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产业链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的演化与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左芝鲤 成金华 +1 位作者 郭海湘 詹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锂已成为新能源革命的驱动力,国际社会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资源之一,其生产和消费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从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锂产业链,对优化产业布局,锻造强韧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该... 锂已成为新能源革命的驱动力,国际社会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资源之一,其生产和消费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从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锂产业链,对优化产业布局,锻造强韧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度分布-度关联”双变量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演化评价模型,对比分析了2000—2021年全球锂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类型及演化趋势,并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等现实背景,对全球锂产业链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表明:①就节点度而言,中国、美国和欧洲是全球锂产业链贸易网络中最为活跃的国家及地区,其贯穿了锂全产业链的全球贸易。②就网络结构韧性而言,上游和中游网络有扁平化趋势,其层级性较低;下游网络立体化特征明显。③就网络类型而言,锂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仍处于同配性网络,下游网络已演化为韧性网络。④就网络结构韧性演化水平而言,锂产业链的网络结构韧性一直处于波动变化状态,综合水平表现为上游韧性<中游韧性<下游韧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机制建设,打造产业链良好生态;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强化资源自给重要性;深化锂产业链的整合重构,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以建成具有更高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锂产业链。该研究为了解全球锂产业链网络结构韧性格局,保障中国锂产品稳定供需,实现锂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产业链 贸易网络结构韧性 层级性 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城镇人口流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基于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李哲睿 甄峰 陈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0-2000,共11页
新冠疫情(COVID-19)对城镇(乡)间人口的有序流动产生潜在冲击。文章以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的乡镇街道为对象,基于2019和2021年各半个月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揭示疫情前后的人口流动网络格局;构建韧性评价指标,采用顺序性... 新冠疫情(COVID-19)对城镇(乡)间人口的有序流动产生潜在冲击。文章以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的乡镇街道为对象,基于2019和2021年各半个月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揭示疫情前后的人口流动网络格局;构建韧性评价指标,采用顺序性攻击高值节点、一次性攻击跨界节点2种方式,模拟测试网络结构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伴随常住人口的增多,疫情后的人群跨城镇出行依然活跃,但疫情瓦解了大量远程、长程联系;2)疫情冲击增加了休闲流和就业流网络的波动程度和中转次数;3)高中心性的跨界地区是维持全局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性节点地区。研究表明时空大数据在城镇(乡)网络结构韧性评价及风险全流程治理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城镇人口流 网络结构韧性 休闲流 就业流 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动态响应分析——以上海2022年新冠疫情为例
3
作者 王星 沈丽珍 秦萧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4年第1期148-165,共18页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是灾情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为研究案例,发现疫情冲击下的长三角人流、信息流、复合流网络的结构韧性表现为先增强再减弱的动态响应态势,差异在于:人流网络韧性增强依靠疫情期间局部地区“城市...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是灾情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为研究案例,发现疫情冲击下的长三角人流、信息流、复合流网络的结构韧性表现为先增强再减弱的动态响应态势,差异在于:人流网络韧性增强依靠疫情期间局部地区“城市小团体”的稳定,韧性减弱则是随着政策放开,核心、边缘城市间的联系逐渐恢复,使得区域处于不稳定状态;信息网络因为虚拟空间关注度增强导致整体网络联系的增强,韧性减弱则是热度下降后网络联系趋于常态化;复合网络受到叠加作用,整体波动较小且恢复速度较快,在复工阶段已经基本恢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对城市网络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时的稳定与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城市网络 多重要素流 网络结构韧性动态响应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结构韧性评估
4
作者 王晴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3期7721-7734,共14页
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拉动各国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开展日益紧密,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也在增加,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网络韧性对保障各国数字贸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 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拉动各国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开展日益紧密,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也在增加,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网络韧性对保障各国数字贸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考察六类数字服务贸易产业,采用中断模拟方法,通过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情况,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综合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韧性表现。结果表明:1) 六类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普遍较短,平均聚类系数较高,网络层级性明显;2) 电子信息和其他商业服务网络呈现异配性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水平;3) 相较随机攻击,蓄意攻击下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性能下降速率更快且综合韧性水平更低;4) 综合四种中断情况,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网络韧性水平最高,电信、计算机和通讯贸易网络知识产权使用贸易网络韧性较高,保险养老金服务和金融贸易网络韧性水平较低,个人、娱乐和文化网络总体韧性水平最低。Digital trade has become an emerging and important form of global trade.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digital service trade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rade environment is also increasing. Studying the resilience of digital service trade network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of various countries. This paper examines six types of digital service trade industries, adopts the interruption simulation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resilience of the digital service trade network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from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aspects by compar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global digital service trade networ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verage path length of the six types of digital service trade networks is generally short, the avera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is high, and the network hierarchy is obvious;2)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 networks have heterogamous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a certain level of resilience;3) Compared with random attacks, the performance decline rate of digital service trade network under deliberate attacks is fas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silience level is lower;4) Combining the four disruption scenarios, other business service trade networks have the highest resilienc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rade networks have the higher resilience, insurance and pension services and financial trade networks have the lower resilience, and personal,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al networks have the lowest resil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网络结构韧性 中断模拟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要素网络结构韧性分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钟业喜 吴思雨 吴青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9,共11页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已成为衡量区域韧性的重点,网络结构韧性研究对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列车时刻、企业分支机构和百度指数,构建多要素网络,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外部网络结构韧性能力,结果表明:整体上,长...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已成为衡量区域韧性的重点,网络结构韧性研究对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列车时刻、企业分支机构和百度指数,构建多要素网络,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外部网络结构韧性能力,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网络结构韧性优于外部网络。就不同要素网络结构韧性而言,内部网络中信息>铁路>企业,外部网络中信息>综合>普铁>高铁。多要素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三角放射、点-轴分散、轴-辐交叉、圈层等级等特征。最后从整体格局、区域差异和要素流动三个方面提出多要素网络结构韧性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优化路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卓玲 方远平 +1 位作者 张经度 辜雪钿 《城市观察》 2023年第3期21-35,160,161,共17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聚焦点。本研究借鉴复杂网络指标,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申请发明专利空间数据为基础,构建城市群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韧性评价模型,对比解析城市群低碳...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聚焦点。本研究借鉴复杂网络指标,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申请发明专利空间数据为基础,构建城市群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韧性评价模型,对比解析城市群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类型及其韧性时空演化特征,探究城市群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大湾区创新网络随着时间的演进表现出由“单一核心结构”向“多核心群落”发展的动态变化;创新网络结构层级性由早期的扁平模态向后期的立体模态演变,匹配性为异配性且呈“N”型变化趋势;创新网络结构均为“韧性网络”,韧性水平呈“提升—衰退—提升”的波动状态演化。基于多维度视角,本研究从城市群创新空间格局均衡化、关键领域差异化与创新要素流动自由化等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韧性 创新网络 韧性演化评价 低碳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演化视角下不同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韧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月娥 屠金钰 +1 位作者 邵琳 段佳泉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2期10-18,共9页
不同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在面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恢复、改善、创新的能力可能不同,但当前缺少证据。通过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2019-2021年的经济联系网络,通过ucinet软件对韧性进行计算,从网络层级性、网络集聚程度和... 不同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在面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恢复、改善、创新的能力可能不同,但当前缺少证据。通过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2019-2021年的经济联系网络,通过ucinet软件对韧性进行计算,从网络层级性、网络集聚程度和网络整体运行效率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大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的韧性。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空间格局为大核心+小核心分布,形成多个小集团。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单个大核心为主。(2)相对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具有较高层级性。核心节点具有较高地位。(3)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节点之间集聚性低于成渝城市群,在遭到疫情冲击时,节点间具有分散作用。(4)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整体运行效率低于长三角。网络间的传输性低,节点之间缺乏互动。研究结果说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韧性优于成渝城市群,并在疫情冲击后其网络结构具有更强的恢复、改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化 经济网络 城市群 网络结构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视角下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研究
8
作者 张筱娟 刘程军 《城市观察》 2023年第6期98-111,162,163,共16页
随着区域间经济联系日趋加深,网络韧性成为影响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级性、匹配性、集聚性、传输性、多样性等维度对2012—2... 随着区域间经济联系日趋加深,网络韧性成为影响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级性、匹配性、集聚性、传输性、多样性等维度对2012—2020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网络结构韧性进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网络呈现出圈层化结构,武汉、长沙在网络中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合肥、南昌、郑州等城市为次级中心,其余绝大部分城市位于外围;区域内部联系不够密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网络层级性小幅提升,省会城市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层级;网络表现出异配性特征,节点间的联系多元化;网络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存在小圈层现象;网络传输性和多样性不断提升有助于改善网络结构韧性。中断场景下,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宜昌等主导性节点失效会极大地削弱网络的传输性和多样性;山西北部城市以及孝感、鹰潭等对网络传输性影响较弱;张家界、宣城等省际交界地区发生故障或中断对网络多样性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 网络结构韧性 层级性 传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坤 陈祥泰 黄震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文章通过网络爬虫获取贵州省2010—2022年旅游流数据,构建旅游流网络及其结构韧性的综合评估及攻击指标体系,并借助复杂网络、指数随机图等方法,实证探讨了贵州省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旅游流... 文章通过网络爬虫获取贵州省2010—2022年旅游流数据,构建旅游流网络及其结构韧性的综合评估及攻击指标体系,并借助复杂网络、指数随机图等方法,实证探讨了贵州省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旅游流网络联系的增强并未带来网络结构韧性的提升。韧性水平较高的地区多为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城市;(2)分维度来看,贵州省旅游流网络形成了较为典型的“核心—边缘”层级结构,网络的匹配性明显,传输性在不断提升,小团体集聚现象开始凸显;(3)旅游流网络结构在随机攻击下呈现出鲁棒性特征,而在蓄意攻击下脆弱性较为显著,且在蓄意攻击下网络承受能力随时间推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旅游流核心网络不断拓展;(4)网络内生结构、个体属性以及外生网络变量共同影响着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变化。其中,网络互惠性、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持与接待能力对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规模对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变化的正向作用不断凸显,而网络边数与空间距离对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韧性 攻击模拟 游记文本 市场规模 产业结构 风险防范
原文传递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特征与韧性演化
10
作者 殷杰 郑向敏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1期58-69,共12页
引入旅游能级概念,修正万有引力模型,选取中国、菲律宾、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测度中国—东盟各国间的旅游合作联系,刻画其合作网络,并利用中心度、网络... 引入旅游能级概念,修正万有引力模型,选取中国、菲律宾、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测度中国—东盟各国间的旅游合作联系,刻画其合作网络,并利用中心度、网络结构洞等指标与技术系统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利用鲁棒性、传输性、聚集性、层级性、匹配性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网络中断模拟等指标与技术系统综合评估网络结构韧性,结果显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系网络呈现多向化、密集化、纵深化发展趋势,中国逐渐承担起网络中的核心角色,扮演“媒介”作用,而且中断模拟显示2013年后网络结构韧性始终受中国失效影响最大,中国对于网络结构韧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系网络整体结构较为不稳定,网络鲁棒性较弱,抵抗外界干扰与风险侵袭能力较差。为加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系网络建设,应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合作密度;注重角色分工,强化示范效应;强化分类提升,增强结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合作联系网络 网络特征 网络结构韧性 中断模拟 中国—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特征及差异形成机制
11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谭佳欣 刘美伦 甘畅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2-2456,共15页
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是旅游经济稳定性与恢复性的结构保障,是未来旅游经济恢复与振兴的重要指向。基于200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矩阵的基础上,论文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计算机仿真模拟和模糊集... 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是旅游经济稳定性与恢复性的结构保障,是未来旅游经济恢复与振兴的重要指向。基于200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矩阵的基础上,论文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计算机仿真模拟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究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特征及差异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在时序上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演化态势,在空间上存在区域差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与江苏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较强。②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网络层级性不断降低,“核心—边缘”间的层级差异逐渐缩小;网络具有异配性,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网络扁平化特征较为显著;网络具备良好的传输性,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份网络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较高;网络集聚效应有所提升,辽宁与山东的网络集聚性相对较强。③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随着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比例增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在随机攻击下网络表现出鲁棒性,在蓄意攻击下网络脆弱性特征更为显著。④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差异的形成原因具有非对称性,“经济驱动型”与“经济—政府二元主导型”是高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的前因构型,而低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是由交通便利程度、信息化水平等后天条件供给不足、经济实力不够强劲所致。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韧性 修正引力模型 复杂网络理论 计算机仿真模拟 fsQCA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网络结构韧性时空分异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珊 刘道强 +1 位作者 王光辉 孙澍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3-1109,共17页
提升城市群知识创新网络结构韧性,有助于建设安全的区域创新体系,保障城市知识创造职能。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间合作发表WOS论文数据构建城市群知识创新网络,基于演进韧性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网络结构韧性的“脆弱性-抗... 提升城市群知识创新网络结构韧性,有助于建设安全的区域创新体系,保障城市知识创造职能。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间合作发表WOS论文数据构建城市群知识创新网络,基于演进韧性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网络结构韧性的“脆弱性-抗毁性-恢复性-演进性”四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网络结构韧性的时序演化与空间格局,运用GTWR和MRQAP模型识别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网络结构韧性呈上升趋势,立体化特征减弱,传输环境优化,异质性联系减弱,一体化属性增强,且呈现“中部高南北低,东高西低”的差异化空间布局;(2)韧性主导节点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核心城市,确保主导节点的稳定性是保障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3)科教支持和产业结构对城市节点韧性具有显著正向驱动力,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人力资本与知识基础的解释力具有鲜明的空间异质性,发挥双因子交互作用可有效推动网络结构韧性演化;(4)网络聚合效应、匹配效应、虹吸效应以及邻近性均驱动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网络拓扑结构、产业相似和人资相似、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制度、社会和组织邻近性均有助于城市间形成强韧的知识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创新网络 长三角城市群 网络结构韧性 演进韧性 时空分异 GTWR MRQAP
原文传递
风险常态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韧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欢 黄金 郑湘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7,共11页
文章采用真实货运“流动数据”表征城市物流联系,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4类物流联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同时引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攻击策略评估了物流网络结构的静态韧性和动态韧性,并通过模拟新冠疫情冲击探讨了上海等主导性... 文章采用真实货运“流动数据”表征城市物流联系,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4类物流联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同时引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攻击策略评估了物流网络结构的静态韧性和动态韧性,并通过模拟新冠疫情冲击探讨了上海等主导性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在应对风险时的韧性表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公铁陆运为主干、水运为辅助、航空为补充的物流网络,其中各省会城市发挥着重要枢纽功能;(2)其物流网络层级性、异配性显著,具备良好传输韧性,但物流资源过度集中于核心城市,易引发局部区域的闭塞和僵化;(3)物流网络结构的韧性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风险冲击增大呈现阶段变化特征,核心部分未遭受严重破坏,整体网络就仍能维持正常运转;(4)新冠疫情模拟下,上海等核心城市“封城”并未使物流网络陷入困境,其他城市可增强自身中介作用来弥补网络核心缺失,实现网络结构的再平衡。由此,从物流基础建设、主导性节点和脆弱性节点3方面提出物流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常态化 物流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公路与铁路 新冠疫情 攻击策略 物流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测度 被引量:55
14
作者 魏石梅 潘竟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4-1407,共14页
随着城市间关系趋向于网络化发展以及外部急性冲击和慢性压力的增加,城市网络结构韧性作为衡量区域韧性的重要手段,致力于评估城市网络系统在面对突发故障或扰动时,能够抵御、吸收和恢复原有网络特征和重要功能的能力。以中国346个地级... 随着城市间关系趋向于网络化发展以及外部急性冲击和慢性压力的增加,城市网络结构韧性作为衡量区域韧性的重要手段,致力于评估城市网络系统在面对突发故障或扰动时,能够抵御、吸收和恢复原有网络特征和重要功能的能力。以中国3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百度指数、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等,在构建信息、交通、经济和综合城市联系网络的基础上,从城市节点和网络层面对其层级性和匹配性进行测度,并对中断场景下网络的传输性和多样性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各网络从不同视角提出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和建议。结果表明:①2017年中国3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信息、交通、经济和综合联系网络整体上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但空间结构各有特点。②信息、交通和经济三大网络的层级性排名依次为经济>信息>交通网络。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因其信息技术的快速创新与传播、产业经济的高度发展与集聚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配备与完善在网络中具有更高的层级。③信息、交通、经济三大网络均具有异配性特征。信息网络中高权重节点与低权重节点间的跨区域交流机会更多,因而具有最高的异配韧性。④信息网络的传输与多样韧性稍高于经济网络,远高于交通网络。同一城市节点的故障或中断在影响网络传输性的同时,也会累及网络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空间分析 空间大数据 中国
原文传递
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及其结构韧性评估
15
作者 高鑫 丁晨浩 +1 位作者 巫昊燕 余鑫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表现为各节点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分析其在急性冲击与慢性压力下的韧性表现对区域安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20年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经济、信息和综合联系网络,...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表现为各节点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分析其在急性冲击与慢性压力下的韧性表现对区域安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20年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经济、信息和综合联系网络,从层级性、匹配性、传输性、集聚性四方面评估其网络结构韧性,模拟分析中断环境下网络结构的吸收能力和容错能力。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双核”为引领,层级差异鲜明。拓扑结构绝对极化与相对均衡化并存。网络层级性非均质化与立体化特征显著;异配性强且同质抱团现象不显著;传输效率偏高,可达性与扩散性较强;头部城市强集聚与非核心城市单向联系。在中断环境下,吸收能力与容错能力表现为信息网络>经济网络>综合网络>交通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城市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韧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之演化——基于“流空间”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怡 彭迪云 周美楠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3-62,共10页
在应用动态流数据构建金融联系网络、信息联系网络、交通联系网络、知识联系网络与综合联系网络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和ArcGIS可视化软件,测度并比较2014—2019年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的... 在应用动态流数据构建金融联系网络、信息联系网络、交通联系网络、知识联系网络与综合联系网络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和ArcGIS可视化软件,测度并比较2014—2019年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的特征差异、水平高低和形态类型。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功能网络联系呈现多样化特征;三大城市群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力,但总体与局部网络韧性演化水平具有异质性;形态模式呈现出“多中心”和“单中心”并存特征。因此,应扩大城市功能异质性,增强城市群网络节点韧性;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提升城市群网络连接韧性;优化空间组织形态布局,强化城市群网络子群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网络结构韧性 流空间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综合评估与动因甄别 被引量:7
17
作者 纪颖超 殷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科学探究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对沿线国家应对外界挑战与提升受损恢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测度旅游合作联系、建构韧性评估体系,从“整体—局部”尺度揭示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的演化特征,诊断其障碍因子,利用空间面板... 科学探究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对沿线国家应对外界挑战与提升受损恢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测度旅游合作联系、建构韧性评估体系,从“整体—局部”尺度揭示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的演化特征,诊断其障碍因子,利用空间面板回归甄别关键动因。研究发现:①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呈趋好态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中国—东盟—东亚、西亚、中东欧网络结构韧性呈递增趋势,南亚、独联体网络结构韧性相对稳定。②鲁棒性、传递性与层级性是网络结构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③多元网络的结构韧性共同影响旅游合作联系网络结构韧性。安全、治理和经济等差异网络的结构韧性起促进作用,而消费水平差异网络的结构韧性则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旅游合作联系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韧性评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韧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妍 路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0-47,共8页
“一带一路”倡议重在推动沿线国家进行高水平的经济融合,其重点在于明确各国家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角色及结构韧性。以“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国家间贸易网络结构进行模体检测,通过识别网络中重要模... “一带一路”倡议重在推动沿线国家进行高水平的经济融合,其重点在于明确各国家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角色及结构韧性。以“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国家间贸易网络结构进行模体检测,通过识别网络中重要模体和关键节点,对节点和三元模体国家进行中断模拟。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呈现“小世界”特征,具有较高的连通性和网络凝聚力;“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模体检测中,中国和波兰扮演了对外贸易的角色,土耳其扮演了贸易中转站的角色,俄罗斯和印度扮演了贸易输入国的角色,互惠性模式在贸易关系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模体失效比国家节点失效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更大,且由中国、土耳其和俄罗斯组成的模体对贸易网络结构韧性影响是最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网络 模体特征 网络结构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涉海A股上市公司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博 曹盖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5-955,共11页
伴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内外部扰动下增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成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途径与重要保障。论文从海洋经济网络结构视角开展韧性研究,运用涉海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息构建海洋经济网络,分别从层... 伴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内外部扰动下增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成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途径与重要保障。论文从海洋经济网络结构视角开展韧性研究,运用涉海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息构建海洋经济网络,分别从层级性、匹配性和传输性3个维度对2010、2015、2020年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层级性提升,区域绝对极化与相对均衡化并存;(2)匹配性由同配性转变为异配性,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联系增强;(3)传输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但具有提升之势;(4)层级性、异配性与传输性的增强提升了海洋经济网络的凝聚性、创新性与开放性,使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得到增强。研究旨在丰富经济地理学韧性研究以及为海洋经济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以期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涉海企业 中国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协同治理网络韧性评价: 以新冠疫情防治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为公 王丽占 +1 位作者 张永亮 王相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7,共8页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韧性的应急治理组织结构是关键保障。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为研究对象,收集我国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层面的政策发文共951篇,整理发文主体间联合关系,得到政府协同治理关系矩阵,基于...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韧性的应急治理组织结构是关键保障。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为研究对象,收集我国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层面的政策发文共951篇,整理发文主体间联合关系,得到政府协同治理关系矩阵,基于此,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协同治理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出系统表征网络结构韧性的5个维度的指标:层级性、匹配性、通达性、集聚性和多样性,进而实现从结构拓扑视角对我国政府协同治理组织韧性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协同治理网络的网络度分布系数为-0.5916;度关联系数为-0.1883;平均路径长度为2.1290;网络效率为0.4035;平均聚类系数为0.5989;网络平均独立路径数为4.0955。该网络具有异质性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层级性,具备较好的冗余性,但网络流通水平低。表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治理组织韧性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其抵御、吸收风险的能力差,应调整网络结构以提高整体网络预警以及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协同治理 网络结构韧性 新型冠状病毒 社会网络分析 组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