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现象对策与引导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97,共2页
通过中、小学生沉迷于互联网络现象的分析 ,提出如何普及互联网功能、技巧 ,让电子阅览室服务于教学 。
关键词 网络功能 网络教学 信息资源控制 中小学生 网络现象 对策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的审美观、价值观——以个别网络现象为例探讨
2
作者 陈静 吴雪平 《大舞台》 2010年第12期218-219,共2页
审美观和价值观,不管是它们其中的哪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不陌生的。本文根据网络上的一些现象来谈谈当代青年的审美观、价值观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审美观 价值观 网络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不良网络现象治理的思考
3
作者 周宇鹏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3-63,共1页
近年来,网络广泛应用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在有力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此,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关键词 网络现象 治理 现代化建设 负面影响 经济 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现象背后的伦理思考
4
作者 孙熠瑄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10期166-166,168,共2页
本文基于"人肉"搜索的伦理是与非,分析了网络恶搞对伦理道德的冲击现象,提出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策略。要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共境"和"共语",提高网络监控技术水平,将伦理... 本文基于"人肉"搜索的伦理是与非,分析了网络恶搞对伦理道德的冲击现象,提出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策略。要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共境"和"共语",提高网络监控技术水平,将伦理道德教育与执行法律法规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现象 人肉搜索 网络恶搞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小学生网络现象干预的策略研究
5
作者 廖玉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9年第4期23-23,共1页
目前我国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网络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网络属于信息社会的新事物,其信息量十分丰富,使用的方便性使得人们深受喜爱。在新时代下,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也深受网络影响,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小学生... 目前我国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网络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网络属于信息社会的新事物,其信息量十分丰富,使用的方便性使得人们深受喜爱。在新时代下,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也深受网络影响,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现象对小学生们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其干预对策,以便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网络现象 问题 干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荣 李逸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文化将触角伸向了网络空间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泛娱乐化的网络“景观”。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以其去价值、去理性、去崇高的本质特征引发部分青年理想信念虚无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文化将触角伸向了网络空间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泛娱乐化的网络“景观”。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以其去价值、去理性、去崇高的本质特征引发部分青年理想信念虚无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信仰庸俗化、社会责任淡漠化等不良倾向。需要在厘清其造成不良影响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教育引导、文化滋养、实践培育和环境治理等方式,为当代青年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 青年 理想信念 消极影响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自嘲现象的青年精神生活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潘佳欣 朱琳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4期45-50,97,共7页
网络自嘲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型样态,从心理层面、伦理层面和信仰层面对青年精神生活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缘于青年深陷“卷不动”和“躺不平”矛盾心理的旋涡,网络匿名化机制为青年“本我”人格的释放提供载体,多元... 网络自嘲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型样态,从心理层面、伦理层面和信仰层面对青年精神生活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缘于青年深陷“卷不动”和“躺不平”矛盾心理的旋涡,网络匿名化机制为青年“本我”人格的释放提供载体,多元社会思潮盛行加剧青年信仰危机等。基于此,个人、学校和社会应多方协同、发挥合力共同铲除滋生网络自嘲现象不良倾向的土壤,不断夯实青年精神根基、提升青年精神境界、增加青年精神动力,进而实现青年精神生活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嘲现象 青年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暴力现象成因与对策探析
8
作者 高健 李明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38-41,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推动了信息的即时互通与实时共享,但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产生。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大比例群体,数量庞大且接触网络时间长,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主要推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推动了信息的即时互通与实时共享,但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产生。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大比例群体,数量庞大且接触网络时间长,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主要推动者。文章以全媒体时代为背景,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暴力现象成因与对策进行探析。大学生网络暴力现象是由多方原因导致的,主要可划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包括互联网自身的匿名性与虚拟性、网络平台上部分媒体职业道德缺失、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缺位、相关网络治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网络平台监管不到位;内因包括大学生个人认知与社会认知失调、从众行为成为主流现象、言论表达的异化、自身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等。为解决大学生网络暴力现象,应加强多方联动与合作,从完善网络暴力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网络平台与媒体的多方监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入手。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暴力现象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与个人整体素质,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责任。通过改善网络暴力现象,推动网络环境持续向好,实现网络生态健康化、绿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大学生 网络暴力现象 网络道德 网络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报网融合新格局中掌控舆论导向——从近期网络现象看纸媒如何引导网络新闻热点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袭 《中国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共2页
2010年3月,浙江和宁波的报纸对网络公民新闻热点"犀利哥现象"进行跟进式报道,积极探索纸媒如何有效引导网络公民新闻热点,在引导过程中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使报网融合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 正确舆论导向 网络新闻 报网融合 引导 网络现象 纸媒 公民新闻 2010年
原文传递
现象级网络事件影响下目的地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以淄博为例
10
作者 孙莉霞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2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现象级网络事件因受到广泛关注而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从网络关注度切入,探讨事件影响下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及管理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变异系数、不均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空间自相... 目的:现象级网络事件因受到广泛关注而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从网络关注度切入,探讨事件影响下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及管理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变异系数、不均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淄博烧烤“出圈”前后淄博相关旅游景区百度指数为数据基础,对其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一是淄博烧烤“出圈”后,淄博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显著提高,且非知名景区的增长幅度大于知名景区;五一节到来之前,各周之间呈现出先增后降又增加的“N”形变化趋势。二是淄博烧烤“出圈”后,淄博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呈现出不均衡的聚集分布格局;冷热点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以山东省为核心聚集区,向外呈现出由热点区到非显著区再到冷点区的分布特征。三是齐山风景区、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元溶洞、潭溪山、鲁山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响应较为明显,华中、华北两大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在淄博烧烤“出圈”这一现象级网络事件的影响下,淄博多数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显著提升,但在时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后续应在网络场景营销、地方政府推动、企业努力以及消费者口碑效应等方面齐头并进,使其成为具有长久价值的城市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网络事件 目的地 旅游景区 淄博 网络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化工专业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
11
作者 任潘文 任忠宽 +1 位作者 封少博 李轩宇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9期153-156,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亚文化”以新兴的文化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思维及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轻化工专业作为理工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学生群体在接触并融入“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展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亚文化”以新兴的文化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思维及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轻化工专业作为理工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学生群体在接触并融入“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展现出独特的兴趣偏好与创造力,还面临着信息甄别能力不足、价值观冲突等挑战。基于此,首先对“网络亚文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对“网络亚文化”为轻化工专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轻化工专业学生出现“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网络亚文化现象 教育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晓齐 董杜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6-50,共5页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迷航现象展开调查 ,围绕其中典型的网络迷航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提出避免、减少网络学习过程中的迷航对策与方法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迷航现象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 被引量:213
13
作者 林绚晖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74-76,80,共4页
As the Internet rapidly gains popularity in the lives of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psychologists become interested in how this technology might affect human behaviour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or sake of mi... As the Internet rapidly gains popularity in the lives of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psychologists become interested in how this technology might affect human behaviour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or sake of minimizing potent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al" use of the Internet.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recent research on Cyber-Psychology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现象 鉴别标准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成瘾现象 被引量:14
14
作者 路英智 张勤峰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5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网络成瘾现象 20世纪 生活方式 自身行为 思想观念 依赖现象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现象与大学德育改革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4-176,共3页
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探讨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德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并对当前大学德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网络文化现象 大学 德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与特点探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东锋 张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共3页
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是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消费者和参与者。网络青年亚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文章坚持问题导向,把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消极负面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归纳为网络暴力现象、网络低... 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是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消费者和参与者。网络青年亚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文章坚持问题导向,把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消极负面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归纳为网络暴力现象、网络低俗现象、网络泛娱乐现象、网络炫秀现象、网络佛系现象、网络偶像迷恋现象、网络"怼主流"现象、网络非理性消费等八个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八类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特点进行剖析,即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混杂性与个性化、狂欢性与迷茫性、庸俗性与消费性、反抗性与变异性等特点。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深对消极负面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及其特点的了解,助推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教育引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辉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97-99,共3页
中国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通常存在盲目崇拜、用语低俗、沉溺游戏、诚信缺失、侵犯版权等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特性、网络社会特性、虚拟与现实的道德背离、网络法律缺乏、网络伦理教育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为避免此类网络... 中国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通常存在盲目崇拜、用语低俗、沉溺游戏、诚信缺失、侵犯版权等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特性、网络社会特性、虚拟与现实的道德背离、网络法律缺乏、网络伦理教育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为避免此类网络失范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开展校内外文化活动,建立网络技术监督机制,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视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玉宾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79-80,共2页
网络语言暴力就是指在网络媒体上,以霸权的方式剥夺他人的话语权,将一些不道德、不符合法律规范和正确思维方式以及没有逻辑顺序的词语强加在当事人身上,给当事人造成了身体或精神上的严重伤害。当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出普遍的特征,给社... 网络语言暴力就是指在网络媒体上,以霸权的方式剥夺他人的话语权,将一些不道德、不符合法律规范和正确思维方式以及没有逻辑顺序的词语强加在当事人身上,给当事人造成了身体或精神上的严重伤害。当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出普遍的特征,给社会和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内涵和特征,剖析了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有效地遏制这种现象做了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特征 原因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的解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艺 李久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划分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中存在的"知识型失范""文化型失范""文明型失范"和"法治型失范"四层类型,判别背后深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特征,从虚拟空间下的个人身份偏差、对网络"权利"的... 划分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中存在的"知识型失范""文化型失范""文明型失范"和"法治型失范"四层类型,判别背后深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特征,从虚拟空间下的个人身份偏差、对网络"权利"的低认知、对网络"权力"的高诉求等方面阐释和分析大学生网络话语现象的心理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正向网络话语、引导高雅网络话语、养成网络话语规范、形成网络话语自治机制等大学生网络话语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话语失范现象 群体特征 心理动因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语言现象浅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妤荻 《新闻世界》 2010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诞生、含义、类型、特点、现状、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对网络语言现象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并就其中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诞生、含义、类型、特点、现状、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对网络语言现象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并就其中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