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实证的网络谣言犯罪量刑之反思
1
作者
贾健
魏博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1,共17页
通过SPSS25.0软件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网络谣言犯罪案件在量刑上呈现出从重处罚的态势且缓刑率相对偏低,不同审级及地区案件的量刑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此类案件的量刑结果总体上综合考量了不同种类的量...
通过SPSS25.0软件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网络谣言犯罪案件在量刑上呈现出从重处罚的态势且缓刑率相对偏低,不同审级及地区案件的量刑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此类案件的量刑结果总体上综合考量了不同种类的量刑情节,点击量(浏览量)并未成为主要量刑情节,“积极退赔退赃或取得被害人谅解”“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以及前科等量刑情节并未显著影响量刑结果。为了完善此类犯罪的量刑制度,应理顺严惩与适度轻刑化之间的关系,适当扩大轻罪案件的缓刑适用率,提升量刑规范化的范围及程度并强化指导性案例的助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谣言
网络谣言犯罪
量刑现状
实证研究
量刑规范化
原文传递
网络谣言犯罪证明困境及其出路——兼论否定性命题之司法证明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小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1,共9页
网络谣言因其虚假性信息的本质,呈现为一种否定性命题。网络谣言犯罪在刑事诉讼中存在证明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观方面明知、故意要素的确定,客观方面信息、言论的真实性以及发布虚假信息、言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
网络谣言因其虚假性信息的本质,呈现为一种否定性命题。网络谣言犯罪在刑事诉讼中存在证明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观方面明知、故意要素的确定,客观方面信息、言论的真实性以及发布虚假信息、言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变更待证事实、严格责任制度、阶梯型罪名体系、法律推定等方法都具有解决犯罪构成要件证明困难的功能。这些模式在解决证明困难的范围、有效性、正当性上有各自优势与不足。相较而言,法律推定是解决上述证明困难的较佳选择,然而法律推定在正当性层面存在冲击无罪推定原则、破坏法治之虞,因此,要合理设置法律推定适用的实体与程序规则,谨慎适用法律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犯罪
否定性命题
证明困境
法律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谣言犯罪刑法规制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兰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年第18期106-108,共3页
网络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网络谣言犯罪就是其中之一。网络谣言犯罪的出现不仅扰乱了互联网的公共秩序,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对网络谣言犯罪进行治理,要完善相应的专属...
网络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网络谣言犯罪就是其中之一。网络谣言犯罪的出现不仅扰乱了互联网的公共秩序,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对网络谣言犯罪进行治理,要完善相应的专属罪名,针对所有类型的网络谣言犯罪进行规制。同时,还需要完善在受害者提起诉讼时的“调查取证权”,以保障受害者在自诉案件中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犯罪
法定刑配置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险刑法视野下网络谣言犯罪的入罪标准研究
4
作者
杨梓涵
《四川教育》
2021年第36期62-63,共2页
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早在多年前已被提出。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是希望通过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刑法学很难做出合理解释的问题。风险刑法理论是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对刑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阐释。风险刑法的研究,以解决刑法无法解回...
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早在多年前已被提出。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是希望通过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刑法学很难做出合理解释的问题。风险刑法理论是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对刑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阐释。风险刑法的研究,以解决刑法无法解回答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罪标准
风险刑法理论
刑法学
刑法视野
网络谣言犯罪
合理解释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谣言犯罪之预防
5
作者
罗斯尹
《纳税》
2017年第20期182-182,共1页
近年来网络谣言此起彼伏,构成犯罪者亦不在少数,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网络秩序,其背后已然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以利益关系环环相扣,共同传播,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以论网络谣言犯罪之预防为...
近年来网络谣言此起彼伏,构成犯罪者亦不在少数,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网络秩序,其背后已然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以利益关系环环相扣,共同传播,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以论网络谣言犯罪之预防为题,探究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网络谣言犯罪
犯罪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安机关治理网络谣言面临的挑战及其策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背景
6
作者
黄园
吴青松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60,共11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网络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并日趋多样。AIGC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对用户需求和偏好的精准分析,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原创内容并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定制...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网络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并日趋多样。AIGC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对用户需求和偏好的精准分析,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原创内容并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定制内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GC的这一特点,通过编造、篡改等手段生产和传播网络谣言,给公安机关对网络谣言的解析认定、预警监测,网络谣言治理的介入时期和时机选择,对造(传)谣者的行为动机、后果定性等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应从四个方面着力提升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提升鉴别监测能力;二是完善行动预案,提升应对处置能力;三是健全法律规范,提升打击治理能力;四是加强媒体宣传,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犯罪
人工智能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对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
2
7
作者
耿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8-20,共3页
通过梳理我国针对网络谣言犯罪的刑事立法发展过程,分析了有关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特点。联系网络谣言犯罪的特点和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需要,对改进网络谣言犯罪的刑事规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刑法
网络
犯罪
网络谣言犯罪
言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实证的网络谣言犯罪量刑之反思
1
作者
贾健
魏博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1,共17页
基金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行刑治理研究”(23SKGH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通过SPSS25.0软件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网络谣言犯罪案件在量刑上呈现出从重处罚的态势且缓刑率相对偏低,不同审级及地区案件的量刑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此类案件的量刑结果总体上综合考量了不同种类的量刑情节,点击量(浏览量)并未成为主要量刑情节,“积极退赔退赃或取得被害人谅解”“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以及前科等量刑情节并未显著影响量刑结果。为了完善此类犯罪的量刑制度,应理顺严惩与适度轻刑化之间的关系,适当扩大轻罪案件的缓刑适用率,提升量刑规范化的范围及程度并强化指导性案例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
网络
谣言
网络谣言犯罪
量刑现状
实证研究
量刑规范化
Keywords
network rumors
crime of network rumors
current situation of sentencing
empirical research
standardization of sentencing
分类号
DF61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网络谣言犯罪证明困境及其出路——兼论否定性命题之司法证明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小彪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安全的刑法保护研究”(16BFX062)
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2021年度项目“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刑法治理”(21XXFZ06)。
文摘
网络谣言因其虚假性信息的本质,呈现为一种否定性命题。网络谣言犯罪在刑事诉讼中存在证明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观方面明知、故意要素的确定,客观方面信息、言论的真实性以及发布虚假信息、言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变更待证事实、严格责任制度、阶梯型罪名体系、法律推定等方法都具有解决犯罪构成要件证明困难的功能。这些模式在解决证明困难的范围、有效性、正当性上有各自优势与不足。相较而言,法律推定是解决上述证明困难的较佳选择,然而法律推定在正当性层面存在冲击无罪推定原则、破坏法治之虞,因此,要合理设置法律推定适用的实体与程序规则,谨慎适用法律推定。
关键词
网络谣言犯罪
否定性命题
证明困境
法律推定
Keywords
Internet Rumors Crime
Negative Proposition
Proof Difficulty
Legal Presumption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谣言犯罪刑法规制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兰
机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处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年第18期106-108,共3页
文摘
网络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网络谣言犯罪就是其中之一。网络谣言犯罪的出现不仅扰乱了互联网的公共秩序,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对网络谣言犯罪进行治理,要完善相应的专属罪名,针对所有类型的网络谣言犯罪进行规制。同时,还需要完善在受害者提起诉讼时的“调查取证权”,以保障受害者在自诉案件中的权利。
关键词
网络谣言犯罪
法定刑配置
治理对策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险刑法视野下网络谣言犯罪的入罪标准研究
4
作者
杨梓涵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四川教育》
2021年第36期62-63,共2页
文摘
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早在多年前已被提出。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是希望通过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刑法学很难做出合理解释的问题。风险刑法理论是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对刑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阐释。风险刑法的研究,以解决刑法无法解回答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入罪标准
风险刑法理论
刑法学
刑法视野
网络谣言犯罪
合理解释
社会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谣言犯罪之预防
5
作者
罗斯尹
机构
丽水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纳税》
2017年第20期182-182,共1页
文摘
近年来网络谣言此起彼伏,构成犯罪者亦不在少数,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网络秩序,其背后已然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以利益关系环环相扣,共同传播,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以论网络谣言犯罪之预防为题,探究解决途径。
关键词
谣言
网络谣言犯罪
犯罪
预防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安机关治理网络谣言面临的挑战及其策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背景
6
作者
黄园
吴青松
机构
吉林警察学院侦查系
长春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
出处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60,共11页
基金
2023年度公安部理论及软科学项目“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谣言与危机’进路研究”(2023LL26)
文摘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网络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并日趋多样。AIGC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对用户需求和偏好的精准分析,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原创内容并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定制内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GC的这一特点,通过编造、篡改等手段生产和传播网络谣言,给公安机关对网络谣言的解析认定、预警监测,网络谣言治理的介入时期和时机选择,对造(传)谣者的行为动机、后果定性等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应从四个方面着力提升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提升鉴别监测能力;二是完善行动预案,提升应对处置能力;三是健全法律规范,提升打击治理能力;四是加强媒体宣传,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网络谣言犯罪
人工智能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治理策略
Keywords
network rumor crim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gov⁃ernance strategy
分类号
D63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对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
2
7
作者
耿亮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8-20,共3页
基金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研究"(FXY2014004)
文摘
通过梳理我国针对网络谣言犯罪的刑事立法发展过程,分析了有关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特点。联系网络谣言犯罪的特点和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需要,对改进网络谣言犯罪的刑事规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刑法
网络
犯罪
网络谣言犯罪
言论自由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实证的网络谣言犯罪量刑之反思
贾健
魏博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原文传递
2
网络谣言犯罪证明困境及其出路——兼论否定性命题之司法证明
陈小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网络谣言犯罪刑法规制研究
杨兰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风险刑法视野下网络谣言犯罪的入罪标准研究
杨梓涵
《四川教育》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网络谣言犯罪之预防
罗斯尹
《纳税》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公安机关治理网络谣言面临的挑战及其策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背景
黄园
吴青松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对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耿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