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家伦的广播演讲与“讨汪扩大”宣传运动的展开
1
作者 史峻嘉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1940年2月6日,罗家伦作广播演讲《新“田中奏折”与门户的关闭》,“讨汪扩大”宣传运动也渐次展开。从五四时期的学生宣言,到东南大学时期的学术演讲课程,再到中央大学时期的演讲周,“演说”遂成为观照政学双栖的罗家伦的一大线索,在声... 1940年2月6日,罗家伦作广播演讲《新“田中奏折”与门户的关闭》,“讨汪扩大”宣传运动也渐次展开。从五四时期的学生宣言,到东南大学时期的学术演讲课程,再到中央大学时期的演讲周,“演说”遂成为观照政学双栖的罗家伦的一大线索,在声响势能的释放中包纳了知识传递与情感动员的多重功效。而对读档案中罗家伦的广播演讲原稿与文集定本,失落于历史现场的演说语式、语势、史述及相随的“情动”效能,也能在跨媒介的“广播”助力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在此后“讨汪扩大”宣传的实践中,“史地”课程、广播演讲与大众文艺的推展成为其中最核心的三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讨汪扩大” 广播演讲 文本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生存样态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 罗家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学术 服务民族——论罗家伦的大学理念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夏根 胡旭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知识总量;大学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和需要,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罗家伦坚持学术救国的信念,执着地以大学作为振兴民族文化的基地,他对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办理功不可没,其大学理念与办学实践有值得称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清华大学 中央大学 大学理念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调和与冲突——罗家伦对五四运动的历史阐释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夏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近代中国剧烈变幻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五四亲历者之一的罗家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五四历史的阐释有着不同的重心。尽管他坚持以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双重身份发表言说,但他的阐释无法消解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紧张。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罗家伦 五四运动 中国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难中的中国教育检省及其现实关照——以罗家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旭华 冯夏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大员罗家伦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他指出: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亟待中国化与民族化;教育内容与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发展要求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常规教育与抗战教育的...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大员罗家伦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他指出: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亟待中国化与民族化;教育内容与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发展要求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常规教育与抗战教育的关系应为"平时做战时看、战时做平时看"。罗家伦的这些观点基本上以教育救国为出发点,以抗日救亡为现实关照,其不少论述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教育检省 30年代中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家伦西北开发思想与实践述论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夏根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0-94,共5页
罗家伦的西北开发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西北开发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体认;注重西北经济发展,绘制经济建设蓝图;选拔培养边疆人才,重视西北教育事业;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为西北人民谋福利等。罗家伦维护祖国统一,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视... 罗家伦的西北开发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西北开发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体认;注重西北经济发展,绘制经济建设蓝图;选拔培养边疆人才,重视西北教育事业;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为西北人民谋福利等。罗家伦维护祖国统一,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视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思想及其为边疆建设所做的有益工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西北开发 西北经济建设 教育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治理中的北大与中大之争——以罗家伦和南高学者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牛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4,共6页
民国大学史上的北大与中大,因学术理念、文化态度的分歧,明争暗斗,成见颇深。借由师友间的人脉传承,演化为人事派系与门户畛域,若隐若现,却根深蒂固。1932年,北大出身的罗家伦入主中央大学,使原本存在的门户派分更加尖锐。围绕大学校长... 民国大学史上的北大与中大,因学术理念、文化态度的分歧,明争暗斗,成见颇深。借由师友间的人脉传承,演化为人事派系与门户畛域,若隐若现,却根深蒂固。1932年,北大出身的罗家伦入主中央大学,使原本存在的门户派分更加尖锐。围绕大学校长的人选和去留,双方各有主张,乃至针锋相对。罗家伦在教员进退上"重北轻南",在学术精神上除旧布新,对中大学术传统和学者群体都带来了新的挤压和冲击,也遭致激烈的反抗和严厉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户之见 罗家伦 中央大学 南高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性·民族性·本土性:罗家伦的大学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剑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3,共5页
罗家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曾是一位颇受争议也是贡献较大的校长,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厉行改革,使清华走向了综合性大学的轨道;任中央大学校长,更堪称鞠躬尽瘁,十年耕耘,创造了那个时代高等学府发展的"神话"。在... 罗家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曾是一位颇受争议也是贡献较大的校长,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厉行改革,使清华走向了综合性大学的轨道;任中央大学校长,更堪称鞠躬尽瘁,十年耕耘,创造了那个时代高等学府发展的"神话"。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罗家伦的大学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性、民族性与本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大学理念 民族性 学术性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号“BD1919031”的北大档案——对罗家伦致校方要求辞退辜鸿铭函的说明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兴涛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3-41,共9页
最近,笔者有机会得见北京大学所藏的一件档案,题为《罗家伦就当前课业问题给教务长及英文主任的信》,信中对辜鸿铭的英诗课大加非议,并建议学校取消其授课资格。因过去从未曾见有人明确提及此信,而胡适和罗家伦等知情人和当事人,... 最近,笔者有机会得见北京大学所藏的一件档案,题为《罗家伦就当前课业问题给教务长及英文主任的信》,信中对辜鸿铭的英诗课大加非议,并建议学校取消其授课资格。因过去从未曾见有人明确提及此信,而胡适和罗家伦等知情人和当事人,在后来有关五四运动和辜鸿铭的回忆中,又显然有意回避和隐瞒了此事,故觉得有将此信内容加以披露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罗家伦 档案 辞退 校方 北大 北京大学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意志与近代中国的大学治理——以罗家伦时期中央大学的发展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庆葆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近代中国,国家意志对大学治理影响深刻,这对于位居首都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更是如此。国民政府要将大学教育纳入国家建设的轨道,强化对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对于中央大学期许甚高。校长罗家伦提出将"建设有机体的民族文化&qu... 在近代中国,国家意志对大学治理影响深刻,这对于位居首都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更是如此。国民政府要将大学教育纳入国家建设的轨道,强化对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对于中央大学期许甚高。校长罗家伦提出将"建设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大的使命,并努力把来自党国的政治需求和意志通过"建设民族文化"落实到大学的办学实践和组织文化之中。罗家伦的努力推动了中大的快速发展,但大学与政府的"过往甚密"也影响到大学的学术品质与风气,引起了学术与政治的冲突与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志 大学治理 罗家伦 中央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美学生罗家伦与华盛顿会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夏根 胡旭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8,共5页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以罗家伦、蒋廷黻等为首的一群中国留美学生为了维护祖国的权益,自动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他们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筹划成立了中国留美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发表有关时局的文章,为中国外交代表团...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以罗家伦、蒋廷黻等为首的一群中国留美学生为了维护祖国的权益,自动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他们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筹划成立了中国留美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发表有关时局的文章,为中国外交代表团出谋划策;在会议期间随时关注会议状况,积极奔走联络,既监督又支持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并组织了反对中日之间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的示威活动;在会议结束后,罗家伦等还对中国代表团的外交行动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分析其外交方针、对策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并指出了国人应采取的立场和态度。罗家伦等留美学生的国民外交行动表明:民族主义往往是大多数留学生应付种种危机的主要精神凭藉,他们的抗争行动体现出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民族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美学生 华盛顿会议 罗家伦 国民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家伦与民国时期边疆教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中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致力发展边疆教育的教育界人士。他于1927—1935年主持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工作期间,组织创办了附属蒙藏学校,在包头、肃州、西宁、康定、大理等地各设了一所边疆分校。1943—1944年罗氏考察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致力发展边疆教育的教育界人士。他于1927—1935年主持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工作期间,组织创办了附属蒙藏学校,在包头、肃州、西宁、康定、大理等地各设了一所边疆分校。1943—1944年罗氏考察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边远省区期间,提出了许多发展西北教育的建议。这些活动和建议尽管是在国民政府高层的支持下开展和提出的,包含着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目的,但对于推动民国时期边疆教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天发展西部边疆教育也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民国时期 边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不同者亦相为谋”——罗家伦、陈寅恪之交谊及其他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超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9期128-143,共16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不仅是人们评议世事的准则。其实也每每是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眼光。在晚近中国史上,无论是陈寅恪还是罗家伦,都是声誉崇隆、光前裕后的重量级人物。但二者却是风格迥异。一般地说。罗家伦和主流的老北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不仅是人们评议世事的准则。其实也每每是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眼光。在晚近中国史上,无论是陈寅恪还是罗家伦,都是声誉崇隆、光前裕后的重量级人物。但二者却是风格迥异。一般地说。罗家伦和主流的老北大学子一样,富有现实关怀和政治热情,注重事功,于政学各界皆有根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陈寅恪 交谊 政治热情 现实关怀 中国史 重量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家伦——阐述五四运动目的及精神第一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向群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提及“五四运动”一词,我们不能不说起当年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罗家伦是五四运动重要的组织者、宣传者之一。他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流传广泛的口号,并在5...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提及“五四运动”一词,我们不能不说起当年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罗家伦是五四运动重要的组织者、宣传者之一。他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流传广泛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最早解释“五四运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罗家伦 第一人 精神 《每周评论》 周年纪念 大学生 组织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教授治校”体制分析——罗家伦时期的清华大学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章靖 刘晓晓 《大学(学术版)》 2009年第11期66-75,58,共10页
"教授治校"是民国时期大学管理留给当下的遗产。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首先在蔡元培先生执掌下的北大开一代风气之先,继而在清华、南开、东南大学等诸多高校也各自大放异彩。而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因其实施时间持... "教授治校"是民国时期大学管理留给当下的遗产。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首先在蔡元培先生执掌下的北大开一代风气之先,继而在清华、南开、东南大学等诸多高校也各自大放异彩。而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因其实施时间持久,教授权力广泛而著称。对罗家伦时代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体制的演变过程进行回溯分析,对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治校 清华大学 体制分析 民国时期 罗家伦 “五四”新文化运动 历史进程 现代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从罗家伦看民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在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上,大学校长处在各种关系交织的中心。罗家伦被作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大学校长之一,他强调大学在贯彻国家意志、维护党国利益的应该担负的责任,把大学治理充分融入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救亡之中。同时,罗家伦在大学管理... 在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上,大学校长处在各种关系交织的中心。罗家伦被作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大学校长之一,他强调大学在贯彻国家意志、维护党国利益的应该担负的责任,把大学治理充分融入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救亡之中。同时,罗家伦在大学管理上表现出对知识和学术的尊重,坚守学术的标准。罗家伦将大学的学术发展与国家兴盛相联系,从学术独立的角度来理解大学的学术发展,显示了罗家伦在大学管理上恢弘视野和国际气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国家意志 大学理念 学术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需求与大学治理——论罗家伦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体制内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中国近代大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他的大学理念及办学实践中,罗家伦从民族争生存的角度来看待大学使命,突出了大学教育对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大学治理紧密围绕国家目标展开,服务于国...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体制内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中国近代大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他的大学理念及办学实践中,罗家伦从民族争生存的角度来看待大学使命,突出了大学教育对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大学治理紧密围绕国家目标展开,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需要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育。在教育过程中,他强调政治意志对于大学师生的引导,灌输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党派价值观。罗家伦的教育理念及其办学实践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大学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大学理念 政治意志 国家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清华大学的现代化、独立化改革——罗家伦与清华大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涛 陈玉玲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清华大学始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高校。1928年,罗家伦长清华大学后,推行"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的政策,真正造就了一个现代化、独立化的清华大学。罗家... 清华大学始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高校。1928年,罗家伦长清华大学后,推行"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的政策,真正造就了一个现代化、独立化的清华大学。罗家伦长清华时期,"改隶废董"、教授治校、延聘名师、改组学科、重视学术研究,是清华大学发展的转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清华大学 改隶废董 现代化 学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政治之间:罗家伦校长的双重角色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欣然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7,共6页
罗家伦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大学校长,既要承担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要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具有"教育人"和"政治人"的双重角色,具备教育与政治的双重关怀。这两种角色之间不仅仅能相互融合... 罗家伦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大学校长,既要承担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要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具有"教育人"和"政治人"的双重角色,具备教育与政治的双重关怀。这两种角色之间不仅仅能相互融合统一,也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由于罗家伦过多地将"政治人"角色强行运用于教育之中,以至于他被"边缘化"甚至被长期"冷落"。文章试图"穿过历史的迷雾",结合民国现状对罗家伦的"教育人"与"政治人"角色进行阐释,具有一定价值且富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教育人 政治人 双重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的民族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夏根 《兰州学刊》 2006年第5期55-57,共3页
在对原始民族、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的族群文化及其历史进行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学主流的情况下,罗家伦从近代欧洲民族及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与理论出发,对民族、民族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类型等民族基本理论... 在对原始民族、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的族群文化及其历史进行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学主流的情况下,罗家伦从近代欧洲民族及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与理论出发,对民族、民族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类型等民族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点上。他对民族基本理论的阐释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在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民族理论 民族 民族性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