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及中国角色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建中 范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融入国际旅游经济网络是中国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举措。以RCEP 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从国际旅游经济的规模、增长、结构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借助修正的引... 融入国际旅游经济网络是中国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举措。以RCEP 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从国际旅游经济的规模、增长、结构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国际旅游经济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及中国角色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整体网络结构变动剧烈,呈现紧密度增强、通达度提升、等级度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稳定;网络中单个节点发展差异明显,对中国、新加坡、泰国等少数核心节点依赖性强。②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可划分为4个凝聚子群,节点间国际旅游经济联系主要在子群内建立,“小群体”现象显著;中国的网络角色演变经历了从一般的旅游贡献者逐步发展为网络“领头羊”和重要“中间人”,现已成为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中国旅游角色 国际旅游经济网络 网络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泰跨国旅游经济带网络结构演化与协同发展布局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明珠 白洋 +2 位作者 吴剑 谭李娜 凌子良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226,共8页
跨境铁路是跨国旅游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的“催化剂”,基于2015—2022年中老泰铁路沿线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线趋势外推工具预测2023—2029年发展数据,运用旅游交通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沿线区域旅游经济... 跨境铁路是跨国旅游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的“催化剂”,基于2015—2022年中老泰铁路沿线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线趋势外推工具预测2023—2029年发展数据,运用旅游交通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沿线区域旅游经济的网络结构特征与时空演化趋势,构建跨国旅游经济带协同发展布局。结果表明:中老泰铁路逐段开通显著优化沿线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可达性空间格局为“两头低,中间高→西高东低→南低北高”;沿线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整体提升并向均衡态势发展;沿线区域旅游经济网络具有“中孤南密的流星型→西疏东密的印章型→组团联网的纺锥型”的演变路径;构建“增长极辐射、点-轴带动、聚拢组团”的中老泰跨国旅游经济带协同发展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旅游经济带 中老泰铁路 网络结构演化 协同发展布局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嵌入视角下物流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健 刘荷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32,共7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服务业外商投资的进一步放开,跨国公司开始通过进驻物流园区、推动某些物流园区形成等方式,以集群核心企业的角色影响我国物流业特别是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跨国公司嵌...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服务业外商投资的进一步放开,跨国公司开始通过进驻物流园区、推动某些物流园区形成等方式,以集群核心企业的角色影响我国物流业特别是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跨国公司嵌入视角下物流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演化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是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而突变式演进的,跨国公司嵌入的主要作用是形成集群的"集聚内核",吸引关联企业及物流需求的集聚;集群经济与社会网络互相融合,其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且网络中多为强关系,知识网络中的联系比较松散,内容单一且联系对象呈两极分化态势;集群核心型和参与型跨国公司的嵌入过程及其对集群网络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核心型跨国公司在集群中主动结网,始终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充当集群资源、信息的"守门人",而参与型跨国公司被动结网且随着集群的发展而逐渐由网络中心向边缘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嵌入 物流产业集群 网络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演化——以“一校一带”模式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钊阳 邵云飞 党雁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7,共10页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产业集群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行为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机理。以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释义了所提出的演化理论模型。研究表明...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产业集群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行为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机理。以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释义了所提出的演化理论模型。研究表明: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行为对网络结构演化产生正向影响,科学技术、政府行为能够促进网络演化,有利于网络内主体间协同创新行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演化 “一校一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间风险投资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秦 叶玉瑶 +2 位作者 李苑君 吴康敏 刘郑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2-1522,共11页
鉴于现有风险投资网络研究对其长期动态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以2000—2018年中国城市间风险投资流数据构建中国城市风险投资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技术分析以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全国城市间风险投... 鉴于现有风险投资网络研究对其长期动态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以2000—2018年中国城市间风险投资流数据构建中国城市风险投资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技术分析以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全国城市间风险投资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城市间风险投资联系趋于紧密,全国风险投资网络的集聚程度出现上升,但投资方/融资方网络空间结构皆趋于扁平化,存在去中心化趋势;2)城市间风险投资联系整体上由东部沿海轴线向中西部扩张,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距离衰减特征,网络核心节点城市也呈现数量扩张与权力转移的倾向;3)城市的创业基础水平、风投行业发展水平、金融环境和城市可达性等因素均对全国风险投资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差异化的影响,进一步表明了多维邻近性、城市经济与路径依赖等多种关键机制在风险资本网络构建与区域资本中心的形成与演变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网络 资本流动 网络结构演化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潘春苗 翟文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96,共14页
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间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特征、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 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间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特征、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的协同创新联系日益紧密,创新网络的整体集聚能力逐渐增强,城市间的创新能力差距逐步缩小,信息传递效率越来越高;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协同创新更多地表现为直接合作,间接合作逐渐减少;创新网络结构满足核心-边缘特征,而且核心区成员数量不断增加;创新网络的节点城市分为不同层级,并形成了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空间布局;城市间协同创新联系主要受地理临近、技术临近、关系临近及区域发展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演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亚太经合组织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石建中 范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69-2180,共12页
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国家(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2008—2018年APEC旅游流网络,运用SNA方法和QAP方法,对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APEC旅游流网络密度持续增加但仍旧较低,网络结构尚不稳固。网络中心化... 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国家(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2008—2018年APEC旅游流网络,运用SNA方法和QAP方法,对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APEC旅游流网络密度持续增加但仍旧较低,网络结构尚不稳固。网络中心化趋势有所减弱,旅游供给市场更加多元。(2)APEC旅游流网络节点间中心性水平差异明显,形成了以中国、美国为首的第一梯队,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新西兰、俄罗斯为代表的第三梯队。(3)APEC旅游流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且具有稳定性,核心区节点间的旅游互动最为频繁,边缘区对核心区的反哺效应明显。(4)区位要素是影响APEC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等要素对APEC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有所下降,而对外开放程度对优化APEC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作用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旅游流 网络结构演化 QAP分析
原文传递
全球稀土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萍 严则迪 《统计学与应用》 2024年第3期891-903,共13页
稀土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推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方法用2004~2022年全球稀土贸易数据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探究了全球稀土贸易网络结构... 稀土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推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方法用2004~2022年全球稀土贸易数据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探究了全球稀土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进口国,稀土进口额远超别的国家,出口额也在整体呈上升趋势;全球稀土矿贸易网络的贸易联系趋于紧密,具有较高的集团性,呈现出小世界网络特征;核心国家相对固定,存在“核心–边缘”结构,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为核心国家,中国影响力在逐步提升,但还是具有“卡脖子”风险;全球稀土矿贸易网络社团结构分化逐渐由稀疏到紧密,以美国为主的社团逐渐占据垄断地位,而以中国为主的社团国家数量近两年出现了较大的下降;经济组织关系和外交关系因素对稀土贸易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专利差异因素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殖民关系因素对稀土贸易没有显著影响,地理距离差异会对稀土贸易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稀土贸易战略方案制订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QAP 网络结构特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及演化
9
作者 王祥 侯志强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3-98,共6页
通过对网络游记中空间信息的挖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归纳泉州市2008^(-2)016年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研究表明:泉州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呈下降的趋势;旅游流节点联系不均衡,开元寺、清源山、承天寺、天后宫为泉州市核心旅游... 通过对网络游记中空间信息的挖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归纳泉州市2008^(-2)016年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研究表明:泉州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呈下降的趋势;旅游流节点联系不均衡,开元寺、清源山、承天寺、天后宫为泉州市核心旅游节点,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势,旅游集散作用明显;从分布空间来看,旅游者的流动主要分布在泉州市中心城区,主要在开元寺、天后宫、府文庙、洛阳桥及清源山等景区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社会网络分析法 网络结构演化 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技术贸易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使用费数据分析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志刚 张志强 刘昊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9,共12页
从全球视角出发,探究长时间尺度下国际技术贸易活动格局的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1970—2019年5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利用重心模型、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分析国际... 从全球视角出发,探究长时间尺度下国际技术贸易活动格局的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1970—2019年5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利用重心模型、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分析国际技术贸易的地理重心迁移、中心国家转移以及网络结构演化等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70—2019年:①国际技术贸易进出口地理重心均稳定于北半球,并分别以0.56°(45.19 km)/年、1.52°(120.68 km)/年的速度向东迁移;进口重心一直位于出口重心东侧,但两者间距离在逐步缩小。②国际技术贸易进口中心的转移次序为德国→日本→美国→荷兰→爱尔兰;国际技术贸易出口中心一直是美国,未发生转移,但其占比在持续下降。③国际技术贸易活动愈加广泛和深化;国际技术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美国优势地位明显,具有最强的国际技术贸易获利能力;中国的网络地位近期快速提升,但国际技术贸易出口能力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技术贸易 知识产权使用费 地理重心迁移 中心国家转移 网络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异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永红 杨晓萌 +1 位作者 孔令凯 倪惠莉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6-1049,共14页
为探究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特征及差异,以我国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0-2018年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与研发主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不同产业... 为探究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特征及差异,以我国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0-2018年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与研发主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发展情况并提出有益启示。结果表明: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具有动态演化特征,演化过程中的网络结构存在共性与差异;合作网络中研发主体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集聚性,各地区在不同产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不同;企-企合作是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中的主要合作模式,各产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待提升。研究结论对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制定差异化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异质性 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 网络结构演化 空间特征 产学研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