表编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少华 姜波 袁梦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4,共8页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辨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概念结构,收集、整理和归纳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维度和测量指标;并运用类属分析方法,发展出包含网络政治信息获取、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三个维度...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辨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概念结构,收集、整理和归纳了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维度和测量指标;并运用类属分析方法,发展出包含网络政治信息获取、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三个维度8个题项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量表较好地反映了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结构和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行为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一个社会与青年共赢的重要话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陆士桢 郑玲 王骁 《青年探索》 CSSCI 2014年第6期5-11,共7页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 网络社会 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视角下的网络政治参与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杰 叶战备 黄信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善治和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建设中出现时间不长的新课题、新实践,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的这两者,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发挥着积极功能,但同时也具有负面效应;善治则对网络政治参与起着规范作用... 善治和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建设中出现时间不长的新课题、新实践,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的这两者,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发挥着积极功能,但同时也具有负面效应;善治则对网络政治参与起着规范作用。为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的有效推动作用以最终实现善治的目标,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本着治理的理念,和网民进行合作,对网络政治空间进行共同管理,为网络政治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公民方面来说,网络政治参与要做到积极、理性和负责,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注重策略与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治理 网络政治参与 “在线政治 治理主体 共同治理 “群体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少华 谢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在政治动机包含的两个变量政治兴趣和政治效能感中,则政治兴趣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资源 政治兴趣 政治效能感 政治技能 社团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戴锐 马文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青年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发展 青年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均 徐文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尽可能达到有序性兼有效性双高的状态,需要培养多元治理的社会文化,形成协同治理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的组织建构,形成明确的政治参与路径;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进程,形成稳定有效的行为预期,以期达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 有序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萍 黄春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20,共5页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重点分析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影响因素,以及线上线下、传统政治参与与网络政治参与的融合;国内学者系统研究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网络政治参...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重点分析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影响因素,以及线上线下、传统政治参与与网络政治参与的融合;国内学者系统研究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的状况,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和规范化对策。国内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尚未形成一套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有效、有序发展的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应然状态的研究,设计出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可操作性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研究现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合法、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要求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基本权利,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而现实"数字鸿沟"却导致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和不均衡发展,形成参与能力困境;要求公民网络参与呈现多元互动性,而&... 合法、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要求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基本权利,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而现实"数字鸿沟"却导致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和不均衡发展,形成参与能力困境;要求公民网络参与呈现多元互动性,而"群体极化"行为却导致参与信息环境单一,网民同质化聚集,网络舆论观点趋同,形成参与方式困境;要求网络社会具备完善、有效的网络行为规范,而当前规制网络参与的法规制度不足,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形成参与行为规范困境。要消除网络"数字鸿沟",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促进政府与公民多元互动,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方式;要健全网络参与行为规范,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参与能力 参与方式 参与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完善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正良 周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网络参与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并因其鲜明的特性而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将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普遍手段与形式,政府必需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规约完善。要继续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强... 网络参与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并因其鲜明的特性而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将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普遍手段与形式,政府必需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规约完善。要继续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以使网络政治参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 规约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影响作用探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萍 金春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文通过对网络作为新型的公共领域为政治参与提供新平台的阐述,说明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提升的重要意义。由于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非规范性和网络舆论代表整体民意不足等缺陷,为了保障网络政治参与作用的有效发... 本文通过对网络作为新型的公共领域为政治参与提供新平台的阐述,说明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提升的重要意义。由于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非规范性和网络舆论代表整体民意不足等缺陷,为了保障网络政治参与作用的有效发挥与其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需要引导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舆论导向,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影响政策制定的渠道,把握网络舆论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并理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政治参与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俞怀宁 俞秋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9,共4页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